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讀者黏稠度轉化為電影觀眾美譽度-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2 光明數字報

    【亮見】

    網絡文學在電影行業的真實變現能力,在我看來一直是個有待研究和解決的課題,而不是有確鑿證據的答案。一個健康的影視文化產業,一定是網絡文學和原創影視劇本兼容且能保持均衡的生態,而不是被網絡文學徹底佔據的生態。後者使這幾年資本湧入影視行業,給行業帶來最大的也是最虛妄的泡沫。

    第五代導演的崛起,在電影創作中呈現了一段輝煌。他們作品背後站著的是蘇童、莫言等一批優秀的文學大家。如今,很多電影改編自有著巨大閱讀數量的網絡文學,這些網絡流行文字有可讀性、趣味性,但其中很多沒有真正探究當下的社會問題,記錄世道人心。它們的高點擊率和閱讀量來自網絡讀者閱讀的習慣和閱讀的依賴性,也來源於一部分閱讀網站「畝產萬斤糧」式的數據作假。如何將讀者黏稠度轉化為電影觀眾的美譽度,轉化成為票房?這真的是一個課題。

    真正將一部具有讀者基礎的網絡小說改編成一部成功的電影,我認為資本不能忽略電影創作中核心的轉化工作。

    首先是劇作。劇作就是提純的過程,把糧食釀造成茅臺的過程。對於作品的敘事方式,內容成色和文學意義都是一個做增量的工作;絕不是幹個分段、寫場號的工作。增加作品中文學性的濃度,修正作品的三觀,使之符合世界文化思潮和人類文明進程,這都是劇作家的使命。

    網絡文學作家,想要保持高點擊率,需要開足馬力進行創作,日更三五千字是很平常的事,甚至八千、一萬也時有所聞。但其中有多少獨立的思考,有多少對當下時代刻骨銘心的表現,卻不好說。而這正是一部優秀的電影所必須有的,也是一個被尊重的電影產業在作品中必須不斷創造的。這就是在網絡文學的電影改編過程中,必須由編劇和導演獨立創作和豐富的部分,而且是不能被所謂的高點擊率綁架和左右的。這是電影人的使命,這是即使面對一個宇宙級點擊率的網文,也要有的根骨。

    我期待未來幾年,在中國主流電影市場上,能夠看到一些三觀正,娛樂性、視覺效果足夠強大,能夠與年輕觀眾有強烈共鳴的來自網絡文學的電影作品。這是必然,中國一定會有自己的《哈利·波特》。如果這些作品能與中國的歷史現實實現強結合,又可以表達出中國人自己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必將為中國電影樹立起一批新的符號。

    第二個問題是,網文在向電影轉化過程中,必須要符合影視創作的規律。組建好的製作團隊、形成符合產業規律的製作模式,是必經之路。前兩年最瘋狂的時候,只要有點擊率加持,熱門IP的影視轉化過程是很可怕的。這些作品雖然也飆出了幾百億的點擊率,也熱鬧了,吆喝也賺到了,錢也散盡了,但是浮華過後給電影產業留下了什麼?我感覺是挖了一個巨大的坑。

    該怎麼改編熱IP?可以看看出品人曹華益的例子。他出品過不少優秀的、來自網絡文學的優質電視劇。我在跟他的交流中知道,他並沒有躺在點擊率上,他在劇本編劇的選擇、劇本的創作上也是煞費苦心。電視劇《慶餘年》是幾十集劇本全部完成、且打磨完善後才開的機,製作上也是配置專業團隊,歷經一年多的拍攝,才把這樣的IP「吃」下來。這樣對優質網絡文學的打開方式,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尊重規律的方式。

    第三,網際網路企業要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平臺公司已經跑贏了電視臺,也跑贏了傳統電影企業,成為資本聚集的高地,更有責任去拍點好戲。網際網路影視公司,一邊連接著網絡文學資源,一邊連接著影視製作發行各個鏈條。不少網際網路影業已經不僅僅是發行平臺,而且還是製片公司、IP採購公司、電影發行公司,甚至是藝人經紀公司。他們的產業實踐、創作態度和採購方向,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影視行業未來的產業生態和走向。他們具備了傳統影業不具備的傳播能力和影響力,他們想幹好電影,就會有好電影出來。

