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麒的燈光作品
浙江在線7月25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陳醉 區委報導組 張繪薇)這兩天,德國燈具奢侈品牌「ERCO」專門派人前來寧波江東區浙江永麒光藝公司洽談。未來,這家一個點光源就要賣到1.5萬元高價的燈具產品供應商,便將正式進入「永麒光藝」的合作夥伴列表。而不久前,全球戶外燈具的知名品牌「施萊德」、燈具世界三大品牌之一「飛利浦」等世界500強燈具企業,都已陸續成為「永麒光藝」領舞的光藝術全產業鏈上的合作者。
結構性改革應對產能過剩
近幾年,國內LED燈具企業遍地開花,行業內出現了產能過剩、供過於求、產品同質化、「自殺式」壓價銷售等等狀況。「永麒光藝」的創始人徐建平告訴記者:「以前我也創辦過一家純製造企業,生產一隻1.8瓦的點光源燈成本要100多塊錢,而銷售也就這個價,面臨虧損的危機。」他舉了一組數據,2015年全國市場上消失的LED企業估計有4000家左右。
徐建平敏銳地察覺到,照明行業的產能過剩是「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不足」的結構性產能過剩,要解決問題必須找準行業根源,提高行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2010年,他開始斷臂轉型,果斷放棄生產、關閉製造企業,專注打造建築、景觀的「光藝術作品」,並逐步整合起一條以「營造光藝術作品」為核心的藝術設計、光效驗證,到最終施工呈現的全產業鏈條。
「以前我的生產企業比較被動,千方百計找機會給『大牌』燈具企業貼牌生產,現在我們轉向『光藝術作品』營造,處境逆轉,『大牌』們希望為我們營造的作品點燈。」徐建平這樣形容企業邁過的轉型門檻。
燈藝術產業鏈是通過設計和量身定製燈具,讓設計的光效得以實現。鎮海文化中心的燈藝術項目設計圖不過用了半個月就起草完畢,可呈現出如今的模樣,整個營造過程卻花了近兩年時間。
「設計圖一出,我們便開始做實景光效試驗,這個程序必不可少。」「永麒光藝」的總工程師姚勇告訴記者,燈光設計不同於其他領域畫畫圖紙或用電腦模擬效果,不同的燈、不同的裝燈方式都會使效果不可控。鎮海文化中心幕牆是由一個一個菱形玻璃框組成,一開始嘗試燈帶裝在每一個菱形邊框上,但很快就發現燈帶顯現出顆粒明顯的燈珠,鏡像和眩光問題都很嚴重,接連模擬了幾種不同的裝燈方案都失敗了。最後,他們重新定位燈具安裝節點,設計燈型及配光,經過這樣不下五次的大變動,以及施工過程中的時時調整,才出現了如今的「見光不見燈」的效果。在第32屆IALD國際照明設計獎中,鎮海文化中心從206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光藝術作品中脫穎而出,摘得了全球照明設計界的「奧斯卡」獎——IALD卓越獎。這也是我省企業首次問鼎世界級照明設計大獎。
科技是光藝設計的「翅膀」
一件光藝術作品帶來了新的可觀附加值。
傍晚華燈初上,位於寧波東部新城的寧波銀行總部大廈又開始了夜晚的一場「燈光秀」,白色、琥珀色的燈光點染出各式各樣的山水圖案,美輪美奐。一開始,大樓的燈光工程業主定價比較低,只有五六百萬元,可這個預算能否保證設計效果的實現?是否科學合理?「永麒光藝」在自己的辦公園區裡搭建了12米高的模擬幕牆,按大樓原設計方案選燈、裝燈,可發現最暗的邊框頂部位置卻被燈具照得最亮,沒法實現設計師想表達的「竹節」效果。試驗說服了業主方,「永麒光藝」最終以高出業主原預算兩倍的價格拿下了這個工程。
數據可以說明「永麒光藝」創造的價值。去年,企業承接了六個項目,合同總金額近億元,今年預計翻番。
科技為光藝設計插上高飛的「翅膀」。
不久前,「永麒光藝」接下了寧波三江六岸夜景美化工程。這工程並不是一幢樓的燈光效果,而是整個區塊15幢不同一水平面上的高樓聯動。「現實情況是,站在任何一個角度,都只能看到部分的樓,『觀燈』沒有好的角度,那麼我們就讓每一個『觀燈角度』都是最好的角度。但是國內外很少有軟體可以控制如此龐雜的燈光。」「永麒光藝」總經理邱偉元說道。為了做好這個項目,他們又一次向科技進發,目前,他們已經在自主開發控制400萬個以上的像素點的燈控系統軟體,目標達到遊船移動,燈光營造的景也跟著船走,船在任何時候都是最佳觀景點。
「控制系統一旦研發成功,會為我們的光藝術作品打開了一片更廣闊的天地。」邱偉元說,未來,如果有需要,他們可以把全城的高樓外牆互動起來,讓燈光藝術再造一個美麗的「夜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