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世界多一個作業系統的選擇,openEuler的開源故事

2020-12-14 騰訊網

軟硬體協同、雲邊端協同已經成為 IT 世界發展的下一個趨勢,作業系統成為了居中調度的中樞神經。openEuler 是一個開源、免費的作業系統平臺,自開源至今,短短一年時間已經有 2000 多位貢獻者,70 餘個 SIG 組,社區迅速發展壯大。InfoQ 記者對 openEuler 技術委員會委員熊偉博士做了專訪,以挖掘 openEuler 生命力背後的故事與邏輯。

1

開源初心:openEuler 開始的故事

InfoQ:華為開始研發 openEuler 的背景是什麼?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將它開源出去?

熊偉:華為早在 2010 年左右就開始研發自己的作業系統 EulerOS,經過十年的打磨最終選擇開源的主要原因是隨著業務的發展,華為已經開始進入到圍繞計算產業構建全方位生態的戰略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作業系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EulerOS 發揮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華為決定將 EulerOS 開源,開源後命名為 openEuler,和行業夥伴一起共同構築計算產業的底座。

InfoQ:openEuler 在研發過程中遇到過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熊偉:從純技術的角度看,openEuler 並沒有遇到非常大的難題,不論是內核、編譯器還是虛擬化、容器等基礎核心技術,華為都有非常深厚的儲備,在國際上也是排在前列的。把這些不同的系統技術組合成完整的作業系統,技術層面上對華為沒有難度。

真正的困難還是在於理念:我們如何做作業系統,作業系統行業規律是怎樣的,開源和作業系統兩者組合下的商業模式是什麼?研發規律是什麼?如何形成一個良性的社區機制?這些其實是最困難的地方。

我覺得比較幸運的是,華為公司內部從四五年前逐步開始理解這些產業規律,選擇了開源的戰略決策,同時堅定地把作業系統當做一個產業來做,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轉變。我們後面還會有更多挑戰,但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我們解決了,未來將有無限可能。

2

技術積累:打好底座再做突破

InfoQ:能否給大家分享一下 openEuler 的技術架構,相對於同類型產品,它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熊偉:作業系統的應用範圍很廣泛,涵蓋 IOT 設備、終端設備到伺服器、雲等場景。分界點是邊緣計算,往上的伺服器、雲場景下,作業系統的形態比較固定和統一,但是往下的 IOT,終端等領域作業系統的形態就會變的非常多樣,因此,針對這樣的產業情況,我們會有兩個目標。

第一個目標,首先是做一個伺服器的發行版,讓雲和伺服器都能用上。

第二個目標是構建一套完整的工具,使之能夠從標準發行版剪裁、定製出適合不同場景的小 OS。

對於所謂技術優勢,我個人並不傾向於這種說法,因為 openEuler 是開源的作業系統,開源的特點就是我今天把它開放給社區以後,其他廠商馬上就能享受到技術紅利。反之亦然,當別人好的特性開源出來以後,我們也能享受紅利。我們更希望是與行業的夥伴一起共同把 IT 的基礎底座打牢,做得更好,這是我們的目標。

InfoQ: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 openEuler 最新發布的 20.09 版本的新特性?開發者可以通過什麼渠道去試用?

從特性的維度看,openEuler 國內首次支持了 RISC-V 體系架構,支持了樹莓派。發布了全新虛擬化平臺 StratoVirt。此外還有機密計算框架 secGear,安全框架 IMA 等等。同時隨著麒麟軟體貢獻了 UKUI,openEuler 也終於有了圖形化界面。這幾點都是非常振奮人心的進展。

InfoQ:在 Linux 內核層面,openEuler 都做了哪些具體的工作?

