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是如何一步步進入臺灣的?

2020-12-20 歷史研習社

文/王凱迪

「閩臺一家親」,這是今日中國在處理兩岸關係中最常提及的關鍵性話語。福建與臺灣,這兩個隔海相望的區域不僅距離相近,更在人文風俗與血緣上有著難以割捨的緊密聯繫,兩地之間存在著高度契合的地域文化認同。而這種認同最早的起源,便來自一場歷時彌久的大移民運動。

01、福建總動員

福建,自古便以多山而聞名,依山傍海的福建多山而田少,尤其是東部沿海的漳、泉一帶,「地土瘠薄,堪種禾稻者僅十之四五」,本就平原稀少的大「胡建」,土地也十分貧瘠。這就造成當地的人口負載力十分有限。唐宋之前,多山的福建還能勉強支撐少量人口的繁衍,而進入明清之後,隨著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陡然攀升,人稠地狹的福建人便無法僅僅依靠耕地過活,無數人開始走向了向大海討生活的時光。

從明朝開始,福建人的目光開始逐漸投向了僅有一條海峽相隔的「大員」(臺灣島早期名稱),在明朝末年的短暫「隆慶開關」時期、晚明鄭芝龍的海上時代,福建的先民開始成規模的走上臺灣島。

02、鄭成功效應

清代之前的福建移民多是自發的間斷性自然移民,所以數量相對較少,而且分布地主要集中在臺南平原的安平港附近。甲申之變後,清王朝入主中原,朱明王朝在南方重開新天,被賜予國姓爺的福建泉州人——鄭成功,以東南地區為基地鼎力抗清。

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到1659年(順治十六年)六月,鄭成功率軍攻打金陵,卻在八旗精銳堅守之下鎩羽而歸。經歷大敗的鄭成功眼見北方難有進展,而福建漳泉一帶難以久居抗敵,於是轉而意圖尋找新的基地繼續抗清大業。

公元1661年,人到中年的鄭成功「攜水陸官兵眷口三萬有奇」從漳州一帶渡過臺灣海峽,順利拔掉了臺灣島西南部的荷蘭人據點,在臺灣島上佔領腳跟。隨後,清王朝實行海禁政策孤立鄭氏,反而使得大量無處謀生計的福建人犯險進入臺灣。到明鄭末年,臺灣在籍民眾已經有二十萬之多。

03、臺灣府下

康熙二十三年(1684),臺灣以一府三縣的建制納入福建省的行政管轄範圍之中。由於此時臺灣已經成為福建省的一個行政單元,無田可耕的福建人便開始在合法條件下大批量進入臺灣島。

尤其是雍正十年(1732)年之後,清政府通過「給照」的官方許可方式,準許「搬眷」入臺,並設立官方主辦的「官渡」負責民眾的渡海遷徙,福建省渡海前往臺灣的人數因此飛速增加。到19世紀初,臺灣在籍的漢人戶數達二十四萬,總人口已達近兩百萬人,其中十有八九乃是閩人以及其後裔。

圖/清代臺灣

福建人在臺灣的足跡是逐漸由點向面擴張,由臺南平原為起點,逐漸向北方的屏東與臺北一帶擴張,南方則進入屏東平原,到十九世紀時,福建人已經遍布東面的宜蘭平原,基本完成了對臺灣島的全面開發。

參考文獻:

