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IP如何實現優質影視轉化

2021-01-17 網易

  繼電視劇《大江大河》贏得滿堂彩後,它的續集《大江大河2》又成了熱播劇。《大江大河2》的豆瓣評分9.2分,多個話題先後登上微博熱搜榜。這部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大江大河2》,講述了改革浪潮中拼搏創新的時代精神,再一次證明了優質網文IP的生命力。

  從電視劇《清平樂》《慶餘年》到票房大賣的電影《少年的你》《誅仙》,網絡文學IP成為影視行業重要的內容源頭。

  「有高原,缺高峰。」網文改編精品之作稀缺,成為網絡作家和影視編劇的共識。影視化作品來得快,去得也快,熱鬧一時,缺乏久遠的影響力。

  網絡文學IP如何實現優質影視轉化?日前,記者採訪網絡作家、影視編劇及專家學者,與他們探討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未來的方向和途徑。

  網絡文學IP能否緩解影視原創編劇缺少的困境

  有多少網絡小說被改編呢?「影視市場的半壁江山。」網絡作家唐欣恬這樣形容。從事網絡小說創作十餘年,唐欣恬深知,影視市場需要原創內容,而網絡文學提供了豐沃土壤,「網絡文學與影視市場正互相推動、彼此成就」。

  數據顯示,僅從電視劇集看,2015年有542部,由網文IP改編的只有73部;而到了2019年,412部劇集中有87部由網文IP改編。2020年上半年,就有57部網文IP改編作品。

  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主任邵燕君把網絡文學比作「孵化器」,「這裡有大量的IP內容,這裡的作者可以轉化為編劇,彌補影視缺乏原創編劇的短板。同時,這裡還提供大量的讀者,很多影視作品的核心受眾就是由原作的『鐵粉』轉化而來的。」

  晉江文學城總裁劉旭東把影視原創比喻為「相馬」,因為編劇要絞盡腦汁找素材,而網絡小說IP影視化改編就是「賽馬」,「豐富的網文類型為改編提供多樣選擇,很多網文本身就有熱度,只要搶到改編權,就會有好的收視率和票房」。

  閱文集團總編輯楊晨提到,網絡文學與生俱來的商業性和貼近讀者的特性,使網絡文學作品的評論量不斷增加。目前,過百萬評論量的作品達上百部,書中的角色積累了大量粉絲。讀者的評論不僅可以給作家最及時的反饋,也讓他們能夠提煉故事亮點,響應粉絲訴求,通過作家與粉絲共創去探索人設的可能性。這種用戶反饋不僅可以為作者提供創作參考,也可以為編劇提供改編的方向。

  「網絡文學與影視行業的聯動,以社會化文藝生產的規模效應,打造了網絡文學產業化的『中國模式』,即由文到藝、由藝到娛、由娛到產,構成了『一條龍』的文化創意生產。」中南大學教授歐陽友權指出,其所創造的經濟「長尾效應」不僅賦形中國獨有的IP文化產業,還聯通了文字和視頻兩大核心媒介,極大豐富了中國人「小康時代」的娛樂生活,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國家導向落實到從網文創作到影視聯動的全過程。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表示,網絡文學重要發展方向就是IP化,今後將有更多網絡文學走向影視化改編,要助推打造精品網文IP。

  網絡文學IP頗受影視市場青睞,但如何改編、改到什麼程度應斟酌

  唐欣恬是早期網文影視化改編的受益者。2011年,她的小說《裸婚——80後的新結婚時代》被改編為電視劇《裸婚時代》在當時熱播。作為早期的試水者,她深知突如其來的影視化改編熱潮也有很多弊端。

  「大量影視公司一窩蜂地購買了過量的網文版權,難以消化,導致不少優秀網文作品沒能得到應有的開發。受當時影視技術水平的制約,以及觀眾對新類型影視的接受度尚模糊不清,很多新類型的影視改編摔了不少跟頭。」唐欣恬說。

  不過,伴隨IP過熱後的冷卻和理性,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的態勢也在改變。如今,不再是影視劇單方面為網文作品提供出口,而是網絡文學和影視行業互相推動。書粉與劇粉之間的交流和碰撞,環環相扣地助力了IP的熱度和價值。

