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個很賺錢也很方便的賺錢項目,就是家庭小作坊加工項目!並且家庭小作坊加工項目投資小也不少賺錢,讓很多的快速的暴富,這就趕快來具體的了解一下家庭小作坊加工項目有哪些!
家庭小作坊加工項目:豆芽廠
棲霞區萬壽村,一座600平方米的廠房。每天有2噸多無公害豆芽從這裡走向市民的餐桌。
創辦這家工廠的是5名親兄弟。他們過去都是下崗職工,經過共同的努力,如今他們的豆芽已賣到蘇果、家樂福、時代、金潤發等大型超市。
自己動手做設備,1500萬個孔打了3個月
的兄弟5人分別叫陳五一、陳就業、陳迎幸、陳五郎、吳世化。「因為我父親是入贅的,所以,我們幾個當哥哥的跟媽媽姓,弟弟跟爸爸姓。」老大陳五一告訴筆者,1994年,兄弟5人先後下崗,都找過工作,但因為年紀較大,都不太順利。
2004年兄弟幾個商量一起創業。「聽一個朋友說,生產豆芽很賺錢,一斤豆子可以泡出七八斤豆芽,從東北進一斤豆子才三四毛錢,而質量好的無公害豆芽一塊多錢一斤。」老二說,兄弟幾個一起湊了60萬元,就開始幹了。
先是分工,老大負責全盤管理,老二抓生產,老三負責後勤,老四、老五跑銷售。
購買設備時遇到資金難題,光裝豆芽的6000個周轉箱就要10多萬元。兄弟幾個決定買塑料箱自己改造。
所說的改造就是在箱底打孔,這樣豆子就可以透氣,每個箱子約有2500個小孔,6000個箱子就是1500萬個孔。
「那時,眼睛一睜就是電鑽打孔,整整打了3個月。」老大說這種機械的勞動讓人都變得麻木了,幸好兄弟幾個坐在一起說說笑笑解悶。
從躲著城管銷售,到成功打入超市
設備齊全了,接著就開始做豆芽。負責生產的老二介紹,豆芽的製作流程就是把清洗後的豆子放進周轉箱內,再放到密封的車間,調好溫度,自動淋水設備開始淋水,一般四五天就能長出豆芽。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一開始,兄弟幾個做出來的豆芽不是爛的,就是太透明,只得一箱一箱地倒掉。這時矛盾產生了,老大說,「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相互責怪,總是覺得別人的技術不對,方法不行。但冷靜下來,覺得吵來吵去不是辦法,最後5個人一起坐下來找原因。終於做出了一箱優質的豆芽。後來,大家給豆芽註冊了『七郎』的商標,因為我們姊弟共有7人。」
豆芽做出來後,賣給誰?老四說:「每個菜市場都有豆芽商,基本屬於壟斷,要進去太難了。」
兄弟幾個就帶著各自的老婆天天背著豆芽,在菜場、超市附近賣,還要躲著城管。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必須尋求出路。」老大說,兄弟們商量後決定進超市。
負責銷售的老四和老五帶著豆芽多次找到蘇果超市採購部,最後蘇果超市同意讓他們先試試,看看市場反映。結果進入超市3天,都是供不應求。現在他們已在8家大型蘇果倉儲超市設了銷售點,並打入家樂福、時代、金潤發、歐尚、華聯等大型超市,日銷售量2噸多。
在爭吵中發展,生意做得越來越好
陳五一告訴筆者兄弟幾個的感情特別好,在辦廠之前從沒鬥過嘴,可這兩年來,為了豆芽,吵過無數次。
辦廠之初,跑銷售的老五堅持要大規模生產,而老大認為,擴大規模,資金根本不夠。兩人吵得面紅耳赤,老五一氣之下,摔下一份辭職報告。
「回家後,我就後悔了,怎麼能跟大哥吵呢?小時候大哥最疼我,好吃的都留給我,還常常背著我去看電影,爬城牆。」老五說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提著包去上班了。事實上,不久後市場證明大哥是對的,在超市進行銷售,一般50天才能收回資金。手頭的周轉資金不充足,擴大生產規模還需時日。其間因為資金周轉不靈,兄弟幾個還向市總工會小額貸款中心貸了款。
「其實這樣的爭吵很頻繁,比如我是管生產的,生產的豆子要是出了問題會直接影響銷售,管銷售的老四和老五就不只一次跟我爭吵。但是,兄弟之間,再怎麼吵還是兄弟,也正是這樣的爭吵給了我壓力,才讓我們的豆芽做得越來越好。」老二說。
辦廠之初,為了節約成本,兄弟幾個把各自的老婆帶到廠裡幫忙。「她們的話多,也愛計較,有時我們吵,她們也跟著吵。」老大說最終,他決定,各人把各人的老婆「請」回家,另請工人。他的提議得到了兄弟幾個的支持。
現在,工廠已有30名工人,生產銷售也逐步穩定。老大說:「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擴大生產,讓更多市民來吃我們生產的綠色無公害豆芽。」
其實下崗並不可怕,他不過是你人生道路的另一個轉折點,有的人利用好了,就一路飆升,有的人自暴自棄,最終淪落街頭!那麼你呢?好好把握下崗時機吧!
