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憨兒」公益麵包溫暖孤獨心靈

2020-12-22 鮮果健康

「喜憨兒」為雲南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供公益麵包。愛德麵包坊供圖

養老組織倡導殘疾人力所能及幫助社區老人

「喜憨兒」公益麵包溫暖孤獨心靈

本報訊(通訊員 李曉霞 記者 馬道軍) 9月21日是第25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當天,位於鼓樓區湖南路街道雲南路社區的好來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經過重新裝修改造後,開始為附近居民提供養老服務。與一般的養老服務機構不同,該中心嵌在社區,倡導殘疾人力所能及幫助社區老人,其中由愛德麵包坊「喜憨兒」(指「心智障礙者」)提供的公益麵包深受老人喜愛。

好來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佔地約300平方米,就建在居民小區,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醫、護理、康復保健、日間照料、上門照護、精神慰藉等專業化服務。去年12月,湖南路街道引進愛德基金會養老服務團隊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經過前期調研,結合愛德跨專業團隊優勢,制定了「養護醫一體化」「養老、助殘、為小一體化」的服務模式,以期實現資源互補,協同發展。

家住湖南路街道雲南路社區的莊奶奶是一位孤寡老人。獨自生活,年過90而又腿腳不便,身體和生活上的諸多困難常常讓老人倍感無奈。

當時,該服務項目連結國內首家為智障人士服務的社會企業——愛德麵包坊,以公益價格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可口美味的麵包甜點,社區孤寡老人也常常會收到愛德麵包坊贈送的麵包。

對於像莊奶奶這樣的孤寡老人、空巢獨居老人,愛德社工經常帶上麵包和營養粥上門探訪。在一次探訪中,莊奶奶打開屋門,看見社工顯得格外激動,接過麵包連忙吃起來,一口氣喝了大半碗粥,邊吃邊說「還好你來了,不然我就要餓死了」。事後社工了解到,因為天氣炎熱、身體不適,莊奶奶已經整整一天未進食……

「一份公益麵包,看似平凡,卻能為『喜憨兒』提供就業機會,讓他們擁有別樣的人生價值;一份公益麵包,看似微不足道,卻能為困境老人帶來溫飽,讓他們感受關愛與溫暖。」好來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養老與「喜憨兒」的相遇,也讓他們看到,「喜憨兒」為社區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了美味和喜樂,社區老年人也在不經意間支持著「喜憨兒」的烘焙夢。

據了解,自2017年12月以來,愛德麵包坊為社區老人供應麵包數百份;愛德養老服務團隊先後為雲南路社區老年人提供助老午餐、節日康樂活動、上門探訪、定期義診及陪同就醫等各類服務,共開展大型社區活動16場,服務1.7萬餘人次。

