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北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 黨支部建到小區 化解物業...

2020-12-17 環球網

本文轉自【光明網】;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聖 李宏

「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小區乾淨整潔,管理規範有序,住在這樣的環境裡很舒心。」進入冬天,雖然天氣變冷,但家住重慶市江北區寸灘街道康興園小區的王敏,看著小區的變化,心裡暖融融的。

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加快,小區物業矛盾也逐漸凸顯,日益成為城市基層治理的短板。在一些地方,物業矛盾一度佔到了信訪總量的70%。

如何破解這個難題?「江北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為主線,將黨的領導融入物業小區治理各環節,探索出『加強黨建引領、堅持依法化解、引導居民自治、強化有效監督』的工作方法,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江北區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人說,如今群眾遇到的難事,大多不出小區就能解決,物業矛盾的不斷化解,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斷點」變「接點」 服務群眾更直接

「大家信任你,如果能把你選為支部書記、選進業委會,群眾都更放心了。」當初,董家溪社區書記江玲多次找到業主周蓉,想請她參與到小區管理中去。

「我以前也做過管理工作,但退休多年,難以參與小區治理。」周蓉總是不答應。「你不要忙著拒絕我,我們是將黨支部設置與小區樓院充分結合,把黨支部建到小區、把黨小組建到樓棟,現在服務居民更方便、更直接了。」幾番交流,周蓉答應將組織關係從原單位轉到社區,並參選小區黨支部書記,為小區居民服務。

「以前錦繡北濱小區沒有單設黨支部,也沒有分設黨小組,社區黨組織到物業小區成了『斷點』。」江玲說,開展黨建引領化解小區物業矛盾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黨支部建到小區、把黨小組建到樓棟,同時在業委會和物管公司建立黨支部,構建「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物業黨支部」模式,讓本樓棟、本小區黨員聯繫協調解決本樓棟、本小區的事。錦繡北濱小區黨支部成立後,又以樓棟為單位建立了4個黨小組,業委會成員中的黨員擔任黨小組組長。

目前錦繡北濱小區黨支部共有黨員19名,在每棟樓設立黨群驛站,既保障了黨員學習、活動有陣地,也讓業主議事、休閒有場所。

「無序」變「有序」 依法依規辦實事

「東方家園小區有常住居民8000多人,也是住宅集中的老舊小區。」小區居民楊明英告訴記者,隨著小區老化,物業矛盾隨之產生、積累,尤其是第四屆業委會在任期屆滿的情況下,原業委會無法正常履職,導致一些矛盾化解不及時。

「當務之急便是選出新的業委會。我們汲取了上次換屆不成功的經驗教訓,這次換屆,從開頭就按照物業條例規範推進。」華新街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升泉說。街道社區黨組織提前介入,按照組織宣傳、推選代表、收集申請、搭建專班、大會籌備、依法選舉「六步工作法」,全程指導監督業委會選舉工作。

「條例家喻戶曉,小區和諧共享。我們進家入戶宣傳新修訂的物業管理條例,一家一戶發放,幫助居民在生活中學法、遇到問題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東方家園社區黨委書記苟映蓉說,選舉過程中,針對業主反映強烈的急事難事、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梳理調查,通過上門走訪、聯席會議研究等方式,逐一協調解決,贏得信任,最終成功依法選舉出新一屆業委會,5名業委會成員中黨員3人、群眾2人,新選出的業委會主任是小區黨支部書記,實現了「一肩挑」。

「選出業委會是起點、不是終點,接下來我們還將引領小區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完成承諾辦的實事,建設一個和諧美麗的宜居家園。」苟映蓉說。

「不治」變「自治」 群眾參與群眾事

「小區停車太亂了,是多年的『不治之症』。」勝利花苑小區是一個典型的農轉非安置小區,車輛亂停放現象突出,給小區居民安全帶來隱患。

「只有讓居民自己管自己的事,發揮主人翁作用,才能真正建成居民滿意的美好幸福家園。」為了破解停車難,鐵山坪街道派組織委員鄒賽霞任社區第一書記,成立第一書記任組長的物業矛盾化解工作組,聯合業委會、物管公司,多種渠道「收議題」,多方懇談「出主意」,議事組織「擬方案」,張榜公示「開言路」,專項審查「定公約」,居民表決「說了算」,有效推動矛盾化解。最終,小區形成「兩停三不停」停車公約(單邊停、車位停,消防通道不停、人行道不停、彎道不停),由物管公司在小區道路單邊畫線新增停車位350個,既解決了停車難,又能讓消防通道正常使用。

