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疫苗玻璃瓶比生產疫苗更難嗎?尋找真相併不容易

2020-12-16 澎湃新聞

2020年7月4日,張文宏醫生在接受勞動報採訪的時候語出驚人,他說:裝疫苗的玻璃瓶的產量比疫苗還困難!這句話一出來,一下子就引發了熱議,說實話,這也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因為這句話聽上去真的有點兒反常識,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心目中,玻璃瓶實在是太常見的東西了,怎麼可能比生產疫苗還難呢?我馬上開始在網上做調研,你還別說,張文宏醫生的這個說法還真不是他獨創的,在他之前,其實已經有非常多的相關報導了。

比如,2020年7月2日,國際金融報發表的新聞標題是《疫苗玻璃瓶全球告急!這家公司年內股價漲幅超120%》,在這篇報導中提到我國疫苗藥瓶生產的主要企業山東藥玻股票大漲,還提到,「不少參與新冠疫苗研製的生物醫藥公司都開始排隊搶購疫苗瓶。據悉,強生公司(Johnson&Johnson)已經從美國康寧公司(Corning)訂購了2.5億個疫苗專用玻璃瓶;另一家醫用玻璃製造商德國肖特(Schott)則已經接到了10億個玻璃瓶的訂單,這是其2年的產能」。

再往前追溯的話,其實早在6月份,國際上就已經不斷傳出疫苗玻璃瓶告急的新聞。

比如,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25個最佳金融網站之一的《商業內幕》在6月22日發了一篇報導,題目是:美國政府計劃撥款3.47億美元解決全球新冠疫苗玻璃瓶短缺問題。而且報導還說,疫苗玻璃瓶的警鐘還是大名鼎鼎的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敲響的。

3天後的6月25日,著名的彭博社也發了一篇新聞稿,說由於擔心玻璃瓶的短缺可能會阻礙新冠疫苗的快速部署,一系列玻璃瓶的大宗交易很快促成。彭博社援引了美國官方的數據,這些數據表明國際社會對疫苗玻璃瓶短缺的擔憂是合理的。

在張文宏醫生語出驚人之後,沒隔幾天,7月7日,新京報發了一則短訊,標題似乎就是在為張文宏醫生背書:疫苗玻璃瓶生產告急!上半年玻璃製造企業新增2萬家。

聽我講到這裡,你大概會認為,生產疫苗玻璃瓶看來確實比生產疫苗還難,想想真夠窩心啊,前段時間天天盼著疫苗啥時候出來,現在好了,疫苗眼看著要出來了,卻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居然又冒出個玻璃危機。

不過,很多事情是這樣,如果你先預設一個觀點,然後努力去為這個觀點查找正面證據的話,你往往能找到很多證據,加強你對這個觀點的信念。但如果你不預設這個觀點是正確的,而努力去查找正反面證據的話,你往往能得到更全面客觀的看法。

我在看了大量的新聞報導以後,發現唯一能確認的一個事實就是:

對疫苗玻璃瓶產能短缺的擔憂是一個事實。但並不能由此就推導出,當疫苗正式研製成功後,玻璃瓶就一定會不夠用這個觀點。這就像我們現在擔心明年糧食會不夠吃,於是就開始深挖洞、廣積糧,但深挖洞、廣積糧這個行為卻不能作為明年糧食肯定會不夠吃的證據。

我們先來看幾個反面觀點的證據:

2020年5月17日,北京日報旗下的京報網發的新聞標題是:疫苗瓶可年產80億支以上,我國新冠疫苗生產無「瓶頸」。新聞中說:針對疫苗玻璃瓶面臨嚴重不足的問題,中國疫苗行業協會給出權威回應,明確表示我國疫苗瓶年產量至少可達80億支以上,完全能夠滿足新冠疫苗的生產需求。疫苗瓶生產企業目前擁有充足的準備時間和產能基礎,只要新冠疫苗研發成功,確定了包裝產品的形式和規格型號,疫苗瓶生產企業可以迅速釋放產能,持續有序地滿足市場需求。

中國疫苗行業協會在這個問題上的回應,我認為信源等級是很高的。

再比如:環球時報英文版6月23日的新聞標題是《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可以打破疫苗瓶的瓶頸》。

就我上面所舉的正反二面觀點的證據來看,似乎是勢均力敵的。所以,這個問題的真相查到這裡,其實我並沒有找到。我還需要繼續深入去了解與此相關的科學知識和行業現狀,才能最終給大家一個較為可靠的結論。

