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靈麥子烘焙坊:新公益服務智障人士

2020-12-18 騰訊公益

慧靈麥子烘焙坊的智障學徒正在製作麵包。廣州慧靈供圖

南粵新公益

一個個金黃滿溢的法式麵包,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甜味道,一個個跑上跑下的忙碌身影……2013年1月8日早上,位於廣州市白雲區叢雲路1號的「麥子烘焙坊」門庭若市,剛正式開業,50多平方米的店面就擠滿顧客,剛剛出爐的麵包被搶購一空,櫃檯前的人群排起了等待付帳的長龍。

這不是一家普通的麵包店。「麥子烘焙坊」是廣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中心為給智障人士提供就業機會而成立的一家「社會企業」。店裡的每一個麵包都由這群特殊的員工完成,所得盈利也將回饋於智障人士服務事業。

2名社工帶6名智障學徒

麥子烘焙坊裡共有6名智障人士學徒和2名擁有麵點師證的社工,所有的學徒都經過了至少半年的專門培訓。

每天早上9時,麥子烘焙坊忙碌的一天開始了。從製作麵包的配料、攪拌、烘烤、包裝,到麵包進爐之後的清洗烤盤、擦桌子,每個步驟都井井有條地進行。學徒們製作歐式麵包技能都是通過專業人士手把手教會的,麵包從製作到出爐,也都有社工在一旁進行質量把關。

儘管製作麵包在他人看來可能是個非常簡單的工作,但對這6名學徒來說卻並非易事。據介紹,所有的工序步驟都是按照每個學徒的能力與興趣進行分配的,在操作過程中,他們的忘性很大,需要社工在旁邊不斷提醒才能順利進行。有時候工作安排不合意,這些學徒還有可能鬧脾氣,甚至乾脆放棄工作。為保證麥子烘焙坊每天正常營業,兩位社工需要付出極大的精力來督導6名學徒。

對於由智障人士製作的麵包質量,有些顧客還是持懷疑態度,但廣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中心的負責人則解釋說大可不必,因為這6名學徒已經在慧靈接受過長期的康復訓練,也接受了專門的麵包製作培訓,對這類簡單的體力工作已經能夠完全勝任。此前,廣州慧靈就已經向一些愛心企業輸出過一些學員去從事廚房、保潔等工作,這些學員都得到了僱主的一致好評。

實際上,慧靈的麥子烘焙坊並非國內第一家由智障人士主理的麵包坊,早在2007年,南京的愛德基金會就在香港烘焙協會的支持下開辦了愛德麵包坊,其優質健康、美味可口的麵包就贏得了顧客的讚賞和信賴,現在愛德麵包坊已經開了兩家門店。

而慧靈麥子烘焙通過在正式開業前的3個月試營業也贏得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好評,更有外國駐廣州領事在品嘗之後給予高度讚美。據正佳集團副董事長謝萌透露,慧靈麥子烘焙坊還將進駐正佳廣場,屆時廣州市民將更方便地品嘗到這些「飽含愛心的麵包」。

將盈利用於服務智障人士

從2011年開始,廣州慧靈就有開辦一個麵包坊的計劃,希望以「社會企業」的形式,通過培訓智障人士製作麵包技能,讓智障人士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該項目先是得到芬蘭Keymedia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他們全額資助了麵包坊的裝修、設備以及人員培訓。2012年麥子烘焙坊正式進入籌建階段,還先後得到日內瓦環球基金、廣州從興電子開發公司和社會各界人士的資助。

在香港,「社會企業」被定義為非純粹的營利性企業,也不是一般的社會服務機構,而是通過商業手法進行運作,賺取利潤用以扶助相應的弱勢群體。在發達國家,即使有政府的大額度地購買社會服務,但在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下,還是有越來越多的非政府組織及慈善團體開始開展以市場為導向的業務來拓展收入來源,不少社會企業應運而生。在中國,由殘疾人士鄭衛寧所創辦的深圳殘友集團是最為成功的社會企業之一,目前已經享譽海內外。

社會企業的主要特點是,其大部分收益來自於經營運作,而非依靠捐款和補助;此外,社會企業將經營所得利潤繼續投入到以社會收益為目標的活動當中,例如僱傭弱勢人群、公平貿易、康復訓練等。

慧靈麥子烘焙坊作為一家在工商局正式登記註冊的社會企業,也必須兼顧經營目標和社會目標。一方面,它必須通過商業經營讓自己存活並盈利,另一方面,這些盈利不能用於分紅,而須繼續投入智障人士就業支持、康復訓練等。目前,由於有資助經費支持,麥子烘焙坊做好了「一年內賺不到錢」的準備,但長遠來看還須自力更生,任重道遠。

