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殘障人士藝術體驗之門

2020-12-12 殘疾人事業

編者按

日前,《短打莎士比亞》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與以往演出不同的是,這場戲劇的觀眾中有一群特別的人。他們雖然聽不到,但通過「無聲戲劇公益活動」,在手語翻譯員的幫助下,與其他觀眾一起走進了戲劇世界。該劇是「繁花公益計劃」活動之一,由中國殘聯宣文部與大麥網共同發起,助力殘障人士無障礙觀演進程。如何更好滿足殘疾人的文化生活需求?「無聲戲劇」「光明影院」……越來越多的文化產品,猶如特別的文化禮物,正在成為打開殘疾人藝術體驗之門的鑰匙。

形式深度體驗戲劇藝術魅力

喜劇《短打莎士比亞》是大麥網今年推出的「繁花公益計劃——無聲戲劇公益活動」之一。這樣特別的場景,還出現在幾天前杭州新天地太陽劇場的馬戲《X綺幻之境》、上海大劇院的戲劇《和雞一起活》現場。

記者在劇場看到,為了保證聽力障礙觀眾能夠更方便地觀看、理解劇目,主辦方專門設置了手語翻譯區,專業的手語翻譯員輔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劇情,實現無障礙觀演。與此同時,現場還設有互動裝置,讓更多人關注無聲戲劇。在演出結束後,還設有「手說再見」的環節,由劇目主演邀請有聽力障礙的嘉賓上臺,用手語與觀眾互動,與大家交流戲劇的藝術魅力。

「『無聲戲劇公益活動』面向社會中的聽力障礙人士,邀請他們和家人一起走進劇場,通過手語翻譯等方法,讓聽力障礙人士也能享受現場觀劇的體驗,滿足他們對觀看演出的需求,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大麥網負責人常揚介紹。

中國傳媒大學科研處副研究員鄧文卿指出,「『無聲戲劇公益活動』有特別的人文關懷,不僅以藝術為載體打破單一的『關愛殘障人士』價值輸出觀念,更用『公益+戲劇』新形式讓殘障人士深度體驗戲劇藝術魅力,充盈精神世界」。

實際上,作為聯合發起方之一的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近年來一直以踐行社會公益與藝術普及為宗旨,針對打工子弟、聽障、孤獨症、罕見病等群體舉辦劇院參觀、公共展演、主題工作坊等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藝術體驗幫助特殊群體參與和享受藝術生活。

近年來,「無聲戲劇公益活動」聯合眾多公益組織和劇院,匯聚愛心力量,讓聽力障礙人士走進劇場。不僅如此,「繁花公益計劃」也將成為常態之舉,以每年一場公益活動的形式持續落地,關注社會特殊群體的精神需求。常揚表示:「社會特殊群體對文化藝術的渴求不容忽視,我們此次在全國三座城市的劇院舉行『無聲戲劇公益活動』,選取了肢體語言豐富、臺詞較少的劇目,並安排手語翻譯配合戲劇呈現,就是希望讓他們也能深度沉浸於戲劇的魅力之中,用藝術點亮他們精神世界的火光。」

無障礙電影讓視障人士走進影院

今年5月19日,是第29個全國助殘日。這天,來自全國的200餘名視障人士在北京市朝陽劇場一起欣賞了由「光明影院」項目團隊製作的無障礙電影《流浪地球》。伴隨著志願者的釋讀,視障朋友們進入到一個色彩斑斕的電影世界。影院的光,打在他們興奮的臉上。

一位視障人士在「觀」影結束後感慨地說:「我們以前看電影只能聽到對白,但是通過志願者的講解,能完整地知道電影講的故事,能完整地理解一部片子,也就達到看電影的目的了。」

據統計,目前中國共有1700多萬視障人群,相當於每80多人就有1位視障人士。幫助視障人士「看電影」,這是許多人難以想像的體驗,也是許多視障人士的夢想,而「光明影院」項目的師生志願者們卻讓夢想變為現實。