相關焦點

  • 喜憨兒帶夢想起航 南京「很多人麵包坊」即將開店
    這是南京為數不多的以眾籌方式籌款的店鋪,一臺咖啡機、一個消毒櫃、一張桌椅甚至是1元錢的捐款都不會被看作吝嗇,它有一個溫暖的名字:「很多人的麵包坊」。和南京知名的愛德麵包坊一樣,這裡也將作為喜憨兒的職業培訓場所,讓他們用親手製作的麵包、餅乾傳達心意,成為人們了解特殊人群的起點。
  • 《阿喜》公益首映 盧秀芳做蛋糕敗給喜憨兒 (圖)
    喜憨兒幫盧秀芳(左)綁上圍巾要彩繪蛋糕,她打趣自認手藝不行。    中天娛樂臺開春大戲《阿喜》8日晚8點將在中天娛樂臺首播,4日舉辦公益首映,中天主播群總動員呼籲大家看戲兼做公益,大夥和憨兒小賢、小智彩繪蛋糕,體驗喜憨兒麵包工作訓練過程。盧秀芳說,工作上擁有專業的傳播知識,但她做蛋糕技巧卻很薄弱,只懂得吃,完全輸給憨兒,她最後還靠憨兒協助完成彩繪蛋糕。中天並與喜憨兒基金會共同舉辦「幸福阿喜,徵文分享」網絡活動,邀觀眾獻愛心。
  • 麵包坊助「喜憨兒」 融入社會
    昨天是國際殘疾人日,愛德基金會旗下企業愛德麵包坊在無錫正式開業,與一般麵包坊不同的是,這家麵包坊店員半數是「喜憨兒」(指「心智障礙者」),他們能夠在這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記者走進麵包坊看到,店面雖然不大,但各類設備齊全,右側貨架上麵包種類較為豐富,店員著裝統一,胸口皆貼著以「喜憨兒」為原型的麵包坊Logo標誌。「我們主要通過市場運營的方式來為心智障礙者提供就業訓練和機會。」
  • 愛德麵包坊「喜憨兒」符曄:實習從穿衣學起
    夾麵包、打包,符曄現在得心應手。丁亮/圖 下午3點20分,遊府西街愛德麵包坊,街對面小學第一撥放學的孩子跑了進來,對著香甜四溢的麵包櫃擠腦袋。「叔叔我要這個甜甜圈。」符曄是叔叔,今年33歲的叔叔;他也是哥哥,心智停在10歲的哥哥,還有個特殊稱呼屬於他們——喜憨兒。從進入愛德慈佑院學習最簡單的穿衣服,再到麵包坊的夥計,「喜憨兒」也在經歷融入社會的「實習」。實習前先從穿衣學起符曄是一名心智停留在10歲的智障患者。
  • 【我奮鬥 我幸福】麵包坊裡的「喜憨兒」
    「喜憨兒」。麵包坊裡的每個「喜憨兒」都有一手絕活,能做出讓人讚不絕口的美味。   鼓樓區大鐧銀巷,是喜憨兒們每天的必經小路,麵包坊裡一共有7位喜憨兒麵點師,他們是先天唐氏綜合症患者,智力水平只相當於5歲。
  • 「一頓飯公益」 助喜憨兒就業
    原標題:「一頓飯公益」 助喜憨兒就業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羅莉瓊 通訊員 黃妍)來龍崗的融鳳包簡驛餐廳吃一頓飯,幫助殘障人士實現就業夢。昨日,深圳獅子會、深圳市職康殘疾人服務中心等公益組織聯合在龍崗區舉行「溫馨驛站」公益啟航典禮,正式向社會推出融鳳包「一頓飯公益」品牌,以為殘障人士就業提供精準助殘服務。
  • 喜憨兒餐廳-中新網
    喜憨兒餐廳 2015-08-14 16:22:56來源  逛著逛著,突然從落地窗看到一間布置典雅、簡單的喜憨兒(類似智障人士)餐廳,幾位喜憨兒正站在店門口招攬客人,店內除了陳列各式各樣的麵包,也擺放了幾張可愛的餐桌,我和朋友眼睛一亮,立刻推開餐廳大門,點了不同口味的套餐交換著吃。
  • 麵包坊的喜憨兒:十多年,他們活出尊嚴
    > 麵包坊的喜憨兒
  • 洗車行的「喜憨兒」
    喜憨兒3年,清洗了3萬多輛車這看似普普通通的數字可對他們來說
  • 社創案例 | 喜憨兒洗車中心
    」則是個溫暖的代稱。曹軍作為一位「喜憨兒」的父親對此深有體會,他想著要幫助「喜憨兒」找到自己的價值,因此創辦了「喜憨兒洗車中心」,探索「喜憨兒」們的職業道路。 曹軍的想法得到了其他「喜憨兒」家長的支持,10個家長籌夠100萬。在2015年8月,在深圳創立了「喜憨兒洗車中心」,9名「喜憨兒」入職成了第一批員工。
  • 3年學會普通人3天能學會的工作 南京愛德麵包坊讓喜憨兒活出尊嚴
    我蘇特稿記者 / 汪璐 朱佳旻在南京大鐧銀巷,有這樣一家麵包坊,這裡近一半員工都是「喜憨兒」,也就是患有唐氏綜合症、孤獨症等疾病的智力殘障人士。這群特殊員工的生理年齡都已達到成年,但心理年齡只相當於10歲以下的兒童,生活上不具備完全自理能力。
  • 【喜憨兒的心願】在麵包天堂中尋找自我
    他說他喜歡麵包坊,老師也說他是這批學生裡做得最好的學生之一。我們問:「你會做什麼?」王小冬說:「原味曲奇、稱重。我還會做紙杯蛋糕,撒些核桃仁、葡萄乾、枸杞什麼的。」「那我們去看你們做蛋糕行麼?」他痛快地回答 :「好啊,我給你們做一個。」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來到操作間時,慈佑院的「大孩子」們已經穿著工作服,戴著口罩和手套開始練習做曲奇。每個人性格不已,熟練程度不一。
