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心理學效應:打掃衛生和打擊犯罪其實一樣-破窗效應

2020-10-21 墨跡心理


1、 紐約之變

現在的紐約很風光,是美國第一大城市以及第一大港口,紐約都市圈還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圈之一,與倫敦並列為全世界最頂級的國際大都市。

你以為紐約一出生以來都是這麼風光的嗎?

並不是,背後有心理學的莫大功勞。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紐約是髒亂差的代名詞,但環境惡劣也就罷了,偏偏犯罪猖獗,尤其是地鐵,表現特別突出,簡直就是罪惡的溫床,被認為是"可以為所欲為、無法無天"的場所。

1994年,紐約市來了個新的警察局局長,名叫布拉頓。這位警察局長很奇怪,作為警察局長,不管治安卻來管環境,不管江洋大盜卻一股勁抓地鐵逃票的。

布拉頓從地鐵開始,一邊抓地鐵衛生一邊狠抓地鐵逃票的。他組織人在地鐵裡打掃衛生,清潔車廂,清理牆壁上的塗鴉,使整個地鐵站變得煥然一新;同時,安排人手抓那些地鐵逃票的人,並把逃票的人站隊示眾,以表決心。

接下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紐約的環境先好了起來:車箱乾淨了,站臺跟著也變乾淨了,站臺乾淨了,階梯也隨之整潔了,隨后街道也乾淨了,然後旁邊的街道也乾淨了,後來整個社區乾淨了,最後整個紐約變了樣,變整潔漂亮了。而在抓逃票的過程中,每抓七個逃票的就能抓一個通緝犯,每20個就有一個帶槍的。

到現在,紐約已經是全美國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這件事也被稱為"紐約引爆點"。

而布拉頓之所以能想到這個辦法,得益於一個心理學的研究。


2、 破窗效應

 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他把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

後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沒被偷走的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

結果出人意料,之前一個星期都沒人理睬的汽車,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就不見了。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心理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最後甚至會縱火燒掉房子。

而布拉頓則是受到這個理論的啟發,才想到治理紐約環境,降低犯罪率的辦法,乾淨的地鐵總是讓讓人不忍心去破壞。

3、 心理學妙用

2018年,一段"西安兩位農名工怕弄髒地鐵寧願坐地上"的短視頻在網絡上傳播,當拍攝者問及為什麼不坐座位上的時候,農名工說:"就嫌給人家挏(方言音dòng)髒(弄髒)了。"

而在我的老家,一個小縣城裡,農民更多,但小縣城的公交車卻坐滿了渾身泥土的漢子,一點也不怕弄髒了公交車,因為小縣城的公交車本來就不怎麼幹淨。

在一段乾淨整潔的路上,一口老痰即使到了嗓子眼你也會憋著,但是如果在一個臭氣燻天的臭水溝邊上呢?

一張潔白的紙,沾上一點筆墨你都覺的可惜,但是如果是一本廢棄的書卷呢?

……

想保持整條街道的乾淨,那麼你就需要忍下第一口痰;如果想保持紙張乾淨,那就不要畫上第一筆。

這就是破窗效應給我們的啟示,從小事抓起,只有全部小事都不出亂子,才能做大事。但是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真正能做到的寥寥無幾。

而我真正想告訴你的並不是要你做什麼大事,而是在你知道這個效應之後,在你在想偷懶把垃圾放門口的時候,克制一下,扔到垃圾桶裡去,不然你可能過幾天就發現,其他人有樣學樣,結果你懂的。


那萬一你家門口已經是這樣了怎麼辦呢?

有辦法,你把垃圾全部清掃乾淨不就好啦,這樣他們就不好意思再亂扔了,又到了最初見你的時候。

啥?他們說反正有人會收,還在扔?!