熊偉:openEuler 在內核上的貢獻比較廣泛,主要體現在對 ARM 體系架構的支持上。在 5.8 Kernel 上,華為是全球貢獻第二的廠商。除此之外,在安全、性能、多核等方面,華為也都做了非常多的貢獻。但我們對內核團隊的期望還是比較高的,除了體系架構、驅動、底層硬體支持以外,也期望未來能夠在內核的基礎框架層面,華為能持續提供創新的貢獻和思路。

InfoQ:openEuler 是一種支持多算力架構的作業系統,主流的 x86、ARM、RISC-V 這些架構都支持,技術上實現的難點是什麼?適配上都做了哪些工作?

熊偉:目前 Linux 對不同體系架構的支持做得不錯,從體系架構的層面看難度並沒有那麼大,現在支持一個新的體系架構相對不是那麼困難。但是因為不同晶片廠商 BSP 的差異比較大,可能存在一定的衝突,所以需要做一些適配。但這只是第一步,除了能跑起來,怎麼樣跑好才是一個大問題,充分發揮處理器的算力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理論上來說,無論是對內核、晶片還是體系架構的支持,越往上走,性能調優方面的工作就會越重要。

3

打破定局:如何構建作業系統新生態?

InfoQ:openEuler 社區的 SIG 組是什麼?社區後續發展計劃是怎樣的?

熊偉:SIG 組全稱叫 Special Interest Group,特殊興趣小組。如果把一個開源社區比作一個公司,那麼 SIG 組就相當於一個個不同的職能部門,比如開發一部、開發二部、財務部之類的。大型 / 綜合性開源社區很多是以 SIG 組作為基本的組織單元。

比如在 openEuler 社區中,如果想開發一個圖形化界面,如何去做開發和承載呢?這時候就需要組織一撥人去做這個事情,實際上 SIG 組就相當於承載了這個職能。SIG 組裡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技術演進方向,都在 SIG 組內進行討論。如果大家有很好的想法,或者希望在 openEuler 社區中去做一個新的領域,我們很歡迎大家在 openEuler 社區中申請一個 SIG 組,把領域內的好手聚在一起,共同開發。

在 SIG 組之上,我們有 TC 委員會,就是技術委員會,TC 對這些 SIG 組起到輔導,促進,監督的職能。SIG 組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動態的。社區內的 SIG 組可能會撤銷、合併、分裂,這完全取決於社區的演化,在這個過程中,TC 不會幹涉 SIG 組的技術方向,但會對 SIG 組之間的關係做協調,當 SIG 組之間產生無法自行協商解決的衝突的時候,TC 做最終的裁決。

目前 openEuler 社區的治理遵循扁平化的原則,主要包括理事會、秘書處、技術委員會、安全委員會、SIG 組五類組織。理事會和秘書處主要負責社區的運營工作,技術委員會、安全委員會和 SIG 組主要負責技術層面的工作。安全委員會相對獨立,它對整個社區的安全負有監督重任,不受其他組織幹預,確保獨立性。我們也期望通過這種扁平化的管理實現開放和高效兩個目標。

openEuler 社區發展的方向是比較明確的。從代碼 release 到現在,也就十一個月時間,第一個正式版本今年 3 月份發布距今也就半年多,在這個初始階段:

首先是把作業系統的完整性、易用性問題解決。目前社區已經有 70 多個 SIG 組,基本涵蓋了作業系統的大部分功能領域,但仍舊有不少缺失的地方需要補齊。

第二個發力的維度是安全。隨著全面雲化的到來,加上邊緣計算開始興起,安全的重要性凸顯出來了。20.09 版本上我們發布了 IMA、secGear 等安全可信新特性。在明年將發布的 21.03 版本上,還會有更新的安全技術特性發布,敬請期待。

第三方面是性能,作業系統在性能層面要充分發揮不同體系架構的算力,這也是我們非常重視的方向。

最後一個大的方向是雲原生化,雲原生的理念橫跨完整性、易用性、安全性,未來會逐步地對作業系統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對我們而言云原生是一個自然的演化過程。明年的某個版本上,大家會看到我們新一代雲原生作業系統的原型發布,這個很值得期待。

