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四川報導(方秦 通訊員 張琬沁 李思敏 黃浩宇):近日,眉山市青神縣城東路25號開放式小區的居民陳玉如看著每天出入的小巷道路硬化工程順利完工,心裡樂開了花。這正是青神縣實踐「街道吹哨 部門報到」基層治理機制,著眼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事,直達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生動案例。
多元化參與 強化組織引力
2020年1月以來,青神縣鹽關社區城東路25號開放式小區內,網格員段虹霞多次聽到群眾反映路面積水問題。原來,這條小區居民出行必經的小巷道,路面長期坑窪,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給周邊16戶居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
想要解決路面問題,需要停水停氣、修改管路,需要協調供排水公司、天然氣公司、住建局等單位,管控施工周期,儘量減少對群眾日常生活的影響。「街道吹哨」工作機制正是破題鑰匙。
「街道吹哨 部門報到」基層治理機制通過街道大工委、社區區域黨委、小區(片區)黨組織、樓棟黨小組的組織架構,將黨組織的力量向群眾層層滲透,其中,街道黨工委包含青神縣住建局、青神縣民政局等片區內關乎民生實際的重點單位,將供水、電網、住建、民政等單位部門納入「街道吹哨」運行機制中,夯實責任。最終在短短一個月內解決了城東路25號小區居民的生活難題。
青神縣域各單位多元化參與「街道吹哨」工作,不僅體現在研究討論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參與社區建設重大事項議定,還以強有力的組織引力,做到條塊聯運、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辦、資源聯用、服務聯做。一個「聯」字,展現了青神縣基層社會治理主動作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配合的良好格局。
規範化運行 形成治理推力
青神縣城南農貿市場亂象情況複雜,經分析研判後,由青神縣政法委牽頭,青神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組織,制定了《城南農貿市場周邊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在限時2個月內,完成一系列整改工作。
近日,青神縣農貿城南農貿市場迎來了一次集中整治。青神縣綜合行政執法局50餘人分組進入,針對市場周邊存在的攤點亂擺、垃圾亂倒、車輛亂停等「亂象」,取締佔道經營行為,規範流動攤位經營,清運垃圾廢料。同時,青神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在城南市場周邊的小南街和川主廟街等街道增設19個標誌標牌,明確非機動車的停放地點,可額外滿足1300輛非機動臨時停放。
城南市場集中整治成為「街道吹哨」基層治理機制的一次規範化運行典型。在「你吹哨 我報導」微信大群中,吹哨辦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各個社區的辦理事項。工作人員對收集到的問題從緊急程度、專業內容、影響範圍等方面進行分析研判後,將精準吹哨,有序交付權責部門處理,在設定的時限內辦理完成並提交反饋,由吹哨辦對辦理質效、群眾滿意度等方面進行測評,根據測評結果適時銷號。
精準化服務 促進發展活力
華瑞國際小區黨支部依託「街道吹哨」工作體系,為片區群眾提供更精準化的社區服務,打造了「1+7」一家親幸福小區工作方案,以小區黨支部為「1」個核心,開展「7」項衍生活動。小區居民中從事旅遊講解、醫療救護、消防公安的支部黨員都行動起來,根據每個人的技能特長、從業情況,認領其中一項活動,為小區群眾提供更專業化、精準化的服務。
依託「街道吹哨」工作體系,各個社區、包保單位、小區黨支部的黨員幹部因地制宜地思考屬於自己片區範圍內的基層治理新模式,有些創新思路還在討論,有些方案已經通過並實施。
鹽關社區國賓城小區近期公布了小區志願服務積分管理辦法,通過建立積分制,設置小區業主志願服務需求領辦臺帳,激發小區業主主動參與小區日常工作的熱情。群眾服務不僅是社區幹部、小區黨員、片區包保單位的職責,有技能、有意願的業主一樣可以參與到醫療保健、矛盾調解、法律諮詢、心理諮詢、親情陪護等關愛服務中,所獲得的積分可用於實物兌換。
「街道吹哨 部門報到」基層治理機制正為社區、小區黨支部提供創新思考、精準施策的底氣與支撐,讓基層治理工作迸發出嶄新活力。
目前,通過黨員「雙報到」,青神縣建立118個小區黨支部,構建黨員先鋒隊、專業化服務隊、小管家隊伍三級黨群服務體系,8000餘名黨員幹部進小區、進院落、進樓棟,收集各類問題建議1500餘條,解決問題500餘件,接警率下降11.7%,刑事案件立案率下降17.65%,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達98%。展望未來,「街道吹哨 部門報到」基層治理機制將有力促進黨群關係更加融洽、城市形象更加靚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