    最近都在說資本退潮,其實,資本退潮是好事。中國電影的這一輪崛起是從二十多年前完全不被資本關注的時候開始的。從那時候起,一代代電影人砥礪前行,前赴後繼,在藝術和商業領域百花齊放、衝鋒陷陣,才有了市場的綻放、資本的隨機湧入。現在,在資本退潮的時候,泡沫散去,忠誠於創作和作品的人依然會和電影在一起,因為電影是他們一生唯一的夢想。大潮退卻,礁石會露出來,真正有堅守的創作者依然會出好作品。

    (作者:陸川,系著名導演)

相關焦點

  • 歌聲裡的悲慘世界-光明日報-光明網
    106年前,電影業尚處幼年,有聲片還未出現,小說《悲慘世界》的中文譯本也才剛剛有了與中國讀者的首次見面,就在那時,在它的故鄉法國,它已被搬上了銀幕。那部無聲短片現已無從尋覓,但自那時起,文豪雨果的這部傳世巨著,被法國、美國、蘇聯、墨西哥、日本等國的電影人不斷改編,文學經典的魅力,延續至銀幕綻放魅力。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從感動中國人物到感動觀眾電影-光明日報-光明網
    張麗莉老師——感動中國的最美女教師,她28歲的人生在2012年5月8日傍晚完成了偉大的升華——當一輛失控的大客車突然衝向學生人群時,張麗莉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為搶救學生被大客車碾壓,身受重傷高位截癱。
  • 光明日報-光明網
    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    推進新媒體發展探索多元化之路    成立於2006年12月的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是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的國有獨資文化企業。2009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將全部經營性資產注入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
  •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版權聲明  1、作者向光明日報及其子報子刊投稿或寄送約稿,一經採用即視為作者將該作品的發行權、複製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彙編權等權利長期授予光明日報及相應子報子刊,並許可光明日報主辦的光明網在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上使用投稿或約稿作品。
  • 光明日報社行政人員招聘公告-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辦,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作為黨中央指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作為黨和國家聯繫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光明日報始終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立足知識界、面向全社會,在團結、聯繫、引導、服務知識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長春電影節:「光明影院」為視障觀眾「講」電影
    新華社長春9月10日電(記者金津秀、李典)工作人員隨著銀幕上畫面的切換將故事娓娓道來,臺下的觀眾仔細聆聽,感受情節的跌宕起伏……在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光明影院」內,上映著一場用聲音代替光感的特殊電影。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創新服務能力...
    作為思想文化大報,《光明日報》的融媒體內容生產始終以「新聞視野、文化視角、思想深度、理論高度」為宗旨。在難以擁有突發、現場、音畫等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報社提出評論立報、立網、立端的方針,將新聞時評作為融媒體內容建設的戰略重點。為此,報社成立社評委員會,整合《光明日報》評論部和光明網評論中心力量,成立社評工作室,建立了「朝會」制度。
  • 電影中的倫敦:時代的隱喻-光明日報-光明網
    隨後,政府又宣布了新的5億英鎊計劃,重啟電影和電視製作,幫助這一在世界範圍內備受推崇的產業避免遭受嚴重威脅,幫助保護從演員、導演到攝影師、服裝設計師等成千上萬個工作崗位;同時,英國電影學院對全英獨立影院提供支持,以3000萬英鎊計劃資助獨立影院儘快為觀眾提供積極和安全的電影體驗。
  • 期待小製作電影有更多成長-光明日報-光明網
