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監測標準與理論

2020-12-12 電子工程專輯


振動是反映機械設備運行狀態的重要參數,當設備發生故障時(例如零部件之間的變形、碰撞、摩擦、破損等),其振動狀態產生變化,通過振動監測系統對設備振動進行監測,分析提取振動信號中的故障特徵,可以判斷設備的健康狀態,進行故障診斷和預測。

振動監測具有以下特點:

1)包含故障信息豐富。設備中主要零部件的各種典型損耗性故障都可以通過振動監測做出診斷。

2)故障反應靈敏、迅速。振動對故障反映比較靈敏,即使非常微弱的故障,也會引起振動變化。通過各種振動信號分析處理方法可以在強幹擾背景下提取故障信息,因此可以實現故障的早期診斷。

3)測量方便。只要將振動傳感器安裝在設備體上的合適部位,即可實現振動測量,對設備不產生影響。

本篇首先介紹振動監測的相關標準,其次,通過以齒輪減速機及軸承為對象,介紹振動監測的理論基礎。

一、振動監測的標準

機器設備的健康狀態是保障其長期安全可靠運行的基本條件,振動大小是反映機器設備健康狀態的主要指標之一。在當前技術水平下,國內外針對大型、重要設備通常都採取了振動監測手段,包括在線或離線監測,通過監測設備的振動判斷設備的健康狀態。為了描述機器的健康狀態,必須根據法定的標準作為評定準則。對於機器設備的製造廠來說,標準是確定產品是否合格的依據;而對於機器設備的使用單位來說,特別是使用中的一些大型設備或流程工業中的關鍵設備,標準也是隨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態的依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下設的振動、衝擊與狀態監測技術委員會(TC108)是專門負責制定振動與衝擊方面國際標準的機構,該機構根據機械設備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發展的需要,還歸口制定機器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方面的國際標準。我國與ISO/TC 108對口的是全國機械振動、衝擊及狀態監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3),該委員會由國家有關部委專家共同組成,是全國性專業標準化技術工作組織,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領導。

用於旋轉機械振動評價的主要國際標準有ISO 7919和ISO 10816(有些改為ISO 20816系列)兩個系列,分別對應我國國家標準GB/T 11348和GB/T 6075系列標準。這兩個系列振動標準簡單介紹如下:

1)ISO 10816(GB/T 6075)系列標準主要針對軸承座振動,共有7個部分,如表7-7所示。根據旋轉機械軸承座相對於地面的絕對振動(絕對瓦振)進行振動狀態評價,主要測量參數是振動速度,評價參數為振動速度值和振動位移值。

表1 GB/T 6075系列標準相關信息

2)ISO 7919(GB/T 11348)系列標準主要針對旋轉軸振動,共有5個部分,如表2所示。根據支撐軸承處的軸頸相對於軸瓦振動位移(相對軸振)進行振動狀態評價。通過安裝在軸承附近的電渦流傳感器測量相對軸振位移,對振動大小進行評價。

表2 GB/T 11348系列標準相關信息

3)發達國家標準。美國、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也有許多在國際上普遍採用的振動評價標準,例如美國石油學會的API610(離心泵)、API611(通用汽輪機)、API613(專用齒輪箱)、API617(離心壓縮機)、API673(專用風機)等;德國工程師協會標準VDI2056、VDI2059;英國國家標準BS4675。

各種旋轉機械的振源主要來自於結構設計、製造、安裝、調試和環境本身。振動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造成結構疲勞和損傷,因此在振動設計中必須重視旋轉機械的轉子系統和軸承等部件經受疲勞損傷的程度。振動部件的疲勞損傷正比於其振動速度,振動所產生的能量正比於其振動速度的二次方,能量傳遞將導致振動部件磨損和引起其他缺陷。因此,在旋轉機械振動判定標準中,疲勞損傷和磨損等缺陷這兩種破壞形式都最好以速度為標準。對於10Hz以下的低頻振動,以位移破壞為主,其實質是疲勞強度破壞,而不是能量破壞,以位移作為振動標準;對於10Hz~1kHz頻帶的振動,以一定的速度級作為振動狀態的判據;對於1kHz以上的高頻振動,主要應該考慮衝擊力和共振破壞,此時應以加速度作為判定標準,如圖1所示。圖2所示為日本豐田利夫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的標準,此標準在低頻、中頻和高頻段分別為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圖1 分頻段振動標準示意圖



