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憨兒」公益麵包溫暖孤獨心靈
「喜憨兒」為雲南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供公益麵包。愛德麵包坊供圖養老組織倡導殘疾人力所能及幫助社區老人「喜憨兒」公益麵包溫暖孤獨心靈本報訊(通訊員 李曉霞 記者 馬道軍) 9月21日是第25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當天,位於鼓樓區湖南路街道雲南路社區的好來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經過重新裝修改造後,開始為附近居民提供養老服務。
-
「一頓飯公益」 助喜憨兒就業
原標題:「一頓飯公益」 助喜憨兒就業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羅莉瓊 通訊員 黃妍)來龍崗的融鳳包簡驛餐廳吃一頓飯,幫助殘障人士實現就業夢。昨日,深圳獅子會、深圳市職康殘疾人服務中心等公益組織聯合在龍崗區舉行「溫馨驛站」公益啟航典禮,正式向社會推出融鳳包「一頓飯公益」品牌,以為殘障人士就業提供精準助殘服務。
-
「益+圓夢」為喜憨兒鑄就光明未來
今年1月21日,一場喜憨兒「夢想集市」愛心義賣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了喜憨兒這個群體;3月7日,12名喜憨兒熱情參與趣味運動會比賽,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6月27日,喜憨兒DIY產品展示活動中,金東區亮彩愛心工坊的喜憨兒們和志願者協作完成了蛋糕的製作和取名,並在觀眾面前介紹作品,極大提升了自信心和表達能力……金東區馨家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陳威濤介紹,一年來,馨家園共計開展項目活動34次
-
陳曉東曬愛女照被贊 滿月訂喜憨兒蛋糕獻愛心
近來世事紛擾,陳曉東感同身受,也主動取消了發片記者會,昨(8/5)適逢女兒滿月,他原本要在記者會上派送喜憨兒彌月蛋糕,與大家分享他的喜悅,但天災當前,他決定一切從簡,彌月禮將私下再派送給媒體、親友。該專輯除了與妻子王妤嫻合唱主打歌《圈套》,更收錄下女兒來到世上的第1聲哭聲,用在專輯裡1首英文電子舞曲《Shining Girl》裡,做為給女兒最有紀念性的禮物,陳曉東是個新潮奶爸,選擇全英文、電子樂打造送女兒的歌,「因為不想用太矯情的主題,所以選擇有時尚感的舞曲來送給她!」十分特別。 而更新潮的是,陳曉東保留了小芷霖的整條臍帶和臍帶血,作為給女兒和家人一個長期的保險。
-
社創案例 | 喜憨兒洗車中心
曹軍作為一位「喜憨兒」的父親對此深有體會,他想著要幫助「喜憨兒」找到自己的價值,因此創辦了「喜憨兒洗車中心」,探索「喜憨兒」們的職業道路。2014年,曹軍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進行了調研,明晰了「喜憨兒」們所具備和欠缺的能力後,又否決了無數個項目,最終曹軍選定最具有可行性的項目——洗車。 曹軍說:「心智障礙僅僅是某些能力不足,就像近視一樣,有了眼鏡,近視就不構成障礙。我們也要給喜憨兒做一副『眼鏡』,讓他們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
愛德麵包坊「喜憨兒」符曄:實習從穿衣學起
丁亮/圖 下午3點20分,遊府西街愛德麵包坊,街對面小學第一撥放學的孩子跑了進來,對著香甜四溢的麵包櫃擠腦袋。「叔叔我要這個甜甜圈。」「哥哥我要換肉鬆口味。」符曄兩頭應著,夾穩面包裝進紙袋,還要跟每個孩子說句「拜拜」。符曄是叔叔,今年33歲的叔叔;他也是哥哥,心智停在10歲的哥哥,還有個特殊稱呼屬於他們——喜憨兒。
-
社創案例 | 育成番薯藤:為喜憨兒營造幸福職場
喜,取自疼惜的「惜」的諧音,表示疼惜之意,同時也代表著孩子的喜悅和尊嚴;「憨」字則是用親暱的語氣取代責備;兒,永遠的孩子。你可知道,這樣的喜憨兒有多少? 賴光蘭是一位喜憨兒的母親,和其他家長一樣,她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隱憂。 孩子什麼時候能走路?別人投來了異樣的目光怎麼辦?如果孩子能順利入學,畢業之後又能去哪裡?怎樣才能找到願意接納他的工作?層出不窮的問題,讓賴光蘭和其他喜憨兒家長聚在一起,想著要為孩子們做些什麼。
-
臺灣民間照顧喜憨兒漸成風(圖)
[內容速覽]臺灣喜憨兒基金會與超人氣網絡女作家彎彎合作,今天在臺北發起網絡串聯行動,冀望形成傳播力量,讓更多民眾認識喜憨兒(心智障礙者)。 彎彎同時宣布,未來三十天內,自己在網絡販售的有關授權商品,收入的百分之二捐作憨喜農場興建基金。 彎彎在今天的記者會上還介紹了此前她應邀與喜憨兒一起包麵包等工作的情景,並感動於憨兒認真執著的工作態度。她已在自己的部落格(博客)中分享了自己的志工心情,希望藉由網絡號召大家一起關心喜憨兒。
-
喜憨兒餐廳-中新網
