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夢與李寧玉:因傾慕而成人之美?讀完《風聲》,我發現不對勁

2020-12-13 微微笑了

文|微微笑了

納博科夫說,好的小說在細節,在結構,不在故事。

而,麥家的代表作《風聲》,三者皆而有之。

比起電影版《風聲》,小說更讓我著迷與震撼。小說《風聲》分為從「東風」、「西風」以及「靜風」三篇章,電影則是選取了「」東風」篇,也就是潘老所陳述的故事改編的。

跟電影不一樣,顧小夢與李寧玉她們倆的身份是錯位的,電影中顧小夢是「老鬼」,而小說中李寧玉才是真正的「老鬼」。

電影《風聲》淋漓盡致表現出諜戰片的魅力以及信仰的堅定,正如顧小夢那段密碼信所說的那樣:「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卻將與你們同在。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而小說《風聲》則更為多元化,從「東風」與「西風」、潘老與顧老各執一詞,到「靜風」中體會麥家的人生觀,那種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才懂得的大堅韌與大智慧。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在密不透風的裘莊揪出了「老鬼」的情節固然一波三折、精彩不已,更讓人痴迷的是:小說羅生門般巧妙安排,走漏出了顧小夢的「愛」以及人性的複雜。

01-顧小夢與李寧玉:友情以上,仰慕之致

顧小夢與李寧玉,她們情同姊妹,關係曖昧。

有人說,顧小夢愛李寧玉。說真的,顧小夢愛不愛李寧玉,我不知道。但是,在顧小夢眼裡,李寧玉是特別的存在,是她所欣賞的人,更準確來說是「友情以上,仰慕之致」。

這就是為什麼,顧小夢寧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也要幫李寧玉把情報送出去。正如顧小夢自己所說的那樣,「我最後幫她也有一種成人之美的心理,覺得她做的這件事實在太高明了,有驚世駭俗的迷人之美,我被打動了,迷住了,我要成全她。

在李寧玉去世幾十年以後,年老的顧小夢(顧老)依舊悉心保留李寧玉的遺物: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一把斷齒的破梳子、一直白色筆帽的鋼筆,一個唇膏、兩顆藥丸以及一小束頭髮……

一件件遺物,在顧老眼裡,那都是她的寶貝。那一把斷齒的破梳子,是顧老認識李寧玉的見證物,也是她最後看到李寧玉的見證……這些細節無不在透露出:顧小夢對李寧玉,念念不忘,仰慕之致。

在小說《風聲》「西風」中,顧老把裘莊發生的事情一件一件道出。

原來把風聲傳出去的不是李寧玉,更不是憑藉李在死前那一幅小草大樹密碼畫,而是顧小夢故意假裝出賣李寧玉,獲取日本軍官肥原的信任,再偷偷藉助「藥丸子」把消息傳出去的。

顧老說是因為當時李寧玉苦苦哀求,她因為同情她,才幫她的。

其實,比起同情,我更相信是因為「愛」的力量,讓她鋌而走險。

因為我欣賞你,傾慕你,所以我不顧生命安危,也要成人之美。

02-顧小夢與潘老:什麼秘密,讓潘老氣死?

潘老,李寧玉的哥哥,為了掩人耳目,假裝是李寧玉的丈夫。

小說「東風」篇則是麥家根據潘老的回憶寫成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凸顯出:李寧玉直面困境的大智慧與大堅韌,一切都是李寧玉的功勞,顧小夢則是一個任性刁蠻的富家女。

但,這真是如此嗎?當你看到年老的顧小夢所陳述的「西風」,你就會百感交集。比起潘老的「東風」,我更傾向於相信顧小夢的「西風」。

畢竟,日本的肥原生性多疑、謹慎陰險,是不可能讓李寧玉蘊含著「情報」的絕筆字畫送出去的。單從這個點上,潘老的「東風」故事的確值得被質疑。

那麼為什麼潘老要「說謊」,要掩蓋顧小夢冒死送情報的事實?