圖2 機械預防損傷曲線

以振動值作為評定機器振動狀態,是製造廠出廠檢驗的依據,這種評定標準往往是比較苛刻的。對於設備的使用單位,根據長期使用的經驗,即使在超出此類標準的情況下,仍然被監視使用,往往採用以振動值的變化作為依據的相對評定標準。

二、振動監測理論

機械振動是指物體在平衡點附近往復周期變化的運動。機械設備的振動是設備結構對動態交變載荷作用的一種響應形式。振動具有普遍性,所有承受變化載荷的機械設備都存在振動現象。彈性結構在各種內外部載荷作用下產生彈性形變,並以固體聲形式在結構中傳播,到達設備表面而產生振動。圖3給出了齒輪減速器的振源、傳播途徑和振動及聲輻射示意圖。機械設備的振動響應特徵既取決於輸入激勵,也受到傳遞途經的影響。不同類型的載荷激勵,不同的傳遞途徑,導致振動響應信號的特徵不同。當零部件發生故障時,激勵發生變化,結構振動狀態也將發生相應變化。通過監測結構振動,可以實現健康狀態評估與診斷。


圖3 齒輪傳動系統振動原理

一)齒輪減速機振動

1.齒輪振動產生機理

嚙合齒輪副在工作中受到外部和內部激勵作用,外部激勵主要是驅動軸的輸入轉矩和輸出軸負載轉矩的變化等。內部激勵包括齒輪嚙合過程的變剛度激勵、傳遞誤差激勵和嚙合衝擊激勵等。

(1)變剛度激勵

一般情況下嚙合齒輪副的重合度不是整數,輪齒嚙合過程中同時參與嚙合的齒對數隨著嚙合過程的進行不斷變化,因而輪齒的綜合嚙合剛度也是周期變化的。圖4所示為一對嚙合齒,輪齒在A點開始嚙合,主動輪輪齒的齒根首先進入嚙合,彈性變形較小;從動輪輪齒的齒頂處首先進入嚙合,彈性變形較大。到D點主動輪輪齒和從動輪輪齒完成一次嚙合過程,嚙合過程中主動輪輪齒彈性變形δp逐漸增大,從動輪輪齒彈性變形δg逐漸減小,彈性變形規律如圖4所示,單對齒的綜合變形 sδ=δp+δg。單對輪齒的綜合剛度ks等於各單對齒綜合剛度的疊加(如圖4c所示)圖4d和圖4e分別示出直齒輪和斜齒輪的綜合剛度變化特徵,直齒輪在嚙合過程中交替出現單齒嚙合和雙齒嚙合情況,使得輪齒綜合嚙合剛度出現周期性階躍變化。斜齒輪嚙合過程由輪齒一端開始,逐漸擴展到整個齒面,然後從另一端退出,綜合剛度不存在階躍突變。


圖4 齒輪嚙合的綜合剛度變化特徵

(2)傳遞誤差激勵

由於齒輪加工和安裝存在誤差,使嚙合齒廓偏離理想齒廓位置,稱為傳遞誤差。傳遞誤差造成嚙合過程中輪齒間的周期性運動衝擊,當主動輪勻速轉動時,從動輪不再是勻速轉動,而是出現轉速波動,包括長周期波動成分和短周期波動成分。長周期波動主要由於齒輪的幾何偏心造成的,其頻率與軸的轉動頻率相同,影響齒輪的運動精度,如圖5a所示。短周期波動則主要由基節偏差和齒形偏差造成,如圖5b所示。



圖5齒輪傳遞誤差

其頻率為軸的轉動頻率與齒數的乘積,稱為嚙合頻率:


