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日前,《短打莎士比亞》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與以往演出不同的是,這場戲劇的觀眾中有一群特別的人。他們雖然聽不到,但通過「無聲戲劇公益活動」,在手語翻譯員的幫助下,與其他觀眾一起走進了戲劇世界。該劇是「繁花公益計劃」活動之一,由中國殘聯宣文部與大麥網共同發起,助力殘障人士無障礙觀演進程。如何更好滿足殘疾人的文化生活需求?「無聲戲劇」「光明影院」……越來越多的文化產品,猶如特別的文化禮物,正在成為打開殘疾人藝術體驗之門的鑰匙。
形式深度體驗戲劇藝術魅力
喜劇《短打莎士比亞》是大麥網今年推出的「繁花公益計劃——無聲戲劇公益活動」之一。這樣特別的場景,還出現在幾天前杭州新天地太陽劇場的馬戲《X綺幻之境》、上海大劇院的戲劇《和雞一起活》現場。
記者在劇場看到,為了保證聽力障礙觀眾能夠更方便地觀看、理解劇目,主辦方專門設置了手語翻譯區,專業的手語翻譯員輔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劇情,實現無障礙觀演。與此同時,現場還設有互動裝置,讓更多人關注無聲戲劇。在演出結束後,還設有「手說再見」的環節,由劇目主演邀請有聽力障礙的嘉賓上臺,用手語與觀眾互動,與大家交流戲劇的藝術魅力。
「『無聲戲劇公益活動』面向社會中的聽力障礙人士,邀請他們和家人一起走進劇場,通過手語翻譯等方法,讓聽力障礙人士也能享受現場觀劇的體驗,滿足他們對觀看演出的需求,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大麥網負責人常揚介紹。
中國傳媒大學科研處副研究員鄧文卿指出,「『無聲戲劇公益活動』有特別的人文關懷,不僅以藝術為載體打破單一的『關愛殘障人士』價值輸出觀念,更用『公益+戲劇』新形式讓殘障人士深度體驗戲劇藝術魅力,充盈精神世界」。
實際上,作為聯合發起方之一的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近年來一直以踐行社會公益與藝術普及為宗旨,針對打工子弟、聽障、孤獨症、罕見病等群體舉辦劇院參觀、公共展演、主題工作坊等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藝術體驗幫助特殊群體參與和享受藝術生活。
近年來,「無聲戲劇公益活動」聯合眾多公益組織和劇院,匯聚愛心力量,讓聽力障礙人士走進劇場。不僅如此,「繁花公益計劃」也將成為常態之舉,以每年一場公益活動的形式持續落地,關注社會特殊群體的精神需求。常揚表示:「社會特殊群體對文化藝術的渴求不容忽視,我們此次在全國三座城市的劇院舉行『無聲戲劇公益活動』,選取了肢體語言豐富、臺詞較少的劇目,並安排手語翻譯配合戲劇呈現,就是希望讓他們也能深度沉浸於戲劇的魅力之中,用藝術點亮他們精神世界的火光。」
無障礙電影讓視障人士走進影院
今年5月19日,是第29個全國助殘日。這天,來自全國的200餘名視障人士在北京市朝陽劇場一起欣賞了由「光明影院」項目團隊製作的無障礙電影《流浪地球》。伴隨著志願者的釋讀,視障朋友們進入到一個色彩斑斕的電影世界。影院的光,打在他們興奮的臉上。
一位視障人士在「觀」影結束後感慨地說:「我們以前看電影只能聽到對白,但是通過志願者的講解,能完整地知道電影講的故事,能完整地理解一部片子,也就達到看電影的目的了。」
據統計,目前中國共有1700多萬視障人群,相當於每80多人就有1位視障人士。幫助視障人士「看電影」,這是許多人難以想像的體驗,也是許多視障人士的夢想,而「光明影院」項目的師生志願者們卻讓夢想變為現實。
據介紹,從2018年開始,中國傳媒大學「光明影院」項目團隊每年製作104部無障礙電影,使視障人群每周可以選擇兩部無障礙電影觀看。中國傳媒大學教師趙希婧告訴記者,「無障礙電影不會改變電影時長、內容、結構。它是在電影聲音空白的地方,將畫面或者人物的內心活動描述出來,讓視障觀眾了解劇情發展,去想像自己的光影世界」。
「光明影院」
兩年來,「光明影院」在全國範圍開展公益放映活動,走進學校、社區、圖書館、電影院、電影節,惠及中國1700多萬視障人群。對很多視障人士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完整欣賞一部電影,他們終於有機會平等地參與文化生活、享受文化成果。
放眼全球,無障礙傳播已成為世界潮流,體現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文明程度。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導演賈樟柯受「光明影院」項目啟發,建議國家為無障礙電影立法、建設無障礙電影標準、減少對於無障礙電影的版權限制、完善電影院的無障礙觀影設施,號召社會各界支持無障礙電影,通過豐富殘疾人的文化生活,提高社會發展的文明程度。
努力保障殘疾人文化權利
在中國,約有8500萬殘障人士。近年來,針對殘障人士的無障礙基礎設施建設愈發完善,讓殘障人士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在社會積極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的同時,殘障人士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慢慢進入大眾視線。讓每個人都公平享有公共文化服務的機會,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各界,都在積極行動中。
2011年至2018年,中央財政投入近1200萬元,在城市社區實施「殘疾人文化進社區」項目,為社區設立「殘疾人書架」,配備文化活動用品;實施文化進殘疾人家庭「五個一項目」,支持中西部和農村地區10萬戶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每年讀一本書、看一次電影、遊一次園、參觀一次展覽、參加一次文化活動。
除此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均載入殘疾人文化服務項目,將殘疾人文化事業納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和旅遊部與中國殘聯連續多年在全國開展殘疾人文化周活動,2018年120餘萬殘疾人參與該活動。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願者為盲人服務的「對面朗讀」,自2003年開辦以來,已舉辦1000多期……
遼寧省圖書館
人們欣喜地看到,關心幫助殘疾人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正如常揚所說:「文化藝術的道路應該一路繁花,不見荊棘。我們希望通過有規模、成體系的公益活動為特殊群體開闢出感受藝術魅力的暢通大道,讓藝術之花在他們心中盛放。」
來源:光明日報
記者:牛夢笛
編輯:武巖、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