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維基百科封殺英國《每日郵報》 稱其「捏造新聞」

2020-12-16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衍龍】假新聞近來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其中也包括傳統媒體刊登誤導資訊。臺灣《聯合報》2月9日報導稱,英文版維基百科編輯群8日就投票通過,以「普遍不可靠」(generally unreliable)為由,原則上禁引英國廣受歡迎的小報《每日郵報》(Daily Mail)為來源。

《衛報》與網際網路新聞博客Mashable報導,封殺新聞媒體對於維基百科相當罕見,但編輯群認定《每日郵報》「事實查證不力、譁眾取寵與直接捏造」(「poor fact checking, sensationalism and flat-out fabrication」),往後不得再用於決定關注度(Notability)與參考資料。

維基媒體基金會指出,志願編輯群至少從2015年初就有人提到每日郵報的可信度。一位代號為Hillbillyholiday的編輯1月開始倡議封殺每日郵報,但反對者認為,每日郵報偶爾還是可靠的,從歷史紀錄來看,可能還會更好。同時,其他媒體也不見得『可靠』,像俄羅斯官媒「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與美國「福斯新聞」就引發疑慮。

還有編輯指出,其他素有信譽的媒體也曾刊出不精確的報導,會提出全面封殺,只是因為每日郵報不討人喜歡而已。

相關焦點

  • 外媒:維基百科封殺英國《每日郵報》稱其"不可靠"
    參考消息網2月10日報導 外媒稱,維基百科網的編輯們把英國《每日郵報》歸入"基本不可靠消息來源",除非特殊情況,在編輯維基百科英文條目時禁止引用。據BBC中文網2月10日報導,負責這個百科網站運營的慈善機構維基媒體基金會宣布了這個非同尋常的決定。
  • 維基百科不允許英媒《每日郵報》作為可靠消息源
    據界面新聞2月9日報導,被稱為自由的百科全書的維基百科於2月8日通過編輯投票,決定在英文版的維基百科中「拉黑」英國最暢銷的小報之一《每日郵報》,禁止使用《每日郵報》作為消息來源。 據Mashable和《衛報》報導,維基百科英文版的編輯志願者在討論後認為封殺是基於「《每日郵報》的事實查證不力、譁眾取寵和赤裸裸的編造新聞」。
  • 經編輯投票:維基百科將《每日郵報》列為「不太可信」的來源
    據英國《衛報》報導,維基百科的編輯們已經過投票,將《每日郵報》列為「不可靠」來源。
  • 中國人最熟悉的這家英國媒體,居然可信度「極低」?!
    網際網路時代,如何防止假新聞對很多機構來說都是個難題。據英國《衛報》8日報導,在線百科全書「維基百科」英文版編輯就以英國《每日郵報》信息不可靠為由,決定不再採用其新聞報導作為信息來源。報導稱,維基百科編輯認為《每日郵報》「事實查證不力、譁眾取寵與直接捏造」,因此決定不再採信其新聞報導。負責運營維基百科的維基媒體基金會指出,編輯至少從2015年初就開始質疑《每日郵報》新聞的可信度。
  • 維基百科的編輯投票決定停止將極右翼網站Breitbart作為參考來源
    上個月晚些時候他們達成的共識認為,由於其內容的不可靠性,「不應該被用作事實的參考。」維基百科的編輯們還認為,InfoWars是一個「陰謀理論家和假新聞網站」,應該普遍禁止「使用InfoWars作為參考」。
  • 維基百科英文版將關閉24小時 抗議美國會審議相關法案
    環球網實習記者朱曉磊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7日報導,維基百科創始人威爾斯1月17日宣布,維基百科將在當地時間18日將關閉網站英文頁面24小時,以抗議美國國會正在審議的《禁止網絡盜版法案》。威爾斯在聲明中說:「今天,世界各地的維基百科人對這部破壞性法律發出了反對之聲。
  • 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在性質上一如其號稱般屬於可自由訪問和編輯的全球知識體,這也意味著除傳統百科全書所收錄的信息外,維基百科也能夠收錄非學術但仍具有一定媒體關注度的動態事件。2006年《時代》雜誌所評選的時代年度風雲人物「你」中,便提到了全球上百萬人於線上以協作方式促進了維基百科的快速成長,同年提及的其他重要網站還有YouTube、MySpace和Facebook。
  • 韓國N號房事件掀獵巫,艾達幣遭維基百科封殺
    Telegram在2013年上線,截至今日已有超過2億用戶,其優勢為群組隱私高,還有許多免費貼圖可以使用,甚至雲端存取的功能也相當方便。Telegram還有類似閱後即焚的信息加密功能,當你進入「秘密聊天」模式,所有的私信都能設定秒數,對方打開信息後便會開始倒數,時間一到信息即焚,且這些秘密聊天室都不允許手機截圖。
  • 維基百科和創始人吉米·威爾士:聞所未聞的糾結歷史
