不能忽視今天的「影視觀眾學」

2020-12-19 騰訊網

看完電影或電視劇後,你會幹什麼?寫一篇評論去投稿,到點評網站去打分,在朋友圈裡點讚或吐槽,這些可能都是不錯的選擇。如今,許多觀眾又多了一項選擇:把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地點或物品,加入自己的打卡計劃。親口嘗嘗心儀的主人公喜歡的美食,或到取景地拍照留念,已成為觀影看劇的「延長線」。尤其是一些爆款影視作品,經常給予人們超出作品本身的文化體驗,越來越像投入人們社交生活的石子,激起圈圈漣漪,推動產生更多的文化消費。

與此同時,影視作品的思想內涵和審美趣味也順著 「延長線」和「漣漪」,更隱蔽、更持久地影響人們的觀念和情感。這一切在改變影視生態的同時也要求其作出改變。

作品:從「洛陽紙貴」到「社交貨幣」

文藝產生 「溢出」作品之外的影響,本不新鮮。《晉書》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左思的《三都賦》寫成後,「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一部文學作品竟帶動了京城紙業發展,「洛陽紙貴」的故事生動地說明了文藝的「溢出」效應。

當代影視作品引起的文化熱潮更是數不勝數。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不但帶火了西安鐘樓,而且解鎖了不少西安新玩法;電影《八佰》的熱映則把許多人「引流」到上海四行倉庫遺址。三年前,筆者到東南大學開會,剛報完到,幾位年輕同事便相約往該校大禮堂合影,原來這裡是熱播劇《人民的名義》的取景地。

影視作品不僅「帶火」了景點,還經常成功「帶貨」。且不說作為影視衍生物的文創產品豐富多彩,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不僅讓我們了解了祖國各地的美食,而且在我們的旅遊計劃上種草無數。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影視作品造「梗」能力極強,引發二次創作的濃厚興趣。比如,《人民的名義》讓手機裡多了「達康書記」表情包;網絡劇《隱秘的角落》大火之後,「一起爬山嗎」「我還有機會嗎」風行一時。以至於茶餘飯後不談談時下當紅的影視劇,與朋友聊天不嵌入一兩個「影視梗」,竟會產生自慚形穢之感,似乎自我放逐於社交場之外了。

回頭再看1700年前洛陽城裡爭相買紙抄寫《三都賦》的「豪貴」,固不乏真懂左思之人,但也未必個個有深厚的文學賞鑑力,「洛陽紙貴」所包含的除了尊崇文學的時風之外,還有社交需求的滿足,以及世家大族間的文化認同。時至今日,現代社交愈發廣泛,網際網路技術和社交平臺的飛速發展,又推動社交模式發生深刻變革,藝術本就有社交屬性,影視作為一種大眾藝術,其社交屬性愈發明顯。

2019年11月發布的《網際網路時代的電影發展研究報告》表明,當下的用戶越來越願意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觀影偏好、交流觀影體驗,社交平臺提供了電影交流的輿論場。電影有望成為社交平臺上重要的「社交貨幣」。這項研究雖針對電影,但以日常經驗而言,電視也同樣適用。所謂「社交貨幣」,指的是社會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在獲取認同感與聯繫感之前對於自身知識儲備的消耗,通俗地說即「談資」。生活在當下社會的我們,人手一機、機不離手,人與人幾乎無縫連接,「在線」是生活常態,「秒回」是社交法則,對於群體認同和融入的渴望,從未如今天這樣急迫,對「社交貨幣」或「談資」的需求,也從未如今天這樣強烈。在這個意義上,欣賞一部影視作品,不僅是欣賞情節或演技,也常是為擴充自己的「談資」,為自己貯備「社交貨幣」。

觀眾:從欣賞者到生產者

正因如此,今天看待和評價一部影視作品,特別是爆款作品,既需立足作品,又需跳出作品,關注作品與其嵌入的社交場域之間的複雜關聯。當前,有的影視作品質量不錯,卻「火」不起來,這與其和社交場域之間存在斷裂有很大關係。