家庭小作坊加工項目:掛麵加工
手工加工的掛麵,口感好、拉力大,深受城鄉居民的喜愛,所以,開設掛麵加工項目,運用傳統手藝加工,定能暢銷。
家庭小作坊加工項目:小磨加工香油
用小磨加工的香油、麻汁,深受城鄉居民的青睞,開設香油加工項目,是個本小利大的好項目,經營得好每月收入幾百元不成問題。
家庭小作坊加工項目:小編織加工
利用當地豐富的玉米皮、桑柳條等自然資源,編織的門帘、坐墊、床墊、竹筐、茶盤等手工藝品、小生活用品,是國內外市場的搶手貨,能夠小料換大利。
家庭小作坊加工項目:小糕點加工
在農村開設小糕點加工項目,生產製作的低檔大眾糕點,如麵包、蛋糕、麻花、桃酥、油條等,在農村大有市場。
家庭小作坊加工項目:廢物利用年賺50萬!
農民也可以年賺50萬?其實在家裡做小本投資的加工業一樣能賺大錢,在山東有一個叫曲寶營的木匠,居然突發奇想,準備靠著在家手工賺錢,用這些廢棄的農具製作成微型農具,賣錢致富!他的這一舉動還沒實施,就遭到了妻子的指責和村民們的嘲笑:「如果連廢棄的農具也能變成財富,那我們這兒的石磨、爬犁和織布機……
小本投資的加工業讓那些廢棄的農具成了金礦。這不是痴人說夢,異想天開嗎?」小本投資的加工業,然而,喜歡做夢的曲寶營偏偏不顧人們的反對,執意離開家,叮叮噹噹地開始了他的致富工程……他的夢想能實現嗎?你能相信他靠賣「農具」,在一年間掙了50多萬元嗎?
曲寶營今年48歲,是山東省費縣七福莊村人。小本投資的加工業,年輕時,他學了一身木匠手藝,此後便走村串巷,專以替人打造農具和家具為生。經過20多年磨礪,曲寶營的手藝日臻成熟。2000年春,他憑著高超手藝,被當地一個家具廠聘去開發新型家具。他一邊工作,一邊利用空餘時間製作了大量的仿古家具及根雕,收入很是可觀。
2003年麥收時節,曲寶營請假回村收莊稼。由於住在沂蒙山區,他使用的運輸工具還是早已被淘汰的手推車。小本投資的加工業,當他推著一車小麥回家時,在路上碰到了一位叫呂長有的上海客商。呂長有以前曾購買過他的根雕,這次是專門來找他打探根雕信息的。呂長有看到他仍然還在使用老式的手推車,便驚訝地問:「這種手推車你還用啊?」曲寶營點點頭,解釋說:「我種的莊稼多在半山上,不用它,糧食收割後就運不下來。雖說這玩意兒別人早當柴燒了,但我一直保存著。」
根雕沒買到,呂長有自然有些失落,他心有不甘地說:「寶營,我跑了幾千公裡來找你,根雕沒收到,你也不能讓我空手而回吧?要不這樣吧,你給我做一輛手推車怎樣?我帶回去做個紀念。」曲寶營以為他開玩笑,打著哈哈說:「行啊,你如果真要,我就給你做一輛。不過,這推車那麼大,你怎麼運回上海?」小本投資的加工業,呂長有不愧見多識廣,提出讓他做輛和大車一樣逼真的小車,以便於收藏。
曲寶營答應了呂長有的要求,他找來一些木料,利用兩個晚上,做出了一輛長20釐米的小手推車。呂長有高興地拿走這輛微型手推車後,不久便從上海打來電話,說那輛手推車很受城裡人喜愛,很多人看後都想託他買幾輛,孩子們則成天纏著他追問有關這輛車的故事。呂長有說他告訴孩子們:手推車是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早期農用工具,對於中國農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很多農民在解放戰爭中,就是用這種手推車推著糧食支援解放軍的……最後,呂長有問曲寶營:「能不能再多做幾輛小推車,我匯款購買。」聽了這話,曲寶營忽然蹦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小推車深受孩子們喜愛,還能起到教育作用,我為何不專門生產呢……曲寶營辭職回到了家裡,開始鼓搗起來。
