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2019年4月6日,清明節小長假的第二天,我的外甥前天特意從外地回來一起拜山,廣州人把清明節拜祭祖先稱為拜山。很多廣州人很重視這樣的習俗,一個家族或者一家人儘可能一起去拜山,即使在外地的能抽出時間都趕回來拜山,拜山要帶著乳豬和水果糕點,拜山的時間有講究,要在早上9點到下午3點完成拜祭活動,廣州的習俗在拜山後一起聚餐。清明拜山實際上也是一家人溝通交流的機會。我們家在一個月前約好了拜山的日期,約定好在一家餐廳聚餐。我爸媽挑選這家餐廳的理由,這家餐廳在全天都有點心,晚餐時間可以點菜也可以吃點心,可以自由選擇。
這次聚餐有我爸媽、我姐姐和我外甥,只有6人,我們點了11個菜,花了將近380元,一家人吃得飽飽,其中有兩樣是全家人都覺得非常好吃。
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昨天聚餐我們點了老味豉油雞,老味豉油雞上桌色澤鮮亮誘人,肉質嫩滑,鹹味帶著些許的甜味,豉油雞的雞皮爽滑,全家人都說這隻雞品質好,老味豉油雞就是全家人一致稱讚,都說下次來這裡吃飯還會再點。這盤菜還很划算,只要32元。
這是山黃皮燜獅頭鵝,獅頭鵝是鵝的一個品種,獅頭鵝體型大,羽毛灰白色,頭部有黑色帶黃色的瘤狀物,所以叫做獅頭鵝,山黃皮燜獅頭鵝有點酸甜味道,很清新,鵝燜得很入味,有山黃皮的鵝不油不膩,鵝肉燜得軟硬適中,這道菜全家人都非常喜歡。老味豉油雞和山黃皮燜獅頭鵝就是我家人最喜歡的兩道菜。
這是客家大盤炒粗齋,用了粗粉絲、白菜、芹菜和黑木耳等等,其實這道菜炒得挺好,但我外甥不太喜歡這樣的齋菜。
這是燒味雙拼伴海蜇,燒臘是廣東的特色,這盤菜用了叉燒和燒肉,叉燒和燒肉做得挺好的,可是海蜇只有辣味沒有鹹味和沒有鮮味。
這是胡椒豬肚煲,胡椒豬肚煲用料足,有豬肚、腐竹、白果、胡蘿蔔等,這鍋既可以當菜也可以當湯,胡椒豬肚煲的湯很鮮。胡椒豬肚煲也是傳統的藥膳,有暖胃的功效。我們家除了我爸爸不喜歡胡椒都很滿意。
這是麻婆豆腐,改良後的廣式麻婆豆腐,吃起來有一丁點辣味,可能考慮到廣州人的口味吧,豆腐很滑很嫩,麻婆豆腐用來拌飯好吃。我爸媽就是不能吃一丁點辣的廣州人,這道菜是點給外地回來的外甥吃,他自己說口味越來越重,不吃點辣都吃不下飯。
這是幹炒牛河,幹炒牛河是廣東的傳統特色小吃,這盤幹炒牛河用了洋蔥、豆芽和牛肉片炒河粉,我爸去喝早茶會點幹炒牛河,吃晚餐還點幹炒牛河,他對幹炒牛河真愛,一個人能吃半盤。
除了幹炒牛河,我們還點了廣式點心,在晚餐時間點心可以打8折。我外甥每次回廣州,都喜歡吃廣式糕點,看下面這些圖。
這是古法馬拉糕,鬆軟有彈性,看樣子就知道做得挺好。
這是雜糧糕,現代人很注意健康,雜糧糕就是走健康路線,我和我丈夫都沒吃雜糧糕,吃了飯實在太飽了,吃不下糕點了。
這是香煎蘿蔔糕,香煎蘿蔔糕有蝦米和腊味,聞著就很香,我想吃可吃不下,我拍拍照吧。
這是潮州蒸粉果,我看到潮州蒸粉果終於忍不住了,我吃了一個潮州粉果。粉果的表皮用澄粉也就是小麥澱粉做的,餡料有豬肉、沙葛、菜圃和花生等,真的很好吃。
在外面吃飯的好處,每個人都可以按照喜好點菜和點糕點,想吃點什麼還可以繼續增加,這個菜單看不到幹炒牛河,因為幹炒牛河是我爸想起了它才增加。
節假日,一家人聚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其樂融融,這就是簡單的幸福。您覺得這些菜怎麼樣?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