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日本侵華期間,之所以能侵佔大半個中國,其間諜和間諜機構「功不可沒」。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也建立了強大的諜報組織,並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反間、反敵特和諜報工作,上演了一場悄無聲息而又驚心動魄的諜報戰。
我軍利用嚴密的偵察網捕獲日軍間諜的成功案例
早在1938年,八路軍總政治部就下發《軍隊中偵查網的組織工作綱要草案》,指出,「偵査網主要是為著防止和消滅一切混入部隊的一切敵探奸細的活動與破壞行為,並徹底了解這些份子與組織,供給鋤奸保衛機關對這些份子與組織的破獲,以求得我黨的純潔與部隊之鞏固」。
中共抗日武裝的反間工作極為周密、細緻,不僅從日本士兵的出身、教育水平、成長環境、日常表現、思想意識等方面仔細分析與辨別,還會根據實際情況,對可疑人員高度警惕並嚴密監控,對於確定為間諜的日本士兵,儘量改造與爭取。
解放軍檔案館珍藏的一份檔案——1943年冀魯豫軍區《破獲日寇間諜大木西山案之研究》,記錄了一起日軍間諜案。
涉案人員為四個日本人,大木、西山、勝田和鈴川。這四人自稱從國民黨部隊跑來投奔軍區某團,但他們的動機、職業背景以及來部後的種種表現都存在疑點,引起了該團偵察網員的懷疑。於是,將這四人情況上報軍區保衛部。保衛部隨即展開調查,逐漸理出頭緒。
第一, 憲兵身份決定他們由原部隊逃出的可能性極小。大木與西山是憲兵出身。日本憲兵隊是日軍中政治最堅定、意志最頑強的部隊,隊員大多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崇尚者,逃跑或投誠的可能性極小,而大木稱其是私自跑出憲兵隊的,這個行為的真實性值得懷疑。第二,自述的逃跑經歷漏洞百出。大木自稱是由於喝醉酒後打了憲兵隊司令無法再留下所以逃跑,逃跑後在日本人渡邊開的「白面公司」住了一個多月。然而,日軍等級森嚴,憲兵隊司令是一般士兵接觸不到的;再說,憲兵隊司令不可能輕易放過侮辱他的士兵;即使幸運逃脫,同是憲兵出身,且與憲兵隊聯繫緊密的渡邊不會有膽量窩藏「重犯」;還有,逃出後未就近選擇八路軍部隊,偏偏經過憲兵組織最嚴密的地區,不惜遠途輾轉來到某團。由此看來,這四人十分可疑,保衛部決定將他們的情況報給軍區敵工部,作進一步調查。
敵工部迅速而秘密地對大木、西山的日常行為、接觸人員以及經歷背景進行深入調查,同時,安排在華日人反戰同盟的福井等人對四人暗中監視。
經一段時間的調查、取證,偵察人員發現,大木與西山似故意表現不和,兩人常在公開場合表示對對方的不滿,但實際上私下聯繫非常密切。此外,西山還藉故與反戰同盟成員松井走得很近,其實他們是在給西山長期潛伏做鋪墊。
根據偵察網員掌握的情況,初步判斷四人中大木是行動的組織者,西山準備長期潛伏,鈴川與勝田則是照應行動的跟班角色。經組織商議,先將表面行為野蠻的大木與鈴川羈押軟禁。鑑於西山雖是主犯但真實面目尚未顯露,由反戰同盟成員對其和勝田繼續監視。
通過審訊,偵察人員掌握了大木和西山的真實情況。大木是日本靜崗縣人,1938年人東京憲兵學校學習,先後任日本憲兵隊軍事警察、山西寧武縣獨立憲兵、憲兵伍長、菏澤第七分遣隊軍曹、北京憲兵隊特高主任等職。1942年2月由北京憲兵隊本部派出打入八路軍。西山原名川上富,22歲,職業間諜,表現突出,曾於1939年2月在加拿大救出日軍重要間諜吉田。1943年1月23日,日本間朝野夫少佐和植木找到西山,安排他到中國執行此次間諜任務,主要調查中共抗日武裝內部情況,破壞反戰同盟、暗殺中共重要領導人等。2月1日,西山來到菏澤,三個月後,與大木接頭,共同研究打入八路軍的計劃,此後便按計劃實施直至被中共捕獲。
大木西山案的成功破獲,得益於偵察網員和敵工部人員機警敏銳的觀察與細緻透徹的調查,使中共免受了日本間諜的危害,是中共抗日武裝在隱蔽戰線打敗日軍的一次成功戰例。
我軍在隱蔽戰線的較量中如何進行「關係網」的建設
無數隱蔽戰線的抗日英雄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然而,由於地下工作的特殊性,關於諜報人員的培養、派遣以及地下組織的建立和工作方法的文件沒能留存下來,現存於解 放軍檔案館的檔案僅為對「關係」的培養以及諜報工作的部署和總結。
