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吃虧是福。很多人認為這句話是吃虧之後的自我寬慰,畢竟吃虧也就意味著自己有所損失,為了讓心理平衡一些,我們吃虧之後常常會對自己說一句「吃虧是福」,但是這句話真的只是一句安慰的話嗎?其實不然,吃虧雖然會有損失,但是如果你會吃虧,有吃虧的智慧,那麼福氣自然會來,而這所謂的「吃虧是福」也就成了一句確實有用的話。
那麼怎樣的做法才是叫會吃虧呢?這句話常聽說,但是卻不知道怎麼做,其實,老子早在《道德經》中就為我們說出了做法,告訴了我們怎麼做能把吃虧變為福氣,而不是白白吃虧,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學習。
1.退讓,是保全的智慧
老子曾說:「曲則全,枉則直」。中國有一個成全叫「委曲求全」,在對方咄咄逼人之時,懂得退讓的讓才能得以保全,雖然表面看來是受了委屈,被人欺負,但是這只是等待時機罷了,等到時機成熟,便可反擊,退讓在當下看來是一種吃虧,但是長遠看來,退讓更是一種保全的方法。在日本侵略我國時,剛開始我們的實力並不能與他們抗衡,於是便採取了迂迴政策,和他們打遊擊戰,拉長戰線與他們耗,但這並不代表慫,我們只是避其鋒芒,尋找合適的機會對敵人髮妻攻擊,所以說,有時候退讓就是保全的智慧。
2.放低,才能得到盈滿
有一句話叫站得越高,摔得越疼。當你長期處於高位之後,就會自然而然生出一種自豪感,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就會不將別人放在眼中,甚至有時候去貶低別人,其實這樣的做法或許能逞一時之快,卻是在無形中為自己找來了麻煩。老子曾說「窪則盈」,只有低洼處才可以盛滿水,同樣的,一個人只有適當放低自己的身段,這樣才能或得更多的機會和財富,滿則損,謙受益,老祖宗在很久之前就說明白了這個道理,但是往往會被人忽略。當你被別人詆毀,被別人看低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你讓別人有了危機感,讓被人產生了嫉妒心。對於這樣的人你要學會放低姿態,不去管他說什麼,謙虛的態度反而能突出你的修養和氣度。
吃虧不怕,怕的是不會吃虧,學會這兩點,教你將吃虧轉為福氣。循環往復,天道輪迴,有得就有失,萬事萬物,都在這天地輪迴之間,只要遵循規律,學會吃虧,那麼你失去的終究會以另一種形式回到你的身邊。不妨仔細回想,因果輪迴,無論你現在的如意還是不如意,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奠定了結果,如果曾經的你吃過苦,那麼你現在的生活必然不會多差;如果曾經的你只顧享樂,現在的你或許會因為生活而焦頭爛額,所以,將來的你過什麼樣的生活取決於現在的你怎樣做事。
得到和付出都是成比例的,或許你現在的付出並沒有讓你看到你的結果,但是在未來的某天,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學習吃虧的智慧,讓吃虧也能轉化為一種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