    維基百科上並沒有關於加維的相關詞條;不過,假如有的話,它一定會提到她曾以託尼•布萊爾秘書的身份供職於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府邸);此後,她擔任過弗洛伊德通信公司的主管,而這家公司的負責人馬修•弗洛伊德(Mattew Freud)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曾孫,同時也是新聞大亨魯伯特•默多克的女婿。
  • 民進黨的維基百科被改了:中國臺灣省省長蔡英文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媒7月4日報導,民進黨昨天上午官方網站遭黑客入侵,晚間維基百科中關於民進黨介紹頁面,簡介與歷史欄中,有關「中華民國」的文字,都被改成「中國臺灣省」,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也被改成「省長選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現職也被改成「中國臺灣省省長」,臺媒認為,這是大陸黑客對民進黨網絡攻擊
  • 《人民日報》「聯姻」英國《每日郵報》:發出中國聲音
    《人民日報》和英國《每日郵報》展開合作了。 在外界看來,《人民日報》是有著近70年歷史的中共中央機關報,而《每日郵報》給人的印象是立場傾向保守的英國小報, 兩者之間似乎並不能構成合作關係。但其實英國《每日郵報》的網絡版郵報在線已經悄然與中國主流媒體《人民日報》展開合作長達一年多,《人民日報》每周與郵報在線互相交換約40篇報導內容。
  • 維基百科英文網站將關閉24小時
    北京時間1月17日早間消息,維基百科本周將暫停英文服務24小時,以示對網絡反盜版法的反對。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此前表示,提議中的網絡反盜版法將影響了網際網路的未來發展。
  • 【設備百科】將紙箱業的「維基百科」加在蘋果樹DNA中,是否也能培育出《聖經》中的禁果?
  • 拯救維基百科
    華盛頓——自2001年創立以來,維基百科(Wikipedia)取得了很大進步。它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參考網站,有大約七萬名志願者用100多種語言對其進行編輯。但它的未來也充滿了不確定性。維基百科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是智慧型手機的崛起,它已成為佔據主導地位的個人計算設備。
  • 英媒:《每日郵報》成英國銷量第一的報紙
    參考消息網6月21日報導 英媒稱,在連續42年佔據英國最暢銷報紙的寶座後,《太陽報》終於被《每日郵報》奪去了殊榮。據英國《衛報》網站6月19日報導,自1978年以來,《太陽報》一直是英國最受歡迎的報紙。
  • 維基百科全站被封 這是誇中國人英語水平提高了?
    維基百科全站被封 這是誇中國人英語水平提高了?前瞻科技12月6日訊,繼中文維基百科被封后,今日不少網友發現維基百科全站被封鎖,也就是說中國用戶不僅看不了中文維基百科,英文維基百科也是徹底無緣了。
  • 維基百科資料
    維基百科是一個基於wiki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網路百科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用他們所選擇的語言來書寫而成的,是一個動態的、可自由訪問和編輯的全球知識體。也被稱作「人民的百科全書」。http://www.wikipedia.org是維基百科多語言入口頁,這裡列出所有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維基百科本身有三個引人注意的特點。
  • 十問維基百科
    由於維基百科依照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和GNU自由文件許可協議(GFDL)公開發行,所以你甚至可以把維基百科的整個內容一個字不改的彙編成一本書,只要標明來源是來自維基百科就行。2.維基百科怎麼創建條目?在維基百科裡面創建一個條目比百度百科難的多。
  • 維基百科(三):與社交媒體逆向而行
    編輯松非常適合一些特定主題的活動,比如維基百科曾經與英國非營利機構「人人項目組」合作舉辦編輯松,提升維基百科中與環境可持續相關的主題詞條。編輯松還用來支持弱勢群體、發展中國家等編輯主題。 維基百科介入重大新聞報導 一般認為,百科全書用於查詢過去創造的、在專家之間已經達成一致的知識。
  • 《經濟學人》雜誌:維基百科的岔路口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近日發表分析文章稱,網絡百科全書、用戶生成內容的典範維基百科幾乎擁有無限的空間,那麼能否為其加入瑣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