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寢室都安裝有空調
▲寢室內供應熱水
▲每個寢室都有獨立衛生間
▲漂亮的床鋪和儲物櫃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本文原載6月25日《襄陽日報》、26日《襄陽晚報》
2018年夏至前後,正值中考進行時,「襄陽三中今年秋季開學遷往東津,新高一首批入駐」的消息迅速地「火」了起來。
從6月3日在東津新校區舉辦校園開放日起,每天都有不少家長、學生前往新校區參觀。高端大氣的圖書館,特色鮮明的教學樓,整潔明亮的學生宿舍,綠意蔥蘢的宜人景致,無不彰顯著自然與人文的輝映、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許多家長參觀後慨嘆,「這才配得上三中的名氣」。「高端、大氣、上檔次!」「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從地理環境來看,襄陽三中新校區北依唐白河,東臨浩然河,千裡綠原,一馬平川,契合「寧靜致遠」的心境,貼近「淡泊明志」的情懷。的確是個讀書的好地方!從發展前景來看,東津作為未來的襄陽政治文化中心,三中坐落在東津的核心區,必然搭上東津發展的「高鐵」,獲得足夠的政策利好,擁有無限騰飛的可能。
今年秋季的搬遷,意味著襄陽三中開啟了發展的新時代,也意味著襄陽三中將為襄陽人民提供更滿意的教育。
▲寬敞的食堂
▲共3層,可同時容納6000餘人就餐
▲家長們參觀食堂
▲家長們參觀食堂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襄陽三中始建於1956年,是襄陽市屬重點高中。從1995年起,在長達23年的改革發展中,它迅速崛起,飛速超越,高考業績逐年攀升,創造了高中跨越發展的「三中速度」,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青睞,獲得了襄陽人民的普遍讚譽,成為了湖北省「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名牌學校,全國「雙一流」大學的優質生源基地。
但是,隨著學生的日益增多,三中發展的瓶頸越來越明顯。由於地處繁華鬧市區,難以擴展校園面積,30畝地的校區竟容納了5000多學生。許多優質的育人措施難以實施,創新高效的教學方法也僅停留在構想上。
襄陽三中的發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教育局的肯定;襄陽三中的困難,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與重視。
2012年5月,湖北省政府批覆《襄陽東津新區建設總體方案》,東津新區成為省政府批准設立的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10月,湖北省省長王國生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東津新區規劃建設,指出東津新區建設是全省發展大戰略中的一個重要布局,是省級戰略市級實施。12月,襄陽市委、市政府決定「襄陽三中遷往東津新區」,並將三中新校區建設列為東津新區十大公共工程之一。
2013年12月完成立項批覆、規劃設計。2014年5月完成徵地、用電及招投標。2014年夏天正式開工建設。建設期間,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教育局領導多次到工地視察,現場解決實際困難。
2017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在三中新校區西邊160畝地上建設「襄陽三中國際學校」。
至此,襄陽三中發展的瓶頸徹底解決,未來騰飛的空間徹底打開。
襄陽三中人懂得,發展,才有這樣的機遇;前進,才是最好的回音。
▲圍牆上安裝的觸動報警裝置
▲外場地攝像頭全覆蓋
▲東門、南門均裝有監控顯示屏
▲警察保護學子安全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2017年7月,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湖北省新高考改革,襄陽三中黨委對新校區建設提出了「加快進度,一年落成」的要求。
