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期末,也是各個高校大學生瘋狂背書抱佛腳的時刻。對於現在的大部分大學生考試,可謂說是一種平時不看,考前狂背的狀態。然而,這種狂背對於大學生來說,只能在短時間內提高一些記憶性的知識,至於需要深入理解的課程,這佛腳確是不好抱的,極有可能出現掛科的危險。不過,若是能與學霸室友同住,且這位學霸室友還願意給你上小課那就另當別論了。在山西大學就有這麼一位學霸舍友存在。
山西大學一大一學生因怕室友高數掛科,於是在臨考前,為室友開起了小課。據這位學霸所說:「快期末了,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習氛圍,鼓勵室友好好學習,能讓他們期末考得更好。而且在給室友講課其實也是對自己得一種提高。「由於室友平時沒怎麼聽課,基礎比較薄弱。所以這位學霸在講課時得從小題講起,差不多就要1個小時。這位學霸說,接下來還要給室友講高數,英語和工程製圖。
學霸的此種行為也令室友興奮不已,同時也特別感動,據其中一位室友說:」興奮地差點哭出來,聽了收穫很大,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以前動不了筆的題現在至少能找個切入口,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室友的幫助。」
學霸的此番舉動,贏得網友的一致好評,贊其為「中國好舍友」。紛紛提出」我需要這樣的舍友「」共同進步,挺好的「」論有個好室友的重要性「」強!也想擁有一個這樣的舍友「等評論。
其實這種」中國好舍友「並不在少數,他們用自己的知識,帶動和幫助室友共同進步。比如前不久南京航空大學沈俊。在大一時掛科太多直接留級,幸運的是,留級的他被分到學霸宿舍,從此開始邁上了學渣的逆襲之路。在學霸舍友共同的幫助下,沈俊從90%掛科到零掛科,並且還斬獲了二等獎學業獎學金,可見學霸舍友力量的威力。
大家想必都聽過一句話:」你是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雖然此話有點過於絕對,但確實有一定道理的,這也是我們說的圈層。圈層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你的思維方式上,思維方式不同你所做出的行為也是不一樣的。用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話來講,世界觀決定方法論,你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你的行為處事就是你想法的體現。
我們舉個最簡單也是最著名的例子:牛頓。提到牛頓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牛頓的「哲學」與科學牛頓是古典力學的奠基人,他創立了萬有引力的理論,實現了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大綜合。但是他作為力學家和數學家,對哲學有本能的排斥。他曾自我警告:「物理學,當心形上學啊!」然而事實證明他自己也不可能真正擺脫哲學的影響和支配。
牛頓的這些科學成就全部取得於他的前半生,這是因為這一時期他的思想雖然受到神學影響,但自發的唯物主義思想還佔據上風。到了1692年牛頓50歲之後,隨著他踏入上層社會,他的宗教情結越來越濃厚,將自己關注的對象由自然規律逐漸轉向對上帝的研究。牛頓認為,地球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找到了,用萬有引力的存在作出了解釋。但是另一個條件切線速度是怎樣來的呢?
牛頓把這個被人們看作「奇蹟」的原因,歸結為上帝作了「第一次推動」。到了晚年,牛頓的思想完全沉浸在了神學狂熱之中。他埋頭鍊金術研究,寫下了幾十萬字的筆記和文章;熱衷於年代學和神學的鑽研,至他1727年3月20日85歲逝世時,遺留下來的文稿有關宗教神學和年代學的內容竟達150多萬字。
牛頓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在對世界思考和探索的過程中,世界觀如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與人之間其實並不存在著智力的差別,那為何會在同一個班級出現優等生和差等生兩個極端呢,這是因為他們的想法不一樣,想法不一樣自然而然行為處事就不同。或許一日兩日沒什麼差距,但時間久了就變成無可跨越的鴻溝了。
你的精力在哪,時間花在哪,你的回報自然而然就在那。人生而相同,位於同一起跑點。我們要做的,就是形成正確的思維。持續做正確的事,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可以看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