影視創作當然要緊扣作品本身。畢竟,衍生也好,延長也罷,都建基於作品之上。抽離了作品,一切都將歸零。然而,正如「叫好」與「叫座」並不正相關一樣,作品本身的影響力與作品的「溢出」效應並非簡單的對應關係。比如,前段時間「老許,你要老婆不要」成為爆梗。這本是電影《牧馬人》中的一句臺詞,對於這部30多年前的作品,許多玩著「要老婆不要」梗的年輕人,或許並沒有完整看過;至於電影所描繪的那個年代,更是依稀朦朧。然而,這句臺詞契合了時下年輕人的情感困境,電影中「老許」單純而美好的愛情,令人敬重又羨慕,時空的錯置反使其發揮了情緒宣洩減壓閥的作用,完成了一次「遲到的流行」。再如,《隱秘的角落》只有12集,觀眾卻樂此不疲地挖掘「隱藏劇情」,如把玩一套可反覆組裝的積木,營造了一場劇外狂歡。《人民的名義》裡的「李達康」一度爆火,迷妹們紛紛表示要守護達康書記的GDP,據說也出乎創作者意料。這些看似「錯時」「錯位」的例子,顯示了從「看影視」到「玩影視」的變化。影視不但可以欣賞,而且可以「把玩」,這正是社交時代的新現象。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一種碎片化的欣賞和傳播,對作品本身構成了拆解。這不能否認。但同樣不能否認的是,影視作品深度進入社交場域後,從被觀眾欣賞的內容轉化為被觀眾生產的內容,當作品由一輪月化作滿天星,以碎片形式嵌入大眾文化,藝術生命事實上獲得了延長。影視作為「社交貨幣」的意義也因此實現了累積和增長,前述「漣漪」式的外溢效應也會更加充分。

網絡:從播放平臺到社交紐帶

毋庸置疑,影視藝術應致力於滿足觀眾的欣賞訴求,然而,在全民社交時代,這並非指以一部作品或一類作品滿足多樣化的訴求,相反,當作品成為用戶生產內容的素材,演化出各種表情包、梗、短視頻,進而引發文化共創眾創熱潮,觀眾的文化需求才能得到更真實的滿足。因此,影視創作應從作品出發,除了關注作品本身,還應研究作品從創意到創作、從生產到消費、從傳播到欣賞的環環鏈條,更應研究作品與觀眾相遇的時機和情境,把握從影視本體到各種「溢出」現象的層層漣漪。這就要求影視從業者轉變視角,創新創作理念,調整生產模式。

當然,這裡所說的創新創作理念,不是指簡單粗暴地在作品中堆砌熱搜話題,而是在準確認識全民社交時代的影視觀眾的基礎上,將可傳播的元素巧妙藝術地植入作品。比如電視劇《都挺好》把蘇州評彈嵌入其中,一方面讓劇集更加文雅,有味道,另一方面帶動了蘇州評彈這個古老藝術重新進入更廣泛的社交網絡。