一切答案就在小說《風聲》第三章「靜風」中。

看完了「靜風」篇章,百感交集,為麥家的那迷宮式的敘事與對窺探人性種種可能性的勇氣,深感敬佩。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的是,在潘老審閱了麥家「西風」的手稿時,九十多歲的潘老竟然被刺激到突發心臟病去世了。

潘老的兒子這樣說,「毋容置疑,你的書稿是直接導致我父親去世的誘因,但不見得一定是被氣死的,從理論上說也可能因為愧疚而死。我覺得,如果你寫的那些是真的,我父親在如此高齡的情況下依然謊話連篇,真是……怎麼說呢,讓人羞愧啊」。

關於真相,潘老至死,一句話也沒有說。

顧老為什麼如此恨潘老?

而潘老又為何要謊話連篇?

這些答案,盡在麥家的《風聲》。

03-寫在最後

《風聲》,是麥家的代表作。

在沒有翻開《風聲》時,我想當然地以為:看了電影,也不用讀小說了,畢竟電影已是傳奇,給予我們震撼已經太多了。

但,當我細細閱讀小說《風聲》時,我才發現自己錯得太離譜。小說的精彩,是電影畫面所不能全然描述的,特別是麥家對傳奇曲折故事背後的深思,讓你讀完後讓你的靈魂獲得了不可思議的力量。

原來,人才是最複雜、最難懂的,人性又是如此多變、複雜,卻又如此美好散出著天使般的光環。2020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新版《風聲》,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值得你一讀再讀。

新版《風聲》新增了717處修訂,麥家原創萬字創作談,以及6幅精美的原創插畫。

麥家作為繼魯迅、錢鍾書、張愛玲後入選「企鵝經典文庫」的當代作家,這本代表作《風聲》更是深受社會各界的好評。

倪匡:早知道麥家的小說好看,但不知道好看到了這種程度。

王家衛:有人說,稀奇古怪的故事和經典文學的直線距離只差三步。但走不完的也正是這三步,麥家的了不起在於他走完了這三步,且步伐堅定,緩慢有力,留下的腳印竟成了一副精巧詭秘的地圖。

更有讀者這樣評價道:「我平時很少看書,翻幾頁人就困了,但很神奇的是,我卻一口氣讀完了《風聲》,不得不說寫得太棒了!」還有人說,不看《風聲》不知道,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如此神奇與精彩。

