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記者 陳偉然 通訊員 王豔芳 文/圖
連日來,鄭州市二七區櫻桃溝文創藝術淘寶村陸續復工復產,這裡的鄉村手藝人從事木藝、扎染、書畫、創意布藝包裝等文創產品生產,在傳承中他們也積極創新將櫻桃溝豐富的櫻桃文化、手工非遺文化融入件件文創作品,使設計研發出的文創產品成更具市場價值,不僅帶動群眾增收,也讓傳統手藝煥發新生機。
櫻桃溝文創藝術淘寶村在文創淘寶村的木蟲俱樂部裡,木藝傳承人付育正在打磨一把長柄勺,窸窸窣窣的打磨聲,在偌大的空間裡,襯得四周愈加安靜。據了解,自復工以來,這家木藝手工店已陸續接到近兩萬元的訂單。
付育也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來到櫻桃溝,當他放眼望去看到滿是翠綠櫻桃樹,泥土裡散發著芬芳沁入心脾,剎那間就愛上了這片土地,當時他就想:如果能在櫻桃溝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將此生無憾了。
這個世界很玄妙,當你有一定的想法並為之付出行動的時候,老天爺真的會幫你。百位藝術家入駐文創藝術村,昔日古樸寧靜的村莊化身為藝術天堂,櫻桃溝成為藝術家、創客們的追夢聖地。
付育喜歡各式各樣的木藝,一段古樸、自然的枯木,在他手中經過悉心雕琢成千姿百態,再現春光。追求返璞歸真的木藝文化與櫻桃溝肆意生長百年的古櫻樹神之契合,作為木藝傳承人,他依託櫻桃溝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濃鬱的文化氛圍成立了木工坊。
付育把自己的木工坊起名叫做「木蟲俱樂部」。老北京有句話,「這人要是精,成不了龍,也得成個『蟲兒』」。「蟲兒」指的是在一個行當裡深入進去,成了行家裡手的那些人。 在付育的「木蟲俱樂部」,每天都上演著從「頑主」到「人蟲」的故事,一群愛好木藝的人相聚一村,他們聊著喝著玩著,親近自然,回歸天性,共同打造屬於木友們的心靈歸屬地。
同時,「木蟲俱樂部」還是木藝愛好者的實體活動基地,這裡集木工技術研究、技術傳播、樣品製作、家具設計、實木家具定製為一體,為喜好相同的木友及相關院校、企業等團體提供拓展體驗服務,內容包括基礎技術理論培訓、觀摩、親自現場動手製作等活動。目前,俱樂部一期已完成建設,佔地面積220平方,工具設備齊全,已累計接待木友和團體千餘人。
對於付育而言,他更想讓「木蟲俱樂部」成為青少年開闊心智的拓展空間。俱樂部內設古老木工工具展示區和傳統手工木藝發展文化宣傳區,還配有豐富的DIY製作工具。青少年們可以通過認識了解古老的木工藝術,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動手模仿製作各種簡易木工玩具,鍛鍊他們的忍耐力和專注力,為培養更加優秀的新時代青年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礎。
付育常常說,一件木器產生的過程就像在一個人經歷人生一樣,歷盡人生百態後洗盡鉛華,以最原生的形態展現出來,返璞歸真。櫻桃樹生於天地之間用來裝扮世界,果實可食用,朽後枝幹又能拿來燒柴做飯,歷盡人間煙火歸來化為灰燼,再也沒有比它更純粹的了。每當他來到文創藝術村,脫下塵世偽裝,換上工作服,就做一個木匠,盡情玩轉手中的木頭,讓一段枯木再現春光,他很快樂。
在櫻桃溝文創藝術淘寶村,像木蟲俱樂部這樣的店鋪還有很多,而櫻桃溝管委會對藝術創客們也相當「寵愛」,成立文創淘寶村復工復產專班,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快審批程序,盡最大能力保障文創淘寶村快速復產,維護園區經濟社會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