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反正也是在家呆著,填寫了一首高陽臺,龍,以表達對祖國的深情。
偶然想起一句,關於填詞的語言陰陽平衡。
宋人填宋詞,目標很明確,超越唐朝唐詩的高雅,以風雅超高雅終成宋詞。
宋詞無正史,從蛛絲馬跡上得知,宋朝文人,像現在人聽歌一樣,由於久聽宋詞的曲調,早已熟記在心,可以隨時隨地按照宋詞的詞牌曲調,箋葉提筆即成,可以當場填詞,即刻當場演唱。總結起來,宋詞的詞牌曲調是宋詞的格律大法,對於每一首宋詞都有相應規定,其本質就是要求宋詞在演唱的時候,語音要陰陽平衡。特別是南宋,蘇杭的軟語聲調,陰陽頓挫,語聲拉得很長,使得宋詞的曲調陰陽特別突顯,音色優美悠長。
最可惜的是,宋詞的幾乎所有曲譜全部喪失,後來的宋詞也不用於軟語演唱了,成為了藝術文學。
千年宋詞今必復興,是否應該嚴格按照清朝康熙皇帝御旨的宋詞格律,一個一個的人空格,一個一個字地填寫宋詞呢?
可以肯定的講,北宋和南宋,以及上溯各朝代,絕對沒有一個人按照小空格的排列來填詞的。那麼,誰來要求現在的中國人,必須按照康熙制定的小空格來填寫宋詞呢?提出這樣的僵化且絕對要求,其歷史依據又是什麼呢?試問,清朝人本來就不熟悉宋詞,又有什麼權力為宋朝的宋詞制定御旨格律呢?請問,近三百年以來,又有誰嚴格按照這些小空格子填寫創造出來優美新詞呢?
因為我的專業是中醫藥,詩詞文學專業學術上的語言表達不精確。我認為,宋詞,宋詞的詞牌,宋詞的詞牌曲調,宋詞的格律,其目的只有一個,要求填詞的人,儘量實現宋詞的語音陰陽平衡。
人體要陰陽平衡,於是有了中醫。如果中醫也弄出一批小空格子,讓每一個人必須符合某一個或幾個小空格,中醫就從此僵化而消亡了。
我們現在不得不提出一個疑問,宋朝人不用這些小空格子,康熙弄出這一大批小空格子,究竟對不對。反正有了這批小空格子,新詞就再未興起。
這讓我們想起,明朝未期和清朝的八股文鼎盛時代。宋朝,唐朝,漢朝都有八股,但不絕對,也不僵化。
清朝為了便於科舉判卷一致,將科舉八股文規定成歷史上最絕對,也最僵化的,考主根本設有任何自由發揮的餘地。
這或許是康熙帝御旨宋詞小空格子的歷史背景。
千年宋詞今必復興,新詞必須講究語言的陰陽平衡,應該追求新詞語言的陰陽平衡,僅此而已。
一旦出現了新詞語言不平衡,就應該去調整新詞的語音,使其達到語音的陰陽平衡。
新詞語音的陰陽平衡,只有相對,沒有絕對,如同人體沒有絕對的陰陽平衡一樣。
高陽臺
龍
千年風霜,百年徵程,天地人云中龍。仰俯天地,觀取萬物本蹤。
實踐人草生克理,深究生命真旨宗。法自然,負重步雄,萬裡晴空。
忽聞屈原故裡,突見不明蟲,最冷寒冬?號角一聲,天兵拯救萬眾。
長江黃河湖海動,攜春風掃蕩塵叢。望龍騰,華夏寰宇,一抹玉瓊。
原創作者介紹:
姜偉,1990年創建瀋陽飛龍保健品有限公司,先後榮獲中國十大青年企業家稱號、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曾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酷愛中華醫藥和中國傳統文化。謝謝關注與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