據介紹,從2018年開始,中國傳媒大學「光明影院」項目團隊每年製作104部無障礙電影,使視障人群每周可以選擇兩部無障礙電影觀看。中國傳媒大學教師趙希婧告訴記者,「無障礙電影不會改變電影時長、內容、結構。它是在電影聲音空白的地方,將畫面或者人物的內心活動描述出來,讓視障觀眾了解劇情發展,去想像自己的光影世界」。

「光明影院」

兩年來,「光明影院」在全國範圍開展公益放映活動,走進學校、社區、圖書館、電影院、電影節,惠及中國1700多萬視障人群。對很多視障人士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完整欣賞一部電影,他們終於有機會平等地參與文化生活、享受文化成果。

放眼全球,無障礙傳播已成為世界潮流,體現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文明程度。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導演賈樟柯受「光明影院」項目啟發,建議國家為無障礙電影立法、建設無障礙電影標準、減少對於無障礙電影的版權限制、完善電影院的無障礙觀影設施,號召社會各界支持無障礙電影,通過豐富殘疾人的文化生活,提高社會發展的文明程度。

努力保障殘疾人文化權利

在中國,約有8500萬殘障人士。近年來,針對殘障人士的無障礙基礎設施建設愈發完善,讓殘障人士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在社會積極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的同時,殘障人士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慢慢進入大眾視線。讓每個人都公平享有公共文化服務的機會,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各界,都在積極行動中。

2011年至2018年,中央財政投入近1200萬元,在城市社區實施「殘疾人文化進社區」項目,為社區設立「殘疾人書架」,配備文化活動用品;實施文化進殘疾人家庭「五個一項目」,支持中西部和農村地區10萬戶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每年讀一本書、看一次電影、遊一次園、參觀一次展覽、參加一次文化活動。

除此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均載入殘疾人文化服務項目,將殘疾人文化事業納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和旅遊部與中國殘聯連續多年在全國開展殘疾人文化周活動,2018年120餘萬殘疾人參與該活動。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願者為盲人服務的「對面朗讀」,自2003年開辦以來,已舉辦1000多期……

遼寧省圖書館

人們欣喜地看到,關心幫助殘疾人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正如常揚所說:「文化藝術的道路應該一路繁花,不見荊棘。我們希望通過有規模、成體系的公益活動為特殊群體開闢出感受藝術魅力的暢通大道,讓藝術之花在他們心中盛放。」

