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張二震:為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貢獻南京...

2020-12-17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

張二震,

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

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作為一個在南京學習、工作、生活幾十年的南京人,回顧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的南京發展歷程,我覺得最大亮點是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為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貢獻南京力量。

站起來——建立門類齊全工業體系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國成立70年來,南京經濟社會發展翻開了新的篇章。雖然南京解放時我還沒出生,但我們這代人是和共和國一起成長的,聽說過很多有關南京的故事。

我覺得,南京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緊密聯繫在一起。1949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從一開始的「一窮二白」,甚至一根像樣的螺絲釘都造不出來,到建立獨立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中國和中華民族站起來了。在這個過程中,南京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是南京的化工產業,對南京、江蘇乃至全國發展及工業體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

二是冶金、鋼鐵、機械製造以及鐘山牌手錶等輕工業,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均排在全國前列,創造了很多全國第一。南京曾研製出中國第一隻螢光燈、第一隻火花塞、第一隻電子管、第一套收音機真空管、第一臺電影放映機、第一臺全自動車床、第一個脈衝磁控管等。

三是南京高校科研院所多、軍工廠多、各類人才多,為新中國建立獨立完整工業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是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彰顯了中華民族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

還有,作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南京從歷史文脈的保護和傳承、開放包容文化底蘊的彰顯等方面,均進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為後來的改革開放富起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富起來——從傳統工業城市轉變為現代產業新城

從改革開放到黨的十八大,是中華民族富起來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依託完整的工業體系,南京的經濟發展和全國的經濟一樣,全面融入國際分工,通過開放培養出了產業工人,學習了先進技術,接觸了先進理念,引進了市場經濟制度,不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改革開放之初,南京是典型以工業經濟為主的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南京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由1978年的12.5:67.5:20.0調整為2017年的2.3:38.0:59.7同時,構建知識密集型的科技產業鏈和創新型企業集群,搶佔高新技術產業制高點的前沿陣地。

南京從傳統工業城市轉變為現代產業新城,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重大進展,化工產業佔比從過去的三分之一下降到五分之一,戰略性新興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40%,服務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0%;成為全國第11個經濟總量「過萬億城市」,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保持全國前列,按照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12%,高於全國平均增速3個百分點。

南京從科教名城邁向創新型城市,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唯一的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改革開放有效撬動了科教資源,有力助推了創新經濟發展。

南京也從歷史文化名城成為美麗古都,城市綠化覆蓋率、林木覆蓋率分別達到44.8%、29.9%,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堅實步伐,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連續9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南京的巨大變化,從金陵飯店上可見一斑。37層的金陵飯店,當時是全國最高建築。站在紫金山和靈谷寺上看南京,金陵飯店真是鶴立雞群、一枝獨秀。金陵飯店建成後,很多人去參觀璇宮。現在,金陵飯店已經淹沒在幾百棟高樓大廈中。

另外,南京也是「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戰略重要節點城市和樞紐城市,是科教名城,大院大所、著名高校以及人才總量和競爭力總在全國名列前茅,為國家輸送了大批人才。

南京還是一個非常開放包容的城市,非常寬容,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不管什麼天南海北的人到南京,只要生活3-6個月,就認為自己是南京人。可以說,富起來階段,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包括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都比較協調。

強起來——「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邁上新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後,南京和全國一樣,進入強起來階段。在這個階段,南京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展的一大特徵是驅動經濟發展的動力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轉向科技創新包括自主創新新階段,「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邁上新臺階。

首先,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體經濟是南京的強項,南京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提檔升級,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變,使科技創新成果最終落到產業轉型升級上。江寧開發區通過實施工業企業「智能化+」技改工程,推動傳統產業向高新化、高端化升級,形成綠色智能汽車、智能電網年千億級產能,成為智能電網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國家新能源示範產業園區。南京化學工業園設立了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形成了以石化、碳兩大產業鏈為主要支撐,新材料、生命科學為導向的現代化工產業體系,集聚了中石化、德國巴斯夫、英國BP、美國空氣化工等世界500強、全球化工50強企業。

