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三絕:會吃飯 肯吃苦 能吃虧

2021-02-11 中教未來之星


點擊上方綠標,收聽中教未來志願者裴婉竹誦讀美文

教育孩子,疼愛變成溺愛,就是害了孩子。作為父母,不要只用滿腔熱情來疼孩子,人需要生存,是要聽天,父母就是孩子的天,但孩子有比父母更大的天——老天爺,就是一種天道的力量。

人要順應天道,才能生存,違背天道,生存就很困難。教育孩子要教育他吃三樣東西:第一吃飯,第二吃苦,第三吃虧。

吃飯吃的好,可以獲得身體的健康。能吃苦耐勞,尊重自然,敬畏聖人,這個心就健康。那不怕吃虧,肯把好處給別人,那靈性就健康。健康,就分為身體健康,心健康,靈性健康。

要懂得吃飯,從吃飯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對自然造化有沒有感恩之心。人生活在大地上,靠的是天道的成全。

古人講,人面對自然,猶如泡沫,不堪一擊。人類在地震,海嘯,或者饑荒這些災難面前,有多少力量呢?所以人類對大自然,要有感恩,要有敬畏。首先對吃的,一定要珍惜,要恭敬,不要去浪費。

第一讓孩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每一頓飯。

這種感恩包括對大自然各個季節給我們帶來各種當季的美味,包括對培育這些食品的人,也包括給我們補充營養和能量的這些食物。這種感恩的心情,比起拿筷子的方式,比起吃飯的坐姿,更應該作為一種家庭的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第二培養孩子先讓長輩先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

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要做好示範,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在長輩還未動筷之前,晚輩不應自顧自地先吃起來。在家長把碗遞給孩子時,孩子應雙手把碗接過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第三培養孩子正確地拿筷子。

其實只要1個小時就可以教會孩子用筷子,單單是一個用筷子,就可以讓一個人顯得很有教養,我們老祖宗發明了筷子,一種道具可以用於各種食物,蘊含著深厚的以不變應萬變、以簡單應對複雜的傳統文化精髓,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傳承的。

第四避免讓孩子在盤中翻來翻去。

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盤中翻來翻去,有的人甚至將自己喜歡的菜從盤中全部調走,而把不好吃的留給別人,這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並且顯得比較自私。

第五要求孩子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幹別的事情。

吃飯的時間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也是加強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孩子也會有很多事情想與爸爸媽媽分享,請珍惜這段時間。提醒孩子,吃飯時不可以玩玩具。吃飯時也儘量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不要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同時也要提醒父母,再忙也不要在吃飯時長時間接手機了,畢竟在這麼繁忙的現代社會,一家人和和美美地、不受任何打擾地在一起吃一頓飯,其實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第六培養孩子飯後幫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幫忙洗碗。

對大部分家長來說,春節期間,跟家人、客人一起進餐的機會比平時多很多,而這也是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教育的極好機會。每個家長都希望帶孩子出去時獲得朋友的讚賞,不過,家長的功課要做在前面,要從平時就開始關注孩子的餐桌禮儀,這樣到了一定的場合,才不會出現一些本不應有的尷尬。

      

孟子認為,吃苦是成長成才的基礎,因而告誡人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後來歷代開明之士,如宋朝理學家朱熹、宋朝官員包拯、明朝學者朱柏廬、清末重臣曾國藩等,無不把吃苦當作教育後代修身進德的必修課。

老人們跟我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保護的太好了,不讓他們懂事。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現在的孩子大都很聰明,但他們大部分最後都沒能獲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意志力,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吃苦」是一種心理承受力。

     

東漢時期,有一個名叫甄宇的在朝官吏,時任太學博士。他為人忠厚,遇事謙讓。有一次,皇上把一群外番進貢的活羊賜給了在朝的官吏,要他們每人得一隻。要分配活羊時,負責分羊的官吏犯了愁:這群羊大小不一,肥瘦不均,怎麼分群臣才沒有異議呢?這時,大臣們紛紛獻計獻策:有人說:「把羊全部殺掉吧,然後肥瘦搭配,人均一分。」也有人說:「乾脆抓鬮分羊,好孬全憑運氣。」就在大家七嘴八舌爭論不休時,甄宇站出來了,他說:「分只羊不是很簡單嗎?依我看,大家隨便牽一隻羊走不就可以了嗎?」說著,他就牽了一隻最瘦小的羊走了。看到甄宇牽了最瘦小的羊走,其他的大臣也不好意思專牽最肥壯的羊,於是,大家都撿最小的羊牽,很快羊都被牽光了,每個人都沒有怨言。後來,這事傳到了光武帝耳中,甄宇因此得了「瘦羊博士」美譽,稱頌朝野。不久在群臣的推舉下,甄宇又被朝廷提拔為太學博士院院長。從表面上看,甄宇牽走了小羊吃了虧,但是他卻得到了群臣的擁戴,皇上的器重,實際上甄宇是得了大便宜。故意吃虧不是虧,而是有著深謀遠慮的精明之舉。吃虧是福,古今亦然。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太老實就會吃虧,總是吃虧就無法適應激烈的社會環境。有些父母甚至認為,寧願自己孩子欺負別人,自己向對方道歉,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吃虧,被人欺負。但是,過於強調不吃虧,孩子不是過於霸道,就是斤斤計較。與人為善,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作為家長,首先要讓孩子發現周圍人和事的美好,尊重愛護一花一草,善待每一個人。其次,不要事事爭強好勝,讓孩子適當吃點虧,心胞才能更加寬廣,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用寬容化解矛盾。

