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迷戀網絡誰之過?是學校和家長把學生推向網絡世界

2020-09-05 知夏檸檬

學生迷戀網絡已經成了教師、家長的心病,網路遊戲已經被人稱為「電子海洛因」。

我們周圍出現了「談網色變」的氛圍,教師、家長恨網絡恨得咬牙切齒。學生因為痴迷網路遊戲而造成的成績下降、精神萎蘼、偷錢劫錢、親子矛盾、夜不歸宿、厭學棄學、離家出走、盲目網戀等現象層出不窮。

家庭和學校是怎樣把孩子推到網絡去的?網絡是怎樣恰到好處地利用了家庭、學校的失誤,把孩子拉到虛幻世界去的?

一、在家庭和學校得不到認可,處處是批評、訓斥,網上大多的是鼓勵、安慰和同病相憐

大部分學生在學校、家裡如果犯錯了得到的是批評,這是連成人都不願經常收到的禮物,何況孩子?當然家長和老師也有表揚,有人還在提倡「棒棒棒,你真棒」的落後賞識,孩子心裡明白,您這樣哄我,不就是讓我多給您掙點分嗎?不買帳。

在網上玩遊戲,過不了關,沒人諷刺你,過了關則有鼓勵,還有裝備獎勵。在網上聊天,很少有人像家長、老師那樣教訓你,網友們總是互相安慰,同病相憐,或者幫你罵人,替你出氣。您替孩子想想,要讓他選擇,他會願意在哪種環境中活著?

因此,家長和老師別總是批評孩子,更應禁止諷刺挖苦,要多鼓勵,多包容,以免把孩子推進網絡世界。

二、家長、教師總愛把嘮叨掛嘴邊,而在網上,孩子有權可以選擇對話人

在網上聊天,也有話不投機的時候,那很好辦,換一個人就是了。網友之間的關係是比較鬆散的,鬆散的好處就是大家都自由,我自己能做主。

在家裡和學校可沒有這個自由。家長的絮叨,即使他早就背下來了,也不得不聽著;老師的教導,即使他已經聽過100遍了,也不得不聽,他無權選擇。不能自由選擇對話人,而對話人多半是「訓話」。沒有人愛聽「訓話」,所以學生上網聊天徹夜不休,聽家長、老師說話兩句就煩,應該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家長和老師就應該少說無效之言。既然孩子不想聽、說了也沒用。但是我們可以打聽一下。孩子比較喜歡跟哪個人說話。請他來對孩子進行說服,效果或許會好一點。我們自己也可以改變一些態度。或許孩子就願意和我們對話了。經驗告訴我們,。家長和教師如果能認真聽孩子說話。與孩子平等溝通。孩子迷戀網絡、聊天室的可能性就會小。

三、家庭和學校整天念緊箍咒:只允許成功,不允許失敗,網絡中是可以失敗了再重來

我們的教育體制和很多人的教育思想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不允許學生失敗,給予學生過重的壓力。中考分數達不到高中分數,將一輩子無緣高中;高考落榜,無緣大學;成績剛下降了幾分,老師就趕緊給家長打電話通告。

好像學生的成績只準上升不準下降似的。好像人成長的軌跡都必須是一條直線似的。這根本就不符合教育規律,純屬教師、家長的主觀意願。事實上,每個學生的成長軌跡都是曲線。現在的教師和家長往往連學喘氣的機會都不給,不停地念緊箍咒。

孫悟空為什麼給唐僧保駕護航直到西天?因為唐僧只偶爾念一下緊箍咒,而且頻率越來越低。試想倘若每天念一,孫空能留得住嗎?早就一個跟頭數回花果山了。網絡就是學生的花果山,那裡最大的好處是沒有人念緊箍咒。你打遊戲,一周過關也可,一月過關也可,一年過不去,也沒有人催你。

從這一點說,網路遊戲的設計比很多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更符合學習規律一一尊重學生的自主發展,不搞拔苗助長。當然,網絡設計者是為了掏空玩家口袋裡的錢才這樣設計的,但是正因為他們沒法強迫玩家玩下去。所以不得不在吸引上大做文意,歪打正著合了教育規律,而家長和老師們由於手裡有權、就以為可以強制孩子達到自己的要求,因此不重視教育規律了。可見權力之害人。有鑑於此,我們就應該記住,數育要用權力,少念緊呢。

