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樹,原本農村很常見的一種鄉土樹種,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

2020-12-22 園林郎中

我現在所居住的小區是位於鄭州五環之外的一個老小區,小區裡種植的植物雖然不少,但是由於管理不到位顯得有些凌亂、荒蕪。小區也不像市區內那些高檔小區種植的都是一些名貴樹種,而是桂花、玉蘭、木瓜、白蠟、大葉女貞等常見樹種,而且在小區中心的小廣場裡還種植小時候在老家十分常見的一種樹種——楝樹。

楝樹,可以說是很多地方都很常見的一種鄉土樹種,在我們老家平頂山、還有我老婆老家新鄉都十分的常見。記得小時候,家裡老房子沒有翻蓋之前,廁所的旁邊就種植著一棵楝樹,不知道是刻意栽植的,還是別處的種子掉落在這裡自己發芽長大的,只知道那個時候在農村隨處都可以見到它,基本上家家戶戶的門口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楝樹的樹體是十分高大的,雖然枝杈不是很多,但是樹冠很大,深綠色的葉子就像一張張展開的小手,片片向上,雖然葉片數量不多,但是卻有著很好的遮陰效果。

而且,楝樹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景致各有不同。

楝樹的一年四季,都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美好回憶……

每年一到4~5月份,楝樹花就開始陸陸續續開放了,楝樹的花期差不多可以持續一個月左右,花期結束基本上也就意味著春天結束了。宋代的詩人丘葵就曾在它的《初夏》一詩中,用「一信楝花風,一年春事空」來感嘆楝樹花盡之後就是意味著春天的結束,初夏的到來。

與其他花相比,楝樹花並不是十分顯眼,花朵很小,但是它的花瓣白中透紫,小而別致,於是比其他花多了幾分淡雅的氣息。楝樹花的花蕊為深紫色,像一個伸出的小棒,花蕊頭像喇叭口一樣張開,周圍呈紫色,而蕊心為黃色,布滿了花粉。

微風吹來,迎來陣陣清香。小時候的農村能見到的開花植物樹種很少,於是總是會把春天與楝樹花的香味、槐花的香味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那是童年記憶裡春天獨有的味道。

隨著花蕊的成熟,花蕊也會逐漸變成中空。雌蕊授粉之後,接下來就會長出楝樹的果實來,這也就意味著夏天到了。

到了夏天,青綠色的楝樹果就會密密麻麻地結滿了枝頭,看著一個個又飽滿、又光滑。記得小時候常常會在這個時候,約上幾個小夥幫帶著根木棍,在木棍的一頭綁上鐵鉤,去採摘楝樹上那些青綠色的果實。女孩子們喜歡拿針線將它們穿成手鍊、或者項鍊,戴在手上、或者脖子上;

而男孩子則喜歡用自行車的鐵車條、或者樹枝做成一個「Y」字型的架子,然後在開口兩端系上橡皮筋,在橡皮筋中間裝上一塊用自行車內胎做成的塑膠片,製作一把「皮彈弓」。而這些採摘下來的楝樹果,就是男孩子們最好的彈子……

在深秋,楝樹的葉子會一片片掉落,而果實也逐漸由青綠色變成了黃白色,然後高高地掛在枝頭,變黃的樹葉與青黃果實開始一個個掉落,而那些還在枝頭堅挺著的,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有些蕭條。偶爾還會有一兩隻小鳥落在枝頭,給這蕭條的畫面,添加了一絲生機。

冬天,楝樹的葉片已經落盡,而楝樹的果實卻沒有,還有很多都懸掛在枝頭,不過卻開始變得皺皺巴巴的。在冬日的陽光照耀下,以藍天為背景看著別有一番感覺。

這些已經變得皺皺巴巴的楝樹果實,可以在枝幹上停留很長的時間,有些是在第二年的春天、夏天、甚至是秋天才會掉落。

楝樹的用處,其實還有很多。

其實,這小小的楝樹還有很多的用處,它的花可以提煉出芳香油;它的葉子與果實可以用來製作肥皂、洗面奶等;而在家庭種菜養花時,有時還常常用楝樹成熟的果實泡水,然後製作成天然的殺蟲劑;楝樹的木質較脆,但是木紋很漂亮,所以有些木工還會用它來打造家具。

