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評為全球第二的臺灣健保制度,如今怎麼就遭老百姓天天罵呢?

2020-12-15 上觀

近期,筆者隨長寧區青年代表團赴臺灣展開了為期7天的學習考察活動。短短一周的考察,讓筆者感受到了臺北城市的精緻、傳統文化的底蘊、當地市民的幸福感。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筆者注意到臺北公共場所隨處可見的急救箱,各類私營小診所晚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以及大型醫院寬敞整潔的候診大廳,這讓筆者誤認為臺北的醫療還是那麼先進,那麼人性化,那麼有溫度。可是當筆者翻看當地的報紙,以及回大陸後了解的情況,卻發現並不完全是那樣。

 

臺灣地區始建於1995年的全民健保體系,類似於大陸的醫保,曾因為質優價廉而享譽國際,20多年來屢受好評。英國《經濟學人》曾將臺灣地區醫療保健評為世界第二,僅次於北歐的瑞典;健保制度最輝煌的時期,民眾每人每月平均付20美元的保費,每次看診平均付掛號費4到10美元,就可以到特約醫院找任何醫師看病,價格是美國的六十分之一。但是現在,臺灣老百姓卻天天在罵健保制度。這是為什麼呢?

 

客觀而言,臺灣的健保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它的涵蓋面廣,只要是當地合法居民,或合乎規定的外籍人士,都可以納入健保系統之中。在繳納了相對低廉的健保月費後,掛號看病方便限制少,病患可以任意選擇醫生醫院,看病次數也沒有限制,因此深受當地民眾的喜愛。

 

但是從2012年健保系統開始出現問題,「健保局」頻頻傳出虧損甚至破產的信息,例如知名的長庚醫院,很多醫生給病人看病主動要求錄音,也有越來越多的醫生和護士轉向私人診所和放棄在公立醫院工作的機會。2014年當局推出新的健保政策也沒有能夠解決繼續虧損的問題。今年10月,由民進黨當局推動「修法」,把在臺就學的大陸學生納入健保,但保費沒有當局補貼需要全額自付,而外籍學生也由原來的自費六成變成全額自費。

 

與馬英九時期的健保政策相比,民進黨當局此舉明顯是想用學生健保這塊來補充臺灣健保的費用漏洞。筆者不禁想問,難道臺灣健保真的瀕臨破產嗎?那麼又是什麼導致如今這番窘境呢?

 

一直以來,臺灣全民健保的基金籌措與償付實行「以支定收、以收定支」的辦法,醫療保險基金現收現付,沒有積累。為此,醫療保險管理部門不斷改革醫保支付辦法,以確保醫保基金的平衡。但是隨著臺灣醫療技術高速發展,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健保的保障範圍越來越廣。因為可以無限制地滿足所有患者的各種需求,有人就把保險變作福利,治療費用也越來越高。

 

更嚴重的是,在臺灣,不管在野黨還是執政黨都在搞「民粹」,為了贏得選舉,他們在選前都跟民眾承諾「你們看病都不要花錢」。上臺後,為了實現承諾的「你們看病都不要花錢」,健保系統就通過各種辦法將基金無力支付的矛盾轉嫁到醫院和醫生身上。

 

本來臺灣的醫療服務收費就很低,比如臟器移植的收費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大多數醫院都處在虧損狀態。以前醫院為了彌補赤字,藥品價格由醫院自己招標決定,跟健保要求的售價有差額利潤;後來,健保要求醫院藥品零差價,這樣醫院一大塊收入就沒有了。

 

同時,一些政客一直拿這件事作為政治砝碼攻擊執政黨,臺灣的「健保局」也愛拿這炒作,向媒體放話把這個叫做「藥價黑洞」。臺灣的媒體也分藍綠,只要對本方陣營有利,不管事實如何什麼都報導,結果臺灣民眾不明真相,以為醫院通通在幹壞事。更有民眾一旦有利可圖就告醫院,醫患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因此,為了彌補虧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知名醫院來大陸攬客,或者在大陸開設診所,期望依靠大陸的人口紅利、用較高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獲取高額利潤來彌補島內醫療的虧損。

 

臺灣健保的歷史與大陸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些情況值得我們引以為鑑。

 

如今,大陸的醫改在走這條相似的路。在不提高總體醫療服務價格的前提下,要求醫院藥品零差價,通過統一招投標方式,整體降低藥品價格。必須要說,我們現在走「全民醫保」這條路是正確的,老百姓的醫療支出確實下降了。如今,我們基礎醫療服務的價格比臺灣地區還低,等待時間比臺灣還短,醫療技術的發展比臺灣還快。

 

但是,參照臺灣地區的經驗,筆者覺得,全民醫保只是在保障基礎部分,是人人平等的保險。面對如今不同民眾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的醫療服務需求,應該讓其他保險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但在決定要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要先把一些原則想好。因為整個醫療保障體系一旦確定,再改就很困難,風險也會很大。臺灣現在的健保窘境可為我們的前車之鑑。

