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生有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虧是福。平安、健康是福,可以理解,但是吃虧是福,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老人常說吃虧是福,吃虧怎麼能說是福呢?明明自己受損了,旁人虧欠自己,為何說是福分呢?
其實,「吃虧是福」意味著忍一時風平浪靜,能夠以大局為重,不去計較一些小的得失,是一种放長線釣大魚的智慧。
鄭板橋曾說過:為人處,即是為己處
歷史上,最能「吃虧」的人,便是越王勾踐了,越王戰敗淪為階下囚,也正是靠著一時的吃虧,忍辱負重,重新翻盤讓越國壯大的。春秋末期,最為精彩的故事莫過於吳越爭霸了。
春秋末年,越王勾踐淪為吳王夫差的階下囚,勾踐在吳國為奴三年,可謂是吃虧吃到底,他攜妻子以及王公大臣前來侍奉吳王夫差,吳王安排勾踐去做馬夫,勾踐鞍前馬後去伺候;吳王生病,勾踐殷勤地去嘗吳王的糞便,幫助大夫診病;勾踐甚至是認吳王為父親,將姿態放得極低,卑微至極。
最後,吳王夫差慢慢對夫差放下了戒備,同意將其放回越國。勾踐回到越國後,依然對吳王畢恭畢敬,殊不知卻在暗暗培養自己的實力。
後來一次吳王帶著全國大部分兵力,去赴會,勾踐見時機成熟,率3000精兵攻下了吳國城,殺掉吳國太子,生擒吳王夫差,一洗雪恥,而後成為一方霸主。
越王勾踐在吳國時吃虧嗎?肯定是吃虧的,還是吃了大虧,但是吃的眼前虧,日後才能夠出路,所以勾踐忍下了,也為自己忍出了一個未來。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吃虧」都會有好的結果,並不是所有的「吃虧都是福」。
著名的收藏家、鑑賞家、作家馬未都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團隊出去,領導在上面講話,如果你認為你吃虧了,那麼有可能是公平的,如果你認為你佔便宜了,那麼別人可能是吃虧了,但如果是你覺得你佔了大便宜了,那你就該好好想想了。
馬未都
吃虧是福,但是以下這3種虧是不能吃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