  網絡文學IP頗受影視市場青睞,但如何改編、改成什麼程度,成為網絡作家和影視編劇不斷探討的話題。

  網絡作家「魚人二代」指出:「小說人物性格和影視化的人物性格差異比較嚴重,尤其是主角的性格。主角是一部小說的靈魂,是深入到讀者心中的。他們對劇情細節可能記不太清楚,但對主角記憶猶新。」

  「當他們看到影視劇人物和心中形象不符的時候,不滿的情緒就會放大。同時,影視劇加入一些新劇情可以理解,但是過多的修改會讓原著讀者產生落差,導致原著書迷大量棄劇。」「魚人二代」說。

  同質化問題也是討論的焦點。「有的影視劇火了,平臺就要求網絡作家寫這個IP向的作品,這就導致同題材的作品扎堆,觀眾就會產生審美疲勞。」劉旭東呼籲網絡平臺要從做「農場」變為造「森林」,「做農場,就是為了產量,大量栽種同一種作物,短期效益是好的,但市場肯定會飽和。而造森林,就要保持生物的多樣性,也就是鼓勵作家創作不同類型的作品。」

  網文創作與影視轉化聯動,如何實現「1+1>2」的效果

  歐陽友權建議網絡文學走影視化改編,要強故事性、強人物塑造、強鏡頭感。「網絡小說的『硬核』是講一個好故事。網文故事不僅要有波瀾,有起伏,有驚心動魄的衝突和腦洞大開的橋段,還要求具備一定的稀缺性,有很強的辨識度;並且故事情節的外殼要能與當下的社會現實和大眾心理相對接,與年輕受眾產生共情,才可能成為頭部IP。」

  「適合影視改編的小說一定要有成功人物形象,要有主角光環,人物的鮮明個性和作為能產生打動人心的藝術力量。先有『人』再立『文』,影視創作才有騰挪的空間。同時,文學是語言藝術,影視靠視聽表達,文學文本如果有了鏡頭感,將有利於影視創作。」歐陽友權說。

  不止要有好的故事,也要有精湛的改編能力。「對影視二度創作而言,有了好故事、好文本,還需要邁過兩道門檻:一是改編,二是製作。」在歐陽友權看來,超級IP的改編要更多地尊重原著,因為它們的「原著粉」往往多於「路人粉」,若改編得面目全非必然挨罵,為規避風險,讓作者參與編劇不失為可選之策。影視製作涉及的環節很多,而最根本的則是要有精品意識和工匠精神,只有「製作精良」才能表達「思想精深」、體現「藝術精湛」。

  邵燕君建議,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應與時俱進,凸顯主流價值。去年熱播的電視劇《慶餘年》,原著是2008年的作品,對它的改編就要加新的流行元素,因為受眾已經變了。所以,電視劇中就增加了很多喜劇元素,給觀眾很多驚喜。

  近兩年,現實題材集中發力,出現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沉默的真相》《都挺好》《親愛的,熱愛的》《小歡喜》等成為現象級IP,掀起了廣泛的社會討論。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研究員肖驚鴻指出,相對傳統作家來說,網絡作家書寫現實題材,在故事上更有優勢,更容易獲得IP紅利。現實題材影視劇的海外走紅,也為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創作打開了一條通途。

