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影視矛盾不斷

2020-12-15 Mtime時光網

        「不管影視走得多遠,都要回到文學故鄉。」日前,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在京召開2014影視文學座談會,《當代電視》雜誌主編張德祥在發言時如是說。


        但是,導演、演員與編劇之間發生理念上的衝突已經不是新聞。「一位表演藝術家和一位劇作家就演員改動劇本臺詞一事,發表了不同的意見。表演藝術家說:演員是在演戲,不是念劇本,可以根據表演的需要改動臺詞。劇作家說:劇本是一劇之本,體現了作者的藝術追求;如果演員隨意改動臺詞,就可能違背創作的原意。」這是2014年安徽省高考作文素材,涉及「劇本誰說了算」的熱點話題。再說了,文學「故鄉」似乎已經習慣將影視這個「遊子」拒之門外,主流的文學獎項很少將劇本納入視野,登載劇本的文學期刊鳳毛麟角。


       影視與文學之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兩者如何實現友好相處、良性互動?與會者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影視劇就是用影視的方式寫一部文學作品


       「談影視文學,主要是談影視與文學的關係,或者是改編與被改編的關係。」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說,劇本應該是電影生產的一個根本性環節,但有時看場電影不免愕然:怎麼這樣的本子也拿出來拍,而且還花費千萬元的資金?


       面對強悍的電影工業,作家何為?劇作家

程蔚東

介紹說,西方國家曾經有過一股「作家電影」的浪潮。這些電影大多專注於記錄或表現一個事件、一些人物,且多有自傳色彩,製作上則往往集編劇、導演、音樂,甚至製片於一身,更多地表現出個人的創作風格特徵。他認為,導演拍影視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用影視的方式寫一部文學作品,通過影視手段來表現審美理想。


       中影集團原董事長

韓三平

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要拍攝一批中國式「作家電影」。在他看來,這些電影應該由生活閱歷豐富、對社會具有深邃洞察力和卓越表現力的作家,也包括部分導演來執導,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捕捉到大眾廣泛關注的生活熱點、社會話題,並用質樸的電影手法加以表現。


       就電視劇而言,劇本應該處於怎樣的一個位置?《文藝報》原總編輯範詠戈給出的思考是電視劇應該以故事為本。他認為,一部電視劇要成為精品,有幾個繞不過去的坎兒,除了思想為尊、愉悅為旨、技術為上之外,就是故事為本。


       「電視劇好看不好看,關鍵看是否有不落俗套、具有足夠敘事張力的故事。一部電視劇沒有好故事,無論怎麼『打造』,也不會吸引人。」範詠戈說。


文學性進入影視不是主導,而是服務


       文學與影視友好相處原本是不成問題的問題,但當下彼此卻鬧著彆扭,互相不愛搭理,原因何在?


       「文學不應該以貴族目光打量影視,甚至分個我尊你卑。另外,影視也不可忽視文學意義的進入,文學對時代、人生的思考可能更深刻,而且文學在語言、形象、講故事等方面有諸多長處。」在範詠戈看來,理想的目標應該是兩者「通」而不同,各美其美。


       對於影視而言,文學是基礎。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認為,文學與影視之間的關係應該有所變通,文學這個基礎要與現代電影工業體系、運作方式進行有效銜接。


       饒曙光說,當前電影市場存在單純的粉絲消費現象,而要走向更為理性、多元的消費,亟待引導和培養高層次觀眾群體,這是中國電影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觀眾的欣賞趣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影的走向,所以需要有效推進電影文化體系建設,提高全社會審美水平。在這方面,文學可以起到支撐性作用」。


       所以,劇作家必須錘鍊自身的功夫。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認為,劇作家深入生活易,提煉生活難。深入生活應該是一個蘿蔔醃製鹹菜的過程。他說,劇作家要在生活潮流中有所觸動,再引發內心的激動,然後湧出創作上的衝動,最終落實到行動上。


       不過,有些影視作品擁有了一流的文學元素,卻在市場上遭遇「滑鐵盧」。範詠戈認為,這固然可以責怪市場和觀眾趣味,但也需要承認我們對影視文學性的認識存在偏頗。


       他表示,文學性進入影視不是主導,而是服務,這種服務多數情況下應該構建在影視劇先天具有的規範和功能之內。影視劇文學性的前提應該是承認文學性僅僅是構成影視劇的一部分,只有以銀幕、螢屏效果為影視創作的最終目的,才可以使編劇將文學性有效轉化為視聽形態,從而產生優秀的影視作品。


       「文學界不要把影視劇創作中出現的劇本荒、敘事蒼白、思想庸俗等問題歸結為文學性因素的匱乏而大聲疾呼,卻不去認識當代文學進入視聽藝術所缺乏的必要基礎。」範詠戈提醒道。