式中,n、f和z分別為兩個齒輪(下標區分)的轉速、轉動頻率和齒數。

短周期誤差可以表示為以嚙合頻率為基頻的一系列諧波的疊加,即


在各次諧波激勵下,傳動系統將產生複雜的諧振現象,是影響傳動平穩性的主要因素。

(3)嚙合衝擊激勵

由於齒形偏差和輪齒的彈性變形,使得輪齒在進入和脫離嚙合時會產生周期性衝擊。齒形偏差和輪齒的彈性變形產生的衝擊激勵性質不同,前者可以被視為一個動態位移激勵,後者則為動態載荷激勵。

2.齒輪振動信號的基本特徵

多級齒輪傳動系統在運行產生振動的激勵源包括各級嚙合齒輪副、支撐軸承等,使箱體結構表面的振動形態非常複雜,包含多種周期成分和隨機成分。其中主要周期成分的頻率如下:

1)各級齒輪副的嚙合頻率及其低次諧波頻率。齒輪無論處於正常或異常狀態,嚙合頻率及其諧波成分總是振動信號中的主要成分。齒面出現異常時,嚙合頻率及其諧波幅值會發生一些變化,但是嚙合頻率的幅值受載荷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更大,因此僅憑嚙合頻率幅值變化難以準確判斷故障。

2)各級齒輪軸的旋轉頻率及其低次諧波成分。齒輪軸如果存在質量偏心或安裝誤差等,在高速旋轉時產生離心力,激起旋轉頻率及其低次諧波成分。

3)齒輪及軸的結構共振頻率。齒輪齧入齧出過程產生衝擊激勵,引起的結構衝擊振動響應。

4)交叉調製成分。齒輪存在製造或安裝誤差(如齒輪軸存在偏心、齒輪節距不均、主從動軸不平行等),在嚙合過程中,齒面載荷將產生波動,使振動幅值和頻率發生周期性變化,產生信號調製現象,結果在振動信號頻譜中產生邊帶成分。

5)隱含成分。經過滾齒加工的齒輪,在齒面留有滾齒加工的痕跡,工作時產生一種接近嚙合頻率的特殊頻率成分,稱為隱含成分,也稱為鬼影成分(Ghost Frequency)。經過一段時間磨合後,這一頻率成分便會消失。

3.齒輪故障的振動信號特徵

減速機經過長期運行,齒輪的嚙合齒面可能產生各種故障,導致嚙合過程的嚙合力發生波動,產生周期衝擊激勵,使振動信號出現調製現象。齒輪故障產生的調製分為幅值調製和頻率調製。幅值調製由於載荷的幅值波動產生,頻率調製由於轉矩波動產生,兩種調製往往同時存在。不同調製狀態產生的頻譜特徵有區別。

圖6所示為齒輪故障產生的調幅振動(左列)及其頻譜(右列)特徵示意圖。圖中第一行為正常狀態的振動信號及其頻譜,振動信號以齒輪嚙合頻率成分為主(嚙合周期為Tz),在均載調階下振動幅值基本不變,頻譜中嚙合頻率fz及其低次諧波成分最突出,其他成分很少。如果某個輪齒發生故障,故障齒進入嚙合區將引起嚙合力的變化,導致振動幅值發生周期波動,產生幅值調製現象,相應的頻譜在嚙合頻率及其諧波兩側出現邊帶成分,邊帶成分的頻率間隔為故障齒輪軸的轉頻。圖中第二行為局部齒出現點蝕、斷齒等故障時的振動波形和頻譜,故障齒進入嚙合狀態時,產生局部衝擊,導致振動信號出現每轉一次的衝擊響應,形成幅值調製,頻譜中在嚙合頻率及其諧波兩側出現分布較寬的邊帶成分。圖中第三行為齒輪出現分布故障時的幅值調製信號及其頻譜的特徵。在嚙合頻率及其諧波兩側的邊帶成分比較集中。