  短視頻時代,短內容、快周期成為新的視聽模式。鳳凰互娛總裁趙雲認為,時長短、快節奏、短內容更適合當下用戶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微網劇、微電影會滿足當下用戶的喜愛,網絡文學平臺也正在尋找「短」的商業模式。網絡作家也應適應短視頻時代,摸索新的創作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網絡文學如何實現價值裂變?賦能民族IP建設是關鍵
    自網絡文學誕生之日起,它便與我們的民族文化密不可分,中華民族特有的地域風俗、歷史傳統、文化心理等一系列極具標識性的傳播符號為網絡文學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當下流行的玄幻、仙俠等題材也正是通過對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文學題材,受到無數讀者的追捧。事實證明,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賦能民族IP建設是關鍵。
  • 一窩蜂式的「繁榮」下 網絡文學IP轉化將走向何方?
    歷經20年演變,中國網絡文學市場早已不再只是「販賣」網絡文字的天地。如今,網絡文學與遊戲、影視等其他文化娛樂產業進行深度融合,這也讓如今的網絡文學市場越來越繞不開IP化了。8月11日,在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上,發力IP顯然已經成為企業共識。閱文集團、阿里文學紛紛表示未來將更大力度開發轉化網絡文學IP。
  • 掌控網絡:優質IP成實現泛娛樂重要突破口
    除了已經開發完成並熱播的IP資源,各方市場依然將「囤積熱門IP」作為公司布局泛娛樂產業的重要戰略,不惜花重金儲備優質P資源。如華策影視的《沙漏》,樂視影業的《孤芳不自賞》以及上海掌控網絡科技的《逆鱗》等。這些網絡文學作品無一不是在網絡上具有百萬級以上的點擊量、閱讀量,其原生價值和再生價值非常可觀。
  • 建立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的評估體系——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
    如何將近年來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的得失進行總結, 開啟更多討論方式和研究手段,進行網絡文學IP影視化相關探討,對於主管單位了解專業評論、制定政策,為今後的學術研究提供資料,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項工作。」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系主任等十餘位業內人士針對未來潛力IP類型、網絡文學改編方法論、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的價值和規律等進行了探討。
  • 鼎閱文學與瑞熙文化達成戰略合作 聯手孵化優質影視IP作品
    2018年11月28日,在雙方高層領導的共同見證下,鼎閱文學旗下原創平臺青果閱讀與瑞熙文化達成原創文學IP影視孵化戰略合作,針對優質網絡版權小說進行深度開發,聯手孵化網絡優質IP作品。雙方這一合作將充分發揮產業鏈上下遊協同效應,挖掘內容價值,打造精品網生項目。
  • 如何開鑿網絡文學「天然富礦」
    ,討論有關IP文學與影視改編創作的有關命題。從劇集的籌備、演員的參與、平臺方的聯動等角度對《慶餘年》的爆款之路進行了分析,提出內容創作越來越回到內容本身的觀點,而優質的影視作品可以反哺IP。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點明,「尋找好故事,追求精品化」才是「 網絡文學與影視高效聯動之路」。她結合具體作品,從怎麼選IP、怎麼改IP,以及如何表達、怎樣做出作品的社會化效應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 網絡文學IP賦能歷程與現狀:網絡文學IP價值得以持續釋放,文化產業...
    由此網絡文學的IP價值賦能現狀和模式的研究,對於未來網絡文學IP產業良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基於此,IP價值官(IP-Valuer)發布《2015年-2020年網絡文學IP賦能價值報告》,研究近5年以來網絡文學IP價值實現的歷程及現狀。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研討會舉行 共探影視內容新...
    在12月10日舉行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單元——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上,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副秘書長周結在開場視頻致辭裡指出,如何將近年來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的得失進行總結,對於主管單位了解專業評論、制定政策,為今後的學術研究提供資料,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項工作。
  • 優質影視IP改編音樂劇成新潮流
    當下,IP改編已是影視行業繞不開的話題,以跨界的姿態踏入音樂劇領域確實令人耳目一新,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的改編讓跨界融合有了更多想像空間,讓優質影視作品改編音樂劇有了更多可能性。創作者把目光投向更為年輕的藝術門類2014年,網劇《靈魂擺渡》橫空出世,豆瓣評分最高達8.4分,積累了大量粉絲。
