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服務:為居民辦社區食堂受到好評-記重慶江北區魚嘴鎮棠富園社

2020-12-24 騰訊網

近年來,魚嘴鎮不斷拓展「黨建+服務」內容,深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設,針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大做文章,探索出了一條社區治理新路徑。

前期,社區工作人員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周邊還沒有專門為社區老人提供服務的食堂,社區老人對開辦社區食堂的願望十分強烈。於是,在去年底便規劃了棠富園社區食堂,將其列入今年的民生工程之一。

據棠富園社區書記黃仁海介紹,棠富園社區為安置房社區,居民中老年人較多,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近200人。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了解居民需求和心聲,在社區食堂籌備期間,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及網格協管員入戶調查,發資料、收集意見,進行信息採集。建設過程中,社區內不少老人前來提建議,積極參與社區食堂的籌建工作。價格別太貴、口味清淡點、位置離家近……在此過程中,大家的建議被一一採納。

在餐廳最初設計時,為給老年人提供貼心便利的服務,特意加入了更多適老化元素。棠富園社區書記黃仁海介紹道:「室內燈光選用不刺眼且光線柔和的暖黃色;廚房採用透明設計,讓用餐者實時看到廚房內的配餐情況;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包邊防撞座椅、防滑地磚……」。

「讓社區餐廳保持『保本微利』,實現自我造血,才能可持續發展。」在魚嘴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棠富園社區摸索出了新路子,本著投資少、見效快、可持續的原則,初步採取「黨建引領+股份制」經營模式,成立股份制餐飲有限公司,發動了社區幹部、小區黨員代表、居民代表作為股東,按投資比例分配股權。

7月20日,魚嘴鎮棠富園社區食堂正式營業。食堂餐標為:年滿65周歲及以上老年居民:一葷兩素一湯10元/人/餐,兩葷兩素一湯15元/人/餐;其他居民:一葷兩素一湯15元/人/餐,兩葷兩素一湯18元/人/餐。「在社區食堂吃飯,有規律,有營養,還能和老友們聊著天,有點記憶中一村人湊在一起吃飯的感覺。」,76歲的王萬梅說起社區食堂的好處滔滔不絕。她說,一天做三頓飯曾讓她「愁」了多年,如今社區食堂價格低廉、搭配營養、就近就餐,讓她在晚年居然過上了幸福生活。

「我們工作都很忙,父母也不願意跟我們一起住。幫他們點外賣,他們不僅嫌味道不好,還嫌我們亂花錢。」黃敏的父母居住在魚嘴鎮棠富園社區。隨著年紀變大,老人的腿腳越發不利索,買菜、煮飯成為一大難題。黃敏回憶道:「有一回,媽媽用煤氣爐煮粥,忘記關火就下樓了,回來發現鍋底都快燒穿了。」回想起此事,黃敏仍心有餘悸。

對於每周的食譜,工作人員都會精心搭配,每周不重樣。每周末,社區食堂會將一周的菜譜發到社區便民微信群裡,老人們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提出菜譜建議。廚師梁秀英說,社區食堂主要根據老年人的特點,為其設置每天的食譜,老年人對飯菜的總體要求以軟爛為主,所以社區食堂的飯菜都會蓋上鍋蓋稍微多燜一會兒,同時低油少鹽。為保證餐食新鮮和不浪費糧食,大多數老人會提前一天訂餐。

目前,食堂的工作人員均是社區志願者,這樣成本又減少一部分。食堂還將採取「職業化+志願者」管理模式,聘請專職人員負責日常管理,專業廚師保障菜品質量,組織志願者開展助餐服務,實現成本控制、程序透明、管理有序、可持續的目標,真正體現「助老扶老是本色、惠民利民顯底色、共建共享有特色」的服務理念。

民以食為天,為居民辦社區食堂,看似一件小事,但卻能解決群眾很實際的難題。解決吃飯問題是魚嘴鎮黨委、政府堅持把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義不容辭地為老年人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王偲媞 陳越威 圖/攝影 林豪)

