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看過的諜戰片不過三部,《潛伏》《麻雀》《隱秘而偉大》。吸引我津津有味追劇的理由只有一個,懸念迭起。
一直想有機會閱讀被改編成影視劇的諜戰片原著小說。當麥家的小說《風聲》再版時,終於有機會 第一次感受到原著小說的魅力。
在《風聲》的代跋中,有兩段頒獎詞:
麥家的小說有著奇異的想像力,構思獨特精巧,詭異多變。他的文字有力而簡潔,仿若一種被痛楚浸滿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無限寬廣的世界。他的書寫,能獨享一種秘密,一種幸福,一種意外之喜。——茅盾文學獎授獎詞
麥家的小說是敘事的迷宮,也是人類意志的悲歌;他的寫作既是在求證一種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溫一種英雄哲學。他憑藉豐盛的想像、堅固的邏輯,以及人物性格演進的嚴密線索,塑造、表彰了一個人如何在信念的重壓下,在內心的曠野裡,為自己的命運和職責有所行動、承擔甚至犧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授獎詞
麥家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風聲》是他重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發表出版後,即獲華語文學傳媒年度小說家。
為了更好的理解麥家的《風聲》,在看原著之前,特意看了同名電影。看後發現這完全是個錯誤的想法。因為電影和原著的故事情節走向完全不同,還是原著的描寫更細緻更動人心魄。
《風聲》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西子湖畔的一處裘莊裡,被軟禁著五名軍官,三男二女。其中一位女軍官是軍機處譯電科科長李寧玉,顧小夢是她的科員。這五名軍官中有一人是隱秘戰線上的潛伏者,代號老鬼。
故事的神秘之處,由此展開。誰會是這五人中的老鬼?當老鬼得知之前傳遞出的情報有假,如何再把新情報傳遞出去,成了故事中的又一個謎團。
《風聲》分上部《東風》、下部《西風》、外部《靜風》。最奇異的地方就是一個故事,寫了兩個結局。
上部《東風》的結局是老鬼喝毒藥死前,留下一幅畫,畫中的小草,就是密電碼,翻譯出來就是:速報,務必取消群英會!
這幅遺作被老鬼的丈夫潘老翻譯出密電碼內容傳遞出去。而這個潘老其實不是老鬼的丈夫,他們是為了傳遞情報方便,假扮夫妻。潘老的真實身份是老鬼的哥哥。
下部《西風》中關於老鬼的情報是怎麼傳出去的,有反轉。顧小夢說是她傳出去的,並且很氣憤潘老的行為,稱他是個大騙子。
麥家特意去採訪顧小夢,《西風》這一部的好多內容是根據採訪錄音寫的。詳細寫了顧小夢把老鬼的情報傳出去的經過。
同一個故事,麥家根據兩個人的說法寫了不同的兩種結局。這在我以前的看書經歷中是不曾出現的。這還不是更奇異的,更奇異之處是在《靜風》這一部,作者在開篇寫到「出於迷信,本部的每一個字我都選擇在夜晚和陰雨天落成。」
這就增加了很多懸念在其中,於是我也連夜把這一部分看完。總感覺這部分內容如果不在夜色中讀完,會有一些忐忑和不安。讀過之後發現,這部分主要講了和當年被軟禁的五個人有關聯的當事人的後事經歷,分別由他們的後人講述。
難怪麥家要在夜晚和陰雨天完成。更驚奇的是在最後的《靜風》部分,透露了潘老在讀到《西風》這部分內容時,居然死了。可以說是因為看到書中的內容被氣死的。潘老的兒子透露,顧小夢是他的母親。原來潘老和顧小夢是一對夫妻。後來因為兩個人的信仰不同,分道揚鑣。
關於老鬼的情報到底是由誰傳出來的,只能由讀者去判斷誰的說法更經推敲。
02
看到這裡,你一定明白了,李寧玉就是老鬼。
《風聲》三個部分中,我最喜歡讀的是《西風》。在這部分內容中,麥家用了許多筆墨來描寫李寧玉在險惡情況下的膽識、機智、智慧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及堅韌的意志力。
李寧玉模仿別人寫字,包括模仿顧小夢的字跡,以防緊急情況出現時,可以保全自己。當顧小夢發現自己的字跡被模仿時,李寧玉能及時控制住顧小夢情緒,並通過短暫談話迅速抓住顧小夢軟肋,以此要挾顧小夢幫助自己完成情報傳遞出去的最後任務。
還有她傳遞情報的方式,用小藥殼傳遞,用胸前口袋插白色筆帽的鋼筆提示有危險,勿靠近。直到最後她犧牲自己,以給孩子作畫的方式,把情報通過畫中的小草傳遞出去,無不令人驚嘆她在危急時刻的應變能力和過人的膽識智慧。
「三十年前,去郵局發電報,一個字是七分錢,標點符號算一個字。要發這一份電報,郵局收費頂多也就是一元錢多一點吧。但李寧玉為了發送這份電報,付出的卻是年輕又寶貴的生命。當然,它的價值也是天大的。」
通過麥家這一段看似輕描淡寫的敘述,實則呈現出李寧玉內心強大的精神力量。不管在什麼時候總是有清醒的頭腦,做事嚴絲合縫。具有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完成職責的強大信念。
"我們常說同行相輕,其實當你真正出色到極限時,最欣賞、最敬重你的恰恰是同行。我就是這樣的,被李寧玉迷住了,我要成全她。」
這句話出自顧小夢之口。李寧玉在內心的曠野裡,為自己的信仰有所行動,值得尊重。
03
著名文學評論家何平說,《風聲》有一種非常穩定的結構:面對同一段往事,不同的當事人有不同的「回憶」,讀者先要聽潘老回憶的「東風」,再聽顧小夢回憶的「西風」,最後還要跨越時間去感受「我」所敘述的「靜風」。
是的,正是這樣的一種穩定的結構,才讓《風聲》這本書煥發出更多的吸引力。
如同何平所說:「重讀《風聲》,我依然覺得這是一部好小說,真的像匕首一樣精緻技巧,銜著刀刃的光芒。」
麥家說,看似我寫了一群無情之人,而這恰恰是我最深情的作品。
確實,第一次讀麥家的書,便被深深吸引。《風聲》裡講述的故事,結局很迷人,出人意料。不愧是一本當代經典,經久不衰的力作。
「早知道麥家的小說好看,但不知道好看到了這種程度。「
是的,我和倪匡有同樣的感受。合上《風聲》書頁,仍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