事實上,在此之前慧靈已經通過「庇護工場」和「慧靈農場」兩個項目開始了社會服務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庇護工場為智障人士提供庇護性的就業安置,以生產手工藝品為主,大部分產品銷往香港等地的教堂和國外的公平貿易商店。慧靈農場則以有機種養業和生態農業體驗服務為主,所生產的農產品主要銷往廣州的西餐廳、酒店和外國人士家庭。這些項目為智障人士提供了其力所能及的工作崗位,讓他們有機會像普通人一樣通過工作贏得尊嚴。

相關焦點

  • 廣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
    全稱:廣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註冊名稱:廣州市慧靈託養中心)簡稱:廣州慧靈機構簡介:廣州慧靈成立於1990年,是一間專門為不同年齡、不同程度的智障人士提供服務的民辦非營利組織。屬下服務單位有:幼兒園、學校、青少年展能中心、庇護工場、託養中心、和農場,並先後開設十三間社區家庭讓智障人士融入社區生活。慧靈遠景智障人士平等參與社區建設,共享社會文明成果。慧靈使命推廣社區化服務模式,提高智障人士生活品質。
  • 小善大愛 為特殊烘焙工坊「刷單」
    以小善呼喚大愛,近年來,沃頓集團與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聯合發起「點亮生命」公益計劃,以小小的幫扶活動落力支持「心青年」(以下對心智障礙人士簡稱)的就業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 愛德麵包坊的困惑:公益與商業如何結合
    最初,愛德麵包坊是一個純粹的公益培訓基地。2007年11月,愛德基金會旗下的愛德慈佑院成立愛德麵包坊。在南京的公益圈內,1985年的愛德基金會很有影響力,辦公所在地就是教育家陳裕光的故居。2002年初,愛德基金會創立了愛德慈佑院,成為南京首家為智障人士服務的專業化非營利機構。
  • 幫智障者烘焙自立 臺大生助建網絡銷售(圖)
    幫智障者烘焙自立 臺大生助建網絡銷售(圖) 2015-05-06 11:06:3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 廣州:麵包小店烘焙出的殘障人士就業夢
    新華社廣州1月14日電(壯錦 楊梓鐸)俄羅斯姑娘安哲剛到廣州留學沒幾天,就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北門外的食街上,找到了一家專門做歐式麵包的小店——麥子烘焙。「這兒有很好的咖啡,還有很地道的麵包,就像我家鄉的一樣。」
  • 林依晨擔任烘焙坊一日店長 賣力促銷熱心公益
    而中秋節即將到來,一直默默關心社會公益的林依晨,日前在新聞報導上聽聞近日烘焙坊的中秋月餅業績比往年掉了將近一半以上,熱心公益的依晨在今日特別前往位在臺北市的喜憨兒烘焙坊擔任一日店長,從包裝到收銀,還拿起大聲公賣力促銷,短短半小時,林依晨就賣出了40盒。
  • 廣州智障人士烘焙店:麥香裡的新春福
    麥子烘焙店員工蔓馥在教中學生志願者包裝曲奇禮盒。新華社記者壯錦攝新華社廣州1月25日電(記者壯錦)今年是盧衛霞做麥子烘焙店負責人的第二個年頭,新的一年,她計劃支持有心智障礙成員的家庭在社區開加盟店。2013年,旨在促進心智障礙人士平等就業的麥子烘焙店在社會各界的資助下誕生。目前,共有5位心智障礙者在這裡工作。烘焙店還在社會上招募志願者,每年有200多人次的大、中學生來這裡做志願工作。「越多志願者與智障員工接觸,就越能改變社會上對他們的偏見。」盧衛霞說。「很有成就感!」
  • 「彩繪心靈」西安市第五屆智障人士藝術展開幕
    記者和書法家繆美峰合影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 記者 朱燕)8月15日上午,由西安市殘疾人聯合會、西安慧靈智障人士服務工作站主辦的「彩繪心靈」西安市第五屆智障人士藝術展在西安市亮寶樓展覽館開幕此次藝術展規模包括西安市以及西部其他地區的智障人士及自閉症所創作的繪畫、剪紙、手工藝品製作等300幅作品。通過對智障人士藝術調理作品的展覽、義賣,展示西安市以及西部地區智障人士的才藝,以及他們熱愛生活、勇於向上的風採,讓社會公眾更多的認識和了解他們的生活和發展,從而引導大眾接納和尊重智障人士,讓他們有「平等參與、平等機會」的社會環境。
  • 探索智障人士支持性就業,「憨兒樂 茶物語」正在做這些事
    (跟輕障人士秀芝學習做披薩) (跟輕障人士學習做披薩)) (輕障人士給大家彈電子琴) (合影) 新湖南客戶端1月10日訊(記者 方興)今天下午,位於長沙市開福區清水塘街道的全國首家輕度智障人士就業培訓倡導店「憨兒樂 茶物語」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 蘭州:智障青少年「庇護工場」得政府資助