1.清代福建人口向臺灣的流動

2.中國全史百卷本

相關焦點

  • 臺灣23名孤兒院單車天使今天進入福建
    臺海網8月12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連金)23名來自臺灣孤兒院的單車天使,7月17日從北京鳥巢出發,展開長達3200公裡的兩岸和平之旅,一路走來,有過風,有過雨,經過近一個月的長途跋涉,今天起,他們將進入距離臺灣最近的省份
  • 福建招手 臺灣人有機會登陸當公務員
    臺海網2月4日訊 福建省研擬開放臺灣人進入福建省公務體系任職,除了一般的民間工作機會,臺灣人將有機會到大陸當公務員。據香港中評社報導, 福建是大陸對臺工作的重要試點省分,去年大陸國務院公布支持福建加快建設海西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後,福建連續推出各項惠臺措施,其中加強與臺灣的人才交流是工作重點之一,福建組織部更一連籌組十四個赴臺交流團,與臺灣進行專業人才交流。
  • 福建烘焙業,如何從臺灣蛋糕中取真經(圖)
    在福建,烘焙業幾乎被臺資全線佔領。安德魯森、向陽坊等品牌已經成為許多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精緻、美味,中西結合,價格比普通糕點略高是其三大特質。與之相對的是福建本土品牌的夾縫求生。記者日前走訪了幾家還未在大陸全面拉開戰線,但在臺灣卻極具標誌意義的烘焙企業,其成功或將為福建烘焙企業進行差異化競爭、突出重圍提供有益的經驗。
  • 北冕即將進入南海,浙江福建臺灣將迎抗旱颱風雨
    12月3日下午,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已經登陸菲律賓群島的28號颱風北冕已經來到了菲律賓群島西部,中心似乎已經開始向著南海靠近,目前來看,它即將離開菲律賓進入南海。從衛星雲圖上也可以看到,南下的冷空氣已經和颱風北冕攪合成一團,讓巴士海峽、南海中北部、臺灣海峽和臺灣以東洋面都是大片的陰雲。由於颱風北冕即將進入我國南海並即將進入24小時警戒線,中央氣象臺目前已經發布了颱風藍色預警,這是少見的12月颱風預警。
  • 臺灣在東,福建在西,兩岸的一段交往史
    大約在5000-6000年前,一群善於航海的人類划著獨木舟,橫渡海峽,從臺灣西海岸(今新北大坌坑)登陸。此後在這裡誕生了代表臺灣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文化。大坌坑文化由西海岸向全島擴散,逐漸發展成多元的臺灣史前文化。有學者認為,這群最早到來的「先住民」應該就是今天居住在福建地區的人。首先看語言。
  • 陳玉珍回嗆民進黨「立委」:我不是臺灣人,我是福建金門人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臺海大師兄)作為臺灣當局實際控制的外島,金門離廈門最近處不到2公裡,是兩岸相距最近的地方。金門的地位也非常特殊,很多大陸人稱之為「臺灣金門」,而臺灣人則稱「福建金門」。今天,大師兄就帶領大家踏上這塊神奇的土地。
  • 清代臺灣隸屬於福建
    臺灣位於祖國大陸的東南部,與福建隔海相望。福建平潭縣與臺灣新竹縣最近距離僅86海裡。閩臺長期同屬於一個行政單位,合省同治。圖為清代乾隆年間繪製的福建全圖。南宋時期,臺灣澎湖即隸屬福建晉江縣管轄,元代在澎湖設巡檢司,隸屬晉江縣。清統一臺灣後,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設臺灣府,隸福建省,為福建第九府。
  • 為什麼福建人會講我們臺灣話?臺灣遊客的奇葩問題令人發懵!
    為什麼福建人會講我們臺灣話?臺灣遊客的奇葩問題令人發懵!文|阿歐這裡是行在歸途,遊山玩水看世界,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阿歐,今天要和大家談一談我們和臺灣省遊客的不同之處。像臺灣有很多的節目都會報導我們中國大陸的進程,很多年前,我們跟隨著臺灣的腳步,跟隨著臺灣的前進,現在,臺灣跟著我們的腳步,跟著我們前進,很多臺灣人都到我們內地來發展尋找機會,而臺灣人和遊客去的最多的也就是福建省了,因為福建省的地理位置和臺灣非常的接近,兩者就是隔了一個臺灣海峽。
  • 「閱·思源」系列分享 | 荷蘭人是如何侵佔臺灣的?
    1604年8月,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司令韋麻郎率船隊進犯澎湖,後來,為了源源不斷地獲取大量的生絲和瓷器,荷蘭殖民者迫切需要在中國沿海建立自己的貿易據點,盯上了臺灣…我是第二章的導讀人李劍根,本章由我帶領大家了解荷蘭殖民者是怎樣一步步入侵臺灣,施行了哪些殖民政策,以及當時臺灣的社會結構、職業狀況、經濟支柱分別有哪些顯著特點。
  • 差距變化如何?2019年福建、臺灣的GDP、人口、人均GDP對比
    2019年,福建省的漳州市經濟大幅提升至4741.83億元,龍巖、三明、莆田、寧德等市的GDP也都超過了2000億元,今年南平市也有望上升至2000億元級別,總之福建各地區發展相對均衡。福建省GDP已超過臺灣按照臺灣統計部門發布的信息,由於「貿易轉單」等因素,使得2019年臺灣地區的經濟實際增速達到了2.73%,完成的名義GDP為18.9萬億新臺幣,按平均匯率折算約為42180.68億元人民幣——全國排第九名,已被福建省超越。
