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如水,可包容萬物;師者如水,可化陳出新;師者如水,可襄嶺沉谷……真正的師者必為君子反求,孜孜矻矻。
孔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孔子提倡君子要「反求諸己」,凡事要先反躬自省,多從自身找原因。只有豐富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要求別人。教育家蔡元培說過:「教育者,非為過去,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教師只有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教育要求。有的教師經常抱怨:「現在的學生難教了,也不好管了。」試想,如果教師不改革、不學習、不創新、墨守成規,用過去的經驗,來教現在的孩子,那麼師生永遠只會是兩條背向而行的平行線,漸行漸遠。
現在的孩子,已不是我們過去那個時代的孩子,他們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知識面更豐富了。他們可以盲目地去崇拜一個明星,卻很難去敬佩生活在他們身邊的老師。明星如天上星光,遙遠的只能看到點點璀璨;而老師太近,近得你可以看到他的不完美,看到他的缺點,看到他的不美麗……是啊,一個平常如街邊行人的老師如何讓學生心生崇敬呢!如果我們沒有比街邊行人更美的德行、沒有比街坊鄰居更有信服力的言辭、沒有比父母更多的嚴慈,就憑書本上的知識,憑你並不特別出眾的課堂,平地流水想博得學生的崇敬和愛戴那真是有一點點「強人所難」。真的,當我們腹誹現在的孩子、腹誹這個有一些令人失望的教育現狀時,我們,或許真正應該做的是想辦法提高自己——如果我們還想試圖改變我們工作的現狀、改變我們生存的環境,沒有比先改變自己更重要的了。因為改變別人真的比改變自己要難很多很多。我一直堅信,自我的改變可以局部影響他人!
「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社會在變,「英雄的時代」不再那麼容易締造,領袖都已走下「神壇」,走下講壇的「教師」靠什麼贏得學生的信服、家長的尊重?「守心如玉」,多些自省,少點抱怨,沒有傾心的付出,不會有風雨後的晴朗。「五蓮事件」有些老師讀到的是「退縮」,有些老師讀到的是「傷心」,有些老師讀到的是「消極」。而我認為「五蓮事件」的逆襲不僅僅是「媒體」「網絡」的推動,它是「楊守梅」個人魅力的勝利,也是「教育」的勝利。雖然這「勝利」裡有淡淡的憂傷,但是如果楊守梅老師不是一個特別優秀的好老師,如果楊守梅老師不是一位特別敬業的好老師,如果楊守梅老師不是一位讓大部分學生家長愛戴的好老師……如果沒有這些如果,您覺得事件會發酵到現在這樣嗎!感謝楊老師是這樣一位優秀的老師吧,感謝這樣一位優秀的教師帶給教育的思考,「楊守梅」或許是教育立法逐步走向完善的「裡程碑」。
教師是學生的源頭活水,而教師的活水在哪裡?無一時不學,無一處不學,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知識、眼界、格局、心胸,才能做到教學相長、常教常新。教師的這「一桶水」啊,是汩汩不息的山泉水,永葆清澈與通透,才能站在知識發展的前沿,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並引導學生走向未來發展的人生之路。
我心中美好的師生狀態也是兩條平行線,是兩條向著同一方向不斷向前延伸的射線,互相欣賞,並肩前行!
(作者:徐軍民,現為安丘市東埠中學校長,獲評為「濰坊市特級校長」「 山東省齊魯名校長」等稱號,有《靜待花開》《尊重教育》《校長的365天》等專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