來源:光明日報

記者:牛夢笛

編輯:武巖、徐晶

相關焦點

  • 打擊樂夏令營 打開藝術之門
    作為「打開藝術之門」暑期藝術節中深受歡迎的夏令營之一,此期打擊樂夏令營共分為4個班,吸引了近90名小朋友參與。    在當天的閉幕匯報演出上,4個班的小朋友用出色的表現,向大家展示了他們的節奏感、樂感和在夏令營的學習成果。    「打開藝術之門」打擊樂夏令營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每年都有百餘位小營員參與。
  • 打開藝術之門—兒童劇《美食大冒險》
    《美食大冒險》劇照劇情簡介:以中華美食為文化背景,以中國傳統麵食為參照而設計的主要卡通角色,帶領觀眾去探索神奇的食物世界,讓觀眾體驗舌尖上的動畫2017重慶大劇院第八屆「八喜•打開藝術之門」系列演出優惠活動:「八喜•打開藝術之門」藝術成長卡-糖果卡(500元)可任選3場,每場2張演出門票(不限價位);「八喜•打開藝術之門」藝術成長卡-音符卡(1000元)可任選7張,每場2
  • 60座無障礙流動廁所為殘障人士專用
    60座無障礙流動廁所  為殘障人士專用  健全人請別佔用  記者 史潔    銀色外觀,簡潔大氣。雙面護欄的坡道直接通到門口,裡面是不鏽鋼坐便器、洗漱盆,還有開關門按鈕、報警按鈕等,所有設計都符合殘障人士的使用習慣。
  • 「打開藝術之門」落幕
    本報電 (步鵬)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打開藝術之門——2020暑期藝術節」日前閉幕。5月31日至8月31日,藝術節採取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進行了數十場音樂會的演出,線上觀看總量突破5000萬。藝術節期間還舉辦了7個線上藝術夏令營,吸引了200多名來自海內外的孩子參與。主辦方供圖
  • 殘障人士批安妮海瑟薇「女巫」有誤導性 暗示肢體殘障人士是可怕的...
    因為片中的女巫被塑造成只有3個手指,沒有腳指頭的怪模樣,引來不少殘障人士抗議。他們覺得這會讓孩子們誤以為:肢體殘障人士會讓人害怕的。對此,華納兄弟發表聲明表示道歉。《女巫》改編自《查理與巧克力工廠》作者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小說,1990年曾經拍攝過安傑麗卡·休斯頓主演的版本。
  • 走進五華縣,一起為殘障人士打造美麗新世界!
    享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工匠之鄉」的美譽。中殘友集團,落戶於美麗鵬城----深圳,是一個以八千萬殘障人士為載體的多元化集團,致力於打造中國唯一以殘障人士就業、創業為主體的共贏生態圈。康復中心為殘障人士設立不同的康復體驗項目,專業的工作人員陪同,從身體和精神上全方位為殘障人的健康服務,這裡就像是殘障人士的第二個家。為了展示中殘友對項目的認真態度,會前我們不斷地演練,希望能將中殘友的使命、理念、願景清楚明確地表達出來。
  • 跨越大海的星光 岡山上海殘障人士繪畫交流展開幕
    11月24日上午,在2020年岡山上海殘障人士(兒童)繪畫交流展線上開幕式的上海分會場,屏幕上正播放著來自中日兩國的80幅參展畫作,在場嘉賓們被作品深深吸引並不時發出讚嘆之聲。2019年,「星光閃耀·跨越大海——上海岡山殘障人士(兒童)繪畫交流展」在上海吳昌碩紀念館舉行,並約定一年後在日本岡山再次舉辦。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展覽的籌辦雖然遇到許多困難,但最終成功舉辦。
  • 志願者走進公益咖啡館 與殘障人士一起工作,體會他們的不容易
    9月24日,在我市第二屆「樂業五邑」創業創新大賽的決賽賽場上,益杯咖啡殘障人士公益咖啡館項目從30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第三名的佳績。這個項目由蓬江區慈善會、蓬江區殘疾人聯合會支持啟動,旨在通過公益咖啡館,為殘障人士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及輔助性崗位支持。這家咖啡館現已為11名殘障人士提供工作技能培訓,並為培訓通過的殘障人士提供輔助性就業崗位支持。
  • 2018」打開藝術之門」藝術節 上演76場精彩演出
    「打開藝術之門」暑期藝術節。今年,熱心公益的北京電視臺主持人春妮連續5年擔任「打開藝術之門」形象大使。  據中山公園音樂堂總經理徐堅介紹:「今年『打開藝術之門』76場演出再創新高。這個數字背後有著很多藝術團體和大師名家的無私奉獻和鼎力支持。他們以高水準的演出奉獻給聽眾們,藝術家們的奉獻精神讓人十分感動。
  • 殘障人士「不勵志」的故事,你願意聽嗎?