將近40年前,著名電影評論家鍾惦棐先生就倡議研究 「電影觀眾學」,他說「觀眾在電影中居於很權威的地位」,「無論是電影創作,電影評論和電影製片,無視觀眾的意向,是註定行不通的」。(《話說電影觀眾學》,1981年)影視觀眾不是抽象空洞的概念,而是坐在銀幕或屏幕前的活生生的個體。不同時代的觀眾各有欣賞影視的方式。一個時代的影視潮流和美學趣味,不僅體現為這個時代的觀眾喜歡看什麼,也體現在他們喜歡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少兒影視不能忽視對未成年人的影響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缺乏判斷力、喜歡模仿,影視作品中的一些危險、暴力、暴露等鏡頭,往往會成為孩子們的「示範樣本」,這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特別是,此前有媒體曝光「史上最大尺度動畫片」,片中出現了動物擬人化的女性乳房,明顯突破了「少兒不宜」的底線。  媒體報導的類似模仿悲劇,與孩子們所接觸的「暴力十足」「少兒不宜」的文藝作品有著很強的相關性。
  • 不能忽視的情感忽視
    一,什麼是情感忽視三,為什麼要重視情感忽視的問題?第一,情感忽視微妙不可見。父母也許把孩子照顧得很好,但是在情感,情緒方面完全忽視。第二,情感忽視給人造成的創傷和痛苦巨大。第三,它讓人在沉默中不停地質疑自己,感覺非常痛苦。四,幾種常見的容易造成孩子情感忽視的父母:第一,專制型父母。第二,放縱型父母。
  • 今天,B站投了一家影視公司
    此次雙方達成合作後,B站將獲得歡喜傳媒旗下既有影視作品及新作的獨家外部播放權。消息一出,歡喜傳媒今日股價開盤大漲,漲幅一度達到19.08%,隨後有所回落。按照嗶哩嗶哩此次以1.48港元認購3.47億股的交易價格來看,這筆交易一上午已經浮盈3500萬港元。事實上,這並不是B站第一次涉足影視公司。
  • 歐豪的影視資源是怎麼起來的?復盤他的成名路這幾個伯樂不能忽略
    歐豪,影視圈不可忽視的年輕一代演技實力派。在廣州藝校聲樂專業畢業的他,憑《快樂男聲》亞軍選秀愛豆的身份,成功「破壁」為實力派男演員,憑藉自身努力,成為螢屏硬漢小生的代表。不止一個導演說過,影視圈不缺陰柔氣質的男演員,缺的是硬漢小生。吳京已經漸趨「神話」,而提起其他所謂的硬漢角色,總歸繞不過那幾個功夫巨星,此時,歐豪的出現就顯得尤為珍貴了。
  • 卷面分人人有,閱卷發展到今天你仍不能忽視
    也就是說從小到大,老師都在告訴你要寫一手漂亮的字,閱卷從最初的純人工到今天的電腦網上自動閱卷經歷了五個階段,但是試卷的整潔,卷面分仍不能忽視。所以一定想好了再動筆,先答什麼,後答什麼,要有條理,不能寫了半天還沒入主題,再想寫重要的東西發現沒地方可寫了。掃描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基本上都算是原件了。作為家長,你也一定用過一些APP軟體通過拍照片的形式批改作業,這個原理差不多的。
  • 學習西點烘焙,有哪些問題不能忽視?
    選擇學習西點烘焙的學生越來越多了,現今人們不再關注西點烘焙學校的價位,而是特別關注西點烘焙的技巧,因為技巧好壞直接代表著未來的發展前途,今天小歐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習西點烘焙,有哪些問題不能忽視?不同的設備也會影響烘烤或發酵溫度,有時候也不能死板地看著烘烤時間而不顧及實際烤箱的功率。3.準確烤箱火候西點烘焙學校的老師時常會提醒參現西點培訓的學員要準確把握火候。
  • 2020年國考職位表中不能忽視的備註信息,你忽視了?
    那麼,在國家公務員職位表發以後,上萬條數據,你是不是看傻了眼,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看懂職位表。 職位表中不能忽視的備註信息
  • 暗藏的哥斯拉宇宙也不能忽視
    哥斯拉在這種情況下,成了怪獸中的流行文化代表,關於哥斯拉的周邊和影視作品,還有漫畫書籍,合作或衍生,多到數不過來。作為怪獸流行文化的代表,哥斯拉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也留下了自己的一顆星星。從1954年到現在,哥斯拉有關的影視作品已經超過了30套,光哥斯拉的品種就分為13代,哥斯拉的系列作品,也被分為好幾個階段,不斷重啟再製作。3 哥斯拉宇宙的世界觀2014年,華納和傳奇重新接盤《哥斯拉》,同時也開啟了哥斯拉,金剛,基多拉等各種怪獸一起,以怪獸為主題的電影宇宙。
  • 文學影視矛盾不斷
    「不管影視走得多遠,都要回到文學故鄉。」日前,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在京召開2014影視文學座談會,《當代電視》雜誌主編張德祥在發言時如是說。        但是,導演、演員與編劇之間發生理念上的衝突已經不是新聞。
  • 孩子突然吐奶水不能忽視
    【注意】孩子晚上發燒的應對方法『1』 孩子發燒不能忽視,也不能隨意給吃退燒藥。退燒藥是在發燒38.5℃以上時吃的,如果孩子真的發燒38.5℃,立馬給孩子吃退燒藥,並送往醫院救治,並告訴醫生已經在什麼時候給孩子吃了什麼牌子的退燒藥,這點很重要,切記切記!『2』 孩子發燒在38℃以下時,用物理降溫。
  • 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揭牌:文學是影視的「血親」