因此,家長、教師儘量把成長的節奏儘可能放給孩子自己去掌握,如此就可以減少網絡對他們的吸引力。

四、家長和教師放不下身段與孩子平等,而網上是平等的

網友關係最值得羨慕的地方是平等,這種平等是很多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找到的。許多學生只要一站在家長和教師面前,精神上立刻矮了半截,這絕不是愉快的體驗。本來他在同齡人中還可以找到平等的感覺,可惜,同齡人早就被教師、家長分了等級了,教師和家長總是要自己向成績好的同學學習,總是說誰誰多好。

這讓本來落後的學生在同齡人面前抬不起頭。而網上就不然,網上是一個「陌生」世界,誰也不知道誰的「高矮肥瘦」,甚至都不知道彼此真實的年齡和性別。尤其在老師和家長心中是差生的學生,在網上可以不自卑、可以平等地、自由地與人交流。這是一種心靈的解放,這種解放給孩子帶來無比的輕鬆和快樂。

如果教師、家長不能設身處地感受這種解放,肯定百思不得其解:孩子怎麼會這樣迷戀網絡?

因此,教師和家長一定要努力創造儘可能平等的溝通方式,不要總是讓孩子仰著頭與你們交談,不要死死卡住孩子的交友自由,孩子需要理解,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的氣氛中,網絡對他的吸引力就會減少。

五、在家庭和學校無說話自由,在網絡上可以胡言亂語

學校和家庭一旦發現孩子有迷戀網絡的苗頭或其他問題,就施予「高壓」,恨不得一刀斬斷源頭。不問孩子緣由,不讓孩子提意見,說話不自由,孩子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能罵大街,否則要挨批評。

網上聊天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發洩的渠道,他可以胡說,可以亂罵,可以盡情發揮想像力諷刺挖苦自己不喜歡的人,這對他來說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因此,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儘可能給孩子創造一種自由說話的機會,引導孩子把內心的抑鬱大膽發洩出來,他們得到關心和關注之後,網絡對他們的吸引力也就減少了。

六、在家庭、學校,身份已被貼上標籤,在網上可以重新讓網友認識

教師作為教育者,家長作為期望者,更是不可避免要經常評價孩子,會給孩子貼上「標籤」,如果這種「標籤」是比較消極的,比如說孩子被貼上「差生」、「問題生」等標籤,他們就會覺得老師已經給自己定性了,也就開始破罐破摔。

這種孩子一旦接觸了網絡,會驚喜的發現:原來網絡世界是多麼的容納他們,這是一種全新的,欣喜的體驗。是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差生如此迷戀網絡。

因此,教師和家長不能輕易,給孩子貼上「標籤」,不要讓成績不好,表現欠佳的學生失去信心,我們要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多表揚孩子的長處,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活的比較充實、快樂。