InfoQ:技術架構的搭建相對容易,一個健康、壯大的生態卻很難。在同類型作業系統已經相對成熟的情況下,您認為 openEuler 社區持續生長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熊偉:作業系統行業多年來只有幾個傳統的大玩家,成熟穩定就意味著很少有突破,很少有成功的創新的嘗試。openEuler 希望在這個成熟的領域做更大膽的嘗試。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openEuler 想法會更加前沿,我們會期望更多新技術甚至是尚不成熟的技術在我們的社區裡孵化。

從技術演化的角度來看,不論是從硬體層面還是業務層面,IT 世界已經在發生潛移默化的巨大變革,對於作業系統而言,變革的時間點也已經到來。當我們把這個社區建立起來以後,你會發現國內蘊含了巨大的能量,只是以前沒有出口和渠道。當 openEuler 出現以後,各種廠商、各個技術團隊甚至個人都爆發出了驚人的潛力,碰撞出了非常多的想法,我們相信中國的開源土壤和文化也在不斷地形成。

最重要的一條,我認為還是商業邏輯。openEuler 做出來以後,不光為了服務華為,我們更期望它能夠成為行業內共同維護的一個底座式的平臺。我們對於體系架構沒有偏向性,任何的 ISV、OSV 我們都持歡迎態度,大家都能在 openEuler 上獲得商業利益,即使是競合關係也能促進行業的持續發展。我相信以上是促使 openEuler 在國內快速發展的原因。

4

層層質疑:國產作業系統有多難?

InfoQ:開發者對國產作業系統的印象就是換皮 Linux,openEuler 有沒有遇到類似的質疑,您怎麼看這個問題?造成這個現象的根因是什麼?

熊偉:首先這個質疑是對的。國內作業系統行業長久以來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 openEuler 期望能徹底地改變這個格局。

這要從作業系統到底是怎麼構建起來說起,大家通常都關注 Linux 內核 kernel,實際上一個標準的 Linux 作業系統非常複雜。以伺服器作業系統為例,通常由 4000 - 5000 個軟體共同組合而成,kernel 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是桌面系統,軟體總量甚至上萬。

如果以蓋房子的比喻來形容作業系統的構建,這一個個構成作業系統的軟體就像長在森林裡原木,國外的社區,廠商是從森林裡採伐原木,加工設計、建造成一個作業系統的房子。而以前我們國內的廠商則是把人家建好的房子整體拿過來,重新刷上油漆,打上自己的 logo,這就是所謂的換皮。這種做法意味著,我們之前所謂製作作業系統根本談不上設計能力,如果想把別人設計好的兩室一廳的房子改成三室一廳,或者新增廚房、廁所,我們之前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

openEuler 的做法則是直接從森林裡伐木頭,自己設計、打磨、組裝,從底到上完全是自己設計和構建的,這樣做出來的東西,培養出來的人才梯隊後面的演進就可以做到隨心所欲。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相信大家也能看到 openEuler 的成果,換皮一說對 openEuler 肯定是不成立的。

InfoQ:openEuler 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如何構建起一個開放、信任的生態?

熊偉:從近兩年的情況看,生態在 IT 圈子裡的認可度越來越高,華為也看到了這個趨勢。我們選擇開源 openEuler 也是著眼於生態的建設。經過大半年的努力,社區的規模越來越大,質疑聲越來越少,合作夥伴們也看到了華為的誠意和 openEuler 背後的商業邏輯。