    而十月文學院影視文學創作中心的成立,標誌著十月文學院正式啟動「十月」品牌「文學+影視」項目,通過整合文學與影視優質資源,推動文學IP的影視轉化,力爭成為文學與影視融合的創新與交流平臺。在活動上,文學、影視界的多位嘉賓還就「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主題,進行了3場跨界對話。
  • 家長課堂: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視的細節
    今天親貝網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視這些細節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是一個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但並不意味著全部。尤其是對孩子而言,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多方面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首當其衝地教育孩子要擁有時間觀念,懂得時間的重要性。
  • 華策影視上市的七年之癢
    在資本市場度過了七個年頭後,華策影視業績一路高歌猛進,業務範圍也從電視劇拓展至綜藝、電影、遊戲、藝人經紀等。但戰線不斷拉長的同時,高投入也讓華策影視成本劇增,新業務也需要足夠的成長時間,去年上半年華策影視公告顯示,電視劇業務仍然佔據華策影視總營收的80%以上。
  • 新手如何做影視剪輯?詳細的教學步驟,小白一看就會,趕緊收藏啦
    由於頭條的規則時時更新,可能今天還能做的內容明天就被限制了。尤其是影視剪輯這一塊,一方面是鼓勵原創打壓搬運,一方面是版權審查過不了。影視剪輯變成了一個門檻低但是要求高的領域。於是,大家將目光瞄準了影視解說。然而擺在面前的新問題是:文化底蘊不足,語言表達能力差。
  • 影視剪輯,一個月6000+,新手如何運營,乾貨分享
    有沒有想通過下班時間做點副業的,那麼你可以去做影視後期剪輯。影視後期剪輯不需要成本,也不限時。每天我們可以拿出一小時操作,做得好的話,一個月五六千沒有問題。如果做得不好,你也不會。影視後期剪輯,簡單的說就是二次剪輯。我們通過自己的剪輯方式,去創作全新的影視視頻。
  •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比起詩與遠方,我們要先成就更好的自我
    一本叫《優秀到不能被忽視》的書給出了答案:不要盲目去追隨自己的激情,而是先要讓自己優秀到不能被忽視。《優秀到不能被忽視》的作者是卡爾·紐波特,他曾以「美國大學優等生榮譽學會會員」的最高榮譽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此後取得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是位名副其實的大學霸。
  • 六一特輯,說說那些記憶深處,久久不能釋懷的影視童星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我們一起追憶那些優秀的影視童星。1 金銘金銘出生於1980年,9歲時,便被瓊瑤看中,出演了臺灣言情電視劇《婉君》。她飾演童年婉君,小小年紀,便迫於無奈,嫁給了身患絕症的周家大公子,伯健。
  • 記住它外貌,今天說出價值,日後別忽視,236元一斤
    摘要:記住它外貌,今天說出價值,日後別忽視,236元一斤。冬天是一年之中氣候最冷的季節,在這個時候,很多植物都停止了生長,也就是休眠期。就說農村的山裡吧,大部分的野生物種都在落葉,或是枯黃,當然,這僅僅只是相對,並不能絕對,因為還很多的物種是不懼嚴寒的,就比如今天咱們要科普的這種野草植物,它便是一種常綠草本,可以說具有很強悍的生命力。大家看到圖片了嗎?旁邊好多的物種都已經乾枯了,而它卻依然生機勃勃,而且更重要一點,此物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如果是用於盆栽的話,那可真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 用影視演繹四川歷史名人故事
    四川將推出一批四川歷史名人題材影視作品,深度挖掘首批入選的四川歷史名人的故事。  影視作品是弘揚歷史名人文化的重要力量。如何通過影視作品展現歷史名人文化風採?影視作品在這項工程中有哪些價值?本報邀請省內外影視機構負責人、學者,共同探討如何通過影視作品,講好四川歷史名人的故事。
  • 電影劇本流行小說改編 文學是影視靈魂還是工具?
    這樣的情景,出現在日前由《中國作家》雜誌社和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12·文學與影視高峰論壇」上。   文學是影視的基礎與靈魂,是中國電影贏得生存空間的關鍵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這句話流傳甚廣。在不少專家看來,沒有好的文學作品支撐,影視創作就失去了本源。   「影視的基礎是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