最後,告訴孩子,霸道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只會讓自己失去人心。教孩子學會吃虧,並不是叫孩子無原則地順從別人,而是教孩子學會謙讓,學會理解和寬容他人,學會以理待人。

免責申明:文章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管理員,我們保證將在24小時內刪除。

相關焦點

  • 趁早教會孩子,吃飯,吃苦,吃虧
    教給孩子三件事,第一是吃飯,第二是吃苦,第三是吃虧。飲食飲食好,能使身體健康。不畏虧本,肯奉獻他人,則精神才會健康。保健分為生理保健、心理保健和精神保健。>知道了吃飯,從吃飯就能看出一個人是否對自然造化有感恩之心。
  • 教育孩子三樣東西:吃飯、吃苦、吃虧
    ,第二吃苦,第三吃虧。吃飯吃的好,可以獲得身體的健康。能吃苦耐勞,尊重自然,敬畏聖人,這個心就健康。不怕吃虧,肯把好處給別人,那靈性就健康。健康,分為身體健康,心健康,靈性健康。第五要求孩子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幹別的事情。吃飯的時間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也是加強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孩子也會有很多事情想與爸爸媽媽分享,請珍惜這段時間。畢竟在這麼繁忙的現代社會,一家人和和美美地、不受任何打擾地在一起吃一頓飯,其實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 教育孩子要教育他吃三樣東西:吃飯、吃苦、吃虧
    教育孩子要教育他吃三樣東西,第一吃飯,第二吃苦吃飯吃的好,可以獲得身體的健康。能吃苦耐勞,尊重自然,敬畏聖人,這個心就健康。不怕吃虧,肯把好處給別人,那靈性就健康。健康,分為身體健康,心健康,靈性健康。
  • 白茶清歡:吃飯吃苦吃虧,好母親一定要教給孩子的三個東西
    第一吃飯,第二吃苦,第三吃虧。 吃飯吃的好可以獲得身體的健康,能吃苦耐勞,尊重自然,敬畏聖人,這個心理就健康,不怕吃虧,肯把好處給別人,那靈性就健康。健康分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靈性健康。 更要的是要求孩子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幹別的事情,吃飯的時候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也是加強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孩子也會有很多事情想和爸爸媽媽分享,請珍惜這段時間,畢竟在這麼繁忙的現代社會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不受任何打擾的,在一起吃一頓飯其實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 育兒百科|最關鍵的教育,莫過於教會孩子吃飯、吃苦、吃虧
    教育專家說了,要「吃飯」」吃苦「」吃虧「,而這幾點卻往往是現在家長們最頭疼的地方。先說孩子吃飯問題,就讓很多父母發愁,現在很多孩子不僅不吃飯,更不懂得」吃飯「背後所蘊含的」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而說到」吃苦「和」吃虧「,很多家長更是搖頭,因為現在很多人教育孩子都是不吃苦、不吃虧,可是您知道,這樣的教育會給孩子人生帶來哪些不好的影響嗎
  • 擺攤真的只要肯吃苦能堅持就低風險嗎?
    地攤經濟是一個創業門檻低,利潤高,的行業,給人感覺很簡單,只要肯吃苦能堅持就能成功。人們急急忙忙跟風就去擺攤,什麼產品火就進什麼,攤位隨意擺放,在擺攤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各樣讓人想不到的意外。跟風也許從短期的經濟效益來看,這麼做或許會縮短成功的途徑。可是大多數人,最後往往以賠本賺吆喝,草草收場。世上哪有什麼真正的低風險,低風險的賺錢方式,往往伴隨著,消磨最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在維持生存。激情也就被磨平了,在我看來低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 畢業季,重慶一校長寄語少年們要「學會吃苦與吃虧」
    「如果遇見12年以後的我,我一定會告訴她,感謝這些年,老師教會我們的努力,同學教會我們的互助,學校給予我們的情懷,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離別之前,校長楊志渭也特地送給孩子們一份真誠的祝福:學會善良,你才能擁有善良的結果,你的努力對於別人而言才是有價值的;學會認真,不要讓不認真成為你成長中的遺憾;學會吃苦與吃虧,從古至今,從東到西,無數事例告訴大家,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只有學會吃苦與吃虧,你才能享受到成功帶來的甜蜜與喜悅。
  • 如何成為會說話的人?口才三絕中3個小技巧,開啟人生智慧金鑰匙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當別人的請求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時,一定要實話實說,不能貪圖一時的面子滿口答應,很有可能會失信於人,誠實守信一直是中華名族的優良傳統。不想吃虧就果斷拒絕別人。如果因為自己「老好人」的角色使自己吃虧了,那麼就要想辦法最大限度地避免吃虧,這種辦法就是要學會拒絕。不能對「吃虧」逆來順受,心裡不樂意,但是卻礙於面子點了頭,結果給自己留下長久的不快,如果不是心甘情願,就一定要堅決拒絕。3.學會幽默?