圖6 幅值調製信號及其邊帶影響

如果齒輪存在加工誤差或發生齒面故障,將會造成齒輪軸轉速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振動信號的頻率調製現象,頻譜中同樣在嚙合頻率兩側形成邊帶,如圖7所示。邊帶是齒輪故障的典型特徵。



圖7頻率調製信號及其頻譜

齒輪故障程度不同,嚙合過程中產生的嚙合力波動大小不同,激勵能量也不同,可能激起不同結構的振動,形成以下三種不同載波的調製振動形式:

1)嚙合頻率及其高次諧波。當故障較輕(如輕微的軸彎曲或面積小、數量少的齒面點蝕),調製振動的載波頻率為嚙合頻率,調製波頻率為故障齒輪軸的轉頻。因此一對齒輪副的嚙合頻率相同,但是主從動齒輪軸的旋轉頻率不同,因此可以根據調製波頻率(邊帶成分的頻率的間隔)判斷故障發生的部位。

2)齒輪諧振頻率。當故障比較嚴重時,激振能量較大,齒輪結構振動被激起,可能產生以齒輪諧振頻率為載波頻率的調幅振動。

3)箱體諧振頻率。當故障非常嚴重時,激勵能量非常大,箱體結構受到故障衝擊激勵,也會產生以箱體結構固有頻率為載波頻率的調幅振動。

4.減速機振動信號示例

圖8給出了在某個兩級平行軸斜齒輪減速機上測量的振動信號,該齒輪箱第一級傳動齒數比為24/68,第二級傳動的齒數比為11/52。三個振動信號分別為正常運行狀態、局部點蝕故障狀態(第一級主動齒輪上2個相鄰齒的齒面有局部點蝕)、分布點蝕故障狀態(第一級主動齒輪的24個齒的齒面上全部出現點蝕)。可以看出,正常狀態信號中以齒輪嚙合引起的周期振動成分為主,幅值比較平穩;局部點蝕故障信號中出現明顯的周期性衝擊成分,其周期與主軸的轉數相應,造成振動信號的幅值調製,呈現明顯的平穩隨機特徵。當故障擴展到所有輪齒時,周期性衝擊成分不再明顯,而振動信號幅值整體增大,隨機性加強,表明故障引起的振動能量增加。


圖8 齒輪振動測量信號


圖9齒輪振動測量信號

二)軸承振動

正常狀態下,振動信號主要呈平穩隨機信號特徵。如果軸承上出現局部故障,軸承故障點每次接觸產生的衝擊響應可以視為某個結構共振頻率下的指數衰減振蕩,可以表示為


式中,fr為結構的有阻尼固有振動頻率;a為與阻尼有關的衰減係數。局部出現故障的軸承,在旋轉過程中每次故障點接觸將產生衝擊激勵,導致結構產生周期性的衝擊振動x(t)。周期T對應的頻率稱為軸承的故障特徵頻率,取決於故障部位和軸承結構尺寸。圖10給出了滾動軸承故障引起的振動信號特徵。外圈由於固定不轉,局部故障產生的周期衝擊成分的幅值基本不變,而內圈和滾動體不斷旋轉,當其存在局部故障時,故障點每經過承載區,產生的衝擊強烈一些,在非承載區,衝擊就會減弱。衝擊峰值的幅度隨轉速發生變化。



圖10滾動軸承故障引起的振動信號特徵

故障特徵頻率與故障部位及軸承結構尺寸有關,可以通過下列各式計算得到:

(1)內圈通過頻率(Ballpass Frequency,Inner race,BPFI)



(2)外圈通過頻率(Ballpass Frequency,Outer race,BPFO)



(3)滾動體通過頻率(Ball Spin Frequency,BSF)



(4)保持架頻率(Fundamental Train Frequency,FTF)



