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1月3日,安徽康平婦產醫院發生一起傷醫事件。家屬孫某帶著愛人小麗來醫院檢查,經診斷是早孕,要求做無痛人流。經安排,一名醫生、一名護士長和一名男麻醉師負責為小麗做手術。手術結束後,孫某發現手術室裡的男麻醉師,不等護士長解釋,衝動地朝麻醉醫生臉上打了一巴掌,隨後用刀刺傷其右側腰背部。事發後,孫某駕車逃離醫院。
這件事情發生後,在社會上引起不少關注,很多人譴責孫某文化教育水平低下,且傷醫行為需要嚴懲。值得注意的是,這起傷醫事件發生在婦產科,一個女性疾病專屬的科室。婦產科的醫療糾紛中,有一大部分與女性患者的個人隱私「被認為受到侵犯」相關。下面的文章將婦產科診療中出現的這一「窘困」闡述得較為清晰,引人深思。
在醫患關係緊張的今天,因各類問題引發的打醫、殺醫事件層出不窮。患者或家屬打醫殺醫,肯定是不對的,必須受到法律的懲治。但是,就每件事情的發生,社會輿論、媒體以及醫院和醫生方面是否理智地分析對待處理了呢?
男性從事婦產科工作,在公眾的眼裡仍然相對敏感,社會上因婦產科男醫生與患者及其家屬鬧得不愉快的事件,無論國內外都時有發生。
既然如此,婦產科男醫生該不該存在呢?
「固執守舊」的反方
大多數反對婦產科男醫生的人,都是站在患者及家屬感受的立場上看問題。
畢竟婦產科男醫生從事的具體工作,會大量涉及女患者的隱私。由於婦產科檢查及治療中,採用「膀胱截石位」這種檢查姿勢,要求女患者上身平躺於特製的一張床上,一般要求下身赤裸,兩腿曲膝,大角度分開,以便於女性的生殖器官在診療時充分暴露於醫生的面前。採用這種姿勢的診療包括婦科常規檢查、雙合診及三合診、陰道B超、肛腸科診療、產科診療、性疾病診療等。醫生在診療時,有的時候使用儀器,但是很多時候是直接用一兩隻手指接觸或深入陰道或直腸。
先不談外國人對此的看法,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讓女性以這種姿勢接受一個男性婦產科醫生檢查和治療,大多數女性還是會很尷尬的,選擇讓同性的女醫生來做,似乎更能讓女患者感到舒服,至少心理上會覺得更合適,或者說更符合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即使中國近幾十年,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發展壯大,更多外來文化和新意識形態已經明顯改變或顛覆中國的傳統文化,但畢竟,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很多地方的人們,受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的影響,要立即接受這種形式的醫療方式,似乎有些困難。改變傳統觀念需要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家屬,特別是其丈夫或男友,對自己的愛人或女友接受婦科男醫生診療的態度往往顯得保守。
「複雜多樣」的正方
與這種「封建保守思想」人士對立的,是一群「現代派」、「科學派」和「實用主義者」。
這些朋友會說:「人有三不忌諱,父母不忌諱,夫妻不忌諱,患不諱醫!」;「人家是醫生嘛!別想太多了!」;「救命要緊,哪還有那麼多講究!」;「醫生面前不分男女!」;「你的私密部位,在人家男醫生眼裡只是一個器官而已」等等,甚至還有鄙夷的言論,諸如「你是封建思想作祟」;「沒文化」;「思想老土」等等。
反對聲振振有詞,那麼我們來看看持類似觀點的人都有哪些。
一、醫生或是打算從事醫務工作的人;
二、曾接受過婦科男醫生檢查的人;
三、尚不了解婦科檢查診療中會涉及哪些隱私,以及不了解具體步驟和情況的人;
四、自己本身是不接受的,但是害怕被別人說自己思想封建、陳舊的人;
五、社會的主流媒體和輿論。
下面,我分別對每一類人進行區別分析。
醫生或是打算從事醫務工作的人
首先,醫生或打算從事醫務工作的人都是受過專業訓練,他們看待疾病和各種身體檢查,大多站在西方科學的立場上,人可以被分解成很多區域,在不同區域內研究疾病,是他們的工作內容。客觀地看待人的身體,是很多人經過多年醫科訓練蛻變出的一種本領。
其次,婦產科男醫生相比婦產科女醫生有很多優勢,諸如體力更好、辦事果敢、對異性患者更加溫柔體貼等。這些優勢,尤其是較好的體力,無疑對一名醫生的培養,和他從事婦產科工作的長期性和穩定性是有利的。
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無論公立三甲醫院還是私人醫院,綜合醫院還是專科醫院,大醫院還是小醫院,好醫院還是差醫院,婦產科男醫生是大量存在的。國內幾乎沒有哪家醫院裡的婦產科醫生團隊以及護理團隊全部是由女性組成。而且很多醫院的婦科優秀專家大多都是男醫生,還有大量存在的輪轉實習男醫生、男麻醉師、男護理、男助產士等。針對於這種現象,我想很多在醫院工作的人早已習以為常。
曾接受過婦產科男醫生檢查過的人