讀書,就得讀經典好書。

它是良師,亦是益友,更是靈魂伴侶。

好書帶給你的驚喜與啟發,絕不是三言兩語可以簡單說得清楚。

裂牆推薦《風聲》,願你讀懂人性,獲得大智慧,成就自我。

-END-

相關焦點

  • 《風聲》之後,世間再無傳奇!李寧玉之後,世間再無「老鬼」!
    原本不大喜歡諜戰片的我,完全衝著周迅去看的。周迅和她飾演的角色都太像了,她像電視劇《紅高粱》裡的九兒,也像電影《風聲》裡的顧小夢,玲瓏小巧,卻有著無窮的爆發力。都說影視劇一定會毀原著,看過麥家的原著《風聲》之後,我發現,確實是「毀了」,只是時代不同了,「三國」執政的中國已經遠去,電影《風聲》不過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而已。
  • 風聲:李寧玉被日軍官拿卡尺量身體私密部位,為何演員不用替身
    為了把情報傳出去,李寧玉,也就是「老鬼」展現了自己冷靜智慧的一面,她拼盡全力,以命相搏,終於將情報傳了出去。可惜的是,她最後為了自證清白,選擇了死去。然而,她留在顧小夢的旗袍上留下了一串摩斯密碼,包含了她的三份遺言,體現了她對這個特殊職業的機智,心理學家對此這樣分析。
  • 膽識與智慧,圈套與陰謀,如何衝破絕無可能走漏的「風聲」
    《風聲》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西子湖畔的一處裘莊裡,被軟禁著五名軍官,三男二女。其中一位女軍官是軍機處譯電科科長李寧玉,顧小夢是她的科員。這五名軍官中有一人是隱秘戰線上的潛伏者,代號老鬼。故事的神秘之處,由此展開。誰會是這五人中的老鬼?
  • 麥家《風聲》:走出頂級諜戰小說的敘事迷宮,觸及人性的無限可能
    顧小夢為何幫助李寧玉傳遞,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顧小夢的身份,因為顧小夢是「重慶的人」(重慶軍統安插在汪偽組織裡的臥底),是戴笠要求顧小夢父女二人一同打入汪偽集團內部的,在裘莊之前,顧小夢與李寧玉二人並不知道對方的身份。
  • 麥家新版《風聲》:歷史沒有真相,被時光掩埋的秘密遠比公開的多
    但是,在走出影院的那一刻,再細回想,腦海裡殘留地竟只是影片裡各種酷刑的觸目驚心,之於影片真正想要傳達的內涵反而如片名《風聲》那般隨風而去了~時至今日,機緣巧合之下,再讀麥家的新修版《風聲》,竟會讓我手不釋卷,心緒難平,只後悔當時就不該因著對電影改編的不夠深刻而錯過了對原著的閱讀。原來,電影只是改編了原著的三分之一。
  • 小說《風聲》:麥家的猜謎式作品,看完你知道謎底嗎?
    3)小說中一些出彩的地方,比如文學的語言、繁複的意境,影視往往是表達不了的,那麼只有挨刀被刪了。而這一點對於《風聲》這種尤其注重刻畫人心的懸疑類小說來說,這種刀傷尤其更甚。因此,麥家曾經這樣評論過:電影《風聲》改編了我小說的一些關鍵情節和結局,既繼承了我,又背叛了我。
  • 麥家《風聲》:原著結局真相的思考
    但在《西風》中,顧小夢推翻了潘老的說法,說情報是她送出去後。她說這天晚上肥原就要去抓聚會的共黨,就算李寧玉以死作證,肥原相信她不是「老鬼」,那就情況下也不可能這麼快把屍體及遺物送出去。首次為防萬一,不會冒這個險,要送也要等晚上抓人後再送。
  • 沒有讀過麥家新版《風聲》,就不知道原著比電影還要精彩紛呈
    「吳金李顧」四人中「老鬼」在「東風」裡已有交代,就是李寧玉。李寧玉為了將情報送出去,開始以舉報吳志國看過情報為由迷惑敵人;中途因受被軟禁的人身控制,與顧小夢關係崩塌等因素影響,與接頭人「老潘」聯繫不上,未將情報順利送出;最後李寧玉以犧牲自己為代價,將情報送出。
  • 「全球史上最佳20部間諜小說」,《風聲》為何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麥家的諜戰小說《風聲》,在豆瓣斬獲9.0的高分。2017年,這部小說還被英國《每日訊報》評為「全球史上最佳20部間諜小說」。讀完《風聲》之後,覺得真不愧獲得此殊榮,寫得實在是太好了。《西風》部分,則是以國民黨人顧小夢的口吻來講述的。她口中的故事是這樣的:當她發現李寧玉是「老鬼」之後,她和老鬼展開了一場暗中較量,因為她的身份也很特殊,她是國民黨人潛入汪偽政府的特務。
  • 重溫《風聲》才明白:人到中年,三不做
    這次,我通過重溫《風聲》原著,主要是講為皇軍賣命的幾個重要人物,被認定為共產黨,便帶至一處荒廢的裘莊,利用封閉式的空間,來逐一逼供,讓「匪」現身。書中對於人物的刻畫更加立體,每個人物都是鮮明的,各自有心事,各自打算盤,讓人不禁猜測:誰是老鬼,誰是正義,誰是邪惡的化身?