其次,集聚先進位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南京各類開發區是先進位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集聚區域。南京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集聚各類企業3000多家,其中外資企業300多家,每畝工業用地平均投資強度達550萬元,單位面積土地的投入強度和產出居全國開發區前列,已形成新型顯示產業高端裝備製造和生物醫藥三大產業集群。人工智慧、未來網絡、生命健康、新零售等新興產業飛速發展,日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再次,集聚高端研發機構。目前,南京市各類開發區建有節能環保、現代通信、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中心19個,園區企業擁有各類研發中心1035個,其中省級以上研發中心522個;共引進、培育科技創業領軍人才超過2000人,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21萬人。

第四,對標國際一流開放式創新。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創新,而是開放式創新,集聚和整合國內外高端創新要素開展以我為主導的創新。南京幾個開發區把握科技資源跨國流動的大背景,順應創新要素全球配置的大趨勢,樹立全球視野謀創新。截至2018年6月,全市開發區共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0家,研究中心106家,採購、結算、物流等功能性機構67家。南京服務外包走在全國前列,2009年南京市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度位居全國第一;2017年商務部服貿司委託第三方研究機構對31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開展了綜合評價,南京繼續位居第一。

第五,瞄準科技創新前沿,明確主導產業方向。南京明確了「4+4+1」主導產業體系,第一個「4」是四大先進位造業產業,即新型電子信息、綠色智能汽車、高端智能裝備、生物醫藥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第二個「4」是四大現代服務業產業,即軟體和信息服務、金融和科技服務、文旅健康、現代物流與高端商務商貿;「1」是未來產業,主要是具有重大產業變革前景的顛覆性技術及其新產品、新業態等。通過「4+4+1」主導產業體系布局,讓科技創新資源向「4+4+1」主導產業集聚,科技創新投入向「4+4+1」主導產業傾斜,最終目的是通過布局調整和優化,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集群發展。

六是打造「江蘇第一、全國前三、國際有影響」的產業地標,包括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光電顯示、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江北新區已集聚了集成電路上下遊企業300多家,臺積電一期投資30億美元的12英寸晶圓項目落地,為集成電路產業鏈發展、實現集成電路產業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礎。最近,南京舉辦了集成電路發展峰會,提出「創新名城從『芯』出發」戰略,宣布成立「南京集成電路產業聯盟」,31個集成電路產業項目籤約。同時,南京在新能源汽車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上下功夫,在培育核心競爭力、攻克關鍵技術上做文章。

我一直覺得現在是南京大顯身手的時候。因為以前我們是為跨國公司配套打工,今後要在進一步開放條件下,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必須要有核心技術和整合全球資源和集聚全球創新要素進行全球創新的能力,以及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能力。南京科教資源豐富、人才總量多、人口淨增長,城市框架也拉開了,又處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幾大戰略疊加,在發揮科技引領作用方面,南京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今年,江蘇省委、省政府決定江寧區、南京江北新區和蘇州市崑山市等一起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隨著「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建設,南京將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激發科教資源內生能力,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南京力量。