此後,365個日夜,三中的各級幹部在校長李天豔的帶領下,匯集到新校區規劃建設指揮部來。這支小而精悍的團隊勇於擔當、紮實苦幹,成為工程高效有序推進的堅強保障。
上下千條線,中間一根針。作為新校區規劃建設總指揮,李天豔校長夙夜在公、盡心竭力。大到同政府、企業及社會各方的的專題匯報、溝通對接,小到建築材料的選擇,他都堅持親自把關。在施工現場,他常常是把圖紙鋪在地上,蹲著和施工方討論問題。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新校區的每一寸土地都留有他的足跡。
新校區規劃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何劃時,全身心地撲到建設工作上,每個工程的一線施工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以項目為家,吃住在工地上。遇到施工難題,幾十個小時在現場持續跟蹤、研究確定具體施工方案是常有的事。
千錘百鍊鑄精品。將安全與質量放在各項工作首位,嚴把施工技術關口,以管理促建設,為工程質量「保駕護航」。這是三中新校區建設者的一份承諾,更是實現三中騰飛夢想的穩固基石。
▲來新校區參觀的家長和孩子絡繹不絕
▲家長和孩子盛讚新校區的校園環境
▲家長和孩子來了一撥又一撥
▲校園開放日,三中新校區等您來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在一年的倒逼工期、克難奮進之後,襄陽三中的新校區終於容光煥發地閃亮登場了。
它一亮相,就把三中「服務學生、承接傳統、迎接改革」的創新設計,體現得淋漓盡致:
布局上,講究集中,服務學生。一是教學園地集中,便於集中教學、落實輔導,避免在寬闊的校區來回奔波;二是生活區域集中,宿舍、休閒廣場、食堂一線相連,讓學生餐寢便利,生活舒適;三是運動場地集中,體育館、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桌球場、環形跑道,按功能分區,既便於活動開展,也便於自由鍛鍊。
設計上,承接傳統,保持特色。一是教學樓全是「一樓兩區」的設計,承接三中獨具特色的「雙級部」管理風格;二是廊道連接、通達便捷,承接三中一直推行的「高效快速」的行事作風;三是留出了較多的展示空間,承接三中豐富多彩的展示文化。
功能上,迎接改革,著眼未來。一是學生多元發展的準備。科技樓、藝術樓、圖書館、體育館等都將成為學生研學思考、展現才藝的舞臺;二是走班教學的準備。足夠的教室儲備、快捷的連通走廊、覆蓋全校的管理網絡,將為學生選課走班提供保障;三是高效課堂的準備。最新的科技教學環境、最先進的網絡管理平臺,將使微課教學、翻轉課堂、即時培訓等一些原來難以企及的課堂模式變成現實,增效教學。
襄陽三中新校區,這個嶄新的天地,它使人們看到了襄陽三中「不失本色,更添亮色;繼往開來,別具一格」的創新精神。
送上1份三中新校區平面圖
方便您參觀(橫持手機看)
▲新校區平面圖
襄陽三中啟用東津新校區,是譜寫新篇,更重傳承。
習近平總書記講,「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襄陽三中人將繼續艱苦奮鬥,銳意創新,砥礪前行,譜寫新傳奇。
不久的將來,三中將建成「一校兩園區」,校園面積擴展到約400畝地,成為能容納6000學生就讀、住宿、運動的高中學校;將擁有媲美江浙名校的高科技各學科功能實驗室,把智慧、藝術、科技、趣味等融入校園生活,給學生鋪就全面發展的平臺;將完善多種類、標準場地的運動設施,達到能舉辦城際運動會的水準,為即將到來的體育大發展時代做好準備;將開展新型閱讀教學探索,增強圖書館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的功能,形成三中讀書教育的新亮點,為中華經典文化傳承做出貢獻。
襄陽三中還將增設智能生活系統,方便學生就寢、就餐、娛樂、健身;逐步「靚化」的校園生態環境,實現風景與建築的融合,使校園更賞心悅目,令人流連;全面布局校園文化,引時代精神融進學生的氣質、靈魂,將三中夢與中華夢結合起來,讓每一個學生在三中開啟圓夢之旅,造就時代精英。
新時代的東風已至,奮健翮而扶搖萬裡;新校區的基業已實,期來者之快馬加鞭。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節點上展望未來,三中聽到了使命的召喚,她將踏著新發展的旋律,用奮鬥為萬千學子的幸福鋪路,向著全國第一流高中的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