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和中國傳媒大學共同啟動的「光明影院」項目,目前已製作完成超百部無障礙電影。團隊通過在電影聲音空白的地方插入解說詞,讓失明人士享受觀影樂趣,共享文化盛宴。
視障人士「閉眼」看電影
「《紅海行動》講述的是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的故事……」伴隨著電影開場,洪亮的講述詞在朝陽區紫光影城8號放映廳響起。這是2018年熱門電影《紅海行動》無障礙版的首次對外放映。
入場的50多位觀眾,都有不同程度的視力問題。60歲的張先生患有嚴重的青光眼,如今僅有光感。在志願者的引導下,他十幾年來頭一次進入影院,落座觀影。
「閉眼」看電影,靠的是恰如其分的解說。比如電影開頭的十幾秒,是中國商船遭劫的情景。鏡頭畫面十分緊張,但原片中並沒有對白和旁白,盲人會「看」得稀裡糊塗。無障礙版則添加了解說,以此告訴觀眾,這一段影片呈現的是「海盜在血泊中倒下,船員迅速佔領船艙」的場景。
中國傳媒大學教師趙希婧告訴記者,無障礙電影不會改變電影時長、內容、結構。它是在電影聲音空白的地方,將畫面或者人物的內心活動描述出來,讓視障觀眾了解劇情發展,去想像自己的光影世界。
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張先生不但仔仔細細「看」完了,還理解了大部分情節。他告訴記者,自己失明後也曾試著用電腦聽電影,「可是很多時候,感覺場景熱熱鬧鬧,就是聽不明白。」
逐幀觀看寫下3萬字解說詞
一部電影要轉化成無障礙版本,其間要經歷多個步驟,且每一步都極具挑戰性。2018年,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的師生成立了一支「光明影院」團隊。先後有100多位同學參與進來,義務製作無障礙電影。
首先便是如何選擇影片。「對白和旁白過多的不行,因為很難插入足夠的講述詞;年頭太長的電影和英文電影也不在優先之列。」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王海龍說。正式開始製作之前,他們還走進社區、盲校進行調研,了解視障人士的特點,從而更有針對性地製作無障礙電影。
接下來就是撰稿。「撰稿人會不斷拉片,一幀幀反覆觀看,從視障人士能夠理解、聽懂的語言來寫講述稿。」王海龍說,就拿《紅海行動》來說,他和團隊成員反覆觀看不下30次,歷時一周時間,寫下了3萬多字的講述稿。講述稿中的語言要凝練、準確,要詳略得當,不能有歧義,「既要讓觀眾明白髮生了什麼,又要讓他們理解事件背後的意義。」
後期,還要進行審稿、錄音、剪輯、校對等步驟。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提高視障人士的觀影體驗。
2018年「光明影院」項目啟動。一年多以來,傳媒大學團隊已經累計完成超百部無障礙電影的製作。
無障礙電影放映期待常態化
目前,朝陽區紫光影城、勁松電影院、朝陽劇場、蘇寧影城4家電影院,成為「光明影院」項目首批試點,並將開闢專門的無障礙放映廳。接下來,朝陽區將以社區為單位,組織視障人士就近免費觀影。
在朝陽區,持殘疾證的視障人士有5400多人,而在整個北京市,這個數字是5.7萬人。「再加上很多老年人也患有弱視方面的疾病,林林總總算下來,全北京的視障人士超過10萬人。」朝陽區盲人協會主席曹軍說,此次《紅海行動》無障礙版的放映,為視障人士觀影帶來了嶄新的希望。
但同時,盲人觀影仍存在不少困難。放映技術就是其中一方面。「我們是周一接到的此次放映通知,時間非常緊張。」紫光影城的經理鄭柏說,由於無障礙版電影與普通電影的格式不同,影院進行了緊急調試,利用高清傳輸系統將影片導入放映機,並接入5.1聲道。不過與普通版本的電影相比,無障礙版的聲光效果還是略遜一籌。
曹軍更關注的則是無障礙電影放映能否常態化。「我們更希望,一部電影在上映之前就能準備無障礙版本。甚至可以特別為盲人設置一個聲道,他們帶著藍牙耳機,就能和普通觀眾一起觀影。」曹軍說。此外,影院的無障礙放映廳還應進行設施改造,如改臺階為坡道,方便盲人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