……施主你好,施主再見!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別讓破窗效應,毀掉了你的一生
    這其實沒有太多的深奧問題,其實就是「自控力不足」,也就是我們常人所說的缺乏自律性,做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網上關於自律話題的文章實在太多,今天我們另闢蹊徑,從犯罪心理學上的「破窗效應」為大家講解你的人生為什麼會被一步步摧毀。這個理論與自律,與我們的成長,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可以說,對於我們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 心理學:別讓破窗效應,毀掉了你的一生
    這其實沒有太多的深奧問題,其實就是「自控力不足」,也就是我們常人所說的缺乏自律性,做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網上關於自律話題的文章實在太多,今天我們另闢蹊徑,從犯罪心理學上的「破窗效應」為大家講解你的人生為什麼會被一步步摧毀。
  • 心理學指出:警惕婚姻中的破窗效應
    為了便於了解,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的破窗效應。「破窗效應」是犯罪心理學的一個數據,根據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1969年所進行的一項著名的實驗來證實的。反之,當我們發現走廊有一個菸頭之後,接下來就可能有第二個第三個菸蒂,有人隨手也會丟棄垃圾,甚至有更多的人還會在此大小便,而不會感到慚愧,這就是破窗效應給我們帶來心理的影響。
  • 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及時矯正和補救正在發生的問題簡介: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
  • 老師和家長不得不學的教育理論——破窗效應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這就是破窗理論。
  • 破窗效應:破罐子就這麼摔了?
    破窗效應(英語: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並刊於《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 你不知道的人類難以避免的十大心理效應之:破窗效應
    這樣的現象,其實是「破窗效應」。什麼是「破窗效應」呢?「破窗效應」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破窗效應的由來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 「破窗效應」下的學渣造神運動
    「破窗效應」下的學渣造神運動神話「學渣」的背後學歷重要嗎?有人說重要,人說不重要!在這個社會不依靠拼爹和權勢,通過學習而取得成功是一條捷徑,但是只要我這麼說,就有人說我是既得利益的代言人,難道依靠寒窗苦讀、笨鳥先飛、懸梁刺股取得的利益不光榮嗎?不該受到保護嗎?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
  • 「你為什麼把垃圾扔地上」-心理學十大效應之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由這個實驗發展而來:如果有人打壞了建築物中一扇窗的玻璃而沒有維修,其他人就會因此得到暗示從而打壞更多的玻璃。最終,整棟建築物都回遭到破壞。環境中的一些小的不良現象如果放任存在,就會誘使人們效仿,最終變本加厲。
  • 小徐筆記|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
    Broken windows theory-破窗效應,是指一個不良的反應或者動作被客觀的放任存在,導致後面誘導人們進行模仿,甚至還做得更加變態,形成一種不良的社會行為。案例1:美國心理學家詹巴鬥曾經做過一個"偷車實驗",將兩輛一模一樣的轎車分別放在一個環境很好的中產階級社區和環境比較髒亂的貧民區,結果發現貧民區的車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輛幾天後仍然完好無損;如果將中產階級社區的那輛車的天窗玻璃打破,幾個小時後,那輛車也被偷了。
  • 破窗效應:人是如何一點點放棄自己的?
    這是一件小事,發現裡面居然蘊含「破窗效應」感覺很新奇,馬上想寫出來分享給大家。我講一段生活經歷,看看是不是大家都一樣,平時回到家就開始收拾,接著開始衝涼,最後順便把衣服洗了。破窗效應講的是,如果一個地方有一扇窗被人砸破了,很久沒有人修,你們接下來這個地方可能就會發生越來越多不良行為。因為當環境不良現象被置之不理的時候,會給人一種「這地方沒有人管」的感覺,就算做了一點壞事,也不會有什麼懲罰,於是就為下一次打破埋下了機會。
  • 謝師宴,破窗效應,博士主任
    本來已經有自己的規則了,並且無傷大雅,可是卻非要去打破它,好像打破了舊規矩就能體現自己的改革精神一樣,可是卻沒有想到舊的被打破了,卻成全了一批新的投機者,過些年以後,在把這個打破,我們就一直在後浪幹倒前浪的過程中糾結著,難道就不能找到一個好的辦法,停下折騰的腳步麼?
  • 最近在學習心理學,破窗效應了解一下,希望對大家有用。
    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破窗效應」。
  • 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我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非常有趣且一點詭異的心理學效應,許多人也許身處其中卻不自知。也有些人說這是萬事開頭難,其實從心理學來看,「飛輪效應」的理論正支持了這一點。心理學中對飛輪效應的解釋是這樣的,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力和衝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
  • 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還有一些父母認為,在孩子惹事之後,不能立即和孩子將大道理,不能會加劇孩子的行為。這也就是大多數父母常說的:孩子犯了錯誤,等到第二天解決。但是當父母真正意識到孩子的錯誤的行為時,再想改變孩子的行為與性格就已經晚了。這又是父母常說的另外一句話:孩子犯錯,第二天解決就晚了。其實,以上的現象正是"破窗效應"的體現。
  • 淺談社會心理學中的破窗理論
    【摘 要】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奧爾波特在《社會心理學》一書中指出,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的社會行為和社會意識的科學」。作為社會心理學中一個重要概念,破窗理論對於解釋各種社會現象的產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 有哪些令人叫絕的心理學效應?
    其實心理學效應絕就絕在,當你遇到一件事情或者出現某種心態,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反覆問為什麼都找不到答案的時候,看到相應的心理學效應會覺得:天啊,原來是這樣!它為每一種行為都給出了解釋,讓人們在理解自己的同時,也能理解他人的心理,並通過這些效應規避風險,趨利避害。
  • 在防止「破窗效應」中提升教育實效
    2020-08-26 08:04:53 來源:解放軍報「破窗效應」原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現在其道理已被許多領域認同。它啟示我們,如果某種不良環境因素出現且沒有得到有效制止,就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相當程度的暗示性和誘導性,進而導致同類問題的反覆出現。在部隊思想政治教育中,「破窗效應」雖不多見,卻值得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