式中,d為滾動體直徑(mm);D為軸承節徑(mm);zb為滾動體數目;φ為接觸角;fn為軸旋轉頻率(Hz)。

根據信號分析理論,周期衝擊振動可以視為單個衝擊振動響應b(t)與一個脈衝序列p(t)的卷積。圖11分別給出單個衝擊振動響應b(t)、脈衝序列p(t)、周期衝擊振動信號x(t)(左列)及其對應的頻譜(右列)。單個衝擊振動響應b(t)的頻譜特徵是在結構共振頻率fr處出現峰值,而周期衝擊振動x(t)(如內圈故障周期TBPFI)的頻譜P(f)中變成以故障頻率fBPFI為間隔的線譜成分,尤其共振頻率附近比較突出,也稱為邊帶成分。



圖11軸承故障產生的周期性衝擊振動示意圖

軸承故障診斷方法主要是根據故障產生的周期衝擊峰值大小判斷故障程度,根據故障特徵頻率判斷故障部位。實際軸承在工作過程中,滾動體與軸承內外圈之間存在相對滑動,故障特徵頻率在一定範圍內會發生瞬時變化。圖12給出了滾動軸承振動信號中包含的主要特徵頻率成分及其所佔據的大致頻帶。圖中所示為各個頻率成分與轉軸的旋轉頻率f 之間的相對關係。一般而言,軸承故障特徵頻率處於和軸旋轉頻率相近的低頻範圍,而軸承結構共振頻率則都處於高頻範圍,即超過軸旋轉頻率數百倍到數千倍的頻率範圍。



圖12軸承故障信號的頻率分布

由表面損傷碰撞產生的衝擊力所引起的振動脈衝寬度一般都很小(μs級),對應的頻譜可從0Hz延伸到幾十、數百kHz,於是在很寬的頻率範圍內都可能激勵起滾動軸承的固有振動,造成振動信號的中高頻域出現一系列明顯的調製峰群。由於滾動體固有頻率非常高,超出一般振動加速度傳感器的測量範圍,所以對故障軸承實測振動信號頻域分析時,內、外圈固有頻率附近的邊帶最為常見,而滾動體固有頻率附近的邊帶難以觀測到。另外,在齒輪傳動系統中,滾動軸承故障時的振動能量比齒輪副嚙合振動能量小得多,所以在振動信號低頻域內,滾動軸承故障特徵頻率及其倍頻附近的邊帶成分常常被能量較高的齒輪振動成分所掩蓋,於是利用信號低頻域成分診斷軸承故障較為困難。

在齒輪減速機中,滾動軸承內圈與轉軸多採用緊密的過盈配合,所以儘管內圈質量不大,但要激勵起內圈固有頻率共振需要較高能量。軸承外圈與箱體軸承座之間的配合比內圈與轉軸配合松得多,在滾動軸承運行一段時間後,尤其是故障後,外圈可能發生鬆動,所以較小的能量也可能激勵起外圈的固有頻率共振。因此對於外圈固定、內圈轉動的滾動軸承,不論故障發生在什麼部位(外圈、內圈或滾動體),衝擊能量都容易誘發外圈共振,於是在滾動軸承振動信號中,以外圈各階固有頻率為載波頻率、以故障特徵頻率為調製頻率的調製現象非常普遍。