  • 繼主持人大賽後南京再現喜憨兒洗車中心,一年後的喜憨兒們怎樣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在社會上擁有的「同樣的」生活條件之下,我們能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正常人,但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裡,有那麼一群人值得我們去走近,去關注,去記錄,他們就是喜憨兒。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統稱,它包括自閉症患者,唐氏症候群,智力發育遲緩等的人群。喜代表珍惜,憨代表憨厚老實,兒代表孩子,這個解釋是來自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創始人曹軍的解釋。
  • 臺灣民間照顧喜憨兒漸成風(圖)
    [內容速覽]臺灣喜憨兒基金會與超人氣網絡女作家彎彎合作,今天在臺北發起網絡串聯行動,冀望形成傳播力量,讓更多民眾認識喜憨兒(心智障礙者)。    彎彎同時宣布,未來三十天內,自己在網絡販售的有關授權商品,收入的百分之二捐作憨喜農場興建基金。    彎彎在今天的記者會上還介紹了此前她應邀與喜憨兒一起包麵包等工作的情景,並感動於憨兒認真執著的工作態度。她已在自己的部落格(博客)中分享了自己的志工心情,希望藉由網絡號召大家一起關心喜憨兒。
  • |這個洗車行很特別,員工都是「喜憨兒」……
    在長期公益事業中,道裏區陽光公益組織服務中心負責人李鴻秀發現了「喜憨兒」這一特殊人群。幫助他們的形式有很多,但李鴻秀選擇的方式是鼓勵他們走出家門、走上崗位。為了找到一個適合「喜憨兒」的、社會能接受的、市場需要的職業,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李鴻秀始終在思考著。
  • 社創案例 | 育成番薯藤:為喜憨兒營造幸福職場
    不少喜憨兒都患有唐氏症候群、自閉症或腦性麻痺等疾病,但正因如此,他們一直保持著人之初的本真,單純而快樂。  喜,取自疼惜的「惜」的諧音,表示疼惜之意,同時也代表著孩子的喜悅和尊嚴;「憨」字則是用親暱的語氣取代責備;兒,永遠的孩子。你可知道,這樣的喜憨兒有多少?
  • 「益+圓夢」為喜憨兒鑄就光明未來
    今年1月21日,一場喜憨兒「夢想集市」愛心義賣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了喜憨兒這個群體;3月7日,12名喜憨兒熱情參與趣味運動會比賽,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6月27日,喜憨兒DIY產品展示活動中,金東區亮彩愛心工坊的喜憨兒們和志願者協作完成了蛋糕的製作和取名,並在觀眾面前介紹作品,極大提升了自信心和表達能力……金東區馨家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陳威濤介紹,一年來,馨家園共計開展項目活動34次
  • 兩岸「媽媽」同努力:為大陸喜憨兒築光明未來
    這場名為「2017兩岸同心關愛喜憨兒暨蕭寬志母親節慈善音樂會」的特殊演出,由南京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下文簡稱臺協)牽頭主辦,受到了很多喜憨兒家長的關心和支持。在當天的演出中,十多位來自北京、上海、河南、無錫、杭州和南京的喜憨兒向觀眾展示了他們精彩的才藝表演,並和臺灣鋼琴家蕭寬志合作共同演唱了多首在兩岸都耳熟能詳的歌曲。
  • 世界精神衛生日:看喜憨兒追夢「甜蜜」事業
    當下,佛山有公益人士和公益機構聯合打造支持喜憨兒就業計劃,在特殊教育學校、責任商企的合作下,搭建起一個喜憨兒就業實訓平臺——喜糖糖水店,4個喜憨兒經過培訓成為店裡的「主人」。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讓我們一起走入4個喜憨兒的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
  • 麵包坊裡的「喜憨兒」,十多年,刷黃油搓小球做麵包:活出了自信
    麵包坊裡的「喜憨兒」,十多年,刷黃油搓小球做麵包:活出了自信!人生而平等?南京鼓樓區的一個麵包坊裡,有八位喜憨兒麵點師,他們的智力只相當於兒童,十多年來,他們一遍遍刷黃油、搓小球,做麵包,就是這樣簡單的工作,卻讓他們活出了自信。據了解,這家麵包店就是專門招這些有殘疾的人,他們一般來說都是義務教育階段結束之後,在家沒有路,所以他們的父母就可以把他們送到這個機構來,智商只相當於兒童一樣,儘管如此,他們在這裡做麵包,還是可以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