對於自己曾經接受過婦產科男醫生診療過的女性來說,那她們現在自然是不會再排斥或糾結這種事情。不過,她們在第一次接受男醫生診療的時候是否會尷尬呢?到底有多少女性會真的不介意呢?我拿兩組數據吧。
A.上海市婦女病康復專業委員會在本市部分醫院隨機抽查訪問了部分女性患者,半數以上受訪者對男婦科醫生為自己檢查感到尷尬。遇到婦科男醫生,10.8%表示會選擇離開;40.6%會選擇更換醫生;17.9%表示願意接受年齡稍大的男醫生檢查;只有24.1%的人認為無所謂。
B.某網站女性頻道最近公布了一項調查結果:當你在婦科門診遇到男醫生時,你會怎麼辦?參與此次隨機調查的網友接近13000人,其中41.36%的受訪者表示「感到非常尷尬和難堪,因此拒絕就診」;35.70%的受訪者表示「儘管會有點緊張和彆扭,但還是會接受檢查」;還有17.42%的受訪者認為「沒什麼所謂,只要是好醫生就行了」;調查顯示,僅有5.52%的受訪者「願意找男醫生」。
看看上面數據,結論顯而易見,絕大多數女性,至少在第一次面對婦科男醫生時是會尷尬的,或是選擇換女醫生,甚至終止檢查。
尚不了解婦科檢查診療中會涉及哪些的隱私,以及具體哪些步驟和情況的人
或許在他們的意識裡,就算是婦產科男醫生診療,可能就是諸如腹部B超一樣露點肚皮而已,不會存在什麼太多涉及隱私的事情或接觸,等他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後,就肯定會改變此前的觀點。
自己本身是不接受的,但是害怕被別人說自己思想封建陳舊的人
這類人可能是最多的。或許是專門請假來看病,或許是排了半天的隊,或許是大老遠的慕名跑來就醫,輪到自己才發現給自己看病的是男的。即便這樣,眼看著其他姐妹也都在正常的就診,甚至病友的一句,「沒事的,他是醫生,大家都是這樣檢查的呢!」好吧,那就這樣吧……不是麼?在那個節骨眼,你能怎麼選擇呢?因為是男醫生做婦科,你就提出換女醫生?那顯然是不現實的,甚至可能會受到鄙視的眼光。所以,絕大多數女性還是趕鴨子上架,也就這樣勉強地服從檢查了。
有的女性只需要檢查一次,有的卻需要長時間不定期來做檢查。做了吧,有的人很後悔,感覺受到侮辱,下次打死也再不來看男婦科醫生了,而多次來做檢查的,也就習慣了。
社會主流媒體和輿論
主流媒體的聲音對民眾的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有媒體呼籲,「建議我國民眾應該放棄陳舊的傳統封建觀念,在醫院接受並配合婦科男醫生的診療」;「婦科男醫生也不好做,很辛苦」;「男醫生比女醫生有優勢」;「醫生面前不分男女」等等。但是,患者及其家屬,接受了婦科男醫生的診療,就是不封建,不陳舊的人了嗎?我倒覺得,這個言論是站不住腳的。這種一刀切,走極端的方式,至少不是最人性化的處理辦法。
觀點
最後我談點個人的想法和建議。
首先,醫患之間建立信任,患者對男婦產科醫生為她查體的負面情緒或許會減少。
目前國內的醫院,有些醫生的態度很有問題。媒體曾經報導某醫院的一婦產科男醫生因接待病人多,隨口對一女病人說「把褲子脫了,進去躺下,我馬上來做」,嚇得女病人溜走了。語言冰冷近乎冷暴力。這種毫不在乎患者感受,沒有意識保護患者的隱私,不講究語言溝通技巧的醫生,工作方式一定需要改變。那種醫生眼裡不分男女的觀念,放在患者角度是難以接受的。暫且先不說婦產科男、女醫生是不是真的有優劣差距。醫院科室方面,如果安排婦產科男醫生,能不能提前給患者說明一下?提前給患者一個心理準備,效果至少比「突然強迫接受」來的更人性化一點吧。更加人性化的解決辦法是,在婦產科候診區,護士詢問一下每位患者,是否介意男醫生為其診療、做陰道B超等,給患者提示,哪間是男醫師,哪間是女醫師。總之,讓患者及其家屬,要有心理準備和選擇的權利。
對於去婦產科看病的患者及其家屬,我想說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生孩子的關頭,或是涉及人命關天的事情,請不要在乎這些了,因為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但是在其他情況下,我的看法是當你或你的愛人,要做婦產科檢查或診療前,請事先了解一下都會涉及哪些項目和檢查內容,讓自己有個初步了解和心理準備。在自己的利益和隱私受到侵害的時候,要大膽的站出來說出來,但不能打人,更不能殺人!要試著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能夠接受婦產科男醫生的,那就沒問題了。自己實在不能接受的,那就找醫院醫生協調一下,大膽說出來,沒有什麼,自己的利益需要自己爭取。協調之後,要是醫院不同意,你可以考慮說服自己接受,但在接受前,最好要注意一下你的另一半是否介意,先交流再行動,否則大多會容易出現問題。要是實在說服不了自己或家屬,可以考慮換家醫院。
(原標題:婦科男醫生應該存在,但患者及家屬需要尊重。編輯略有修改,原文發布於天涯論壇cristino1034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