 

(作者系原長寧區醫務工會副主席,本文編輯:洪俊傑 圖片來源:新華社 編輯郵箱:shzhengqing@126.com)

相關焦點

  • 民進黨稱讚健保制度 被罵「不要臉」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3月5日訊 臺灣地區的健保制度,近日再次成為了輿論的焦點。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前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當年連戰任職行政機構負責人時推動健保制度遭到痛罵,民進黨罵得最兇。可如今民進黨民意代表和支持者又稱健保是「臺灣之光」,像當成民進党家產。
  • 魏崢:從最好到「崩盤」 臺灣健保怎麼了
    始建於1995年的全民健保體系,曾因質優價廉而蜚聲國際,17年來屢受好評。2000年,《經濟學人》將臺灣醫療保健評為世界第二,僅次於瑞典;2003年,美國廣播公司製作節目讚揚臺灣健保,指出每人每月平均付20美元的保費,每次看診平均付掛號費4到10美元,就可以到特約醫院找任何醫師看病;2008年、2010年,《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克魯格曼兩次發文,大讚臺灣醫療體系的好處。
  • 臺灣「健保」受好評 世界健康排行榜名列第二
    長期以來,大陸的醫療保險制度由於藥價高、看病貴等問題多受人們詬病,有關部門也在不斷地改進中。與大陸一海之隔的臺灣長期以來實行的是俗稱「健保」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經過不斷的實踐和改進,健保制度受到民眾的普遍讚揚,而且名聲在外。2000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公布「世界健康排行榜」,綜合各項指標後,臺灣名列第二,僅次於高福利的瑞典。
  • 臺灣健保:醫療制度烏託邦?
    ■編者按自去年以來,大陸關於"醫改基本不成功"的討論一浪高過一浪,一海之隔,臺灣地區的醫療制度因西方媒體對其毀譽不一而被稱為"烏託邦",同樣引起外界的高度關切,3月底,全國記協因此組織了大陸赴臺醫療保健採訪團,對臺灣的"健保制度"進行了探訪。
  • 「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 題:「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新華社記者 趙博  臺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簡稱「健保」)曾被譽為全球醫保典範,然而逐年攀升的財政赤字卻讓這一昔日的「臺灣奇蹟」,成為近幾屆臺灣行政當局都頭疼的大問題。調漲健保費恐抬民怨,不漲則財務狀況必定更趨惡化。
  • 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 題:「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新華社記者 趙博 臺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簡稱「健保」)曾被譽為全球醫保典範,然而逐年攀升的財政赤字卻讓這一昔日的「臺灣奇蹟」,成為近幾屆臺灣行政當局都頭疼的大問題。
  • 王任賢:臺灣健保依舊是最好 但需要改進
    而臺灣振興醫院心臟外科權威魏錚教授接受採訪,中國健康界刊發了《魏崢:從「最好」到「崩盤」臺灣健保怎麼了》的報導。  1995年建立,被稱為「醫保奇蹟」的臺灣健保體系,真的已經臨近「崩盤」了嗎?帶著疑問,中國網記者財經中心醫藥頻道獨家採訪臺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臺中市政府市政顧問王任賢教授。
  • 民進黨稱讚健保制度 蔡正元轟:全臺最不要臉
    新冠肺炎使臺灣的健保制度,再受國際矚目及讚譽。前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日前在臉書提醒,當年連戰當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推動健保時被罵到臭頭,尤其醫藥界及民進黨,如今民進黨「立委」和支持者除指健保是臺灣之光,又像當成民進党家產,「就健保的歷史來說,全臺灣最不要臉的人,就是民進黨。」
  • 連戰當年推動臺灣「健保」卻挨轟,蔡正元批民進黨:不要臉
    新冠肺炎使臺灣的「健保」制度再受國際矚目,但前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今早在臉書提醒,當年連戰當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推動「健保」時被罵到臭頭,尤其醫藥界及民進黨。如今民進黨「立委」和支持者除指「健保」是「臺灣之光」,又像當成民進党家產,「就『健保』的歷史來說,全臺灣最不要臉的人,就是民進黨。」蔡正元說,很多人都覺得臺灣的「健保」辦的很好,但大部分的人都忘了,臺灣的「健保」是1995年連戰當行者機構負責人時硬著頭皮,把「軍公教勞」等醫療保險整合擴大後產生的制度。