「業委會成立後,我們不僅解決了停車難,還及時建立規章制度,讓自治在制度軌道上運行,目前已解決高空拋物、路燈不亮等7個問題。」勝利花苑小區業委會主任張茬政說,如今小區已經初步形成「社區牽頭自治,小區開展自治,居民參與自治」的自治網,走出了一條黨組織引領的小區群眾自治之路。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15日 10版)

相關焦點

  • 小區裡設調委會 廈門金山街道打通「最後一百米」
    小區裡設調委會 廈門金山街道打通「最後一百米」東南網6月6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小區是聯繫服務社區群眾的「最後一百米」。昨日,記者從金山街道獲悉,廈門湖裡區將調委會建在小區裡,讓身邊人調解身邊事,零距離服務群眾。金山社區達嘉馨園小區內設立「黨支部-調委會-樓棟小組-黨員志願者」的四級網格調解組織體系,利用「網際網路+調解」的優勢,做到「有話要說有人聽、有事要做有人辦、有了糾紛有人調」,真正打通人民調解的「最後一百米」。
  • 關注|一把鑰匙巧開千把鎖 江北區打通黨組織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
    小區,是業主的溫馨家園,也是城市的基本單元,被稱為城市治理的「最後一米」。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小區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的矛盾也逐漸增多,成為城市治理的突出問題。江北區屬重慶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之一,城市化率高達96%,現有物業小區500餘個,物業管理企業近300家,小區物業管理矛盾一度較為突出,曾是當地城市基層治理的短板。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 黨建引領打造「紅色物業」 五華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作為城市最基礎的管理單元,物業服務行業關係著千家萬戶、群眾百姓的切身利益,更是直接體現一座城市發展品質、服務內涵的窗口。為有效破解當前物業管理服務中的難點、亂點、熱點問題,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五華區加快推進「黨建引領、紅色物業、服務民生」工作。
  • 海天雅築小區有了「紅色物業」——小區黨支部扛起「服務鄰裡」大旗
    大小新聞客戶端10月15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鄒春霞 攝影報導 )2020年7月,煙臺高新區馬山街道首個功能型小區黨支部——海天雅築小區黨支部成立。這個在黨組織領導下的街道、社區、居民代表、中大物業等多方聯動的高新區「紅色物業」,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在基層的有效覆蓋,探索出了一條特色的「紅色」黨建之路,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讓黨旗在基層陣地高高飄揚。
  • 合肥龍崗開發區:黨支部建在小區上 好服務駐點家門口
    新時代怎麼走好群眾路線、做好基層治理?合肥市龍崗開發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新模式,努力將觸角延伸至小區、居民身邊,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最終把「工作對象」發展成「工作力量」,在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的路上不斷創新。
  • 臨時黨支部「抗疫新法」見真效——黃石市杭州公館小區臨時黨支部...
    新支部匯聚新力量「困難在哪裡,黨支部就建在哪裡。」2020年2月24日,杭州公館臨時黨支部在抗疫一線成立,同時設立3個黨小組。小區臨時黨支部成立之初,臨時黨支部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杭州公館小區防疫崗位職責》,優化工作流程,明確職責定位,要求黨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模範作用,開展物資配送、代購代辦、矛盾化解、心理諮詢、小區值守等工作,教育、管理、監督黨員以及做好組織、凝聚、服務群眾等工作。「聚,是一團火。」
  • 伊濱經開區李村鎮小區: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以便民為原則...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郭帥 通訊員 張海濤 尚宋陽/文圖按照市委「河洛黨建計劃」全面提升年工作部署和區黨工委2020年基層黨建三清單工作任務,為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三治」並進、服務進社區,洛陽伊濱經開區李村鎮李村鎮整合社區用房、小區物業用房等資源
  • 銀川:聯繫群眾「進一步」,服務群眾「深一度」
    聯繫群眾「進一步」,服務群眾「深一度」   ——寧夏銀川「四優四提」城市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現代化   前不久,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楓林灣社區五裡水鄉小區,由黨支部牽頭,轄區綜治中心、派出所、物業公司等代表參與的聯席會議召開
  • 紅物業,好服務!來看新時代城市居民小區治理的「眾興樣本」
    隨後,社區黨委書記李飛迅速將相關情況及時反饋給縣住建部門,最終決定將小區北門空地改造成可容納165輛車的停車場,此舉贏得了小區業主的一致稱讚。網格黨支部和物業公司積極作為,小區「停車難」問題迎刃而解,得益於眾興街道推行「紅物業」機制,打造網格黨支部、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三位一體」工作模式。