相關焦點

  • 文學與影視二者不可兼得?
    然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文學與影視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遵循各自的內部規律,二者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矛盾。文學應保持思想藝術的獨立性新世紀以來,隨著資本的不斷介入,影視逐漸淪為資本的玩偶,電影的藝術生命和思想力度被抽空。
  • 走出「舒適圈」 文學與影視如何轉換
    越來越多的作家走向了影視行業,越來越多的影視企業瞄上了優秀的文學IP,但能寫小說的作家一定「玩」得轉影視嗎?優秀的小說就一定能拍出合格的影視作品嗎?兩種「生產力」如何轉換?如何融合?日前,由《十月》雜誌社主辦的「融合與創意——當文學遇上影視」活動在北京798機遇空間舉行。本次活動聚集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等20餘位業內嘉賓,共話文學與影視的融合與創意。好小說怎樣才能製作好電影?
  • 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揭牌:文學是影視的「血親」
    而十月文學院影視文學創作中心的成立,標誌著十月文學院正式啟動「十月」品牌「文學+影視」項目,通過整合文學與影視優質資源,推動文學IP的影視轉化,力爭成為文學與影視融合的創新與交流平臺。在活動上,文學、影視界的多位嘉賓還就「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主題,進行了3場跨界對話。
  • 網絡文學IP如何實現優質影視轉化
    日前,記者採訪網絡作家、影視編劇及專家學者,與他們探討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未來的方向和途徑。  網絡文學IP能否緩解影視原創編劇缺少的困境  有多少網絡小說被改編呢?「影視市場的半壁江山。」網絡作家唐欣恬這樣形容。從事網絡小說創作十餘年,唐欣恬深知,影視市場需要原創內容,而網絡文學提供了豐沃土壤,「網絡文學與影視市場正互相推動、彼此成就」。
  • 藝考專業簡介:戲劇影視文學
    標準專業名稱:戲劇影視文學  院校招生名稱: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文學、戲劇影視文學編劇、電視劇創作、影視劇編劇與策劃、劇作  專業方向:戲劇影視文學(包括影視編劇專業方向、評論專業方向)
  • 藝術學門類——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解讀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概況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屬於藝術類學科,以研究電影、電視、戲劇的文學劇本創作為核心,旨在培養具備戲劇、戲曲和影視文學基本理論及劇本創作能力,能在劇院或電視臺、電影廠、編輯部等部門從事文學創作、編輯和理論研究工作,以及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 愛奇藝文學會員正式納入愛奇藝VIP會員權益體系 影視文學互哺鏈路...
    在內容特權方面,愛奇藝VIP會員可享受會員書庫免費暢讀;享受掌握《在一起》《半是蜜糖半是傷》《沉默的真相》《破冰行動》《少主且慢行》《醫妃難囚》《青春創世紀》等知名影視作品原著劇情走向的淋漓快感;以及《等到煙暖雨收》《時光教會我愛你》《醫妃難囚》《少主且慢行》等在內的涵蓋都市、古言、現言、科幻等雲騰計劃IP作品,不斷豐富會員用戶閱讀內容廣度。
  • 劉燕銘、蔣德富、吳毅等齊聚北京十月文學院,對話文學與影視
    十月文學常務副院長呂約致開場辭,介紹了本次活動是本屆北京十月文學月「文學+板塊」的核心活動。立意和主旨是促進文學與影視的交流合作,打破行業界限,產生破圈效應,促進文學與影視行業的創造性發展。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的宗旨,是搭建專業平臺、聚攏優質資源,推動優秀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通過創新思維與運作模式,打造北京與中國文學IP的影視孵化平臺。
  • 孫泱:劇本創作要有文學底蘊 影視從業者應多讀書
    「在影視這個行業,不光編劇要讀書,導演和演員也必須讀書。必須要有文學功底,否則很難有所作為。」   走進孫泱的書房,很難想到主人是個影視製片人。一張大書桌的角上,堆放著最新的《人民文學》、《世界文學》、《小說選刊》等十多種文學雜誌,佔去桌面三分之一的面積,讓這裡看上去更像一個小說家的書房。其實孫泱也寫過不少小說,只是近年來投身影視業,讀的比寫的多。
  • 電影劇本流行小說改編 文學是影視靈魂還是工具?
    ……這段時間的幾個重大文化事件,似乎都在闡明文學對於影視的重要性。這樣的情景,出現在日前由《中國作家》雜誌社和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12·文學與影視高峰論壇」上。   文學是影視的基礎與靈魂,是中國電影贏得生存空間的關鍵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這句話流傳甚廣。在不少專家看來,沒有好的文學作品支撐,影視創作就失去了本源。   「影視的基礎是文學。
  • 從五部歐美熱播劇中看影視作品如何成功改編經典文學