作為綠化樹種它也有很多的優勢,比如樹形優美、花朵清新淡雅;耐煙塵,還可以抗擊空氣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氣體;最為重要的是,如果將楝樹與與其他的樹種種植在一起還可以有效地預防蟲害……

可是,即便是楝樹有這樣那樣的好處,依舊改變不了它越來越少的事實。

在農村,翻蓋老房子時大家都覺得它礙事,於是就將它砍伐;農村道路兩旁的樹更不會選擇它,而是會選擇楊樹、柳樹等生長較為快的樹種。可能越是常見的東西,平時大家就越不會發現它的珍貴吧。

而在城市,進行城市綠化時更不會選擇它,因為與其他多姿多彩的植物相比,它的顏值並沒有在園林設計師們那裡得到太大的認可……

就這樣,原本在我們這裡很常見的一個鄉土樹種——楝樹,慢慢地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城市裡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色彩單一、品種配置大致相同的綠化;而農村,則開始一家家種植起了盆栽小花。

有時候去外地出差,看著城市裡的綠化植物,總覺得每個城市好像都一樣,沒有什麼太大差別,於是總是懷念記憶中的家鄉。

而記憶中的家鄉到底是什麼?是那個小村落,是那裡的人,還是曾經能抓到小魚而現在已經乾枯的那條小河,亦或是那開滿整棵紫色小花的楝樹呢……

我是園林郎中,大家可以關注我,每天為大家更新園林養護技術知識,以及關於植物的小秘密!

