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樓區有一家特殊的麵包坊,裡面的工作人員,將近三分之一是心智障礙者,許多有愛的人稱他們為「喜憨兒」。麵包坊裡的每個「喜憨兒」都有一手絕活,能做出讓人讚不絕口的美味。
愛德麵包坊總經理王曉明介紹:「喜憨兒有一個特點,他們接受能力雖然會慢一點,但他們對這種重複性的勞動,態度非常認真,如果擠不好,他們會一遍一遍重複來擠,他們也不覺得疲勞,也不覺得累。」
鼓樓區大鐧銀巷,是喜憨兒們每天的必經小路,麵包坊裡一共有7位喜憨兒麵點師,他們是先天唐氏綜合症患者,智力水平只相當於5歲。
王曉明說:「有些孩子智力比較低點的,可能是學得沒有忘得快,他的反應速度比正常人慢一拍,用他們來生產曲奇的話,導致一個困難,就是我們的產能是比較低的。」
麵包坊把做麵包的環節逐一分解,喜憨兒只負責其中的某些部分。周鍵是2007年第一個來到麵包坊的「元老」,會搓小球、捏蛋撻、擠曲奇不少的技術活兒。
「喜憨兒」麵點師周鍵說:「這個要把握力道,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烤不熟,小了又會糊掉。要照顧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走出去,作為老大哥 一定要幫助他們。」
別看周鍵現在做起糕點來手法嫻熟的樣子,10年前,這位「喜憨兒」們的老大哥剛來的時候,可是連工作服都不會穿。
如今麵包房裡的7位喜憨兒麵點師,不僅已經成長為烘焙高手,更是慈善界的明星,他們烘焙出的面點,甚至得到了眾多明星的親睞。
和正常人一樣,喜憨兒也需要在社會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一個能憑藉自身的努力奮鬥,獲得幸福感的工作環境,他們用親手製作的麵包、餅乾傳達心意,而愛德麵包坊也給了他們依靠的港灣。
目前中國有1200萬心智障礙者,南京的「喜憨兒」超過3.5萬,平均就業率僅為7.5%,是所有殘疾人中就業最為困難的人群,他們迫切需要一座座走上社會的橋梁。我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像這家麵包坊一樣的橋梁,讓喜憨兒們多一些接觸社會融入社會的機會。
(來源:江蘇城市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