咱們先來看一下這個小小的疫苗玻璃瓶和普通的玻璃瓶到底有什麼不同。別看一個小小的藥瓶子,如果深入了解的話,裡面的門道還真的是不少。在查閱了我國以及歐盟、美國的相關行業標準的資料後,我大致弄清楚了有關藥瓶的基本知識。

在醫藥領域使用的玻璃瓶可以分成四種類型,在行業中一般稱為1型、2型、3型、4型,數字越小的型號,品質也越高。從原材料的角度來說,1型玻璃用的材料叫「硼矽」,顧名思義,就是含有硼元素和矽元素,因此也叫硼矽玻璃。2、3、4型玻璃用的材料都是「鈉鈣矽酸鹽」。1型玻璃是品質最高的,根據硼含量的多少,它又可以分為高硼矽、中硼矽和低硼矽玻璃三種。這其中,中硼矽玻璃又是1型玻璃中最好的。它的好,對於藥物製劑來說,體現在高抗熱衝擊性能和高耐水解性能。通俗地說,就是疫苗放在裡面保質期會更長,更不容易壞。而在國際上,疫苗製劑的首選存放容器就是中硼矽玻璃瓶。我們在一開始給大家念的那些國際新聞中,提到的短缺的玻璃瓶其實都是特指這種中硼矽玻璃瓶。因為按照發達國家的標準,比如歐盟、美國等,裝疫苗的玻璃瓶,強制要求這種最高品質的中硼矽玻璃瓶。或者說,在正常情況下,中硼矽玻璃瓶是裝疫苗的首選、默認值。

有了上面這些知識後,我開始明白,「裝疫苗的玻璃瓶在疫苗研製成功後到底是否夠用」這個問題其實包含了兩個問題:

1.全球中硼矽玻璃的產能到底是否能滿足新冠疫苗研製成功後的需求?

2.如果中硼矽玻璃瓶的產能滿足不了需求,那麼其他類型的玻璃瓶是否能作為替代品呢?

只有以上兩個問題都是否定的答案時,我們才能得出張文宏醫生說的那個結論。

既然有了方向,那就一個問題一個問題搞清楚。首先,中硼矽玻璃的產能到底會不會遇到瓶頸呢?在中國產業信息網上,我查到有關中硼矽藥用玻璃的全球總體概況的數據。

 

全球總產能大約是50萬噸。德國的肖特公司是這個行業的絕對龍頭老大,一家企業就佔到了全球總市場份額的50%,約25萬噸,另外一家美國的肯堡(Kimble)公司和日本的電氣硝子NEG公司加起來佔到了市場份額的40%,剩下的10%才是被全球的其他所有企業瓜分,從這裡可以看出,在中硼矽玻璃這個細分市場,之前我們提到的山東藥玻的份額是非常微小的。

注意,上面的數據是產能,不是實際用量。在中國產業信息網上還有一個數據,2019年全球中硼矽玻璃的總用量約為25萬噸。

換句話說,假如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是可靠的,那麼全球產能的一半都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但我也注意到,中國產業信息網上的數據來源寫的是「根據公開資料整理」,這就使得可信度打了折扣。但不管怎樣,也是可以作為交叉比對的一方證據。

中國產業網的信息至少讓我確定一點,全球生產中硼矽藥玻的龍頭老大是德國的肖特公司。那麼,順藤摸瓜,我繼續從佔市場 50% 份額的老大身上挖掘信息。打開肖特公司的官網,沒費多少力氣,我就看到一條新聞:肖特公司現在產量就能滿足每年10億劑疫苗用瓶。現在,肖特決定增產再造10億劑疫苗用瓶,總共20億劑。肖特公司去年底在浙江縉雲開工建設一個新廠,今年底就能投入生產,年產量預2萬噸中硼矽,這個產量大約可以滿足10億到20億劑疫苗的用瓶需要。

不過,最有價值的信息還是直接來自肖特公司官方的一手信息。為此,我給肖特公司中國區市場部發去了諮詢郵件,希望就幾個關鍵問題得到肖特公司的官方回應。三天後,我收到了肖特公司的正式官方回覆郵件。

肖特公司明確表示,國際金融報7月2日報導中的「10億個玻璃瓶的訂單是肖特公司2年的產能」,「此數據是完全錯誤的」。

我問肖特公司:對張文宏醫生所擔憂的疫苗玻璃瓶未來嚴重短缺怎麼看?