誰知,他剛拉開架勢,妻子就發現了他的意圖,責備他說:「你放著現成的錢不掙卻去折騰農具,這破玩意兒能掙錢,那農民不早富了?」曲寶營耐心向妻子解釋,但他越解釋妻子越來氣,最後兩人竟吵了起來。一怒之下,妻子向他發出了最後通牒:「你要麼回家具廠上班,要麼離開家,願意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去!」然而,妻子的相逼卻沒能讓曲寶營改變主意,他竟真的抱起一床棉被,走出了家門……如何在家做小本投資的加工業,曲寶營找到村裡的一個朋友,提出想租借他閒置的院子。朋友見他抱著一床棉被,好奇地問:「你是不是被媳婦趕出家門,要找住的地方啊?如果是,也用不著租我的院子,到我家住就行啊!」曲寶營苦笑著說出了事情的原委,並請他一定要成全自己。朋友十分感動,索性免費為他提供了自己閒置的院子。
然而,曲寶營在村裡叮叮噹噹地做起小手推車後,村裡人立刻就炸開了鍋,人們笑話他說:「如果手推車能賣錢,那我家裡的鋤頭、鬥笠、爬犁……不都能做成工藝品賣錢啊!這不是異想天開嗎?」小本投資的加工業,一些老人也責備他放著正經事不做,置老婆孩子於不顧,偏去瞎折騰什麼小農具,簡直是異想天開。但不管村裡人如何議論,曲寶營依然我行我素地搞起他的事業。
絕!迷你型農具橫空出世
2004年1月,曲寶營正式拉開了製作小推車的序幕。小本投資的加工業也開始了,為了節省開支,他將平時做木匠活剩下的一些楝木下腳料當作原料,並借鑑第一次製作小推車的經驗,先行製作出手推車的輪子、車把和橫梁等部件,然後再把這些部件組裝起來。這看似容易,其實很費周折,其中一個難題就是製造圓型車輪。曲寶營找到一根圓木,用鋸子鋸成厚度一釐米左右的木圈,然後用刻刀將木圈掏空,做成一個圓輪。手推車的車身是有弧線的,他就在有規則的木條上,用鉛筆先畫出樣子,然後用小刀細細雕刻。但由於木頭硬,雕刻時容易打滑,他常常被刻刀劃得傷痕累累,血跡斑斑。經過1個多月的細心琢磨,曲寶營還是熟練掌握了小型手推車構成的元件彎度、尺寸和比例。
2004年2月,他終於製作出10輛微型手推車。當他把這些玩具挑到縣城叫賣時,很快就引起了人們的圍觀。他趁機吆喝起來:「快來看啊,都來買喲!小本投資的加工業,一輛小車才賣15元呢!買回家既可當工藝品,又可以給孩子講歷史礙…「他喊得眉飛色舞,可圍觀的人卻議論紛紛:「我家裡就有手推車啊,要教育孩子,我可以讓孩子在家看真傢伙!再說,這玩意兒也不能叫工藝品,我們這兒到處都是,誰稀罕啊!」
曲寶營叫賣了半天,有一個小孩吵吵嚷嚷地纏著父親要買一輛。可那位顧客拿起他的小車端詳了一會兒後,忽然又放下了。他對曲寶營說:「你瞧瞧,這麼粗糙的東西能算工藝品嗎?就算我願意給孩子買一個,你也不能欺騙孩子呀!」曲寶營拿起小推車一看,發現自己做出的這些小推車果然個個木質粗糙,怎麼看也不像工藝品。他這才明白自己使用的楝木都木質較粗,製作大件家具看不出來,但用在精緻的手工藝品上就不行了。
這天,曲寶營在縣城叫賣了一天,連一輛推車也沒有賣出去。他回到村裡,妻子立即找到了他,好言相勸說:「寶營啊,你還是回家吧,別再搞那玩意兒了。,你是木匠,木匠就是做家具的命啊,那玩意兒怎麼是農民做的事呢?再說,你做小本投資的加工業木匠一年還能掙些錢,可你要做這玩意兒不僅不掙錢,還會貼錢啊!」此時,家具廠的老闆也找上門,勸他回廠去老老實實地工作,別再打歪主意。可曲寶營天性倔強,他認準了的事,別人再怎麼勸,也不會回頭。當著妻子的面,他當時就把那些手推車付之一炬,然後鄭重地說:「你別忙笑話我,我告訴你,我要是不搞出名堂來就永遠不回家!」
