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師大邢向東教授:沒讀過經典,研究路上一定不會走遠

2020-12-16 騰訊網

師說:邢向東教授在文學院2020級博士生

開學典禮暨學術交流座談會上的講話

邢向東,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語言資源開發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西北地區漢語方言地圖集」首席專家。出版學術專著10餘部,主編教材2部,發表論文100餘篇。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0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5年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016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兼任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陝西省語言學會副會長。

各位博士生同學:

下午好!

歡迎大家入讀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今天我們師生見面會座談交流的主題是「博與專」,我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讀書的「博」與「專」

博士生讀書,首先要博覽群書。博就是「廣」,但不能雜。現在是網絡時代,有的人高度依賴網絡,網絡甚至微信成為許多人獲取知識的首選。有人以為所有的知識都能從網絡上獲得,甚至從微信上獲取,這真是大錯特錯!網絡上的知識不夠系統,嚴重碎片化,而且錯誤很多,許多東西只是某個人講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而已。就是百度百科也不能全信。比如在百度上查「羊肚子手巾」,答案竟然是「用羊腹部的細毛織的手巾」,這簡直是胡說八道!別以為百度上說的都是正確的、準確的道理,千萬不能讓它誤導。

要達到「博」,我的建議是首先要多讀經典論著。

經典論著所闡述的理論,很少有完全過時的。學術花樣時時翻新,但出發點仍然是經典論著所闡發的那些理論或它所運用的方法。學術的每一步發展都不是空中樓閣,都要有一定的基礎和出發點。就像生成語法和功能語法,它們的理論方法對立,各擅勝場,但它們的基礎都是描寫語法。經典論著應當成為博士研究生知識系統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讀博士期間沒有讀過經典,以後就再沒有機會系統地讀了。沒有讀過經典的人,在研究的路上一定不會走得很遠。

以語言學為例,不論中外,都有不少經典性的名著,如梅耶《歷史語言學中的比較方法》、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布龍菲爾德《語言論》、薩丕爾《語言論》、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等。國內名家的經典著作,如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朱德熙《語法講義》、王力《漢語語音史》、李榮《音韻存稿》、徐通鏘《歷史語言學》等。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選擇幾部經典名著,仔仔細細地讀一遍,一定會大有收穫。

在精讀過程中,不僅要理解和學習其內容,還要琢磨它的研究範式,即作者是如何立論,如何利用材料,如何通過舉例、分析、說理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讓自己的論證有邏輯性、有說服力。其實這就是所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就是做研究的套路。自己寫論文時,要有意識地運用其中的某些分析、論證方式。所以,讀好書、好文章時,不僅要接受它的觀點,更要吸取它的寫法,學習它的學風。看看大師、大家是如何提出問題、論述問題、解決問題的。這是研究生讀書學習的一個竅門。

比如呂叔湘的《中國文法要略》,分結構論、表達論兩部分,前一部分中已經有句法轉換的思想,表達論分為範疇和關係兩部分,其中貫穿的思想就是功能語法的思想。前後兩大部分互相印證,互相補充,形成一個完整的語法系統。現在方言語法研究中盛行的功能語法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在這本書中已經成型,尤其是從表達出發來觀察結構、虛詞的用法的研究範式,基本上是從這部書中延伸出來的。

我個人的方言語法研究深受這本書的影響。比如我寫呼和浩特方言、神木方言語氣系統的表達手段,就是從語氣系統出發,觀察方言的句法結構、語氣副詞、語氣詞以及它們之間的搭配關係等各種表達手段,而不是僅僅盯著那幾個語氣詞;寫表達複句關係的手段,系統觀察其中關聯詞語、語氣詞的作用,這都是《中國文法要略》表達論的研究範式。後來的研究實踐證明,學習大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會讓你的研究走上一條大路。多看大師、大家的東西,我們就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自然能夠站得高些,看得遠些,看得深些。

博士生入學以後,不要一開始就把自己讀書的範圍局限在博士論文的圈子裡,其他的一概不理。這種學生不會有出息,拿了博士學位也成不了真正的博士。每個不同的專業方向、每個問題的解決,都是既需要佔有資料,理解透徹,找到有效的解決途徑,同時又必須把問題放到相關現象的大背景下,放到整個學科發展的大背景下,才能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有一位著名語言學家鄭張尚芳先生,可以說是萬事難不倒。不論什麼問題,只要問他,鄭張先生都會給你講半天,透徹地回答你。有一次我問張維佳老師,為什麼鄭張先生總是問不倒,張老師做了一個比喻:他的腦子裡織了一張非常細密的網,任何問題投射到這張網上,都會有反射,他可以馬上組織起系統的解決方案。如果你腦子裡沒有一張網,或者網格很稀疏,那麼問題投射上去,要麼鑽過去了,根本沒反應,要麼只有一兩條不成系統的思路,只能就事論事。以這樣的背景來思考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水平自然不高。所以,我們一定要利用上博士的時間,把本學科的經典都細細讀一遍,把自己腦子裡那張網儘量織得細密一點。