相關焦點

  •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
    讓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站起來,讓底子薄、人口多的中國人民富起來,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偉大祖國強起來,實現這三次歷史性飛躍,是我們黨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 中國人的自信: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三個「起來」直抒胸臆,激起了濃濃的民族自豪感,讓更多普通的中國人感受到了國家的文明進步,真切體會到了祖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這一歷史性巨變。
  • 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新時代背景下,以新思想為指引、具備新視野的新中國歷史。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大幕,中國人民逐漸走上了「富起來」的道路;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吹響了中國闊步邁向「強起來」的激越號角。
  • 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望海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這個論斷展現了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性變革,揭示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邏輯。站起來。鴉片戰爭後,外國列強對中國進行鯨吞蠶食,「四萬萬人同一哭,天下何處是神州?」
  • 中國人民從精神上主動起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中國人民從精神上主動起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2020年02月13日 17:0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儲著源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人民在精神上從被動到主動,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
  •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新中國70年的歷史,概括起來說就是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歷經艱難坎坷「站起來」:成立新中國和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生根本轉折今天,中華民族在內憂外患之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人民在水深火熱之後過上小康生活,中國在滿目瘡痍之後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 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壯麗歷史和經驗探析
    原標題: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壯麗歷史和經驗探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新中國70年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取得豐功偉績的歷史。我們要認真總結新中國70年來的歷史經驗,從中汲取營養,珍惜和守護自己的精神家園。
  • 《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出版,喜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書以習近平總書記「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重要論斷作為統領和歷史分期,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發展脈絡為「經」,以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項事業的發展為「緯」,全景式描繪了新中國從一窮二白中艱難起步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走過的崎嶇而輝煌的道路,同時也立體化呈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艱辛歷程和精神風貌。
  • 改革開放之路使中華民族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因此,中國道路是一條通過改革開放繼而實現「富起來」和「強起來」的道路。中國道路是切合中國具體實際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的鮮明特徵之一就是實行改革開放。因此,中國道路是一條通過改革開放繼而實現「富起來」和「強起來」的道路。
  • ...史的好讀本 ——讀張士義新著《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 - 何孝榮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好讀本 ——讀張士義新著《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何孝榮▲《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 張士義/著 天地出版社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歷史節點——在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東方大國全面完成脫貧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必將載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史冊。為迎接和慶祝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張士義研究員撰寫的《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近日正式出版了。
  • ...解讀:《民族復興和中國共產黨——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
    用大歷史觀、大黨史觀縱深解讀:《民族復興和中國共產黨——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好書推薦★★★★★本書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十九大之所以要突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係,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苦苦求索中誕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曲折進程中成熟,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道路上發展壯大。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
  • 南京大學 商學院
    南京大學商學院起源於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時期的商科,1952年中國大學院系調整時,南京大學的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調整到其他院校。1978年,南京大學恢復經濟學系,1986年成立企業管理系,在此基礎上,於1988年成立南京大學商學院。
  • 南京大學商學院概況
    南京大學商學院起源於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時期的商科,1952年中國大學院系調整時,南京大學的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調整到其他院校。1978年,南京大學恢復經濟學系;1986年,成立管理學系;1988年,成立南京大學國際商學院;2000年,國際商學院更名為商學院。
  • 南京大學商學院簡介
    1978年,南京大學恢復經濟學系,1986年成立管理學系,在此基礎上,於1988年成立南京大學國際商學院。自1988年成立以來,南京大學商學院逐步形成了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局,目前設有經濟學院和管理學院。
  • 「好書推薦」一部破解中國成功密碼的力作——《從站起來、富起來...
    「好書推薦」一部破解中國成功密碼的力作——《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為什麼行》 2020-01-06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MBA公開課 股市大震蕩,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分享投資秘訣!
    6月24日,南京大學MBA公開課,來到了美麗宜居的城市——南通。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茅寧教授、南京大學MBA中心主任李晶等嘉賓,參加了此次公開課。又到全國高校MBA招生季!伴隨著南京大學2016級MBA招生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南京大學MBA公開課正在走進全國多個主要城市,多位知名教授和學者開始進行巡迴演講。
  • 南京大學商學院--國際交流合作
    1998年成立了中荷國際工商管理教育中心,2004年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合作創辦了「南京大學—康奈爾大學EMBA項目」,同年還與美國密蘇裡(聖路易斯)大學合作創辦了「南京大學—密蘇裡(聖路易斯)大學國際MBA雙碩士項目」並開始招生。  為增進學術交流及為培養高水平的經濟管理人才創造一個良好的學術交流環境,商學院不定期地舉辦斯密論壇與德魯克論壇。
  • 韓慶祥:中國怎樣實現強起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這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 南京大學商學院劉志彪教授登上《新華日報》整版
    近日,南京大學商學院產業經濟系劉志彪教授接受《新華日報》記者專版採訪,探討了自己的治學初衷和理念,並對最近的經濟熱點問題「構建雙循環」、「鏈長制」、「總部經濟」與新型智庫的發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觀點。《新華日報》8月18日第16版:思想周刊·學林
  • 徐祖信院士加盟南京大學蘇州校區
    11月9日,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環境與健康學科平臺特聘教授徐祖信院士聘任儀式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舉行。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長呂建,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忠,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學院院長任洪強等出席聘任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