經過反思,曲寶營認為自己小本投資的加工業之所以失敗,原因在於兩點:一是自己選擇銷售的地方不對,費縣作為一個小縣城,很多居民的老家就在農村,小型手推車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新鮮東西;二是自己加工的這批手推車確實外表粗糙,木料需要進一步改進。找準問題後,他首先對小推車的用料做了調整,以木質細膩而有光澤的梨木取代了原來的楝木,一連製作了10輛微型小推車。小本投資的加工業,再銷售時,他吸取了上次在縣城的教訓,直接將小推車挑到了45公裡外的臨沂市銷售。但這一次,他的運氣還是不好,從早晨到中午,他在大街上轉悠了半天,只有一位老人給孫子買了一輛。曲寶營納悶了:難道自己苦心做出的微型手推車真的沒市場嗎?想著想著,他忽然有了觸動:兩次出來推銷,都是孩子嚷著要買這玩意兒;孩子既然這樣喜歡,何不到學校去試試呢?
當他挑著擔子出現在學校門口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如何在家做小本投資的加工業,那些中午放學的學生一出校門,就看見了微型小推車,一問價格才賣15元,便立即將曲寶營團團圍住,爭著吵著要買他的小手推車。才一眨眼工夫,他手裡的9個微型手推車就被搶購一空。沒買到推車的孩子還一個勁地問他:「明天還來不來?我先給錢預訂。」
終於掙錢了,曲寶營高興之餘,花了100元錢給妻子買了一套新衣服,自己又買了一瓶酒,一路哼著小調回到了久別的家。小本投資的加工業,曲寶營突然回到家裡,可驚壞了妻子。她見丈夫一臉憔悴,衣服髒得很久沒洗,卻給她買回了新衣服,眼淚一下子就掉了下來。這天,曲寶營感慨萬千,一沾酒,頓時就喝得酩酊大醉。
這之後,曲寶營又相繼做出了幾批小推車,他每次去臨沂市的學校推銷,都供不應求。眼看手推車的市場越來越大,他就開始動員妻子和兩個兒子一起幫忙製作,並說:「誰動手錢就歸誰!」有了「物質刺激」,家裡人都上陣了。在他的指導下,一天下來,一家人能做出五六輛小推車。此後,曲寶營挑著小推車到學校出售,妻子和孩子就在家裡製作。不過,這樣運作,雖然產量提高了,但仍然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們的需要。每次,只要他一去,那些學生就搶購一空。
曲寶營開始發起愁來:這些推車畢竟是手工製作,既耗時費力,產量又低,一天也製作不出幾輛。而且,他長期在學校火爆的銷售,引起了商販們的注意。如何在家做小本投資的加工業,這些精明的商販發現他的微型小推車很有市場後,便先照價全部收購下來,然後再以三四十元的價格轉賣出去。曲寶營想,自己的產品這樣有銷路,如果還局限在原始的手工生產狀態,肯定做不成大生意。從此,他開始琢磨起半機械和半手工生產的模式。
經過打聽,曲寶營找到臨沂市電子機械研究所的工程師陳永才,請他為自己設計了一套生產微型手推車的機械。陳永才建議他購買幾臺車床,將所有小本投資的加工業元件的生產都實現機械化,到時只用人工進行組裝就行。曲寶營採納了陳永才的建議,一口氣投資了9萬元,購買了幾臺小型工具機和大量優質梨木,實現了半機械化生產。小本投資的加工業生產規模擴大後,曲寶營於2004年11月向當地工商部門申請註冊了「沂蒙農家寶工藝品廠」,以平均每天生產200多輛手推車的速度,向市場銷售。
爽!小車推出大市場
手推車產量提高後不久,曲寶營的產品開始出現了積壓現象。這時,有人建議他在媒體上做個宣傳廣告,好讓人們都知道他這個特殊產品。但由於剛投資了9萬元擴大生產規模,他沒有能力再在媒體上做宣傳了。想來想去,他最後決定用自己的身體去各地做活體廣告!
曲寶營讓妻子找出一件白色上衣,自己用筆在上面畫了個手推車圖案,然後穿著這件上衣,挑著10多個手推車在山東各大城市做起了小本投資的加工業活體廣告來。他以這樣的獨特舉動上街宣傳,所到之處都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人們見他身上畫著小推車,肩上也挑著小推車,便紛紛前來圍觀和購買。而頗有心計的他一見有人購買小手推車,就說他是為廠家做宣傳的,只能看而不能賣,如果要買的話,就給廠家打電話,直接到工廠去購買。