相關焦點

  • 網絡教育期間如何阻斷孩子迷戀遊戲?
    網絡教育期間如何阻斷孩子迷戀遊戲?疫情期間,學校開展了網絡教學,轉眼間,從來不讓孩子接觸的手機、電腦,卻成為了孩子的「好夥伴」,前幾天發現孩子竟然迷戀上了遊戲!聽課注意力也不集中了,家長該怎麼辦?!網絡教育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學校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教育及管理,跟全日制(學校教育)有顯著的不同,特別是在學校(教師)對學生個性差異的把握,教育的針對性、互動性及學習氛圍等方面,跟全日制教育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與不足。如何引領孩子成功度過這個特殊時期的網絡教育階段,是擺在家長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 學生熱衷網絡交友,無聊,寂寞還是從眾?結果你無法想像
    初中階段的學生渴望有人關注,更需要情感的交流,還有些學生因為父母在外忙於工作,疏忽溝通,這時候他們往往會將情感寄托在網絡朋友上。因為網絡是虛擬的,對於在現實世界中不太受歡迎的學生們,他們更喜歡虛擬的網絡世界。生活中我們發現,由於心理需求與情感寄託而熱衷網絡交友的許多。我帶過的一個初中女孩,她父母外出打工,由原來走讀的小學升入初中寄宿,陌生環境一下子朋友少了,她就將情感寄托在網絡上。
  • 停課不停學網絡授課,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總是能看到來自於老師各種各樣的網絡推薦,比如說網上推薦各種教輔課程啊,加入什麼什麼學習群啊,等等一系列的學習內容。包括校外才藝類輔導班,也正式推出線上打卡。我作為一個八歲小學生的家長一天的生活真是感到無比緊張。
  • 網絡教學怪象頻現,老師、學生、家長叫苦連連
    無獨有偶,浙江餘杭塘栖二中的一名老師,春節回到江西永豐縣大山深處的上領村,為了按時給學生們上網課,她徒步半小時翻山越嶺找信號最強的開闊地進行授課。 「別的學校都在開網課,你不開,總會擔心教學質量會落後。」
  • 禁止學生玩手機網路遊戲!武平這家學校首先試點了...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按照「黨建」帶「關建」(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建設)的思路,圍繞縣教育局「教育提質發展」的要求,縣教育系統關工委在實驗中學開展了「禁止學生玩手機網路遊戲」試點活動,動員和引導學校關工委、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禁止學生玩手機(網絡)遊戲」活動,為提升學校學生學習成績作貢獻。
  • 急急,孩子總是迷戀網絡怎麼辦?家長越管越嚴重!心理學家分享
    今天是我們課程的第二期,孩子迷戀網絡的問題。上期課程我們講了:孩子總愛看電視,怎麼辦?我們給了5條建議。那麼這期課程,我們將和大家分享3個部分的內容:孩子迷戀網絡的三大誘因,叛逆期孩子染上網癮的原因,以及家長阻止孩子上網的誤區。
  • 長春外國語實驗學校 學生網絡安全守則
    長春外國語實驗學校學生網絡安全守則(2018.7)根據《2016-2017中國兒童網絡素養狀況系列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兒童安全意識普遍不高;自控力弱,易上網成癮;網絡時代的親子關係狀況不佳,兒童網絡行為缺乏必要的關注支持;同時兒童及家長都缺乏對網際網路相關法規的了解
  • 同樣的網絡上課,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有何不同?
    疫情影響,高考延期一個月,學生開學的時間一拖再拖。教育是大事,孩子的學習不能耽誤,網絡授課應用而生。其實,網上授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尤其在一線的大城市。然而能夠享受到這種最前衛優勢的少之又少。當教學方式方法產生本質性的轉變,有多少老師是第一次網絡上課,有多少孩子是第一次聽說網絡授課,甚至於根本不具備網絡上課的基本條件。
  • 變味的學生營養餐,誰之過?不妨看看129年的日本學生營養餐!
    「壯壯水牛奶」,供貨商可從3元補助中賺取1元;雲南曲靖部分學校直接將2元錢補助發給學生,但剩下的1元錢去哪兒了,學校也不甚了了……面對這些頻頻發生的質量問題,我們不禁要問誰之過?首先,是學校校長之過!細則為什麼規定學校負責人應陪餐?其實目的很明顯,就是要求校長監督,要堅持試吃的制度,說白了,就是讓校長充當檢驗學生營養餐食品安全的小白鼠。只有在校長吃了學生營養餐之後沒有出現任何問題的情況下,再讓學生放心吃營養餐。試問,如果萬安那個學校的問題,校長先吃也不至於此。
  • 青少年學生:如何面對網路遊戲的誘惑?
    青少年學生:如何面對網路遊戲的誘惑核心提示:上世紀末,中國已經進入了國際網際網路,成功實現了與國際網際網路全功能的連結,從此網路遊戲也走進了人們的生活;隨著網絡的發展與普及,網際網路走進了千家萬戶,網路遊戲植入網絡平臺後,如同強力磁鐵一樣吸引著無數的青少年學生進入網絡世界,被遊戲中的虛擬世界所誘惑著,他們沉迷於遊戲當中,不能自拔、遊戲裡的暴力、色情、賭博、爾虞我詐的夢幻世界讓多少孩子喪失意志
  • 揚州這些學校老師當起「網絡主播」,學生學習之餘還……