    而她口中這個「腦迴路清奇」的同事,實際上是一位自閉症人士。她所參加的這場名為「殘障有人曰之不勵志脫口故事匯」是一場專門以「殘障」為主題的演出。   「我們之所以辦這個『不勵志』的脫口故事匯,是想告訴大家,殘障人士的生活當中除了自強不息,除了勵精圖治,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可以講述。」現場主持人、視力障礙人士楊青風在脫口秀開場前這樣說道。
  • 殘障人士的這個溫馨家園裡,烘焙班開課啦
    健身氣功、養生十二法、寫意國畫、烘焙……在朝陽區雙井街道,專為殘障人士開設的培訓課程越來越豐富。11月12日,朝陽區雙井街道的溫馨家園熱鬧非常,30多位殘障人士參加線下烘焙課,吃上了自己動手製作的蛋撻。
  • 「藝」起回眸慈谿大劇院2020八喜·打開藝術之門暑假精彩瞬間
    八喜·打開藝術之門海洋探險兒童劇《海底小縱隊之火山大冒險》八喜·打開藝術之門海洋探險兒童劇《海底小縱隊3之驚濤駭浪》八喜·打開藝術之門經典兒童互動舞臺劇《黑貓警長之城市獵人》八喜·打開藝術之門久石讓&宮崎駿作品《天空之城》動漫視聽音樂會
  • 當殘障人士想玩電子遊戲,他該做什麼?
    殘障人士遊戲的天地。專屬視障玩家的電子遊戲熟悉 mud 遊戲的玩家都知道,mud 遊戲的客戶端是許多遊戲共用的。只需下載一種客戶端,設置好對應的連接地址等參數,就可以登錄各個伺服器,體驗不同遊戲。1974 年雅達利曾推出一款叫《Touch me》的街機遊戲,歪打正著地為視障玩家提供了與普通玩家同等的體驗;而英年早逝的鬼才製作人飯野賢治,也曾在 1997 年推出無畫面遊戲《真實之聲:風的遺憾》,當時引起了激烈爭論。就目前而言,讀屏軟體和語音輸入軟體功能已經比較強大,基本可以做到用語音復現屏幕內容特別是文字信息,也能將使用者的語音比較精準地轉換、輸入。
  • 殘障人士來這裡如廁無障礙
    而且我們開展了為殘障人士提供『一對一』幫助的服務,殘疾人來如廁時,我們都會為他們提供幫助。」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回民區的移動公廁和公共衛生間都設有無障礙通道,並在入口處懸掛溫馨提示牌,上面寫著「無障礙通道 如需幫助請您撥打電話」的字樣,如果殘障人士如廁遇到困難,可以撥打電話獲得幫助。
  • 所有景點提供無障礙設施 殘障人士也能"玩轉"上海迪士尼
    原標題:殘障人士也能「玩轉」上海迪士尼    殘障人士體驗樂園內的無障礙設施 見習記者 謝竲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開幕近半年的上海迪士尼樂園為數百萬遊客帶來了歡樂,其中也包括一些特殊的遊客。
  • 「工療+」讓殘障人士感受生活美好_社會民生_新聞頻道_中共如皋...
    每天早上八點半,於美蘭會準時來到吳窯鎮「潤馨殘疾人之家」打卡上班。她搬著貨物進進出出,臉上始終掛著笑容。在這裡,像她這樣的工人共有38名,他們患有三級或四級殘疾,做著修剪服裝線頭、手工包裝等工作,日子過得簡單而充實。「殘疾人之家」負責人宋金鐸說,在這裡,殘障人士們除了可以免費得到日常護理外,還可以「上班」拿工資。
  • 手天使:我們免費幫殘障人士「打手槍」
    「手天使」組織的志願者通常是向重障人士無論男女提供完全免費的、以手作為工具的外部撫慰服務來滿足一個人的基本性需求,通過身體接觸來幫助殘障人士達到性高潮獲得一次性體驗她服務了一名完全無法移動的殘障人士,整個服務過程由她一人來完成。她提到,很多民間組織可以幫助殘障人士找工作或者教給他們自立的方法,但是有關於他們的性需求,卻從未有人關注到,這便是「手天使」組織存在的意義。
  • 創新公益方式 深圳「天使餐廳」助殘障人士就業
    創新公益方式 深圳「天使餐廳」助殘障人士就業 2020-01-17 21:31:10 張燕玲     林俊旺與父親共同完成剪紙作品 何旭婷 攝   中新網深圳1月17日電 (蔡敏婕 何旭婷)17日,農曆臘月二十三,中國傳統「小年」已至,在深圳羅湖書城的一家餐廳內,深圳剪紙藝術協會會長袁曼君為餐廳員工們講解傳統剪紙藝術的由來
  • 廣州:麵包小店烘焙出的殘障人士就業夢
    這家店於2013年開業,由廣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創辦,提供8個工作崗位給殘障人士,佔所有崗位一半以上。該店負責人盧衛霞說,麥子烘焙的使命是「支持殘障人士有一個平等就業的機會,有一個連接、融入社會的渠道」。配料師相旗(化名)的大腦曾經兩次受到損傷。歐式麵包的調料要求精確,「多一克少一克就不是那個味了」。
  • 肢殘牙醫辦竹器廠 成殘障人士就業樂園
    肢殘牙醫辦竹器廠 成殘障人士就業樂園 2015-05-08 19:54:4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