這一招真是吊足了人們的胃口,他的工廠果真陸續來了大量客戶。2004年11月,威海市的一位客商還特意來到他的小本投資的加工業工廠參觀,並一次性訂購了1000個微型手推車。曲寶營在濟南做宣傳時,一所小學的老師見他的手推車能作教具,便找他訂購了100個……這樣,曲寶營在外遊走了一個月,居然售出了10000多個產品,獲得了4萬多元的純收入。
後來,為了擴大知名度,曲寶營又印製了名片和圖片,再出門時,每當有人向他打聽聯繫方式,他便將名片散發出去。小本投資的加工業這樣不斷地一邊宣傳,一邊推銷,沒多久,他的知名度便迅速提高,引起了很多學校的注意。2004年12月初,臨沂市一所中學的吳校長找到曲寶營,要求訂購500件手推車。他對曲寶營說:「學校購買了你的微型手推車後,應用到歷史課的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特別是當老師講述在遼瀋戰役和淮海戰役中,數十萬農民用手推車推著戰備物資支援解放軍,形成綿延數公裡的壯闊景象時,老師便拿出你製作的微型手推車,為學生進行現場演示,學生們受到了極大震撼,均要求集體購買這種手推車,珍藏起來。」推廣小本投資的加工業的同時,吳校長還反映說:「我們的語文老師在講解課文《記一輛紡車》時,難以形象地描述紡車的樣子,無法給學生演示,學生也就不能很形象地理解紡車紡線的情景。如果你能造出小紡車,我們將購買50輛!」
曲寶營突然豁然開朗,是啊,即將消失的農具太多了,自己應該搶救開發出更多的微型農具,讓學生們去認識。他當即表示儘快開發出來。於是回到家後,馬上動手,相繼開發出紡車、播種機、石磨和織布機等工具,並形成了由16個品種組成的系列產品。
這套產品問世後,立即受到了學校的歡迎。棗莊市的一所私立小學招收的都是富家子弟,這些學生從小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不了解歷史;為了讓這些孩子認識過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該校常用一些圖板給孩子講述過去,但均不能生動地吸引學生。而當他們得知曲寶營製作出全套微型農具後,便立刻找到他的工廠,購買了幾套「農具」,讓老師專門為學生講解這些農具的過去,講解麵粉是如何磨製的,布料是如何紡織出來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這些孩子居然一改原有的不良習慣,變得珍惜食物和衣服了。如何在家做小本投資的加工業,這事經媒體報導後,曲寶營的微型農具更是名聲大噪。他再推銷時,因為品種多了,生意更是火爆。短短幾個月時間,來自北京、上海、深圳和鄭州等地的全國30多個城市的客商便紛至沓來,訂單應接不暇,舉手之間,曲寶營便實現了5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
於是,曲寶營向國家專利局申請了「沂蒙農家寶」系列外觀設計專利。2005年1月,他又投資20多萬元,買下3個農家大院,並添置了工具機等生產設備。實行了規模化生產後,看到生產人員已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他又僱請了50位村民,開始向正規化和機械化生產過渡。曲寶營說,他現在正在開發更多、更全的微型迷你農具,努力圍繞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旅遊業,做出更大、更足的文章,力爭讓具有中國特色的農具工藝品漂洋過海,去賺取外匯!