二、研究學問的「博」與「專」

學問上的「專」,至少有兩個含義。一個是讀書要專,不要雜。這一點在今天顯得格外重要。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就是在閱讀專業論著的時候,對跟自己的研究方向關係最密切的經典論著,要鑽進去,讀深讀透,充分吸收。

「專」的第二個含義是指研究方向要專。在確定研究方向的時候,要看準一個方向,一個後續研究空間較大的方向,專心致志,一直鑽研下去,做深、做透、做開。做論文、選課題,最忌諱的是打遊擊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要打陣地戰、攻堅戰,把大問題拆成小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掉。以我個人的研究經歷為例,在宏觀上,我贊成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博士論文寫的是《神木方言研究》,博士後報告是《陝北晉語沿河方言詞彙語法研究》,其後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選題是《秦晉兩省黃河沿岸方言的現狀與歷史研究》。大家可以看出來,這幾個選題之間存在內在聯繫,從1983年開始到2000年,我用17年的時間寫神木方言,後來用20年時間研究陝北晉語、黃河沿岸晉語、整個晉語——尤其是晉語語法,至今還在研究。2010年,我在準備了8年後,才申請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近八十年來關中方言微觀演變研究》,近年來又將選題擴展到整個西北方言的研究。今年《神木方言研究》增訂本出版,增加了6篇語法文章,都是後來十幾年寫的。

在微觀選題上,我也堅持盯住問題,一鑽到底。比如研究晉語的時制範疇,從1990年發表第一篇文章,到2020年發表不知道是第幾篇,我就是要把這個問題研究透,改變漢語語法學界以為「漢語沒有時制範疇」的認識。最近這幾年連續寫了「晉語時制研究之一、之二、之三」,自己覺得這個問題已經做得比較透徹了。我從2003年開始關注西北方言的連讀變調問題,直到2019年發表《論西北方言的詞調及其與單字調、連讀調的區別》之後,又寫了《再論詞調》《三論詞調》,後面還會寫四論、五論。西北方言詞調問題非常複雜,我們不能只管提出問題,不努力解決問題。大概這就是所謂的「專」吧。

要真正做到「專」,對某一個問題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可能還是要以「博」作為寬厚的基礎。比如,研究某某方言的語氣問題,要研究深入、研究透,需要關注的東西很多。第一,對前人、時賢研究這個問題的情況瞭然於胸,也就是掌握這個問題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你得了解國內外學術界對語氣詞的研究狀況,對你要寫的這一帶方言語法的研究狀況,乃至這個方言的研究狀況。也就是說,要了解前人把這個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了,留給自己的主要任務是什麼,研究的突破口在哪裡。了解了這些,我們對自己要解決的問題就明白許多,解決問題的思路就清楚了。這就是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和申報項目,一定是先有相關研究的回顧。第二,要做深入的田野調查,得老老實實地調查,而且首先得調查語音,可能還得調查一部分詞彙,還要學習音韻學。要不然,研究某個語法成分,比如虛詞,不會注音,不知道它在整個方言系統中的音韻地位,就不能把它跟其他方言的相同成分聯繫起來,很難同其他方言比較,更談不上理清它的來龍去脈。第三,要對普通語言學中關於情態、語氣的理論很熟悉,對共同語和其他方言類似問題的研究很熟悉,對現在通行的語法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很熟悉,能夠熟練運用,比如描寫語法、功能語法、語法化理論等,都得會用才行。第四,要熟悉漢語史、近代漢語學界對相關問題的研究成果,關於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的有關成果,你得拿過來用,進行歷時的考察。還要能夠判斷現有的結論是不是有道理。總之,一個語氣表達的問題,本來是很專門的,但要達到這個「專」,你得調動語音學、音韻學、方言學、語法學、歷史語言學等很多領域的知識,用它們組成一個細密的網絡,將它們聚焦到這一點上,才能真正地解決這個問題,達到「專」的程度。否則,只能算個二把刀。