研究這些檔案,筆者發現,這些「關係」對於中共抗日武裝的戰略決策、戰役部署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
1945年晉察冀軍區制發的《今後諜報工作中心要求》在總結前些年諜報工作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就如何發現、建立新「關係」提出了具體方法,包括:「利用現有關係發展新關係;以各種職業作掩護,派遣經過專門訓練的諜報人員深入敵組織發展新關係;感化日軍間諜、俘虜等,經訓練後派回去為我工作等。」
發展和培養「關係」的目的是獲取情報,尤其是關於戰役戰鬥的情報。文件《今後諜報工作中心要求》強調,「加強戰役情況匯集的組織性、系統性和具體性……要能做到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情況變化下定出各個時期的情況匯集中心計劃和項目,並在此時期內集中精力去完成這一任務。」
1945年2月,晉綏軍區司令部編制的 《一九四四年偵察工作》,記錄了一些中共抗日武裝培養發展諜報人員的成功案例。通過這些案例可看出,廣泛依靠和發動群眾,在群眾中準確物色諜報人才,循序漸進地進行培養,小人物也能發揮大作用。
某部隊為掌握敵佔區的日軍情況,決定在敵佔區附近的村莊發展和培養諜報「關係」,在當地村公所書記的協助下全面掌握村中百姓的基本情況後,經反覆比較和綜合考量,認為村裡一位略識字的貧農較符合條件。於是,組織上派有經驗的政工幹部與他談話。交談中發現,此人有一定的反日情緒和抗日思想,繼而,向他表達了中共的抗日決心,並誠懇地邀請他投入抗日工作,為中共搜集情報。他雖有些顧慮,但還是同意了,並很快投人工作。
最初,分配給他的任務較簡單,只是觀察據點敵人的數量以及人員增減情況。一段時間後,組織上專門派人教授他一些簡單的觀察敵人以及獲取情報的方法,例如,識別敵人的領花判斷新老兵,識別各種武器裝備判斷部隊的實力等。
經練習與磨合,他慢慢掌握竅門,逐漸放開了手腳,提供的情報不僅及時,而且非常準確。半年後,他積累了不少經驗,還琢磨出一些十分有效的偵察辦法。如:他家位於敵人的必經街口,他充分利用這個便利條件。每天黃昏後,打掃一遍門口街道,第二天早晨仔細觀察腳印,通過腳印來判斷敵人的增減以及夜間行軍情況。還有,事先丈量好50人的行軍長度,用此標準長度來估算敵人數量等。這些方法都起到了非常好的偵察效果。
然而,僅掌握外圍情況遠遠不夠,還需打人敵人內部,獲取更多、更及時、更準確的情報。經考察、研究,組織上建議他開個小商鋪,藉機接觸敵偽軍,收集情報。他非常贊同,自己籌錢開了間鋪子。為了吸引偽軍,他把商品價格壓得很低,允許熟人賒帳,還提供免費的煙、零食等,並不失時機地對偽軍說:「你們是公家人很困難,所以不能賺你們的錢,賺的是老百姓的錢。」因此,偽軍都喜歡來他鋪子買東西。時間一長,他與一些偽軍成了「朋友」。其中一偽軍班長跟他關係很好,常來他店裡,閒聊時向他透露了很多寶貴情報。為了掌握敵人準確的行動時間和地點,他想到一個好辦法,對偽軍班長說,軍人打仗不容易,作為朋友也幫不上什麼忙,班長每次上山行動前,可來店裡拿兩條煙帶在路上抽。這樣,他便輕鬆了解到敵人的準確動向。
然而,百密一疏。一次,敵人內部臨時換防,平時那些常來店裡的偽軍都出不來了,重要情報無法獲取,中共因此失去一次夜襲機會。這次失誤,讓他十分沮喪,同時也提醒他必須深入日軍據點內部,才能獲取更及時的情報。於是, 他開始從偽軍家屬那裡尋找機會。幾經周折, 結識了日軍內部的一個中國廚師,從而通過廚師獲取了日軍更多的內部情報。此後,他成為掌握日軍重要情報的長期來源之一。
間諜與反間諜,雲譎波詭,在那條沒有硝煙的抗日戰線上,在那場鮮為人知的博弈與較量中,充滿了偽善與陰謀,暗藏著機智與果敢。日軍蓄謀已久,機關算盡;中共步步為營,棋高一著,邪惡終被正義戰勝。不可否認,諜報是日本敢於發動戰爭的底氣,日本對諜報的渴望、謀求、珍視與重用幾乎無人能及。鑑往知來,現代戰爭同樣離不開諜報,學夷之長,欲求百戰不殆,就要知己知彼,更要善於防彼,守住自己的信息與獲取對手的諜報同樣至關重要!
——摘自《炎黃春秋》2020年第七期
來源: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