    學校教師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上課,學生可通過手機、電腦、平板同步收看,也可回放看錄播,同時還能與老師進行線上互動。疫情形勢嚴峻,學校不得不延遲開學,而孩子的學習耽誤不起,學生急、家長急,老師也急。一臺電腦、一個耳麥,這是揚州樹人學校老師進行網絡直播教學的設備。給樹人學校點讚!為了幫助學生合理利用假期,在嚴格落實上級要求不得組織學生集體到校自習、答疑、輔導的前提下,真正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 南安市美林玉葉真真幼兒園【關於預防學生溺水及預防學生網絡沉迷】致家長一封信
    關於預防學生網絡沉迷致全體學生家長的信各位家長:      您好!網際網路既興,移動終端正盛;信息交互通達宇內,圖文視聽精彩紛呈;有助溝通便捷,能廣世人見聞,可增少兒學識,更促社會繁榮。然成癮遊戲、邪惡動漫、低俗小說、網絡賭博,附生蔓延,危害孩子健康,亟須大力防範。是以倡導全體家長,恪盡父母責任,力行「五要」,與學校共築防範之堤。
  • 學生好習慣養成,學校和家長都不要太著急
    學生入學了,成績不重要,養成良好習慣更重要。於是乎,學校和家長一齊發力,巴不得學生進入學校之後,立馬就養成良好的習慣。只是,如果發力過猛,可能會讓學生變得很難受。如果學生上學太難受,不僅要視上學為畏途,而且也很難達到養成良好習慣的美好願望。養成好習慣受用一生,這句話,應該是不錯的,人們也對此深信不疑。
  • 成績很好的學生也會沉迷網絡 家長要反思什麼
    原標題:成績很好的學生也會沉迷網絡 教育部最近發了一份緊急通知,要求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同時還發出了《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各地傳達到每一所學校、每一位家長。信中還有「防迷網」三字文,朗朗上口,便於記憶。 通知裡用了「緊急」二字,可見當前中小學生沉迷網絡問題的嚴重性。
  • 疫情下,網絡課堂≠網絡直播,教師≠網紅,不把學生當做試驗品
    在疫情沒有完全消滅之前,恰恰學校又不能開學,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網絡直播教學填補了這一空檔。有人據此說,未來就是網絡直播教學的天下,就像網絡直播一樣,將掀起一股不可遏制的滾滾浪潮。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網絡直播,什麼是網絡課堂。
  • 「黃岡教苑走筆」張紅娟:我和學生有個「網絡約會」
    當看到疫情形勢嚴峻,白衣天使們都在一線「逆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也下定決心在國家危難之時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奉獻一己之力,踴躍報名成為一名疫情防控志願者。線上教學,忙碌充實往年元宵節一過,我們師生就得返校回歸正常教學了。今年,因為新冠肺炎來勢洶洶,不能按時復學,家長們開始為孩子們的學習擔憂。其實,大年初三那天,我就已經開始通過微信群進行網絡教學,白天在外參與抗疫,晚上批改作業,幫學生查漏補缺。
  • 禁止學生玩手機網路遊戲!武平這所學校首先試點了
    近年來,隨著手機的普及,手機(網絡)遊戲也呈泛濫態勢,年初受疫情影響,開展線上教學,不少學生沾上了手機網路遊戲的不良嗜好,有的還沉迷其中,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及學習成績,為了引導青少年學生遠離手機網路遊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按照「黨建
  •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網絡時代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那麼,網際網路時代,學校和家長是不是需要考慮一下新的時代需求?如果讓孩子們在與網絡隔絕的情況下成長,當遭遇網絡安全問題時,除了網絡平臺和網絡企業之外,學校和家長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呢? 在網絡時代,應該重視學生的網際網路知識與網絡素養的培養。
  • 近一成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 家長學校如何助其掙脫?
    東莞沿海片區一所公辦高中的一名老師告訴記者:「在手機管理上老師、家長、學生很難達成共識,有的家長認為給孩子帶上手機方便自己和孩子聯繫。達不成共識,就給管理帶來了非常大的難題。」東莞一所民辦中學的劉老師也說,雖然不少家長反映孩子一回家就將自己關在房間玩手機,希望學校能嚴管,「但我們嚴管的話,有的家長又有意見。
  • 降低網絡環境對學生健康的影響
    這將使網絡學習更好地服務於青少年成長,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這裡,網絡學習環境主要包括3個方面:構成網絡學習環境的物理條件、硬體基礎設施,例如手機與網絡配備、上網的條件與方式等;供教師和學生使用的信息資源、教學平臺及工具,例如教學資源的豐富程度及使用情況等;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家長及學習資源、教學平臺等之間在交互過程中所形成的氛圍,例如學習互動、上網態度以及自控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