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奮鬥 我幸福】麵包坊裡的「喜憨兒」

2020-12-22 荔枝網新聞

  南京市鼓樓區有一家特殊的麵包坊,裡面的工作人員,將近三分之一是心智障礙者,許多有愛的人稱他們為「喜憨兒」。麵包坊裡的每個「喜憨兒」都有一手絕活,能做出讓人讚不絕口的美味。

  愛德麵包坊總經理王曉明介紹:「喜憨兒有一個特點,他們接受能力雖然會慢一點,但他們對這種重複性的勞動,態度非常認真,如果擠不好,他們會一遍一遍重複來擠,他們也不覺得疲勞,也不覺得累。

  鼓樓區大鐧銀巷,是喜憨兒們每天的必經小路,麵包坊裡一共有7位喜憨兒麵點師,他們是先天唐氏綜合症患者,智力水平只相當於5歲。

  王曉明說:「有些孩子智力比較低點的,可能是學得沒有忘得快,他的反應速度比正常人慢一拍,用他們來生產曲奇的話,導致一個困難,就是我們的產能是比較低的。」

  麵包坊把做麵包的環節逐一分解,喜憨兒只負責其中的某些部分。周鍵是2007年第一個來到麵包坊的「元老」,會搓小球、捏蛋撻、擠曲奇不少的技術活兒。 

  「喜憨兒」麵點師周鍵說:「這個要把握力道,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烤不熟,小了又會糊掉。要照顧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走出去,作為老大哥 一定要幫助他們。

  別看周鍵現在做起糕點來手法嫻熟的樣子,10年前,這位「喜憨兒」們的老大哥剛來的時候,可是連工作服都不會穿。

  如今麵包房裡的7位喜憨兒麵點師,不僅已經成長為烘焙高手,更是慈善界的明星,他們烘焙出的面點,甚至得到了眾多明星的親睞。 

  和正常人一樣,喜憨兒也需要在社會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一個能憑藉自身的努力奮鬥,獲得幸福感的工作環境,他們用親手製作的麵包、餅乾傳達心意,而愛德麵包坊也給了他們依靠的港灣。 

  目前中國有1200萬心智障礙者,南京的「喜憨兒」超過3.5萬,平均就業率僅為7.5%,是所有殘疾人中就業最為困難的人群,他們迫切需要一座座走上社會的橋梁。我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像這家麵包坊一樣的橋梁,讓喜憨兒們多一些接觸社會融入社會的機會。

  (來源:江蘇城市頻道)

