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相關公司研發部門目前已經在進行化妝品相關的益生菌菌株...

2020-12-19 金融界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7月15日訊,有投資者向蔚藍生物(603739)提問, 董秘你好,請問貴公司是否有產品或者在研新品適用於化妝品?尤其是酶製劑、微生態、益生菌這幾大塊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 哪些公司產品應用於化妝品行業,謝謝!

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的關注,益生菌的產業下遊應用鏈非常廣,橫跨功能性食品、保健品、日化用品、藥品等多個行業。公司的人用益生菌相關公司研發部門目前已經在進行化妝品相關的益生菌菌株的研究工作,同時也在和國外高科技企業合作,準備引進一些皮膚健康相關的益生菌菌株及對應產品。另外,2020年2月10日,公司召開第三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全資子公司山東蔚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年產1,000 噸功能性食用益生菌系列產品技術改造項目的議案》。食用益生菌產品的生產體系和安全質量要求是完全可以兼容生產化妝品用益生菌的。該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豐富公司的產品結構,促進公司的持續發展,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嬰幼兒益生菌產品研發思路(一)菌株選擇篇
    益生菌是近年來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和社會熱議話題,市場上各種益生菌產品也備受青睞。目前全球益生菌產業市場規模約400億歐元,大部分益生菌產品在發達國家已形成了較成熟的市場。其中益生菌補充劑行業規模約60億歐元,中國益生菌補充劑行業規模達50億元人民幣。
  • 陳衛:開發中國人自己的益生菌菌株
    江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陳衛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從事益生菌研究工作,在自主智慧財產權益生菌菌種庫的構建、優質新菌種的研發、益生菌產業化推進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陳衛是地地道道的「江南食品人」。
  • 喬小嘉兒童益生菌菌株詳解之杜邦篇
    1802年德拉瓦州威明頓杜邦誕生,216年來杜邦一直在不斷創新已經成為世界500強企業,在全球擁有7萬多名員工,業務遍及全球90多個國家,以科研為基礎的全球性企業,年銷售額達350億,旗下超過10000名科學家,逾150家研發機構,是全球領先的益生菌原料供應商,世界三大益生菌原料供應商之一
  • 解讀益生菌界明星--鼠李糖乳桿菌LGG®菌株
    因此,補充益生菌,已經成為媽媽們預防和應對寶寶腸道健康問題的第一選擇。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大,嬰幼兒益生菌製劑的種類也層出不窮。面對紛繁多樣的選擇,媽媽們該如何選擇一款最適合寶寶使用的益生菌產品呢?專家建議,媽媽在選購之前,首先應對益生菌的菌種有基本了解。
  • 過敏寶寶食用益生菌產品有學問,經國家批准驗證的專用菌株才有效
    近日,湖南長沙又有一家名為「王建湘兒科診所」因向50多個過敏寶寶家長推薦銷售「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樂亦康」益生菌膠囊、「益根敏」益生菌等普通食品,被家長投訴舉報。據悉,目前該診所已被長沙執法部門吊銷營業執照,並被頂格罰款200萬元。說到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知食君此前已做過科普。
  • 科拓生物公司:讓益生菌產業「活」起來
    &nbsp&nbsp&nbsp&nbsp7月27日,北京科拓恆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拓生物」)登陸創業板,率先進入資本市場,成為中國益生菌行業在國內上市的首家企業。據悉,科拓生物已有68株益生菌實現產業化,一舉打破了我國益生菌市場多年被國外菌種壟斷的局面。
  • 科普乾貨:什麼決定抗過敏益生菌的效果?菌株?專利?