總之,不論是讀書還是研究,不論是寫一篇文章還是寫一個博士論文,乃至以後做更多、更深的研究,博中有專,專中有博,都是必須時刻牢記的。

我曾經說過,博士生的畢業論文要做到三高:心高、眼高、手高。心高是志向要遠大,不要鼠目寸光;眼高是要站得高看得遠,要用經典來武裝自己,有獨到的眼光;手高就是要培養研究能力,包括選題能力、思考能力、寫作能力。總之,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就是要「專」,能把問題解決到位,其他人只要談論這個問題,就繞不開你的研究。

希望各位都成為又博又專的名副其實的博士!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錦繡文心(陝西師大文學院官方微信公號),轉自高校人文界

另外:很多朋友還沒有養成點「在看「、轉發的習慣!這是很讓小編桑心的!請一定要為本文點個在看!請一定要關注小編,您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相關焦點

  • 陝師大2020級學生開學典禮
    陝師大2020級學生開學典禮 2020-09-14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丨邢向東教授團隊:與時間賽跑,行走在西部大地上,做鄉音守護者!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我校文學院教授、博導,語言資源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邢向東教授團隊。點擊觀看視頻2015年盛夏時節,在貴州師大一個老舊的實驗室,臨時架起的攝錄棚裡,傳來一聲聲獨特、地道的晴隆喇叭苗人話。為了降低噪音,門窗緊閉,牆壁上空調的孔洞用棉花緊緊堵住。
  • 大學教授手寫錄取通知書,已堅持14年!網友:第一個想到陝師大
    「今天拿到了陝師大第一份帶有墨香的錄取通知書,非常激動和興奮,更是榮幸。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將更加堅定文學這條道路。」陝西師範大學新生王宋源13日向中新網記者表示。當日,陝西師範大學舉行了「2020年毛筆書寫新生錄取通知書活動」,該校十餘位老教授將用一周時間毛筆手寫約
  • 陝師大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今日發出
    王宋源說,她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教師,如願考入陝師大漢語言文學(公費師範生)專業,早就聽說陝師大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的傳統,非常嚮往,沒想到自己可以第一個收到這份特殊錄取通知書,感到很榮幸。這份通知書拉近了學生和學校的距離,她會一直珍藏。
  • 陝師大毛筆手寫錄取通知書再「開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8月13日電(李元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一筆一畫書寫紅燭精神,一撇一捺傳遞翰墨佳音……今天,陝西師範大學校園內,10餘位退休老教授再次如約聚首,以雋永的毛筆小楷,為今年新錄取的4500餘名新生書寫錄取通知書。
  • 陝師大毛筆手寫錄取通知書再「開筆」
    成立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陝師大書畫研究會,曾匯聚了衛俊秀、霍松林、黃永年、曹伯庸、劉念先等老一輩著名學人書法家。開筆典禮上,陝師大副校長黨懷興介紹:近年來,學校加強大學生中華經典詩文書寫教育,入學第一項測試就是新生書寫能力測試。目前,學校有書畫藝術博物館、霍松林藝術館、師大碑林「暢志園」、師大賦碑亭等書法教育場所,還有「硯友書畫社」等多個學生書畫社團,校園裡處處可見老師和學生的書法作品。「讀經典、誦經典、寫經典、悟經典、用經典」已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 陝師大實力寵粉!老教授親自上陣,書寫「最美」錄取通知書
    >精緻的小楷搭配上樸實的紙面,仿佛又將人帶回了那個遙遠的時代,一封封嶄新的錄取通知書在滿室書香中孕育,十幾位老教授重視書法一直以來都是陝師大的優良傳統,在陝師大內有著成立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陝師大書畫研究會
  • 陝師大老教授為新生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 13年詮釋「持之以恆」
    手書錄取通知書向孩子們送去祝福  今年是75歲的呂九如教授第7年為大學新生手書高考錄取通知書,老人一邊用端莊、清秀的小楷書寫高考錄取通知書,一邊高興地對記者說,他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書寫四五十張錄取通知書,中國有「見字如面」的典故,每寫一張,都好像與不曾謀面的孩子們對話,第一時間向他們送去最真切的祝福,送去學校對新入學孩子的人文關愛。
  • 芭蕉心盡展新枝:四十年賡續薪火,陝師大三代關學人傳承正脈,涵養...