  • 《風聲》:精彩的不止有故事情節,還有故事背後的隱情
    李寧玉需要的不只是擺脫懷疑,她還急需通知組織取消活動。但她身陷囹圄,還要時刻應對肥原無休無止、越來越毒辣的考驗。當她發現無法通過別人傳遞情報時,她實施了一個完美的計劃,這個計劃不但讓情報成功傳遞,中止了行動,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而且讓肥原永遠無法查出誰是真正的老鬼。這個計劃是李寧玉用自已的生命換取的。
  • 《風聲》:風聲就是人生,她的人生向死而生
    這本書中沒有偵探,沒有任何探案過程,卻也正因如此將人性的不同面展示得淋漓盡致,所有的矛盾集中爆發,讓人不到最後一刻不敢鬆懈。麥家的《風聲》這本書如果僅看第1部東風,似乎是延續了阿加莎《無人生還》的一貫風格,或者說更像現在流行的殺人遊戲。
  • 麥家《風聲》:證人撒謊?多視角多切面,才能更加接近真相
    是信仰的強大力量,讓李寧玉在深處孤獨絕境之時依然堅韌不屈,始終堅定不移自己的方向。如今的和平,是多少像李寧玉這樣的革命志士先烈用生命和鮮血博來的,我們不該忘,也不能忘。東風部分是幾位當事人的講述,可信度不低。可這些人當中卻有一個人聯繫不上,她就是顧小夢。沒想到的是,《風聲》樣書出來之後,顧小夢卻突然差人主動邀請「我」,控訴東風部幾位當事人的黑白顛倒,要為她自己「正身」。正什麼身?
  • 電影《風聲》是不可逾越的諜戰巔峰?它精彩程度還不及原著1/3
    你會發現,如此精彩的影片,也僅僅只拍出小說中的1/3。《風聲》原著獲獎無數,獲得2007年人民文學獎長篇小說獎、巴金文學院第12屆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今年又推出了全新的修訂版,分為《東風》、《西風》、《靜風》三部分,文字刪改717處,還增設插畫。故事撲朔迷離,更為燒腦刺激。
  • 生死場再現羅生門,《風聲》再版絕境逢生,小說與電影截然相反
    很多人可能都看過電影《風聲》,就是周迅、黃曉明、李冰冰、蘇有朋、英達、張涵予、王志文、倪大紅等眾多明星參演的那一部,我也看過,當時被緊張的劇情和扣人心弦的諜戰情所吸引。事隔幾年,我拿到麥家再版精修後的《風聲》原著,才發現小說與電影內容大不相同,完全顛覆了螢屏上的形象,兩位女主角的人設恰恰應該調轉過來。
  • 打開《風聲》:傾聽西湖邊上動聽的歌聲,回憶驚心動魄的歲月時光
    從每個人談話當中,發現不了任何的秘密,也沒有任何的進展,這讓肥原感覺到很沮喪,又感覺到手足無措。此外,吳志國,李寧玉,顧小夢,此外金生火這四個人每個人的習性都有所不同。吳志國是魯莽而固執的角色,當他被誣陷的時候,他至死不渝的精神,讓人感覺就是老鬼。
  • 「諜戰小說之王」麥家|《風聲》:歷史沒有真相,只有故事
    2009年,由華誼兄弟出品,黃曉明、周迅、李冰冰、蘇有朋、王志文等人聯合主演的電影《風聲》正式上映,這部電影全年票房達到2.25億,票房榜排名第七。豆瓣評分至今高達8.2分,而當年,在電影院看完這部電影的我,回家後激動的在qq空間上更新了一篇日誌《風聲,只為信仰》,洋洋灑灑幾千字,抒發著我內心的激蕩之情。
  • 諜戰小說《風聲》:諜戰版的狼人殺,緊張的劇情後,是隱秘的偉大
    我是途知君,或許我們素不相識,但希望我的文字能帶給你溫暖,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就關注我吧!如今我們愜意的生活背後,是無數偉大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風聲》就是這樣一部以諜戰為劇情的小說題材,而這部小說,區別於傳統的諜戰小說。
  • 電影《風聲》:被武田測量身體,李寧玉的精神世界是如何崩塌的
    今年重溫了一些老電影,距離《風聲》已經拍攝十年了,這十年演員也經歷了很多,可是《風聲》這個故事卻存在我的記憶裡,久久不能散去。有人說如果想要增長見識,看書和看經典的電影是最好的方式。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當我們沒有行萬裡路的條件時,就靜靜地讀書和看電影充實自己。
  • 小說《風聲》:歷史洪流中的無聲吶喊
    上部「東風」通過潘教授之口轉述從其父潘老(李寧玉的哥哥)那聽到的「老鬼」的故事;下部「西風」是「我」採訪「老鬼」故事當事人之一顧小夢(潘教授的母親、李寧玉的朋友)而得知的故事另一版本;外部「靜風」是「我」對整個事件進行辨析與推理。三個部分雖然從不同角度,但共同還原出歷史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