相關焦點

  • 常見的苦楝樹的作用真不小,綠化遮陰還能治病
    記得小時候這種樹在農村非常多見,現在種植這種樹的越來越少,苦楝樹是古老的樹種,種植歷史悠久,也有很多的作用。苦楝樹又稱為紫花樹,是一種比的較高的落葉喬木,能長十幾米高,苦楝樹的花呈淡紫色,稍有微香,花朵雖然小但花期較長。它的果實呈橢圓形,結果很多,秋季果實垂垂累累,一般在一二釐米左右。
  • 農村過去非常多見的「羊屎蛋」樹,現在為什麼消失不見了?
    其實這個稱呼還是很形象的,苦楝的果實一串一串,粒粒橢圓,的確與羊屎蛋非常相似,但南方養羊的少,所以南方是不這麼稱呼的。在長江流域,苦楝很常見,房前屋後,溝渠路旁,都可見到,農戶習慣稱其「楝子樹」。苦楝及其用途苦楝是楝科楝屬落葉喬木,屬於溫帶、亞熱帶樹種,分布範圍極廣,在我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均常見。
  • 在農村,老人常說「楝樹暴蕊人訴苦,楝樹開花人不見」,啥意思?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來形容農村春天到來時的美景再合適不過,農村的生活也始終是人們安居嚮往的地方,除了農村那濃厚的人情味讓人懷念外,更重要的是農村那清新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農村的生活不比城市的車水馬龍,水泥高樓,在農村更多的是花草樹木。
  • 如何處理好鄉土樹種和外來樹種的關係
    有的人認為,將來鄉土樹種會成為主力軍,於是大力種植鄉土樹種。而有的人認為,在苗木種植結構調整時,應注意引種開發外來樹種,特別是近年來引進的新優品種。對於此,記者認為,大力種植鄉土樹種也好,還是引種外來樹種也好,關鍵要注意協調好鄉土樹種和外來樹種的關係。?
  • 樹樁盆景樹種選擇,常見的盆景樹種及地方鄉土樹有哪些?
    另外追求根好、幹怪、耐修剪、萌發力強、生長緩慢、生理適應性強、耐移栽、耐旱、耐澇、耐肥、耐貧瘠、喜光耐陰、病蟲害少,尤以能在室內較長時間存放的樹種為好。耐寒也是一個重要條件,小葉榕、福建茶、九裡香、山 橘、黃葛樹等樹種,不耐嚴寒,不易在北方露地越冬。有花香、色美、果碩的更佳,另外有文化品位與生理條件相融合,更是上品。能滿足盆景樹多種選擇標準的樹種很少。
  • 為什麼現在農村養牛的越來越少?活牛多少錢一斤?聽聽老農怎麼說
    等到自己慢慢長大,村裡面的牛也越來越少。大概是在2005年左右我們村裡面就已經沒有人家養牛了。當然別的村子裡面還有,但是現在幾乎也已經沒有人在放牛了。為什麼現在農村養牛的人家越來越少了?第一,現在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越來越少大家都知道,過去在農村裡面牛是非常重要的勞動力,是家裡面的重要成員。
  • 為什麼在農村現在在孩子給長輩拜年的時候,領到的紅包越來越少?
    農村的長輩們送紅包也是圖個喜慶吉利,孩子們收到了紅包也是很開心,能買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了。但是大夥有沒有覺得,雖然現在農村的生活質量水平越來越高,農村發展的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好,家家戶戶也都富裕了起來,但是孩子們去拜年,領到的紅包卻越來越少了呢?
  • 北京鄉土樹種「麗紅」元寶楓紅了
    頤和園  楓葉將在本月中旬變為血紅色;市公園管理中心推薦頤和園、天壇等20處本周秋景最佳觀賞點  11月,北京各大市屬公園進入「最濃」秋色,金黃的銀杏、火紅的楓葉等各類彩葉樹種色彩更濃、更深,絢麗繽紛據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發布,本周起,在北京動物園、玉淵潭公園、北京植物園、紫竹院公園、香山公園、中國園林博物館的部分景區,市民遊客可觀賞到北京鄉土樹種「麗紅」元寶楓及多樣秋景。市公園管理中心推薦20處本周秋景最佳觀賞點。
  • 廣東農村山上長著一種很像「藍莓」的小野果,可惜現在越來越少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現在的人們在吃的東西上面已經是變得想要吃什麼東西就可以吃到什麼東西了,不像以前的人們因為可以吃的零食是非常的少的,想要吃什麼都是得靠自己去做的,或者是靠自己去山上找一些,可以吃的野生水果植物什麼的
  • 為什麼在農村越來越少人曬紅薯幹了?
    現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還家家戶戶會種一些紅薯,主要是吃鮮紅薯或者用紅薯做紅薯米粿。不過現在很少人會曬紅薯幹,太費事。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紅薯幹可以做成三種不一樣的食品。這三種紅薯幹現在很少人吃的到,現在我們當地的紅薯幹已經賣到20多塊錢一斤了。
  • 農村「越來越少」的4種野果子,最後一種,現在20一斤都買不到了!