    2013年不僅僅屬於高票房和大導演,我們不妨將視線從鎂光燈下稍稍挪開,去看一眼小成本、小眾製作。    每年的華語影壇總會湧現出幾部小成本口碑佳片:2011年是《鋼的琴》,2012年是《萬箭穿心》,今年則是《美姐》和《大明劫》。
  • 小島背後的大時代-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今天這個人們審美水準不斷提升、文化日益豐富多元的全媒體時代,如何創作出既符合當代傳播規律,又富有吸引力感召力的主旋律作品,是作家藝術家們共同面臨的一個挑戰。在最需要想像的地方缺乏創造,最需要真實的地方顯得虛假,試想如何打動讀者和觀眾?    英雄敘事在不同的時代,應該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在新時代應該有新的闡釋和表達。劉笑偉、王志國的長篇報告文學《家·國:「人民楷模」王繼才》獨闢蹊徑地對這一課題進行了探索,帶給人許多耳目一新的啟示。
  • 「光明影院」:講個電影給你「看」
    張國軍說的「佳片」指的是無障礙電影,是專為殘障人士加工的一種電影形式,以重新剪輯增補配音解說或字幕的方式,讓視力或聽力障礙者「看」懂電影。前不久,這一服務殘障人士的公益項目「光明影院」落地吉林省。「紅色是火焰的顏色,流星是冰涼的雨,風是透明的河流……」在無障礙電影裡,經常聽到將各種感覺聯繫起來的旁白。
  • 青少年題材影視劇成長的煩惱-光明日報-光明網
    具體到影視領域,在沉寂一段時間後,以青少年群體成長教育為主要表現內容的創作近年開始回暖,不斷能形成引發社會輿論廣泛熱議的文化現象。這是影視劇生產者針對新一代「小觀眾」迅速崛起為主要消費群體的市場現象作出的及時反映,而這種趨勢又催生出影視表演領域一批「小演員」的集體亮相。這種演員與觀眾處於同一代際之中,與創作互為影響、共同成長的現象,值得引起業界的關注。
  • 徐州賦-光明日報-光明網
    禹分天下為九州,徐州為其一。春秋屬宋,戰國歸楚,秦歸泗水郡。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都彭城。西漢建楚國,東漢建彭城國,徐州皆為二國中心。三國時,曹操遷徐州刺史部於彭城。魏晉南北朝,郡國互代,或稱徐州,或稱彭城,皆天下重鎮。唐朝起徐州為節度使駐地,宋元為大州,明代直隸京師,清代為江蘇省淮北大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初屬山東省,後回歸江蘇省,成立徐州專區,駐徐州市,曾轄11縣市。
  • 譚千秋-光明日報-光明網
    據東汽中學的一些教師介紹,譚千秋從教26年,不僅教學成績顯著,被評為特級教師,而且,在擔任東汽中學學生處主任以後,還致力於學校的教學改革和創新,為提高教學質量作出了積極貢獻。他「愛生如命」,在校園裡看到一塊小石頭都要撿起來,生怕學生們因此受傷,被同事們譽為「最疼愛學生的人」。    震後,中央組織部追授譚千秋「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 光明日報:打卡還是看書?網紅書店靠什麼贏得讀者的心
    【文創視域】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曉書館」「鍾書閣」「言幾又」「三聯韜奮書店」……一段時間以來,一個個網紅書店進入人們視野,到網紅書店「打卡」成為一種潮流。
  • 「光明影院」讓視障人士飽覽電影之美
    它是在電影聲音空白的地方,將畫面或者人物的內心活動描述出來,讓視障觀眾了解劇情發展,去想像自己的光影世界。  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張先生不但仔仔細細「看」完了,還理解了大部分情節。他告訴記者,自己失明後也曾試著用電腦聽電影,「可是很多時候,感覺場景熱熱鬧鬧,就是聽不明白。」
  • 與共和國同行 在新時代閃耀 ——寫在《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之際
    粉碎「四人幫」後的兩年間,黨內、社會上的思想分歧仍十分嚴重,在如何評價、認識毛澤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等一系列問題上,黨內外認識極不一致。1977年,時任《光明日報》理論部哲學組組長、《哲學》專刊主編的王強華向當時還是南京大學政治(哲學)系一名青年教師的胡福明約稿。
  • 「五筆輸入法之父」王永民教授做客光明網
    本報訊(光明網記者孫鵬宇)「五筆字型」發明人、中國王碼集團董事長王永民教授近日做客光明網,與光明網總裁陸先高就如何傳承漢字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進行深入交流。    今年是「五筆字型」誕生30周年。
  • 為現代劍川而設計-光明日報-光明網
    【扶貧藝話】    我對雲南以及劍川的印象,最初是小時候從連環畫和電影中獲得的。《捕象記》和《五朵金花》不知看過多少遍,人物的形象和情節都印象深刻,幾乎連臺詞都記著。而我與劍川的情緣始於父輩,他們曾在那裡工作調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