  • 全民健保——最實惠的臺灣奇蹟
    有人志在飽覽山光水色、感受風土民情、親睹故宮國寶;有的或許愛看臺灣晚間電視政論談話節目;有人則對臺北士林夜市(大排檔)情有獨鍾……從造福民眾的角度觀之,如今最夠資格稱為臺灣「奇蹟」的,應該首推「全民健康保險」(以下簡稱健保),臺灣這項醫療社會保險制度,甚至連社會福利發達的美國、歐洲、日本等都讚譽不絕。
  • 「健保」,風雨飄搖的「臺灣奇蹟」
    人民網記者 孫立極攝   這幾天,臺灣正在討論一部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法案「二代健保」——1995年3月,臺灣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自此,「看不起病」在臺灣成為歷史。當然,這個被譽為惠及民眾最廣泛的「臺灣奇蹟」,至今仍存在不少隱患……  有了「健保」  看病便宜方便  這幾天,在臺灣「立法院」,開放大陸學生赴臺讀書成為關注焦點。與之一起討論的,還有「二代健保」——第二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
  • 臺灣健保制度下的醫護人員悲歌
    臺灣地區的健康保險制度,涵蓋了全體民眾,雖然不斷傳出它在經費上有困難,二代健保也出了些問題,但是總的來說它的聲譽不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針對島內的全民健保醫療制度做專題報導,並與其他健保制度做比較,希望能從臺灣經驗深入探討學習, 以收他山之石的功效。
  • 臺灣健保為何瀕臨破產?
    臺灣地區的健康保險制度自稱世界一流,歐美各國的專家們曾赴臺考察訪問,對島內現行的保健制度讚譽有加,認為很值得他們參考效法。     臺灣的健保確實有其特點;它的涵蓋面廣,只要是當地合法居民,或合乎規定的外籍人士,都可以納入健保系統之中。一般來說,需要繳納的健保月費,相對的比較低廉。
  • 兩岸醫療保險制度大比拼,解秘臺灣健保神話
    我臺灣同事的二大爺重病住院,只花了幾百元臺幣。」「我給你講啊,臺灣福利超好,看病基本不用花錢,看病只要50元臺幣掛號費就可以了。」......臺灣全民健保制度一直被臺灣自詡為「世界典範」、「世界第一,沒有之一。」,「臺灣健保包山包海,什麼都包」,「臺灣健保是臺灣人享受的高福利」等等。
  • 臺灣全民健保:海內外稱羨的醫療保險
    有人志在飽覽山光水色、感受風土民情、親睹故宮國寶;有的或許愛看臺灣晚間電視政論談話節目;有人則對臺北士林夜市(大排檔)情有獨鍾……從造福民眾的角度觀之,如今最夠資格稱為臺灣「奇蹟」的,應該首推「全民健康保險」(以下簡稱健保),臺灣這項醫療社會保險制度,甚至連社會福利發達的美國、歐洲、日本等都讚譽不絕。
  • 健保只是臺灣人的健保,別人不能享有
    民進黨主席卓榮泰4日說,任何制度不要針對某一個人或某一些人,臺灣健保已被世界公認是相當好的制度,如何讓它更完善,可以從公平與安全來考量。渡盡劫波的「中生代大師兄」極度憔悴,就等著蔡英文回收黨主席職務,終結傀儡身份不過,卓榮泰雖然暗示本黨「立委」不應該針對大陸人,但由於其任內屢次頂撞最高從政黨員蔡英文,又缺乏本派謝系以及最大派系新潮流的支持,加之民進黨決策採用派系共識、中常會決議,謝主席如今人微言輕,不足以對局勢產生影響。
  • 臺灣地區年金及健保制度對大陸地區的啟示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政府將大量財政資源投入戰爭,導致共濟組合費用破產。國民黨遷臺之後,在1950年,國民政府頒布了《臺灣省勞工保險辦法》,涵蓋傷害、殘廢、生育、死亡以及老年等五種給付標準,但是是退休之後一次性給付,完全沒有退休年金的制度。直到1958年,國民政府才對勞工、軍人以及公務人員分別制定了相關法令,這一年也成為臺灣社會保險的關鍵年代。
  • 臺灣的全民健保
    支付臺灣省的全民健保採取了「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分步實施總額支付制度」的辦法。2002年,健保的特約醫療院所達16958家,約佔臺灣全省醫療院所總數的93.33%。另外特約社區的零售藥店有3348家,醫事檢驗機構226家,助產所22家,精神病社區康復機構53家,社區居家照護機構390家。
  • 臺灣健保從根爛起?
    臺灣健保實施超過17年,問題不少,但是指摘健保讓醫學教育從根爛起恐怕是偏見,也是未經深思的局部指控,而從指標醫學中心院長的口中道出或許可以瞥見仇視,或者譏諷健保的現象在醫界十分普遍。健保問題不少是事實,但是醫院和健保經營者的責任一樣大,醫學教授如果傳遞給學生的訊息只是對健保的偏見,那明顯是見樹不見林,也是推卸教育者的責任!
  • 老齡化加劇、醫療浪費…… 臺灣健保20年未老先衰
    臺灣「健保署長」黃三桂的這句話,足見健保在臺灣的重要性。被稱為「臺灣之光」的全民健保,始於1995年3月1日,到今年3月1日,實施恰滿20周年。  從2月底開始,臺媒普遍關注全民健保風光走過的這20年。盤點成績時,是民眾對健保高達85%的滿意度;展望未來時,則是一片唱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