相關焦點

  • 振動的檢測方法與監測方法
    振動監測方法1、常規監測設備正常運轉時,使用筆式測振儀檢測設備旋轉部位的振動值,主要是振動速度,測量軸向、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振速並記錄作為參考值2、精密監測精密監測是通過振動頻譜儀檢測設備振動頻譜圖,分析各頻率對應的振動速度分量,如某一頻率的振動速度分量超限,可對比常見振動故障識別表判斷故障點。
  • 建築物爆破振動安全控制標準
    1、概述  《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第6.2.2條規定「地面建築物的爆破振動判據,採用保護對象所在地質點峰值振動速度和主振頻率:……」,並給出了不同建築物承受不同頻率範圍爆破振動的安全允許標準。
  • 高線軋機軸承振動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分析
    摘要:採用單一、獨立的監測診斷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大工業化的生產需求,實現信號數據的存儲、特徵提取和共享,開展設備狀態監測和技術創新,是科技發展的主要趨勢,網際網路 / 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為這一設想提供了可能。在線採集高線軋機軸承振動信號,提取故障特徵,再基於高線軋機振動故障機理進行故障診斷分析,並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 國際振動分析師培訓基地正式揭牌 航天智控助力監測故障診斷技術發展
    因此,提高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分析水平,加強經驗積累和學習,已成為當今企業降低維修成本、提高資產效能的重要手段。我國自在工業企業中引進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以來,對保障企業生產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和建立預測維修、落實點檢定修制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對從事該項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業務素質缺乏考核、認定標準,因而影響了企業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 振動傳感器是幹什麼的_振動傳感器工作原理介紹
    振動傳感器是幹什麼的   振動傳感器主要監測旋轉機械的振動情況,每種設備都有自己的振動標準,超過振動值,表明機器出現故障,所以振動傳感器是起到對振動的保護作用。   振動傳感器分為磁電式與壓電式兩種,磁電式的結構簡單、價格較低,但精度較差,現在常用的是壓電式的傳感器,測量精度較高。
  • 淺談機械振動的控制
    機械振動可分為線性振動和非線性振動兩大類。線性振動可以由線性微分方程加以描述,系統中的恢復力、阻尼力和慣性力分別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線性函數,即它們之間的關係在直角坐標系中呈直線變化的形式。不具備上述線性關係的振動則視為非線性振動。
  • 超聲波焊接理論特點—振動與傳導
    高頻振動達到一定範圍。超聲波能量通過上部焊件傳遞到焊接區域。由於焊接區域(即兩個焊縫之間的界面)阻抗大,會產生局部高溫。由於塑料的導熱性差,它們不能及時分布,而是聚集在焊接區域,導致兩種塑料的接觸面迅速熔化,並且一定的壓力使它們結合在一起。當超聲波停止時,讓壓力持續幾秒鐘,使其凝固成固體分子鏈,從而達到焊接的目的。
  • 設備振動標準(建議收藏)
    不是特意為大修或新安裝設備確立標準,而是用來評價已經安裝好的或正在運行中設備的整個狀態。通過這些可以建立狀態維修計劃,雖然缺少經驗和歷史數據,這個表格仍將有效指導維修計劃的實施。注意事項1. 設備轉速在 500 rpm 到 600,000 rpm 之間。2.
  • 振動測試系統的測試方式
    但是可以說,旋轉設備的大多數振動問題或故障都是與轉子直接有關,只有少數問題直接與支承、箱體或基礎有關。曾有文章這樣估計,大約70%的振動故障都能從轉子運動上發現;而從軸承機殼及基礎上只能發現30%的故障。這一估計數字雖是近似的,但說明大多數振動故障是與轉子直接有關。
  • 振動傳感器測量振動的方式_振動傳感器故障排除
    振動傳感器測量振動的方式   振動傳感器可用於機械中的振動和位移、轉子與機殼的熱膨脹量的長期監測;生產線的在線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科學研究中的多種微小距離和微小運動的測量等。振動傳感器廣泛應用於能源、化工、醫學、汽車、冶金,機器製造,軍工,科研教學等諸多領域,更主要的是應用於在防範地震災害領域的檢測上。   振動傳感器測量振動的方式很多,但總結起來,原理大多都採用以下三種:   1.
  • 國際振動分析師培訓基地在航天智控正式揭牌