相關焦點

  • 麵包坊助「喜憨兒」 融入社會
    昨天是國際殘疾人日,愛德基金會旗下企業愛德麵包坊在無錫正式開業,與一般麵包坊不同的是,這家麵包坊店員半數是「喜憨兒」(指「心智障礙者」),他們能夠在這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記者走進麵包坊看到,店面雖然不大,但各類設備齊全,右側貨架上麵包種類較為豐富,店員著裝統一,胸口皆貼著以「喜憨兒」為原型的麵包坊Logo標誌。「我們主要通過市場運營的方式來為心智障礙者提供就業訓練和機會。」
  • 愛德麵包坊「喜憨兒」符曄:實習從穿衣學起
    夾麵包、打包,符曄現在得心應手。丁亮/圖 下午3點20分,遊府西街愛德麵包坊,街對面小學第一撥放學的孩子跑了進來,對著香甜四溢的麵包櫃擠腦袋。「叔叔我要這個甜甜圈。」「哥哥我要換肉鬆口味。」符曄兩頭應著,夾穩面包裝進紙袋,還要跟每個孩子說句「拜拜」。符曄是叔叔,今年33歲的叔叔;他也是哥哥,心智停在10歲的哥哥,還有個特殊稱呼屬於他們——喜憨兒。從進入愛德慈佑院學習最簡單的穿衣服,再到麵包坊的夥計,「喜憨兒」也在經歷融入社會的「實習」。
  • 喜憨兒帶夢想起航 南京「很多人麵包坊」即將開店
    擁有一家甜品店是不少上班族的夢想,而這家「很多人的麵包坊」也寄予著喜憨兒的夢想。和愛德麵包坊一樣,「很多人的麵包坊」將作為社會企業營業,不定期為喜憨兒提供職業培訓和庇護性就業。李洋說,他們希望用眾籌的形式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支持,用網際網路的方式開展新的公益活動。
  • 麵包坊的喜憨兒:十多年,他們活出尊嚴
    > 麵包坊的喜憨兒
  • 「喜憨兒」公益麵包溫暖孤獨心靈
    「喜憨兒」為雲南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供公益麵包。愛德麵包坊供圖養老組織倡導殘疾人力所能及幫助社區老人「喜憨兒」公益麵包溫暖孤獨心靈本報訊(通訊員 李曉霞 記者 馬道軍) 9月21日是第25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當天,位於鼓樓區湖南路街道雲南路社區的好來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經過重新裝修改造後,開始為附近居民提供養老服務。
  • 3年學會普通人3天能學會的工作 南京愛德麵包坊讓喜憨兒活出尊嚴
    我蘇特稿記者 / 汪璐 朱佳旻在南京大鐧銀巷,有這樣一家麵包坊,這裡近一半員工都是「喜憨兒」,也就是患有唐氏綜合症、孤獨症等疾病的智力殘障人士。這群特殊員工的生理年齡都已達到成年,但心理年齡只相當於10歲以下的兒童,生活上不具備完全自理能力。
  • 麵包坊裡的「喜憨兒」,十多年,刷黃油搓小球做麵包:活出了自信
    麵包坊裡的「喜憨兒」,十多年,刷黃油搓小球做麵包:活出了自信!人生而平等?南京鼓樓區的一個麵包坊裡,有八位喜憨兒麵點師,他們的智力只相當於兒童,十多年來,他們一遍遍刷黃油、搓小球,做麵包,就是這樣簡單的工作,卻讓他們活出了自信。據了解,這家麵包店就是專門招這些有殘疾的人,他們一般來說都是義務教育階段結束之後,在家沒有路,所以他們的父母就可以把他們送到這個機構來,智商只相當於兒童一樣,儘管如此,他們在這裡做麵包,還是可以做的很好。
  • 【喜憨兒的心願】在麵包天堂中尋找自我
    他說他喜歡麵包坊,老師也說他是這批學生裡做得最好的學生之一。我們問:「你會做什麼?」王小冬說:「原味曲奇、稱重。我還會做紙杯蛋糕,撒些核桃仁、葡萄乾、枸杞什麼的。」「那我們去看你們做蛋糕行麼?」他痛快地回答 :「好啊,我給你們做一個。」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來到操作間時,慈佑院的「大孩子」們已經穿著工作服,戴著口罩和手套開始練習做曲奇。每個人性格不已,熟練程度不一。
  • 喜憨兒餐廳-中新網
    喜憨兒餐廳 2015-08-14 16:22:56來源  逛著逛著,突然從落地窗看到一間布置典雅、簡單的喜憨兒(類似智障人士)餐廳,幾位喜憨兒正站在店門口招攬客人,店內除了陳列各式各樣的麵包,也擺放了幾張可愛的餐桌,我和朋友眼睛一亮,立刻推開餐廳大門,點了不同口味的套餐交換著吃。
  • 繼主持人大賽後南京再現喜憨兒洗車中心,一年後的喜憨兒們怎樣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在社會上擁有的「同樣的」生活條件之下,我們能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正常人,但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裡,有那麼一群人值得我們去走近,去關注,去記錄,他們就是喜憨兒。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統稱,它包括自閉症患者,唐氏症候群,智力發育遲緩等的人群。喜代表珍惜,憨代表憨厚老實,兒代表孩子,這個解釋是來自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創始人曹軍的解釋。