    作為甘肅蘭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中心機構的負責人之一,一直被資金問題困擾的何乃柱,如今終於鬆了一口氣。不久前,得益於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的資助,蘭州慧靈智障青少年庇護工場終於成立了。
  • 「喜憨兒」公益麵包溫暖孤獨心靈
    「喜憨兒」為雲南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供公益麵包。愛德麵包坊供圖養老組織倡導殘疾人力所能及幫助社區老人「喜憨兒」公益麵包溫暖孤獨心靈本報訊(通訊員 李曉霞 記者 馬道軍) 9月21日是第25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當天,位於鼓樓區湖南路街道雲南路社區的好來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經過重新裝修改造後,開始為附近居民提供養老服務。
  • 殘障人網上開出別樣麵包坊
    南京一家名為愛德麵包坊的麵包店近日突然在網絡微博上走紅,這家深居南京一個社區地下室的麵包坊有將近1/3員工是智障人士,網友們被愛德麵包坊智障師傅們的勵志故事所感動,紛紛前往網店購買餅乾支持。  麵包坊朱經理告訴記者:「我們平常一天七八個訂單,微博轉發那天,就有500多個訂單。
  • 現代凱萊大酒店助力長沙慧靈達成心願單
    紅網時刻6月6日訊(通訊員 羅丹)5月30日上午10點,長沙現代凱萊大酒店管理層代表市場銷售總監許江、酒店工會主席羅筱蓉、酒店黨小組組長黃毅、資產公司黨支部代表等一行9人集結在一起,前往探訪長沙市天心區慧靈智障人士服務中心學員和志願者,為中心送去善款6534元,以支持慧靈中心為智障人士開展藝術調理課程
  • 公益·思考 | 單純把性當成喜歡的「遊戲」,智障人群的性教育怎麼辦?
    是的,這些的確是智障群體的特徵,但不是全部。引發智力障礙的因素很多,我不是專業的醫學生,在此不好做過多解釋,如果想了解的志願者可參考百度,個人認為百度上對於智障人群臨床表現的描述還是比較準確的。智障人群的智商一般停留在3-6歲,每個見過年少的他們的志願者都會心中酸澀,覺得這孩子這輩子怕是毀了,這個家庭也因此看起來沒有其他家庭幸福。據我所知,我校也有不在少數的志願服務單位在做著殘障人士關愛行動,多數是以陪伴、生活服務為主,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做過,哪怕是考慮過,智障人群的性教育?
  • 友善服務,讓身心障礙者無障礙
    在熊米屋烘焙坊,「喜憨兒」正在製作餅乾。「我們不忍心用智障人士來稱呼這些可愛的孩子,大家給他們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喜憨兒』,喜是疼惜,憨是暱稱,兒指的是永遠的孩子。把三個字放在一起,就是疼惜憨兒、憨兒歡喜的意思。」蔡玉婕告訴記者,身旁站著的蘭翊雯今年22歲,患有輕度智障,她陪同小雯賣餅乾,保證小雯的安全。
  • 探訪成都「特殊」烘焙坊:為心智障礙者搭起接軌社會的「橋梁」
    嶽依桐 攝磨莉工作的地方是一家位於成都市青羊區康莊社區的烘焙坊,名為「麵包慢點點」,於今年6月正式營業。和大多數烘焙坊一樣,「麵包慢點點」裝修溫馨,櫥窗內擺放著各種精緻的麵包、蛋糕。與眾不同的是,這裡有三位特別的員工,他們都是心智障礙者。張智誠(右)正在幫助師傅做麵包。
  • 人民網:實踐團隊走訪仁愛之家 走進智障人士的世界
    6月30日,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位於江西省南昌市的「仁愛之家」智障兒託養服務中心開展助殘社會實踐活動。  人民網武漢7月9日電 (錢雲瀚)6月30日,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位於江西省南昌市的「仁愛之家」智障兒託養服務中心開展助殘社會實踐活動。  「仁愛之家」是在南昌市殘疾人聯合會、南昌市東湖區人民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成立的非營利性組織。「仁愛之家」以智障人士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日間照料、生活技能培訓、工作技能培訓及支持性就業的支援性幫助。
  • 西寧城北區團委舉行「牽著蝸牛去散步·綠色行」主題公益活動
    中國公益在線(青海公益記者 張廷福)訊:今年是第三十個全國助殘日,切實提升社會各界對智障人士的認知度,進一步讓更多的社會大眾近距離的了解智障人士一,共同融入社區活動。5月21日,共青團城北區委組織「三項計劃」志願者開展「牽著蝸牛去散步·綠色行」主題公益活動,青海省慧靈智障人士社區服務工作站部分師生及全區20餘名「三項計劃」志願者共同參加了此次活動。
  • 關愛心青年就業:從一隻「公益月餅」開始
    支持廣州慧靈智障青年就業踴躍訂購麥子" 公益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