    時間追溯到1980年,當時,陳俊民教授(現任我校關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受史念海教授邀請,在歷史系開設《中國古代思想史》,次年,陳俊民先生在歷史系創辦了「關學研究室」,這就是關學研究院的雛形,為陝師大關學研究打開了一扇窗口。
  • 陝師大經驗貼 || 老天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努力的人
    採寫教程與編輯中的內容更加側重於實踐性,陝師大對於實務的考察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多的,這些書除了一些比較細的概念很有可能出在名詞解釋外,還對實務寫作有一定的幫助。另外在這三本書的基礎上需要看傳播學教程,網絡傳播概論和新聞評論教程,但是最基礎的還是前三本參考書。
  • 別了,我心中的陝師大
    感悟陝師大——從一個字開始初中英語 甘肅寧縣早勝初中 燕鵬剛從2018年的5月15日開始,我有幸參加了在陝師大舉辦的甘肅慶陽市農村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項目中學英語的培訓。在開班儀式上,陝師大教師幹部教育學院楊斌副院長談到我們培訓的地點之一——「崇鋈樓」,他當時就問我們知不知道這個字的讀音,我們異口同聲的說到讀wu,楊副院長接著說到,我們每一個資深的師生都知道這個字念yu,因為它是由陝西師範大學名譽教授、香港理工大學教授何崇本先生捐資1600萬元興建。
  • 陝師大連續14年毛筆手寫高考錄取通知 「最值得珍藏的錄取通知書...
    陝師大老教授正在書寫錄取通知書(央廣網記者 雷愷 攝)記者在現場看到,十多老教授和陝西師範大學教師、校友正伏案一絲不苟的用端莊的小楷書寫錄取通知書,老教授中年齡最大的已經85歲了,書寫的內容包括被錄取學生的姓名、專業以及相關日期,書寫完一份錄取通知書大約需要兩分鐘時間,他們將用一周時間書寫四千五百多份錄取通知書。
  • 陝師大:用理想扛起西部教育這面大旗
    熟悉這所大學的人相信,作為一所傳統的師範大學,陝師大恪守著自己平實、質樸的獨特精神氣質。   「沒有理想主義氣質,陝師大不可能在西部把教育這杆大旗扛下去。」陝師大黨委書記甘暉說,「作為部屬師範院校,深刻領會國家的發展戰略,承擔支撐西北教育的重任,既是陝師大作為國家隊的光榮使命,也是學校的立校之本。」
  • 陝師大手寫通知書致新生 入學第一考寫鋼筆字
    沒人能想到,白髮蒼蒼的老教授和青春洋溢的大學新生,會因傳統書寫代替現代工具的嘗試關聯起來。陝西師範大學連續十一載堅持手寫錄取通知書,引發社會關注。  4500份手寫通知書飽蘸三代人摯愛  7月15日,陝西師範大學2017年錄取通知書的書寫工作如期開始。
  • 陝師大連續14年毛筆手寫高考錄取通知「最值得珍藏的錄取通知書」今天開筆
    央廣網西安8月13日消息(記者雷愷)陝西師範大學2020級新生錄取通知書開筆儀式今天(8月13日)在陝師大雁塔校區舉行,這已經是該校連續14年用毛筆手寫高校新生錄取通知書了。被網友譽為「最值得珍藏的錄取通知書」「最好的開學第一課」。
  • 不要跟陝師大的孩子談吃的,請說「食堂文化」! 有意肆
    二、師大是有食堂文化滴~可能有人還會疑問,那陝西也有其他部屬高校,為什麼他們的飯沒有做成師大這樣的特色呢?小肆查了些資料,只能說,陝師大是有食堂文化的。這個淵源由來已久,2000年以前在陝師大上學的同學應該知道,當時師大有個食堂,學生叫他「新食堂」,雖然名字叫新食堂,但卻是是1959年建的。
  • 「高擎西部紅燭的精神火炬」陝師大舉行2020級學生開學典禮
    遊旭群校長作了題為「高擎西部紅燭的精神火炬」的講話,他向2020級全體新同學提出了三點希望,希望同學們以紮實的學識作為立身之本,以深厚的情懷作為立業之基,以高貴的靈魂作為立德之源,高高擎起西部紅燭的「精神火炬」,點燃流淌在血液裡的拼搏激情,在師大盡情書寫無悔的青春。
  • 永康書記去陝師大了!贊它是大西安的高端智庫!
    無論是斑駁難辨的西漢彩繪還是起甲脫落的秦兵馬俑抑或是已經發生黴變的古籍、老膠片只要經他們修復就會化腐朽為神奇坐標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陝師大,永康書記一行參觀了學校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陝師大陸港小學:自主辦學,許孩子美好未來
    開學典禮上,學生收到手寫入學通知書今秋,陝師大陸港小學首次開學。&34;陝師大實驗小學、西安國際港務區陝師大陸港小學校長羅坤說,&34;書法教室學習支持中心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導,陝師大實小特聘首席專家趙微介紹,中心基於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等理論,致力於為每一個有需要的學生量身定製適合其個性成長
  • 位列西北高校首位 | 陝師大多項課題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位列西北高校首位 | 陝師大多項課題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2020-12-10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