肖特公司回覆說:我們已經與幾乎所有大型製藥公司籤訂了合同,分別在2020和2021年為他們提供藥用玻璃容器。我們有信心在未來的幾個月甚至幾年中很好地平衡需求和產能。在全球新冠病毒爆發之前,我們已經啟動了肖特公司整個135年歷史上最大的投資計劃,並且所有的投資計劃都在按期執行。

在郵件的末尾,肖特公司總結道:作為高品質初始醫藥包裝解決方案的領導者,我們已經擴大了在中國乃至全球的產能。我們所有的擴張計劃與客戶的預期和可預見需求保持一致。

大公司市場部門的回覆一般會說的比較嚴謹和含蓄,以我多年的採訪經驗,肖特公司的這段回復在我看來,基本上就等於表示:至少他們很有信心滿足今後市場的旺盛需求。

看完肖特公司的正式回應後,我接下去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新冠疫苗研製成功後,我國的需求量是多少億支呢?很遺憾,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的答案,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但我根據全國14億的總人口,每個人注射2劑疫苗來算,疫苗需求的極大值是28億劑。當然,實際使用量肯定會低於這個數字。這裡還有個知識,我國現在的疫苗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個瓶子裝一劑疫苗,但並不是非要這樣的。實際上在世界很多地方,集中接種時,為了避免浪費,也可以一個瓶子裝5到10劑,甚至更多。新冠疫苗出來後,一個地區的人集體接種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從節約疫苗瓶的角度出發,也完全可以採用一個瓶子裝多人次劑量的方案。這樣算下來,我認為肖特公司的觀點,即疫苗玻璃瓶供應不會短缺的觀點是可信的。疫苗瓶短缺的情況並沒有一些媒體報導得那麼可怕。

而且,仔細看我最初提到的那些英文報導,我們也可以發現,正是因為全球對疫苗瓶可能短缺的重視,以至全球從政府到企業都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都顯示出了信心。

至此,綜合以上所有證據和分析,我得出的第一個結論是:

即便未來全世界生產的新冠疫苗全部都採用最高規格的中硼矽玻璃瓶來裝,全球的現有產能加上能夠擴大的潛力,是基本滿足需要的。

然後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問題,新冠疫苗是不是必須要用中硼矽玻璃瓶來裝?其他類型的玻璃瓶可不可以用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相對容易找到,我先說結論:

不是一定要用中硼矽玻璃瓶來裝,在應急情況下,甚至在正常情況下,也必然會有企業用其他類型的瓶子來裝,這個事情在我國於情、於法都還能講得通。

我們先來看一個事實:根據《中國藥用玻璃包裝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報告(2019版)》,我國每年生產生物製劑、疫苗等各類注射劑的規模在300億支以上,但是國內一年生產的相對符合國際標準的I類瓶的規模也僅在30億支上下,國內藥企大量使用的是低硼矽玻璃以及鈉鈣玻璃。

這與我詢問製藥行業的朋友得到的回答也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出於性價比的考慮,國內本來就不是全部用中硼矽玻璃瓶來裝疫苗的。當然,這從科學性上來說,肯定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的。但這是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

裝疫苗肯定是用中硼矽玻璃瓶更好,但我們談社會問題無法脫離經濟和國情。中國藥監局也在逐步推進藥用玻璃瓶的強制標準。我國現在執行中的法規是藥監局2015年正式實施的版本,並沒有強制要求使用中硼矽玻璃瓶。但2017年頒布的新政策的徵求意見稿中已經寫入:不建議使用低硼矽玻璃和鈉鈣玻璃。2019年再次修訂徵求意見稿,標誌著強制要求使用中硼矽玻璃瓶的政策開始啟動。

新政策什麼時候正式實施,我相信國家有關部門一定會充分考慮到方方面面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時機。

換句話說,我們絕大多數人小時候打的疫苗,用的瓶子都不是現在的這種中硼矽玻璃。如果情勢所逼,我們只有兩個選項:「不打疫苗」和「打非中硼矽瓶裝的疫苗」。於情於理都應該選擇後者。這個有點像汽油標號的升級,從90號到92號、95號,從安全的角度來講肯定是越來越有意義,但什麼時候強制淘汰現在的92號汽油呢?需要滿足「有足夠的油」和「大多數人用得起」這兩個條件。畢竟,92號汽油也還是能讓汽車跑起來,安全風險也在可控範圍內。

這次新冠疫苗的研製成功,說不定還能成為我國推進藥用玻璃瓶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契機呢。

最後,再給大家一個結論:

新冠疫苗研製成功後,我相信藥瓶不會成為我們打上合格、有效疫苗的攔路虎。

(作者汪詰為中國科普作協成員、「科學聲音」執行秘書。代表作《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獲第八屆國家文津圖書獎。科幻小說《時間囚籠》獲2019百花文學獎。另著有《星空的琴弦》《億萬年的孤獨》《未解的宇宙》《少兒科學思維培養書系》等十多部著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汪詰雜談 | 生產疫苗玻璃瓶比生產疫苗更難嗎?尋找真相併不容易
    因為這句話聽上去真的有點兒反常識,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心目中,玻璃瓶實在是太普通、太常見的東西了,怎麼可能比生產疫苗還難呢?我馬上開始在網上做調研,你還別說,張文宏醫生的這個說法還真不是他獨創的,在他之前,其實已經有非常多的相關報導了。 比如,2020 年 7 月 2 日,國際金融報發表的新聞標題是《疫苗玻璃瓶全球告急!
  • 疫苗就要來了,玻璃瓶準備好了嗎
    所以,目前疫情嚴重的國家,在疫苗上市後,都會爭取大規模接種疫苗。然而,疫苗研發出來了,但到接種,中間還有生產、運輸和分發。疫苗對於生產條件、運輸條件都有嚴格要求,每一步都至關重要。一旦出現疏漏,將導致疫苗失效,甚至直接導致注射者面臨生命危險。暫且不提運輸分發將消耗的大量資源,單就生產來說,目前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
  • 新冠疫苗即將鋪開,疫苗瓶夠用嗎?
    但由於中硼矽窯爐建設成本較高,生產過程技術難度大,國內幾大藥用玻璃企業的窯爐仍以低硼矽玻璃管窯爐居多,中硼矽玻璃主要依賴進口。基於以上背景,考慮是否還缺疫苗瓶其實包含了兩個問題:一是全球中硼矽玻璃產能能否滿足新冠疫苗研製成功後的需求?二是,如果滿足不了,其他類型的玻璃瓶能否作為替代品?
  • 裝肺炎疫苗的玻璃瓶不夠用了 難道又要來中國「搶瓶」?
    全球四大疫苗製造商——葛蘭素史克、默克、賽諾菲、輝瑞生產了全球近90%的疫苗。在被問及小玻璃瓶的時候,葛蘭素史克方面回應的還比較「體面」:「考慮到現在和未來的需求,我們會繼續與供應商密切合作,包括玻璃瓶供應商」。默克集團的疫苗製造前負責人維傑·沙曼特直接表示,「生產任務難以解決。
  • ...小玻璃瓶成新冠疫苗問世一大「瓶頸」!疫苗運輸也迎大考,「世紀...
    隨著多國製藥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進入後期試驗階段,各國開始準備接種計劃。不過疫苗研發成功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一劑疫苗,從實驗室到最終的人體接種,還將歷經重重挑戰。即便解決了研發、大批量生產的問題,與之息息相關的上下遊產業鏈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 全球搶購「疫苗瓶」 小玻璃瓶成新冠疫苗問世一大「瓶頸」
    全球搶購「疫苗瓶」!小玻璃瓶成新冠疫苗問世一大「瓶頸」!疫苗運輸也迎大考,「世紀使命」怎麼破局?隨著多國製藥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進入後期試驗階段,各國開始準備接種計劃。不過疫苗研發成功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一劑疫苗,從實驗室到最終的人體接種,還將歷經重重挑戰。即便解決了研發、大批量生產的問題,與之息息相關的上下遊產業鏈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 全球搶購「疫苗瓶」!小玻璃瓶成新冠疫苗問世一大「瓶頸...
    即便解決了研發、大批量生產的問題,與之息息相關的上下遊產業鏈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英國記者:不要低估這裡面的挑戰,這需要多種不同供應鏈之間的協同運轉,不僅是疫苗,還有玻璃瓶、橡膠塞、紙標籤,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點問題,最終的疫苗產品都將被延遲。
  • 全球搶購「疫苗瓶」!小玻璃瓶成新冠疫苗問世一大「瓶頸」!疫苗運輸也迎大考,「世紀使命」怎麼破局?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隨著多國製藥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進入後期試驗階段,各國開始準備接種計劃。不過疫苗研發成功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一劑疫苗,從實驗室到最終的人體接種,還將歷經重重挑戰。即便解決了研發、大批量生產的問題,與之息息相關的上下遊產業鏈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 疫苗還沒來,配套玻璃瓶先不夠用了?我們研究了下藥用玻璃生產到底...