喜憨兒餐廳 2015-08-14 16:22:56來源 逛著逛著,突然從落地窗看到一間布置典雅、簡單的喜憨兒(類似智障人士)餐廳,幾位喜憨兒正站在店門口招攬客人,店內除了陳列各式各樣的麵包,也擺放了幾張可愛的餐桌,我和朋友眼睛一亮,立刻推開餐廳大門,點了不同口味的套餐交換著吃。
-
世界精神衛生日:看喜憨兒追夢「甜蜜」事業
當下,佛山有公益人士和公益機構聯合打造支持喜憨兒就業計劃,在特殊教育學校、責任商企的合作下,搭建起一個喜憨兒就業實訓平臺——喜糖糖水店,4個喜憨兒經過培訓成為店裡的「主人」。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讓我們一起走入4個喜憨兒的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
-
深圳「喜憨兒」7個月洗了近8000臺車
喜憨兒洗車中心的員工在認真洗車。 以曹軍為代表的家長們借鑑臺灣經驗,嘗試成立了一家名為深圳市智家喜憨兒成長關愛中心民非公益組織,試圖讓成年的孩子「自食其力,贏得尊重」。以洗車場為突破點,10位家長籌集近100萬資金,聘請了洗車專業人員和特殊教育專業教師,共同幫助智障員工學習洗車技能以及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去年8月8日正式開業。「效果出乎我們的想像,員工們的變化簡直讓所有人感到驚訝。」曹軍說。
-
兩岸「媽媽」同努力:為大陸喜憨兒築光明未來
這場名為「2017兩岸同心關愛喜憨兒暨蕭寬志母親節慈善音樂會」的特殊演出,由南京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下文簡稱臺協)牽頭主辦,受到了很多喜憨兒家長的關心和支持。在當天的演出中,十多位來自北京、上海、河南、無錫、杭州和南京的喜憨兒向觀眾展示了他們精彩的才藝表演,並和臺灣鋼琴家蕭寬志合作共同演唱了多首在兩岸都耳熟能詳的歌曲。
-
談「喜憨兒洗車店」
2018年12月17日人民日報的一則喜憨兒洗車店的新聞,讓我感慨頗多。一群智商有問題的"孩子們"在這間洗車店聚集,他們每天勤勤懇懇,用雙手把每一輛來的車洗的乾乾淨淨,每一個步驟都爛熟於心,不敢有一絲怠慢,哪怕有很難清除的汙漬,都一定要想辦法處理掉。
-
【本周聚焦】「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能走多遠?(組圖)
圖為喜憨兒在認真工作。Ronny/CFP 深圳,一個充滿競爭和欲望的城市。這是很多走馬觀花地遊歷過這座城市的人們共同感受。
-
「喜憨兒」成社會組織扶貧榜樣
深圳喜憨兒洗車行。受訪單位供圖 深圳晚報訊(記者 方壯芳)近日,記者獲悉,深圳市智家喜憨兒成長關愛中心(簡稱喜憨兒)被列為深圳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典範案例,收錄於《深圳社會組織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中。作為民辦非企業單位,喜憨兒創新幫扶模式,助力可持續扶貧助困是亮點。
-
「喜憨兒」品牌將走出深圳
昨天,曹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諾頓先生的信非常令人感動和鼓舞,甚至細緻地提出了「喜憨兒」如何拓展營收、如何削減開支以及這些項目的開展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等等,這些建議對「喜憨兒」未來的成長都無比珍貴。 央視10分鐘專題展播深圳「喜憨兒」 在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裡,這幾天下大雨來洗車的客人較少,可仍舊看到電子顯示屏上的數字已經非常接近1萬臺了,這是從2015年7月試營業以來,這些自閉症員工們走出家門,走上工作崗位後,以每天40輛左右的速度洗車的成績。
-
洗車行的「喜憨兒」
喜憨兒3年,清洗了3萬多輛車這看似普普通通的數字可對他們來說
-
【喜憨兒的心願】在麵包天堂中尋找自我
他們並非一無是處只是需要悉心教導的「大孩子」王小冬來慈佑院並不久,從今年8月起開始去麵包坊學做蛋糕。他說他喜歡麵包坊,老師也說他是這批學生裡做得最好的學生之一。我們問:「你會做什麼?」王小冬說:「原味曲奇、稱重。我還會做紙杯蛋糕,撒些核桃仁、葡萄乾、枸杞什麼的。」
-
南京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運營一年,那裡的「喜憨兒」工作咋樣啦?
去年5月22日,南京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正式運營。
-
喜憨兒帶夢想起航 南京「很多人麵包坊」即將開店
擁有一家甜品店是不少上班族的夢想,而這家「很多人的麵包坊」也寄予著喜憨兒的夢想。和愛德麵包坊一樣,「很多人的麵包坊」將作為社會企業營業,不定期為喜憨兒提供職業培訓和庇護性就業。李洋說,他們希望用眾籌的形式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支持,用網際網路的方式開展新的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