    11月30日,中國機電裝備維修與改造技術協會國際振動分析師培訓基地在航天智控公司正式揭牌。本次活動由中國機電裝備維修與改造技術協會主辦,航天智控(北京)監測技術有限公司承辦。中國機電裝備維修與改造技術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吳義苗,國家特聘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王冬,航天智控(北京)監測技術有限公司總裁曾志生以及全體員工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國際振動分析師培訓基地揭牌儀式。
  • 全國環境監測技術大比武理論考試方案
    理論考試方案  (一)考試要求及重點內容  1.基本要求  本方案對考試內容的要求,分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個層次。  本次考試重點在掌握和熟悉環境監測技術、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綜合評價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比武範圍  環境監測相關的質量標準,環境監測分析技術方法,環境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技術要求,環境監測數據綜合分析與評價技術方法。
  • 為什麼說超弦理論比標準模型更能解釋大自然的所有物質基本粒子?
    在解釋這個題目之前,我們要先知道標準模型是什麼。總的來說,標準模型是描述粒子物理學中強力、弱力和電磁力以及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比如熟悉的夸克、膠子和光子等,這些都是基本粒子的種類。超弦理論就大不一樣,它是完全獨特於其它理論的體系,在超弦理論中,微觀世界的一切特性都在它都有解釋權。我們先來看看超弦理論是什麼,其中的弦就像吉他的琴弦,每一根都有無限多的振動模式,只不過吉他彈出的是悅耳的音樂。超弦理論的弦也有這種震動模式,不過卻不像音樂那樣悅耳,一根弦不同振動模式下產生了不同的質量和力荷。
  • 聲學所提出振動-聲調製檢測中高頻頻率的選擇方法
    質量控制與監測是保障工程結構(如建築物、橋梁、高速列車、飛行器、大型遊樂設施等)安全運行的必要手段。其中,各種裂紋類缺陷對結構安全產生的威脅最大,監測此類缺陷一直是研究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振動-聲調製檢測就是一種對裂紋類缺陷的高精度非線性聲學檢測方法。
  • 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彭志科教授當選國際聲學與振動學會(II...
    近日,國際聲學與振動學會(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coustics and Vibration - IIAV)會士名單公布,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彭志科教授當選為傑出會士(Distinguished Fellow)。
  • AE文化|老萬的「振動」情懷
    他先後發展和完善了工業工程振動控制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方法,解決了許多長期以來困擾汽車工業裝備發展振動控制的重大技術難題。作為工程振動領域的專家,他憑藉他高超的專業水平和對技術研究的執著務實精神,讓國內外業主重新認識了中國企業和中國技術,並得到了高度讚譽。在京劇業內流傳著一句行話:「不瘋魔,不成活」。
  • 水電機組振動故障診斷方法綜述
    2.4 其他方法1)軸心軌跡分析軸心軌跡分析常應用於水電機組特別是軸承運行狀態的監測。軸心軌跡不僅可以顯示轉子軸徑相對滑動軸承的位移,還可以監測轉子徑向受力的變化、軸承的對中程度,從而判斷軸的狀態。2)分形理論分形理論是由分形幾何學衍生的一種數學方法,可以將難以定量的複雜系統分析解構成簡單的局部表徵,為能夠全面掌握複雜和不規則的振動信號的特性,可採用分形維數作為評價指標。
  • 基於五點平滑與FFT 變換的貨櫃物流 在途振動特徵分析
    文中通過五點平滑處理並通過數字濾波與FFT 變換結合的方法對貨櫃物流運輸的振動特徵進行分析,並將該方法應用於實測振動特徵信號。分析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得到可靠的振動幅值與振動頻譜的時頻特徵,為貨櫃的可靠運輸與監測提供了理論依據。
  • 國標《泵的振動測量與評價方法》術語和定義
    1、範圍本標準規定了在泵的非旋轉部件表面進行的振動測量、測量儀器及泵的振動評價方法。本標準適用於轉速為600r/min—12000r/min(小於600r/min可參照使用)的各種型式泵,泵與電動機共軸(或泵軸與電機軸採用剛性聯軸器連接)的泵機組。本標準不適用於潛液泵、往復式容積泵和內燃機驅動的泵機組。
  • 劉宇:振動慣性傳感技術應用的拓荒者
    劉宇在實驗室潛心鑽研      他長期在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一線工作,在科研育人及科學研究與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白手起家,從零開始,聚焦哥氏振動陀螺新原理、新技術和新應用,通過持續攻關,形成了一條從振動陀螺理論到器件、單元(微系統)和系統的完整創新鏈,並實現了國防、工業和民用的產品鏈,為國家國防建設、國家重大工程和國家應急救援特種應用貢獻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