    擺渡在文字和影像間    從五部歐美熱播劇中看影視作品如何成功改編經典文學  改編經典文學一直是歐美電視劇重要的製作選擇。在最近出現的一批口碑不俗的劇集中,有多部是改編自文學著作。表現的主題無論是友誼、成長、家庭、救贖還是內省,最終都回歸到人性的探討中,與當下社會人們遇到的個人的、集體的、世界的問題都密不可分,其經驗對於當前中國文學作品的影視化改編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編者  英美影視劇一向有文學改編的傳統,尤其是近年來,兩國的影視工業已進入了書改劇集的「黃金時代」。
  • 湖南師範大學2018年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招生簡章
    文學院人才輩出,桃李滿天下,培養了韓少功、湯素蘭、梁振華、劉同、易術等大批文學藝術人才。文學院學生社團——楚魂戲劇社、影視協會、朝暾文學社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其社員文學創作、戲劇演出和影視作品多次獲省部級獎項,為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場所和實踐平臺。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育在我校文學院起步較早。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培養元明清戲劇、中國當代文學(影視方向)專業碩士研究生。
  • 莫言名著將拍成網劇,解析文學作品影視改編五大新趨勢
    傳媒內參導讀:近年來,文學名著的從零改編少之又少,影視劇出品基本是幾年才出現一部,大部分影視名著作品都是二度翻拍。當前文學名著影視改編又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和新趨勢:網劇化、系列化、國際化、高頻化、時代化。
  • 文學IP作品改編電影,華夏星光文學與電影系列活動舉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近日,南國書香節暨第二屆深圳書展華夏星光文學與電影系列活動談文學IP作品改編電影主題沙龍在華夏星光影城舉行。文化學者胡野秋、影評家王樽及影視編劇孫海帆出席活動並分享交流。▲主持人與嘉賓交流活動首先播放了由經典文學IP改編而成的電影片段,片段欣賞完畢後,胡野秋點評道:「這些年的熱門文學IP改編嘗試,大多屬於網絡文學改編,本身具有一定的熱度,在大流量加持下,已經逐漸變成了『粉絲影視』,路人並不買帳,甚至有時粉絲也不滿意。」
  • 川影戲劇影視文學系和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籤訂合作協議...
    為推動影視藝術教育事業發展,促進校際合作交流,發揮優質教育資源作用,激勵師生不斷創新,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戲劇影視文學系與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建立交流合作關係,雙方在貢院第二會議室進行座談溝通,並籤訂合作協議。合作雙方提出一個共同原則:「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 【2019年南京藝術學院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導演真題】
    【2019年南京藝術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影視攝影與製作)初試真題】面試:考官提問1.談談你最喜歡的導演和作家?【2019年南京藝術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初試真題】面試:考官提問1.「你看過哪些書?看過哪些電影?2.你喜歡《敦刻爾克》嗎?
  • 戲劇學與戲劇影視文學的區別(藝考第十期)
    文化管理機關,宣傳部、文化局等從事戲劇戲曲影視文學的評論,理論研究和文化傳播工作等,還可以到學校從事戲劇戲曲影視文學的理論研究,評論、教育和文化傳播工作。五、畢業生規模從2017年100人左右到2020年人數穩定,小幅增長。
  • 曲江新區的影視作品真是高光不斷
    前不久 曲小文剛剛為大家帶來 電影《音樂家》 話劇《柳青》 文學作品《雪蓮花開》 獲獎的消息 激動的情緒還未完全平復
  • 綜合劇本培訓、文學網站、眾籌於一體,一站式打造影視爆款IP。
    4、爆款IP與影視對接,一站式快速打造影視爆款IP。初頁:你所創業的領域,目前現狀是什麼樣?存在哪些痛點?現在像我們這樣的模式,影視文化行業還是一片空白,所以潛在著一個巨大的機會。2、現在的網絡IP改編影視難度大,且失敗率高,票房屢屢虧損。3、文學市場無法滿足影視市場需求的增長。初頁:該領域面臨的機會和挑戰是什麼?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研討會舉行 共探影視內容新...
    從而利用科學方式評估網絡文學IP影視改編的潛力。"行業內普遍存在的觀點認為,網絡文學由於其自身創作的思維及想像力不受局限,因而其人物設定充滿無限可能,劇情飽滿度及豐富度也較一般文學作品更加完善,其改編的影視作品天然具有成熟的故事架構和人物特性。再加上改編影視作品原IP通常為熱門IP,具有巨大的粉絲基礎,從前期製片到中期宣發如能有效結合其原有的風格特徵,在原有存量用戶的基礎上可顯著吸引增量關注,具有天然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