  • ...尤其與福建的關係更為密切,不僅臺灣人使用的語言就是「閩南語...
    洪秀柱:大家都知道,臺灣跟大陸的關係千絲萬縷,尤其與福建的關係更為密切,不僅臺灣人使用的語言就是「閩南語」,臺灣很多先民都是來自福建漳州、泉州兩地。臺灣有句俗話:「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閩南語)」聽得懂這句話的人都知道,這句話道盡了早期從大陸沿岸移民到臺灣面對黑水溝的恐懼,也凸顯了先民們為追逐夢想而跟大海搏鬥的勇氣。
  • 福建開放臺灣人考公務員 臺「陸委會」:最多罰50萬
    環球網2月4日消息 福建官方今年起將在「專業性比較強的一些公務員崗位」,以聘用方式進用臺灣人。  根據新華網2月3日報導,福建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叢遠東日前向新華社記者透露,2010年福建探索在專業性比較強的一些公務員崗位招考臺灣專業人才,用聘用制方式吸引臺灣管理人才參與福建的管理工作。  叢遠東表示,福建先後出臺多項政策吸引臺灣人才來閩就業創業,近年來臺灣管理、經貿、科技等各類人才約10萬人次來福建工作,進一步推動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
  • 兩岸農漁業優勢互補 臺灣期待對接福建自貿區
    原標題:兩岸農漁業優勢互補 臺灣期待對接福建自貿區  中新社平潭1月20日電 (餘婷)「地緣之近加上兩岸關係漸融,閩臺農漁業的良好合作已行之有年,現在正是提升合作層次的好時機。」臺灣漁會理事長黃一成20日在福建平潭表示。
  • 臺灣茶人深耕福建大田:「來了忘歸」
    中新社福建大田10月29日電 題:臺灣茶人深耕福建大田:「來了忘歸」  作者 林春茵 顏全飈  「來了忘歸」。臺灣制茶名師張慶泉「醉茶」之後留下的這幅墨寶,高懸在福建大田東方美人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室裡。  28日,第十一屆高山美人茶文化活動節在福建三明市大田縣舉行。
  • 金門,是臺灣的金門,也是福建的金門
    這其實不難理解,中國曆朝歷代,透過科舉制度及儒家忠孝節義思想禁錮了士子反抗的基因,甚至,在每一個朝代末期,都會有無數道德節操高尚的忠貞之士,前僕後繼的為當時貪腐庸弱的朝廷或主子去犧牲,但最終朝代還是難逃被一群活不下去的人給更迭掉的命運。    所以,認同的本質就是要取得民心,取得民心的本質就是要「有利」百姓,讓百姓豐衣足食,生活樂利。
  • 福建:臺灣醫生收了大陸徒弟
    臺灣醫生曾仁宏(左)和大陸徒弟張典在2019年福州市師徒大會彩排現場合影。其中,來自臺灣的曾仁宏和他的大陸徒弟張典引人關注。「我的專業是中醫,中醫從古至今就有師徒傳承文化。」曾仁宏說,大家看電視劇也知道,以前的中醫都是師父帶徒弟,徒弟學有所成得到師父認可後才能懸壺濟世。現在,這種拜師形式依然留存。
  • 福建GDP總量首超臺灣,臺媒怎麼看?
    「福建GDP總量首超臺灣」這一話題近期在關心海峽兩岸局勢的網民間引發關注。島內媒體低調報導了這一「歷史性時刻」,並援引島內經濟學者的說法認為,福建「超越臺灣是遲早的事」。公開數據顯示,臺灣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初步數據為4.2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經濟增速為2.73%。福建省2019年GDP達到了4.23萬億元(經濟增速高達7.6%),一舉反超臺灣。福建經濟總量首次反超臺灣,張志軍認為「這特別值得一提」。
  • 臺灣車輛如何在大陸掛牌?
    臺灣車輛在福建掛牌行駛,這兩天兩岸媒體再次炒熱這新聞。其實,褔建在2007年就推出這一設想,進入2010年福建交通運輸廳2日再提此議,今年能否落實暫且拭目以待。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宣示,2010年將爭取福建率先開展臺灣車輛在大陸掛牌行駛。4日大陸各大網站紛紛報導這一新聞,有網民問,「真的還假的啊?臺灣車輛能到大陸,大陸車輛能開到臺灣嗎?」
  • 福建一旅遊團在臺灣墾丁公路上翻車 已確認1人死亡2人重傷
    人民網福州8月27日電(詹託榮)福建省旅遊局27日晚透露,福建一旅遊團在臺灣墾丁發生交通事故,目前已確認死亡1 人,2人(含1名領隊)傷勢較重。傷者已送往高雄長徵醫院治療,目前傷勢穩定,無生命危險;其餘客人輕微擦傷,分別送往恆春南門醫院、基督教醫院等觀察治療。
  • 福建醫科大學2020年招收臺灣學生簡章
    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3‰。具有高中畢業或同等學歷,年齡不超過35周歲,品行端正,身體健康,需同時具有:①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②《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或《臺灣居民居住證》)。2.免試入學試讀:已獲得醫藥學科院校專科以上(含專科)學歷或在內地以外的大學就讀本科專業的學生,年齡不超過35周歲,可申請免試入學試讀,經面試後進行錄取,試讀期限為一年,一年期滿後如考核合格則進入正式本科階段學習,反之按自動退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