  • 精細服務居民,雲城街這10個小區成立業主黨支部
    大洋網訊 記者今日(25日)從廣州市白雲區獲悉,雲城街先後在雲逸苑、柿子園、雲霄樓、元邦苑、保利雲禧、飛雲樓、方圓小區、齊福閣、社科院宿舍、東方明珠共10個住宅小區,成立了業主黨支部,把黨組織建設延伸到家門口,把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延伸到「最後一米」,為小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 快看,可能就是你家小區物業!
    疫情期間,睢寧縣安意物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書記竇超多次接到業主的電話,「每天我們物業都能接到類似的求助電話,醫院、藥店去的次數太多了,記都記不清了,基本每天都在給業主買藥買菜。」「我們想盡最大努力,為居民辦好事、做實事,讓紅色物業人的那抹『紅』更加凸顯,更有溫度。」竇超說,以一點一滴的實際行動溫暖居民的心。增加群眾服務平臺,物業管理有「密度」。
  • 嘉魚132個小區黨支部架起連心橋 化解糟心事
    「當著李書記的面,我們也向大家承諾,認真做好物業服務,同時也請大家多理解,多注意小區清潔衛生,及時繳納物業費,多支持物業工作。」物業經理誠懇地表示。今年5月,愛尚億家小區在毗鄰的縣氣象局大力支持下,成立小區黨支部,小區第一書記、黨支部書記均為氣象局幹部。
  • 超400個黨支部建到家門口
    在中山市三鄉鎮振華路兩側,連片分布著大大小小20多個居民小區。過去,商住小區黨建工作不夠紮實,這些小區管理主要依賴物業,黨組織的領導和服務能力存在短板。根據中山市今年全域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攻堅行動部署,這一區域符合組建新社區的條件,三鄉鎮把20多個小區整合起來,推動成立振華社區,同步建立起社區一級黨組織。
  • 大豐區司法局多措並舉服務小區物業規範化管理
    中國江蘇網10月30日鹽城訊 近年來,大豐區司法局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強化法治宣傳力度,積極服務小區物業規範化管理,多措並舉加大物業管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有效地維護了宜居城市環境,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累計共化解物業管理糾紛481件。
  • 財源街道:多網合一 暢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納米」
    今年以來,財源街道做實做細社區網格體系,推進「多網合一」,將組織建在網上,治理融入格中,服務延伸樓居,想方設法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織牢「最底一張網」,暢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納米」。
  • 居民下單、物業接單!美雅小區「訂單制」服務用了都說好~
    為了拉近物業與小區居民關係,物業公司在每位80歲以上老人生日之際會為其送上免費的蛋糕,並同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一起到老壽星家中共同為老人慶生。誰家有喜事,物業也會免費為小區居民提供拱門,增添喜氣。小區物業服務從以前的「缺位」變成了現在的「增位」。
  • 江北街道西範小區 黨員聯繫群眾 織密紅色網格 溫情服務和嚴格管理...
    江北街道西範小區 黨員聯繫群眾 織密紅色網格 溫情服務和嚴格管理並舉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20年05月26日 15:13:35 | 作者:朱凱迪 | 編輯:董之震  白天,一家家企業車間內生產秩序井然,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夜晚,湖蓮西街上的夜市繁華熱鬧
  • 眉山青神:按響基層社會治理「呼叫鈴」直達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國際在線四川報導(方秦 通訊員 張琬沁 李思敏 黃浩宇):近日,眉山市青神縣城東路25號開放式小區的居民陳玉如看著每天出入的小巷道路硬化工程順利完工,心裡樂開了花。這正是青神縣實踐「街道吹哨 部門報到」基層治理機制,著眼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事,直達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生動案例。
  • 武隆區推進「網際網路+」社保服務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華龍網4月24日15時訊 記者從武隆區人民政府官網獲悉,武隆區推進「網際網路+」社保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一是積極協調溝通,推出居民醫保微信繳費服務。完成了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繳費相關信息、結算帳戶等工作與軟體公司的對接工作,目前已實現居民醫保「重慶社保」公眾號參保籌資繳費,2019年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繳費參保群眾可在手機端自助辦理。    二是廣泛動員宣傳,推廣「023社保在線APP」服務。
  • 「E龍巖」:以數位化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新華社福州4月19日電 題:「E龍巖」:以數位化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新華社記者鄭良今年以來,福建龍巖市打造「E龍巖」網上公共服務平臺,優化「網上政府」辦事流程,打通部門數字孤島,線上線下聯動,以數位化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