  • 極致的教子藝術
    教子有方,教子有道,教子是一門藝術,如何把教子藝術發揮到極致,我們就要做到以下幾點。1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教育孩子不要急於證明自己,要關注當下,因為過程比當下更重要,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將來一定會成大器。2教育孩子要把自己份內之事做好。對自己份內事一定要有責任,有擔當,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苦樂循環,只有嘗到了責任的苦,才能感到人生的樂。
  • 「職場中,不要把吃苦當做理所當然」你怎麼看?
    「職場中,不要把吃苦當作理所當然」剛入職場的時候,聽到有人說這樣的話,會覺得這話就是胡扯,古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家長和老師也總是說,剛工作,一定要做好吃苦的準備,先苦後甜,當自己是新人的時候,更是覺得現在吃的這些苦都會有回報,吃苦是理所當然!
  • 吃苦是最好的教育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句教子箴言。艱苦的條件能讓孩子理解生活的不易,明白很多問題需要靠自己解決。這樣孩子才會更珍惜,更努力,更自立。我是農民的兒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從邊遠的小學教書開始,一步步的挪。
  • 四大名臣之首的10條教子方法 值得借鑑
    一生的著作有《治學論道之經》《曾國藩家書》《冰鑑》《持家教子之術》。其中《持家教子之術》備受推崇,不乏很多富豪家族都捧為盛典。近代的國學課堂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曾國藩的教子家訓"一省、二靜、三勤、四和、五誠、六學、七明、八挺、九趣、十恆"從各個角度,深入淺出地來解析曾國藩的教子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助益。我們也傳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做法。
  • 能吃虧不算什麼,會吃虧才是一種智慧,只有會吃虧才能轉化為大福
    常聽人說:吃虧是福。很多人認為這句話是吃虧之後的自我寬慰,畢竟吃虧也就意味著自己有所損失,為了讓心理平衡一些,我們吃虧之後常常會對自己說一句「吃虧是福」,但是這句話真的只是一句安慰的話嗎?其實不然,吃虧雖然會有損失,但是如果你會吃虧,有吃虧的智慧,那麼福氣自然會來,而這所謂的「吃虧是福」也就成了一句確實有用的話。那麼怎樣的做法才是叫會吃虧呢?這句話常聽說,但是卻不知道怎麼做,其實,老子早在《道德經》中就為我們說出了做法,告訴了我們怎麼做能把吃虧變為福氣,而不是白白吃虧,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學習。
  • 身上這3個地方有痣的人,只要肯吃苦,就會發財
    身上這3個地方有痣的人,只要肯吃苦,就會發財。第一:發中痣痣是頭髮中罕見的幸運痣,特別是藏在頭髮裡的痣,相面富貴。這裡的痣被儘可能深的毛遮住了。頭髮有痣的人人緣好,能力出眾,得到領導的高度認可和賞識。
  • 上進心強,肯吃苦,不靠貴人,只靠自己努力走向成功的四大生肖
    人生從來就不是公平的,有些人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有些人天生殘缺,不過雖然出生我們無法決定,但卻可以通過努力換取成功,那麼,在十二生肖中,有哪個生肖不靠貴人,不靠運氣,只有上進心和能吃苦耐勞,靠自己努力走向成功呢?
  • 5個「月薪過萬」的專科專業,只要肯吃苦,工資不輸本科生
    很多人有著這種煩惱,平時成績不理想,過不了本科線,但是又不想復讀,高考過後會糾結是上專科還是就此下學打工,關於這個問題,會明確告訴大家去專科學校要比不上學強,專科學校的教育也是高等教育之一,和普通的本科不同,專科學校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大學畢業後找工作也有更多的選擇,畢業後「月薪超過萬
  • 在農村,適合女人創業的3個小項目,只要肯吃苦就不怕掙不到錢
    男人被迫無奈外出打工,女人在家要照顧孩子,可是很多時候,男人一個人掙的錢一家人用會緊巴巴的,這個時候女人在家可以做點小生意來補貼家用。在農村,適合女人創業的3個小項目,只要肯吃苦就不怕掙不到錢。一般每個村子都會有那麼幾個代銷店,不過開在學校門口最掙錢,上過學的都知道,小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能去代銷店買點小吃或者玩意了。投資成本不高,利潤也很可觀。03、早餐店隨著人們生活的提高,人也變得越來越懶了,聽過這樣一句話:凡是能讓人變懶,省力氣的生意都能掙錢,雖然說得有點誇張,但是還是很有道理的。
  • 能吃苦,有毅力,往往很有出息的星座,成功一直在迎接著他們
    文 | 上上籤俗話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成功之前必須付出常人所付出不了努力,更得忍受常人所忍受不了的痛苦,成功的道路上不會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著困難與挫折,要想成功必須得具備肯吃苦的精神下面看看哪些星座最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