曲寶營巧妙地將歷史淘汰的農具製成工藝品,並利用其特殊的歷史價值,將其賣出,既讓後人記住了中國的歷史,也通過「賣歷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個神奇的創業故事告訴人們:致富的路千萬條,改變命運的途徑有多種,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有推陳出新,適時迎合人們的心理需求,你才有機會把握自己的命運!曲寶營正是抓住了人們懷念歷史和喜愛工藝品的心理,從而創造了自己的歷史。
這樣的小本投資的加工業是他發現後來開始創業的,這樣的項目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所以,我們在生活的同時也要觀察,商機就在生活中,就在你的身邊,就看你能否發現了。
家庭小作坊加工項目:小醃菜加工
據市場調查,用食鹽、糖、醋醃製的黃瓜、豆角、大蒜、蘿蔔、辣椒等小菜,一直走俏大中城市及農村市場。
家庭小作坊加工項目:豆製品加工
利用大豆等原料加工豆腐、豆絲、豆腐腦。投資少,技術簡便,一學便會。如果每天加工20公斤大豆,就能收入20多元利潤,同時,豆腐渣還能餵兩頭肥豬。
家庭小作坊加工項目:燒火的材料再加工1天能賺100元!
農家用來燒火的麥秸、蘆葦杆要賺錢,就要先做成栩栩如生的工藝畫。12月1日,泉水奧林社區,「泉水泓業杯」大連市首屆秸稈藝術畫技藝大賽現場讓大家飽了「眼」福。在家加工創業好項目?這些以民俗民風、民間故事、花鳥蟲魚、山水風景、詩詞歌賦、十二生肖為主題的藝術品,在叔叔、阿姨們的裁剪、雕刻、薰燙、粘貼下,躍然紙上。讓大家嘖嘖稱奇的不僅是畫,還有這畫所創造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目前,秸稈藝術畫在大連的民間藝術作品中尚處於中遊水平。由於從事這項藝術的多是五六十歲的老年人,寓教娛樂有餘,產業化發展動力不足;再加上外銷途徑有限,產品一般都是大連本土消化……這些都客觀制約了秸稈在家加工創業好項目的發展。
秸稈畫在家加工創業好項目取材於玉米秸稈的最上一節,經過清洗、漂白、消毒、劈剝、燻蒸、粘貼多道工序製作而成。目前,有些作品已經突破傳統技法,通過染色使得色彩更鮮豔。
這個在家加工創業好項目能賺錢嗎?收益如何?一幅30*32cm的秸稈畫,成本價一般在30元左右,售價在50多元;一個熟練的操作工人,一天可以做4-5幅同樣圖案的秸稈畫,一天的收入在80-100元。如果這項藝術真能走向產業化,可以讓就業人群實現月均2000元以上的收入。
家庭小作坊加工項目:來料加工
通過和廠家掛鈎,利用來料加工、來料組裝、來料生產的經營方式從事各種加工經營,一不用投入資金,二不用擔市場風險,是無本賺取利潤的好門路。
家庭小作坊加工項目:米麵加工
時下,有些地方的農民存在著磨米磨麵難的問題。有專長的農民可以開辦個米麵加工項目。
責任編輯:王瓊
【慧聰資訊手機客戶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