    過敏後因為抗生素的使用容易出現腸道菌群紊亂,抗過敏益生菌可抑制腸道致病菌、提高機體免疫力、抑制病原菌、抑制腹瀉等功能。 目前大家普遍認為益生菌可以是單一菌株,也可以是多種菌株的發酵產物。現在被用做益生菌的微生物均來源於人或動物,研究和應用較多的是乳酸菌和雙歧桿菌。益生菌是按屬、種、株三個層次劃分的,益生菌的功效是以菌株為準的。
  • 江蘇恆康生物科技:立足高科技加快益生菌布局
    在江蘇泰州市中國醫藥城國家級高科技園內,目前落戶的益生菌及其衍生品研發、生產企業就有5家,其中總投資超過1億1千萬元的江蘇恆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立足高科技,在科學和實踐的道路上持續改進和創新,以研發優勢提高活菌活性,加快「百益純」益生菌產品系列化,破解腸道菌群微生態失衡的困局,贏得了消費者青睞。「發展生物技術產業,高科技是先導力量。」
  • 近千億美元市場,國內益生菌產業進一步爆發
    日本目前也是全球益生菌最成熟的市場,超市、便利店裡布滿各類添加益生菌的產品,從傳統的乳製品到飲料、餅乾、果凍、糖果,甚至是泡麵裡都有益生菌的身影。益生菌可以對皮膚上的各種有害物質形成屏障,對皮膚表面正常生理狀況進行維持,有效促進基底細胞更新,保持肌膚的活力和彈性。據Hexa Research的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益生菌化妝品市場規模為2100萬美元,按預期8%的複合增長率發展,2025年將突破2630萬美元。
  • 專家稱益生菌作用具有個體差異性,不存在「萬能」菌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理事長陳衛,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教授何國慶對熱詞之一的「益生菌」進行了解讀。專家指出,益生菌最核心的功能是改善胃腸道健康,但其對健康的作用具有個體差異性,不存在「萬能」的益生菌菌株。
  • 益生菌行業專題報告:多元場景消費,走向專業化發展
    我們認為提供益生菌產品技術解決方案是最考驗公司研發能力的商業模式, 提供方案往往是以專利權申請、益生菌原料生產銷售為基礎,配以更全面的服務進行深層 的客戶關係綁定,目前國際上頭部益生菌企業均有此實力。全球益生菌產業鏈上遊具有以下特點:1) 國際專利多為發酵菌種。
  • LAKUBI日本益生菌,你的堅實的防護盾
    生活中一些很常見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甚至自閉症之類的精神疾病都與腸道微生物密切相關。我們人類的大腸含有1公斤以上的細菌,包括一百種以上的益菌或害菌。當害菌增多時,人就會產生腹瀉或便秘等不良反應。害菌所製造出來的毒素,會降低人的免疫力,誘生老化或癌症。所以人體需要補充有益菌來抑制害菌的繁殖。
  • 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超6成消費者不知益生菌和乳酸菌區別
    新華網北京6月3日電(王忻)益生菌是近年來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市場上各種益生菌產品也備受青睞。但益生菌是否有益健康?如何科學選擇益生菌產品?對於這些問題,消費者依然存在很多疑惑。近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針對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進行調查,發布了《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2020)》。
  • 從日本森永乳業爆品益生菌菌株洞察食品行業新趨勢
    近幾年來,市場上添加益生菌的功能性食品應接不暇地出現,益生菌的應用在各個品類中都呈現迅猛的增長趨勢,不僅是應用在奶粉、酸奶之類的乳製品上,益生菌已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巧克力、零食、烘焙食品、軟飲料、醬料、調味品或膳食補充劑中,甚至還包括食品飲料行業之外的日化用品,添加益生菌的功能性產品越來越被消費者所接受和認可。
  • 益生菌,牢固寶寶免疫力的好幫手,但選對菌株更關鍵!
    對此,據大量的體外和體內數據表明益生菌菌株在提高免疫力和保護免受感染方面起著積極作用,特別是在嬰兒和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所以除了保證良好的飲食習慣,從外界補充益生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目前在為多種健康提供益處而研究的眾多益生菌菌株中,動物雙歧桿菌(屬)亞種乳酸桿菌(種)和鼠李糖乳桿菌 (種)是兩種廣受市場追捧的益生菌。要深入了解這兩株益生菌的前世今生,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它們的發現者以及註冊商標所有者——恆天然了。
  • ...診所違法推薦益生菌等產品被重罰,現批准用於嬰配食品的益生菌...
    近日,湖南長沙又有一家名為「王建湘兒科診所」因向50多個過敏寶寶家長推薦銷售「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樂亦康」益生菌膠囊、「益根敏」益生菌等普通食品,被家長投訴舉報。 據悉,目前該診所已被長沙執法部門吊銷營業執照,並被頂格罰款200萬元。
  • 別再傻傻地分不清益生菌和乳酸菌|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
    超過半數消費者認為健康人群也需要補充益生菌,即使從未購買過益生菌產品的消費者也有近一半人考慮購買,說明潛在市場空間巨大。同時調查顯示,46%的消費者認為中國研發的益生菌更適合中國人。儘管益生菌並不存在人種差異,但這說明消費者對中國的自主研發有較大期待。
  • 益生菌包治百病?益生菌食用10大常見誤區你中了幾個?
    但大多數研究表明,益生菌活菌的效果優於相應的死菌。報告提示,在購買相關產品時應注意標籤標示,如果標註了「殺菌型」或者「經過滅活處理」等字樣,則產品不含有活菌,不屬於益生菌產品。誤區4:益生菌有害健康報告指出,益生菌必須經過相關部門批准才能上市銷售。
  • 益生菌治百病?益生菌食用10大常見誤區你中幾個?
    但大多數研究表明,益生菌活菌的效果優於相應的死菌。  報告提示,在購買相關產品時應注意標籤標示,如果標註了「殺菌型」或者「經過滅活處理」等字樣,則產品不含有活菌,不屬於益生菌產品。  誤區4:益生菌有害健康  報告指出,益生菌必須經過相關部門批准才能上市銷售。
  • 科拓恆通劉曉軍:評價益生菌作用不宜極端化 企業競爭力提升在研發...
    市場上各類酸奶、零食等與益生菌相關的產品不斷湧現。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數據,2017年全球益生菌產品市場規模360億美元,亞太地區佔全球益生菌消費市場的近半壁江山。益生菌產品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實現健康訴求,尋求差異化競爭的高地。儘管益生菌產品因其健康的屬性備受關注,但有關益生菌「效果」的爭論一直沒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