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中赫國安成為最後一個被淘汰的中超球隊,至此,中超Big4在本次亞冠全軍覆沒。今天,恆大又被滬媒批了。滬媒「澎湃新聞」記者宋承良發文認為亞冠是一顆「毒藥」,中超球隊對亞冠冠軍的追求害了中國足球——恆大2奪亞冠對中國足球的負面影響持續到今天。
文中有2大論點:
一、過去這十年前,亞冠某種程度就是中國足球的一顆「毒藥」,它只能證明俱樂部的成功,卻絲毫不代表中國足球的真正水平。恆大兩個亞冠冠軍對中國足球的負面影響,持續到了現在。
二、靠著經營足球和亞冠冠軍帶來的巨大效應,無論是企業本身還是投資人,都獲得了巨大回報,這也是之後很多企業開始仿效的原因。
點評:競技體育追求的是至高無上的第一名,以奪冠為目標才能激發鬥志和進步,否則國安的口號就不是「永爭第一」,而是「重在參與」了。不以奪冠為目的,難道中超球隊去踢亞冠,僅僅是為了不慘敗,抑或為了小組出線?
對於記者宋承良這種怪論,有球迷在評論區反問道:「亞冠20連敗就對中國足球有幫助了?」是啊,中超球隊在亞冠連敗就真的好嗎?
恆大首奪亞冠之前,中超球隊參加亞冠的成績慘不忍睹,有韓媒更是戲稱中超球隊是「送分童子」。難道,中超球隊這等表現就讓中國足球有面子,讓中國足球有進步了?
怪論!如果亞冠是「毒藥」,那「歐冠」是不是毒藥?歐洲那麼多豪門球隊重金打造球隊為了奪取冠軍是不是也是錯?
另外,如果是上海的球隊奪取了亞冠冠軍,滬媒還會這麼說嗎?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說吃葡萄對人體有害,都是謬論。
當然,文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對——2奪亞冠的確只能證明恆大俱樂部是成功的,不代表中國足球的水平。恆大俱樂部是一家俱樂部,只是眾多中國足球俱樂部中的一個,所以恆大俱樂部的進步不能等於中國足球的進步。
試想一下,一個班幾十名學生,出了一個尖子生考了全年級第一,就等於這個班的整體成績上來了?尖子生學習好了,如果是其他人不思上進怎麼辦?全班考試成績不行,就等於尖子生有錯?還怪尖子生不該拿年級第一?
至於說恆大2奪亞冠對中國足球有負面影響,就更讓人貽笑大方了。難道真正對中國足球有負面影響的,不是十年前足壇的假賭黑嗎?至今讓中國足球都沒能真正恢復元氣。
舉個例子:村裡有人投資開廠做生意成功了,倍有面子,結果其他人眼紅不顧自身的經濟能力紛紛效仿,最後因經營不善導致破產。你現在去指責第一個買豪車的是「金元生意」,他們家的成功對村裡有負面影響並且持續到現在,好意思這麼說嗎?
自己主隊做不到的事情,就把俱樂部足球拔高到中國足球的地步,然後以高帽子壓人,貶低和否定競爭對手的成就,「這樣好嗎?」事實上,你也知道俱樂部是俱樂部,國家隊是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