相關焦點

  • 魚嘴鎮深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讓老人晚年過上「飯來張口」幸福生活
    她說,一天做三頓飯曾讓她「愁」了多年,如今社區食堂價格低廉、搭配營養、就近就餐,讓她在晚年居然過上了「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近年來,魚嘴鎮不斷拓展「黨建+服務」內容,深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設,針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大做文章,探索出了一條社區治理新路徑。
  • 白銀路街道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管家」服務社區 居民生活更精彩
    「三社聯動」獲一致好評  白銀路街道正寧路社區自2019年起開始以「黨建共享家」為平臺,以「三社聯動」為載體,針對轄區居民多元化、個性化需求,以及社區建設、發展中面臨的諸多社會治理突出問題。不到兩年的時間獲得了社區住戶的一致好評。  什麼是「三社聯動」?
  • 關注|一把鑰匙巧開千把鎖 江北區打通黨組織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
    江北區屬重慶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之一,城市化率高達96%,現有物業小區500餘個,物業管理企業近300家,小區物業管理矛盾一度較為突出,曾是當地城市基層治理的短板。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江北區以黨建引領為主線,將黨的領導融入到小區物業治理各環節,一把鑰匙巧開千把鎖,探索出「加強黨建引領、堅持依法化解、引導居民自治、強化有效監督」的工作方法,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讓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麗景社區:打造黨建特色亮點 精心服務社區居民
    麗景社區:打造黨建特色亮點 精心服務社區居民 2020-11-28 13: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盛經開區與西南大學籤訂社區心理服務合作協議
    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4日16時訊(記者 秦思思)近日,西南大學心理學部與萬盛經開區黨工委組織部共同籤訂了城市基層黨建「和諧社區」項目協議。這是西南大學心理學部、中國社區心理學服務與研究中心首次在區級層面上開展的和諧社區建設合作項目。
  • 貴州畢節金海湖新區錦繡社區:黨建引領為搬遷群眾提供暖心服務
    中新網貴州新聞7月15日電 錦繡社區是金海湖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搬遷對象共1193戶5220人,其中貧困戶1020戶4464人。一直以來,錦繡社區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圍繞群眾的利益開展工作,切實讓搬遷群眾感受到新環境的溫暖。
  • 親民化改造受好評!兒童樂園、圖書角……社區服務都有了
    去年以來,內江市中區城西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提能力,紮實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暢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1月11日,記者來到市中區城西街道大洲廣場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看到,改造過後的社區辦公室煥然一新,沙發茶几、溫馨綠植、報刊書架一應俱全,不少市民正在閱覽室看書。
  • 重慶江北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 黨支部建到小區 化解物業...
    「江北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為主線,將黨的領導融入物業小區治理各環節,探索出『加強黨建引領、堅持依法化解、引導居民自治、強化有效監督』的工作方法,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江北區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人說,如今群眾遇到的難事,大多不出小區就能解決,物業矛盾的不斷化解,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河邊香蕉林鬱鬱蔥蔥 居民為何嫌棄它?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劉師傅是江北魚嘴老街居民,他家附近有一個河溝,最近幾年河岸邊長滿了香蕉樹。從現場樹立的河道管理公示牌上,記者聯繫到了當地社區的負責人。據了解,這一區域是魚嘴鎮和魚復工業園區的管理交接處。魚復工業園區管委會的工作人員表示,香蕉樹應該是野生的,接下來他們會和魚嘴鎮政府協商,會儘快將這些樹木進行清理,避免環境和江水受到汙染。
  • 「要為居民辦實事」 ——記延吉市公園街道園輝社區黨委書記兼主任...
    「要為居民辦實事」 ——記延吉市公園街道園輝社區黨委書記兼主任林松淑 作者:王雨    編輯:孔笑妍    來源:吉林日報   2017-05-22
  • 王家堡社區:「四卡一單」服務居民最後一米