  • 文化IP是什麼意思?文化IP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目前IP經濟已成為文化產業各領域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力,應如何看待IP熱現象?如何打造高品質、有影響力的文化IP?  打造跨界融合的文娛全產業鏈  《2018中國文化IP產業發展報告》指出,從消費者角度看,文化IP代表著某一類標籤、文化現象,可以引起興趣,用戶的追捧可能轉化為消費行為;從運營商角度看,文化IP代表著某一個品牌、無形資產,可以通過商業化運營、產業化融合,轉化為消費品,實現價值變現。
  • 走出「舒適圈」 文學與影視如何轉換
    越來越多的作家走向了影視行業,越來越多的影視企業瞄上了優秀的文學IP,但能寫小說的作家一定「玩」得轉影視嗎?優秀的小說就一定能拍出合格的影視作品嗎?兩種「生產力」如何轉換?如何融合?日前,由《十月》雜誌社主辦的「融合與創意——當文學遇上影視」活動在北京798機遇空間舉行。本次活動聚集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等20餘位業內嘉賓,共話文學與影視的融合與創意。好小說怎樣才能製作好電影?
  • 如何將讀者黏稠度轉化為電影觀眾美譽度-光明日報-光明網
    【亮見】    網絡文學在電影行業的真實變現能力,在我看來一直是個有待研究和解決的課題,而不是有確鑿證據的答案。一個健康的影視文化產業,一定是網絡文學和原創影視劇本兼容且能保持均衡的生態,而不是被網絡文學徹底佔據的生態。
  • 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揭牌:文學是影視的「血親」
    而十月文學院影視文學創作中心的成立,標誌著十月文學院正式啟動「十月」品牌「文學+影視」項目,通過整合文學與影視優質資源,推動文學IP的影視轉化,力爭成為文學與影視融合的創新與交流平臺。在活動上,文學、影視界的多位嘉賓還就「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主題,進行了3場跨界對話。
  • 從《大江大河》到《慶餘年》,網絡文學IP改編的「退」與「不退」
    而如《陳情令》這樣遠銷國外、在整個亞洲地區取得廣泛影響力的作品,更是成為以網絡文學、網絡劇等文藝形態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生動個案和有益嘗試。2019年,我國網絡文學的IP影視改編,出現了幾部口碑、收視均表現良好的優質作品。女頻(主要由女性創作和閱讀的網絡文學作品)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網絡劇《陳情令》。
  • 文學影視矛盾不斷
    「不管影視走得多遠,都要回到文學故鄉。」日前,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在京召開2014影視文學座談會,《當代電視》雜誌主編張德祥在發言時如是說。        但是,導演、演員與編劇之間發生理念上的衝突已經不是新聞。
  • 「名家說」歐陽友權:IP轉化是一種再創作
    中國網絡文學的影視化聯動的特殊之處在於,其一,它形成了網文IP概念,以智慧財產權的法規加持獲得了歷史合法性;其二,它以社會化文藝生產的規模效應,打造了網絡文學產業化的「中國模式」,即由文到藝、由藝到娛、由娛到產,構成了「一條龍」的文化創意生產,其所創造的經濟「長尾效應」不僅賦形中國獨有的IP文化產業,還聯通了文字和視頻兩大核心媒介。
  • 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的「向融」與中國IP生產的未來
    「我們需要實現『從好內容,到內容產業,再到內容產業鏈耦合』的三級跳,特別是在網絡文學、動漫這兩個「內容源頭」與影視行業這個「內容放大器」之間,這兩者耦合的模式探索,將成為中國數字內容產業布局從廣度轉向深度、由高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
  • 看溫州這個國內首個網絡文學「工場」怎麼掘金
    除了圍繞優質原創IP創作,深挖本土IP價值,墨客工場還具備原創作品發布、推廣、改編、版權代理、法律維權、融資服務等多種功能,實現網絡文學IP從無到有,提供從文字到影視化、遊戲化、動漫化、及周邊衍生產品等一條龍服務,此外,它還將和溫州時尚輕工產業緊密結合,推動溫州時尚輕工產業轉型升級。
  • 綜合劇本培訓、文學網站、眾籌於一體,一站式打造影視爆款IP。
    2、現在的網絡IP改編影視難度大,且失敗率高,票房屢屢虧損。3、文學市場無法滿足影視市場需求的增長。初頁:該領域面臨的機會和挑戰是什麼?初頁:你的產品/服務如何解決行業痛點?1、優秀草根編劇、作家成名之路漫長,導致中途放棄。我們為他們提供一條行之有效的路。2、現在的網絡IP改編影視難度大,且失敗率高,票房屢屢虧損。
  • 劉燕銘、蔣德富、吳毅等齊聚北京十月文學院,對話文學與影視
    十月文學常務副院長呂約致開場辭,介紹了本次活動是本屆北京十月文學月「文學+板塊」的核心活動。立意和主旨是促進文學與影視的交流合作,打破行業界限,產生破圈效應,促進文學與影視行業的創造性發展。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的宗旨,是搭建專業平臺、聚攏優質資源,推動優秀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通過創新思維與運作模式,打造北京與中國文學IP的影視孵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