    上期文章中我們說到了農村野果,很多讀者都說吃過了,今天我們繼續來說一下農村常見的幾種野果子,吃過的朋友可以回憶一下,沒有吃過的人可以下次去農村的時候記得看到這種野果不要錯過了,這可是絕頂的美味!1.赤楠,也叫豆柒芥,這是農村常見的野果子之一,生長在山坡疏林、灌木叢中和峽谷溪旁。8.9月份正是牛眼晴的盛產期。因為顏色的原因,吃了這個果子嘴巴也變成了黑色,大人們就說,你看,嘴巴像股臀一樣。這種野果子吃起來很酸,味道很不錯!
  •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少?鄰居之間也變得冷漠,原因讓人寒心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為什麼現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少?鄰居之間也很冷漠,原因讓人寒心!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現在的農村居住的人是越來越少,很多裝修好的房子,其實並沒有人們會選擇去居住了,這是為什麼呢?農村也變得越來越冷清,越來越多的人們去城市發展,太多的青壯年離開了農村,農村現在剩下的也只是一些老人,還有留守的兒童,不免讓人感到很落魄,為什麼現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少?鄰居之間也很冷漠,原因讓人寒心!
  • 苦楝樹小語:《紅樓夢》自楝樹開始,又自楝樹終
    農村有「楝樹娶媳,樟樹嫁女」的說法,給兒子娶媳婦打家具,楝樹用來打桌椅板凳箍桶箍腳盆,過日子經久,可以用到紅顏成白首;送女兒嫁到婆家,要做幾個樟木箱籠,裝衣儲物,蠹蟲不生,生活細水長流。養兒育女,是二十年大計。會過日子的人家早早謀劃。宅前種樟,宅後植楝。這就是「前樟後楝」的講究。
  • 揚州:鄉土樹種最不怕冷越冬表現良好
    北方的也不一定適應揚州鄉土樹種最不怕冷南方樹種怕冷,能不能多引進不怕冷的北方樹種?孫如竹解釋說,北方樹種也不一定適應揚州的氣候。比如水果石榴,揚州雖然能栽種,但味道遠遠比不上北方。孫如竹說,一般引種外來樹種時,需要在本地苗圃經過長時間馴化,看它能不能適應揚州的氣候條件,而不會直接栽種到道路、景區等地方,「揚州是園林城市,在園林景觀設計時,需要注意『適地適生』,不能為了求新,一味追求新奇植物。而引種到苗圃馴化的植物,最好優先選擇同緯度跟揚州氣候差不多的地區的植物。」目前,揚州栽種的植物大多是鄉土樹種,而鄉土植物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越冬表現良好。
  • 農村過去常見的「羊屎蛋」樹,現在怎麼沒人種植了,是什麼原因呢
    過去的農村樹木繁多,不但樹木多,而且樹木的品種也是相當的多樣化,各式各樣的樹木在村頭、庭院之內、道路兩側林立,形成天然的屏障,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尤其是在炎炎的夏季,樹木能夠起到很好的遮陰作用,夏季的夜晚,在這些生長年久的樹上,還會爬上一些一年一度的神獸,也是一種美味的食材,現在更加的火熱,這種神獸就是備受喜愛的知了猴,在過去的農村,一棵樹上尋找到十幾個,是輕輕鬆鬆的家常便飯
  • 黃楝樹,站在駐馬店市蟻蜂鎮小鄧莊村的田野上
    310年的一棵黃楝樹,國家二級保護古樹木。在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蟻蜂鎮小鄧莊村有一個這樣的黃楝樹,又叫黃連木。 黃楝樹,以黃楝樹為名始載於《救荒本草》。《植物名實圖考》以"黃連木"名錄著於卷三十七木類並附圖一幀:「黃連木,江西、湖廣多有之。
  • 為什麼現在農村河裡,不好找到大魚了?小溪裡的魚蝦也越來越少
    莫說十來斤的大魚了,就是幾斤重的「大魚」現在都很少見,哪怕是過去成群的小魚,現在農村河裡都見得少了。 我記得小時候村裡發展很慢,村子裡的人外出打工的還不是很多,大家平時在地裡幹農活,接零工。那時候耕地上糞便雜草秸稈發酵的有機肥,割麥子用鐮刀,村裡周邊也沒什麼工廠。
  • 過去農村路邊常見的一種草,麻雀很喜歡窩上面,現在珍貴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過去農村路邊常見的一種草,麻雀很喜歡窩上面,現在珍貴了。過去在農村路旁、溝渠邊、地頭等處,常見有一種匍匐生長的草,麻雀特別喜歡窩在上面,過去農村這種草非常的多,誰也沒有太在意,現在這種草竟然不常見了,就有人說它很珍貴了,其實這就是叫做「臥膽草」的田間雜草。
  • 為什麼要砍苦楝樹?南匯砍老樹植新樹,去天然樹種人工林,請給個說法
    上圖:4月5日早上,志願者發現5號6號小樹林一帶,幾乎所有的楝樹樹頭都被砍掉了。攝/志願者志願者很困惑:好不容易長起來一棵楝樹,為什麼要把頭給打掉呢?有植物的多樣性不是更好嗎?另外一位志願者也反映,還不止這些,其他林子也有同樣情況:2號林以北也有一棵被斬首,不是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