  • 洗車行裡的「喜憨兒」:與社會握手的邊緣人
    兩年多前,他也是這麼獨自一個人,從甘肅老家坐50多個小時火車來到位於廣東深圳的喜憨兒洗車中心,當了一名洗車工。每個月工資2130元,扣除五險一金,到手2030元;他把大部分工資寄回家裡。在喜憨兒洗車中心,種新來還有15個和他一樣有心智障礙的夥伴們。
  • 南京眾籌「很多人的麵包坊」為智障者提供工作機會
    申冉 攝   中新網南京1月13日電 (記者 申冉)「你添一塊磚,我加一片瓦」12日,南京一家公益慈善麵包坊以網上公益眾籌的形式向社會籌取資金30萬元。捐款從一元起上不封頂,捐贈者獲得的收益則從一盒甜蜜的餅乾,到捐獻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不等。記者在該眾籌項目的網頁上看到,不到24小時,已收到民眾捐助7893元。
  • 因為臺灣所以喜憨
    作者 蔡聰 視障 《有人》雜誌主編/文來源 有人雜誌 在臺灣有過深度遊的遊客,一定不會缺少這樣的經驗:遇到有心智障礙人士提供服務的加油站,在喜憨兒提供服務的餐廳裡就餐,再買上一盒味道很贊的糕點在參觀的過程中,我還能用透過透明玻璃,看到心智障礙人士製作糕點和手工藝品的身影。儘管我是看不太清,但聽同行的夥伴說,他們還會不時與我們這些觀光客做一些肢體與表情上的互動。 事實上,在大陸地區,聘用心智障礙人士工作的餐廳與麵包坊並不少,並且好多企業以此為賣點,但大多經營艱難。
  • 洗車行的「喜憨兒」
    喜憨兒3年,清洗了3萬多輛車這看似普普通通的數字可對他們來說
  • 社創案例 | 育成番薯藤:為喜憨兒營造幸福職場
    其實,小升是育成番薯藤餐廳裡的員工,這裡的許多小夥伴和他一樣,都是喜憨兒。但在餐廳裡店長和輔導老師的眼裡,每一位都是可愛的小天使。喜,取自疼惜的「惜」的諧音,表示疼惜之意,同時也代表著孩子的喜悅和尊嚴;「憨」字則是用親暱的語氣取代責備;兒,永遠的孩子。你可知道,這樣的喜憨兒有多少?
  • 《阿喜》公益首映 盧秀芳做蛋糕敗給喜憨兒 (圖)
    喜憨兒幫盧秀芳(左)綁上圍巾要彩繪蛋糕,她打趣自認手藝不行。    中天娛樂臺開春大戲《阿喜》8日晚8點將在中天娛樂臺首播,4日舉辦公益首映,中天主播群總動員呼籲大家看戲兼做公益,大夥和憨兒小賢、小智彩繪蛋糕,體驗喜憨兒麵包工作訓練過程。盧秀芳說,工作上擁有專業的傳播知識,但她做蛋糕技巧卻很薄弱,只懂得吃,完全輸給憨兒,她最後還靠憨兒協助完成彩繪蛋糕。中天並與喜憨兒基金會共同舉辦「幸福阿喜,徵文分享」網絡活動,邀觀眾獻愛心。
  • 「喜憨兒」也有精彩人生(今日談)
    近日,深圳一家「喜憨兒車行」走進人們視野。16名有心智障礙的「喜憨兒」,兩年多來累計清洗3萬多輛車,讓每一位前來洗車的車主既滿意又感動。這樣的車行,如今全國已有9家,共解決了100多個孩子的就業難題。  「喜憨兒」只是全國8500多萬殘障人士的一部分。
  • 社創案例 | 喜憨兒洗車中心
    曹軍作為一位「喜憨兒」的父親對此深有體會,他想著要幫助「喜憨兒」找到自己的價值,因此創辦了「喜憨兒洗車中心」,探索「喜憨兒」們的職業道路。在荒誕的電影裡,看著阿甘那轟轟烈烈的傳奇人生,我們被阿甘的善良真誠所打動。這個經典的勵志電影人物阿甘,其實他也是「喜憨兒」群體裡的一份子。
  • 臺灣民間照顧喜憨兒漸成風(圖)
    中新社臺北十一月六日電 (記者 黃少華 劉舒凌)臺灣喜憨兒基金會與超人氣網絡女作家彎彎合作,今天在臺北發起網絡串聯行動,冀望形成傳播力量,讓更多民眾認識喜憨兒(心智障礙者)。    彎彎同時宣布,未來三十天內,自己在網絡販售的有關授權商品,收入的百分之二捐作憨喜農場興建基金。
  • 我與喜憨兒有個「約會」,他們也有精彩人生
    在江蘇新聞廣播主持人董婕的指引下,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們和家長三三兩兩分組,一部分小朋友跟著愛德的喜憨兒們學做曲奇,另一部分開始了巡街義賣活動,拿著宣傳單奔向各方。8歲的趙振浩小朋友一個人就賣出了11份,還巧遇了一個曾被幫扶過的貧困生,貧困生表示買下這份餅乾可以幫助更多人,讓愛一直一直傳送下去。本次巡街義賣共賣出104份312罐曲奇,籌集到的善款將全部捐獻於愛德麵包坊,讓喜憨兒群體更有尊嚴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