相關焦點

  • 華為年底開源其作業系統 EulerOS,更名為 openEuler
    9 月 19 日,在華為 CONNECT 大會上,華為 Cloud & AI 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宣布,將開源其伺服器作業系統
  • openEuler作業系統源碼正式公開
    近日,歐拉作業系統 openEuler 正式開放原始碼、鏡像及開發測試環境。華為表示,作為項目主要籌備方,將會逐步開放在 ICT 基礎軟體領域的技術積累,將作業系統、編譯器/JDK 等領域的基礎平臺能力開源至 openEuler 社區。
  • 華為openEuler作業系統原始碼正式開放
    IT之家1月2日消息 去年9月19日,華為在上海舉辦的第四屆華為全聯接大會上宣布,華為伺服器作業系統EulerOS開源,開源名為openEuler。華為Cloud&AI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還透露,華為正在與中標紅旗、武漢深之度等公司籌備開源社區。
  • 華為發力作業系統openEuler 加碼開源生態
    EulerOS(歐拉作業系統),開源後命名為openEuler。  峰會主題演講嘉賓江大勇表示,openEuler不僅僅是華為的一個Linux的發行版,也不僅僅是一個開源社區,更是一個創新的平臺。通過構建openEuler社區,華為欲打造支持多樣性計算場景的優質作業系統。  拋開術語,可以看到,華為希望吸引更多的全球開發者到華為的平臺上來進行創新,建立更好的開源生態和軟體體系。
  • 華為開放軟硬兼施暫無鴻蒙 openEuler系統開源、海思晶片對外開售
    據悉,作為主要籌備方,華為會逐步開放在ICT基礎軟體領域的技術積累,將作業系統、編譯器/JDK等領域的基礎平臺能力開源至openEuler社區。在openEuler社區,社區參與者可下載作業系統安裝鏡像或原始碼,快速了解並掌握openEuler作業系統的實現,深度參與到社區的創新和實踐。
  • 華為OpenEuler作業系統強勢來襲,正式開源時代來了?
    EulerOS,華為非常知名的伺服器作業系統,網友習慣稱之為「歐拉系統」,這個大家可能有聽說過。EulerOS 是目前支持 TaiShan 伺服器最好的作業系統之一,是華為搭建鯤鵬生態社區的基石。openEuler 就是 EulerOS 的開源社區版,並基於此打造了一個 openEuler 開源社區,該社區會圍繞 openEuler OS,逐步開放華為在 ICT 基礎軟體領域的技術積累,以及作業系統、編譯器/JDK 等領域的基礎平臺能力等,與全球的開發者共同構建一個開放、多元和架構包容的軟體生態體系。
  • openEuler 20.09 發布:集成 UKUI 桌面環境,支持 StratoVirt
    IT之家了解到,同時社區開發者在 openEuler 20.09 版本中帶來了眾多的新特性,尤其是帶來了全新的開源項目 StratoVirt ,它是一個安全、輕量、高性能、低損耗、組件化的面向全場景的通用化虛擬機運行時項目,同時 iSula 項目也發布了 isula-build 實現了鏡像構建能力。
  • 標籤:openEuler作業系統
    標籤:openEuler作業系統西部數碼資訊門戶 - hotnews 發布於 2020-03-313 月 27 日,華為開發者大會 2020(Cloud)上,華為與麒麟軟體、普華基礎軟體、統信軟體、中科院軟體所共同宣布基於 openEuler 的商用版本作業系統正式發布。
  • 關於開源這件事,openEuler到底做得怎麼樣了?
    文 |智能相對論 魏啟揚開源對於計算產業很重要,但到底有多重要,特別是基礎軟體開源,很少有人能完全解釋清楚。開源發展至今,無數的參與者為之貢獻,產生了無數的軟體和庫類,同時又有無數人在使用,其中受益的不僅僅是企業組織、開發者群體,更是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你我。
  • 為什麼建議學生積極參與開源項目?
    「 隨著開源技術對信息產業的積極影響進一步擴大,越來越多的面試官將是否參與開源項目作為考核開發者能力的一項基本指標。 對於求職者來說,參與開源能為簡歷增色不少,增加贏得優質offer的機率。擁有開源項目參與經驗,一方面能讓面試官更直觀清晰地了解你的技能,另一方面能巧妙地展示自己對技術的追求與熱愛,刷一波面試官好感。
  • 聯通沃雲:OpenStack適配openEuler實踐及國產化雲經驗分享