    隨著全球疫情加劇、疫苗研發進展提速,各國也在積極採購疫苗。7月20日,輝瑞、BioNTech與英國政府籤訂3000萬劑新冠疫苗的購買協議。7月22日,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也和國防部、輝瑞和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同時官宣一項6億劑疫苗的協議。
  • 生產廠家能否保證甲流疫苗生產不出漏洞?(組圖)
    記者:「打算給小孩種嗎?」北京市民:「沒打算種。」記者:「打了甲流疫苗嗎?」北京市民:「沒打。」記者:「那準備打嗎?」北京市民:「我都不想打。」記者:「為什麼呢?」北京市民:「我們家孩子打完就發燒,38、39度,跟那一樣,我幹嘛打呀。」
  • 港媒:新冠疫苗下一個挑戰是生產交付 中國疫苗更具優勢
    (原標題:港媒:新冠疫苗下一個挑戰是生產交付 中國疫苗更具優勢)
  • 張文宏醫生說疫苗瓶難產,其實難的是玻璃!
    4個月前,正當COVID-19疫情全球肆虐之際,公眾對於疫苗報有極大的期望,然而張文宏醫生卻稱:疫苗瓶的產量比疫苗還困難!4個月過去了,COVID-19疫苗也快上市了,媒體上沒有再聽說過缺疫苗瓶這回事,真的不缺了麼?其實,所謂疫苗瓶短缺,並不是來不及生產,而是對用於生產疫苗瓶的玻璃以及生產工藝的控制,有很多技術講究。
  • 記者探訪新冠疫苗生產車間:加班加點生產 確保疫苗供應
    我國首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已經獲批附條件上市,目前疫苗的生產狀況如何?後續產能將如何擴大?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記者到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了解一下。一箱箱疫苗在完成包裝後被源源不斷地送入冷庫,等待發往全國各地的接種點。為了提高疫苗生產的效率,一些新技術、新設備得到了應用。
  • 專家詳解疫苗生產原理和過程
    對接種疫苗有疑慮的人,並不只是張清平的親友們,這種顧慮是全球性的。  法國政府專門成立了1080個接種中心,但民眾對接種甲流疫苗的熱情並不高:願意接種疫苗的人數從今年6月份的六成下降到了9月份的四成,而願意接種的醫護人員僅佔26%。
  • 「病毒變異疫苗還有用嗎?」記者探訪新冠疫苗生產車間
    原標題:「病毒變異疫苗還有用嗎?」本端記者探訪新冠疫苗生產車間  每天早晨8點,南六環外,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車間裡已經開始忙碌起來。公司包裝事業部經理王雪松告訴記者:「這,就是最近的常態。新冠疫苗生產進入最關鍵的時期,大家心裡都憋著一股勁兒,一定會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 流感疫苗需求突然井噴 企業難準確預估 企業加班加點生產送中檢院...
    原標題:流感疫苗需求突然井噴 企業難準確預估 企業加班加點生產送中檢院批籤發,呼籲公眾理性接種、不要扎堆   「今年批籤發的量已經不少了,你看這還有兩個多月(到年底
  • 疫苗記錄沒有生產廠家批號?青島市衛計委:速查!
    青島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張華:疫苗缺貨是近階段一個普遍的問題,因部分疫苗生產企業違法生產被國家勒令退市,受到疫苗生產企業停產等影響,近期疫苗生產和供應出現短缺。目前,島城疫苗供應僅僅維持了往年供應水平的一半。市區兩級衛生部門一直在全力組織採購。
  • 臺灣疫苗製造商:應對H7N9 有能力生產疫苗
    臺灣島內「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表示,萬一H7N9禽流感疫情出現大流行,「國光生技」絕對有能力生產疫苗。  詹啟賢昨(2日)出席「國光生技」與大陸天道醫藥技術合作籤約典禮;他表示,H7N9雖然是新病毒株,但「國光生技」已經有生產H1N1流感疫苗的技術,只要透過模擬(mock-up)技術,就能緊急生產H7N9疫苗。
  • 環球印務:將持續跟進國內疫苗生產企業的新冠疫苗研發及生產進度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2月4日訊,有投資者向環球印務提問, 據新華社報導,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國務委員王勇12月2日在北京調研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和生產準備工作,實地考察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北京科興公司、國藥中生北京公司,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疫苗科研攻關、生產車間建設、批籤發準備等情況。
  • 「病毒變異疫苗還有用嗎」,本端記者探訪新冠疫苗生產車間
    (原標題:「病毒變異疫苗還有用嗎」,本端記者探訪新冠疫苗生產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