    原來,王家堡社區工作人員走訪瓜州路504號時,得知了邵桂珍老人的情況,網格員許春花馬上告訴老人:「沒事,有我在不孤單,我每周都會來看您,有困難就找我。」以黨建為引領,王家堡社區把貼心服務送到居民身邊,截至目前已走訪服務了100多戶需求人群。
  • 武漢中城助力社區「三化黨建」 服務基層治理顯擔當
    助力社區「三化黨建」工作,鞏固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在充分了解馮家畈社區黨建工作難處後,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主動對接社區,投入近5萬餘元用於對繁華裡小區的陣地打造。同時做好做實繁華裡小區小區黨組織建設,積極投身到「紅色工作隊」活動中來,和社區開展「三方聯動」會議五次,開展志願服務8次,著力幫助社區解決在治理和服務居民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 萬盛與西南大學籤訂社區心理服務合作協議
    近日,西南大學心理學部與萬盛經開區黨工委組織部共同籤訂了城市基層黨建「和諧社區」項目協議。這是心理學部、中國社區心理學服務與研究中心首次在區級層面上開展的和諧社區建設合作項目。本項目將發揮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在心理服務、教育培訓、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支持萬盛經開區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的心理健康輔導、人才培訓、業務督導、理論研討等工作,為認真落實國家關於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以及重慶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做出積極的貢獻。
  • 開辦10年服務30萬人 杭州這家老年食堂為何越辦越火
    作為杭州最早開辦的老年食堂之一,夕陽紅膳廳裡發生的暖心事不勝枚舉,食堂牆面上的十多面錦旗最能說明群眾的心聲:「服務熱情」「愛老暖心」「來到這裡,如同回家」……開辦10年來,這家老年食堂共服務居民30多萬人次,上門送餐10萬餘次。葷菜6元、素菜3元、米飯1元的價格,6年以來未曾上漲。70歲以上老人就餐可打8折,80歲以上老人享受7.5折。
  • 承德市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機制打造溫暖幸福社區
    ……2018年以來,承德市各縣(市、區)各街道辦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黨建統領,服務優先;品牌打造,特色引領;夯實基礎,構建和諧;突出重點,開拓創新」總體思路,立足基層基礎,全力打造溫暖幸福社區,普惠居民群眾。
  • 普陀區發布「零距離」黨建品牌,一批網紅社區食堂、網紅親子活動室...
    7個領域的特色項目,服務著各種不同群體——社區黨建「鄰聚·裡」,實現管理服務「零距離」;樓字黨建「樓長制」,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國企黨建 「國資先鋒」,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再出發;學校黨建 「融合督導」,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醫院黨建 「醫心一意」,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好醫院;機關黨建 「直通車」,推動機關社區「雙結對」再升級;離退休黨建「普老匯」,匯聚和傳遞離退休幹部正能量……
  • 敦煌路街道任家莊街西社區:延伸黨建工作觸角 凝心聚力服務群眾
    七裡河區敦煌路街道任家莊街西社區火星街平房區的居民李玉蘭笑著說。原來,為了讓火星街平房區居民能在今年冬天用上清潔能源取暖,任家莊街西社區從盛夏時節就開始加班加點,全力助推平房區「煤改電」黨建項目順利實施,為群眾創造更加清新的生活環境,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重慶大渡口:黨建共同體探尋基層社會治理「最大公約數」
    新華社重慶11月29日電題:重慶大渡口:黨建共同體探尋基層社會治理「最大公約數」新華社記者陳國洲「沒想到我們一個小小的基層社區黨組織,竟能發動轄區11個單位100多名黨員幫助入戶走訪化解基層矛盾。」重慶市大渡口區八橋鎮融城社區黨委書記王智娟說。今年8月,融城社區所轄盛世融城小區經歷了一場有關新建公廁的「鄰避效應」危機。小區多數居民希望能在周邊建一座公廁,但又不願意建在自家附近。依靠協調發動來的100多名黨員幹部,融城社區對意見強烈的300多戶群眾挨家挨戶收集意見做工作,很快就統一了意見,公廁如期建成。
  • 社區「家務事」 居民一起辦
    社區工作人員耐心地解釋道。在清水橋社區,社區與居民的溝通實現了無障礙、零距離,這都要得益於社區建立的「家園民主議事會」制度。記者了解到,為了方便居民更直接參與社區治理,清水橋社區建立了以「兩委」班子成員、物業公司負責人、社區黨員、居民代表、樓院長及志願者為主體的家園民主議事會。
  • 紅色物業樹標杆 華電社區創新社區服務方式
    ,不斷抓實社區環境點位整治工作,強化制度管理,完善工作思路,建立社區環境整治工作長效機制,全力推進「紅色物業」建設,重點在創新社區服務、改造社區環境、打造暖心家園三個方面精準發力,全面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受到了社區群眾的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