    openEuler 是一個在 2019 年開源的基於 Linux 穩定系統內核的伺服器作業系統,致力於通過打造開源社區,與全球的開發者共同構建一個開放、多元和架構包容的 openEuler 軟體生態體系。
  • 擁抱開源,激揚代碼,當高校開發者遇上openEuler
    大賽的初衷是鼓勵高校學生積極參與開源項目,無論對於國內開源生態體系的構建,還是對於他們自身開發技能的鍛鍊,都是一次極為難得的機會。   83個賽題自由選擇,涵蓋最流行技術領域   來自華為、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麒麟信安、潤和軟體的高級技術專家組成出題智囊團,以實際生產環境中遇到的問題為靈感,衍生出共 83 個賽題供參賽選手們自由選擇,涵蓋了從作業系統、IoT、大數據,到人工智慧、雲原生、圖像處理等十多個當下最為流行的技術領域,而這些題目將全部在 openEuler 作業系統上面實現。
  • 華為開源系統openEuler社區正在建設 年底上線
    有媒體問道:鴻蒙OS是替換安卓的一個方案,目前鴻蒙OS進展如何?在開發鴻蒙OS過程中,外部開發者貢獻有多大?華為高管表示,華為面像終端作業系統是鴻蒙OS,而面像伺服器的作業系統則是EulerOS,而且昨天已經正式開源,開原名為openEuler,為了促進鯤鵬生態發展,華為會把相關內容都分享到開源社區中,希望開源社區儘快繁榮起來。目前開源社區正在建設中,目標是12月31日正式開放。
  • Collapse OS,為人類世界至暗時期而設計的開源作業系統
    因此,在該設想之下,Dupras 希望開發一款名為 Collapse OS 的簡易作業系統來應對人類世界的黑暗時刻。目前,他已將正在開發中的 Collapse OS 開源了出來。該作業系統旨在於任何能夠輕鬆找到的組件和設備上運行。
  • Collapse OS 為人類世界至暗時期而設計的開源作業系統
    因此,在該設想之下,Dupras 希望開發一款名為 Collapse OS 的簡易作業系統來應對人類世界的黑暗時刻。目前,他已將正在開發中的 Collapse OS 開源了出來。有了該項目的副本,有能力和創造力的人應該能夠在其設計的機器上構建和安裝作業系統,而無需外部資源(即網際網路)。了解更多:https://collapseos.org/
  • 華為:伺服器作業系統EulerOS和資料庫GaussDB宣布開源
    藍鯨TMT頻道9月19日訊,今日,華為在第四屆華為全聯接大會期間宣布,華為伺服器作業系統EulerOS和資料庫作業系統Gauss開源。華為Cloud&AI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還透露,華為正在與中標紅旗、武漢深之度等公司籌備開源社區,並將在12月31號之前上線。
  • 開源作業系統和CPU並不等於自主可控
    此前,一位網友提問,既然要建中國版Wintel,為何不用自主CPU+自主作業系統,而是用自主CPU+Linux呢?鐵流的回覆是,如果有內核全部自主開發的作業系統,那自然是好的,但現在的問題是沒有自主內核的作業系統,因而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Linux了。
  • 阿里雲物聯網作業系統AliOS Things,獲評中國優秀開源項目
    12月30日,由阿里雲AIoT推出的物聯網作業系統AliOS Things再度拿下重要榮譽,由中國開源雲聯盟舉辦的《第十屆中國雲計算標準和應用大會》上,AliOS Things 入選中國優秀開源項目。據了解,中國開源雲聯盟(COSCL)成立於2012年8月,是我國最頂級開源組織之一,現有我國180餘家開源生態圈產、學、研、用成員單位,致力於聯合國內開源產業界相關方,在中國共同推動開源生態系統搭建、技術社區建設、開源項目培育、開源團體標準研製、開源技術推廣應用等工作。
  • openEuler開源社區成Ceph特別興趣小組 完善分布式存儲場景適配
    近日,openEuler 開源社區(以下簡稱 「openEuler 社區」)正式成立了 Ceph 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特別興趣小組),以完善 openEuler 作業系統在分布式存儲場景的適配。
  • 開源作業系統 Haiku 修復 2038 年 bug
    基於 BeOS 的開源作業系統 Haiku 項目修復了 2038 年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