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月14日電(壯錦 楊梓鐸)俄羅斯姑娘安哲剛到廣州留學沒幾天,就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北門外的食街上,找到了一家專門做歐式麵包的小店——麥子烘焙。
「這兒有很好的咖啡,還有很地道的麵包,就像我家鄉的一樣。」安哲一邊說,一邊對端來食物和飲料的店員婷婷(化名)點頭微笑。「她很友好。」安哲沒覺得婷婷與其他店員有什麼不同。
其實,患有心智障礙的婷婷,是麥子烘焙的特殊員工之一。這家店於2013年開業,由廣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創辦,提供8個工作崗位給殘障人士,佔所有崗位一半以上。
該店負責人盧衛霞說,麥子烘焙的使命是「支持殘障人士有一個平等就業的機會,有一個連接、融入社會的渠道」。
配料師相旗(化名)的大腦曾經兩次受到損傷。歐式麵包的調料要求精確,「多一克少一克就不是那個味了」。相旗牢記著義大利志願者師傅的教導,每天用電子秤稱量著鹽、糖、白芝麻、亞麻籽等10多種配料。
麵包師憲勤(化名)耳朵聽不見,但他每天凌晨四點,都會準時出現在二樓的生產車間裡。他是店裡唯一掌握全部麵包烘焙技法的殘障員工。
麥子烘焙也面臨困難。雖然廣州慧靈每年都從社會各界籌措資金來對其進行補貼,但盧衛霞坦言,從開業到現在,該店一直在虧損。「工資佔了成本的一大塊,但工作效率顯然不能跟都是普通員工的烘焙店相比。」
負責管理生產以及照管特殊員工的張龍豔說,有些特殊員工工作一會就停下不做了,有些經常遲到也不請假。在理解的基礎上,張龍豔始終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待所有員工,要求大家在工作上「用心用力」。
每隔半年,麥子烘焙的特殊員工就要接受一次工作能力、工作人格的評估。合格的人可以提升工資,會有機會得到固定崗位。但也有人退步了,只能再回到慧靈內部的服務機構「庇護工場」。
廣州慧靈的行政總監李西志介紹,慧靈在29個省區市服務了約1500名殘障人士。作為慧靈唯一的企業,麥子希望為智障人士提供一個平等參與社會的機會。「我們要堅持下去」。
盧衛霞說,麥子烘焙現有兩個門店,也在社交網絡上開微店,還與外賣平臺合作、開展送貨上門業務。有時忙不過來,也安排智障員工送外賣。
正說著,婷婷已經拎上籃子,走出了店門,準備給一個訂了餐的幼兒園送麵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