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合同約定條款的價值及完善建議

2020-12-27 法務人資訊

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防控措施,如延長春節假期、遲延復工、交通管制、居家隔離等。在疫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同時,對於商務合同如何履行,可否適用不可抗力條款,各法院也陸續出臺了指導性意見(如:北京二中院《「疫情」對房屋租賃合同履行及相關審判工作的影響及建議》,浙江高院《關於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商事糾紛的若干問題的解釋》)。

本文結合最高法院和其他法院的判決,以及最高法院法官的解讀,進一步分析法定不可抗力條款的性質,探尋合同約定不可抗力條款的價值,以期解決對於已經籤署的商務合同,若合同未約定不可抗力條款,或約定的條款未包含特定的不可抗力情形(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亦或合同約定的不可抗力條款範圍大於法定不可抗力條款等情況下如何適用的問題,並對不可抗力條款的完善提供一些建議。

本文包含:

一、法律關於不可抗力的規定

二、法定不可抗力條款的性質

三、約定不可抗力條款的價值

四、不可抗力條款完善建議

一、法律關於不可抗力的規定

法律關於不可抗力的規定主要見於《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具體如下:1、《民法通則》第一百八十條 【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2、《合同法》第九十四條 【合同的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3、《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 【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4、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條 【不可抗力的通知與證明】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二、法定不可抗力條款的性質

對於法定不可抗力的性質,在理論界有「強制說」和「非強制說」兩種不同的觀點。強制說認為法定不可抗力條款屬於法定免責事由,非強制說則持相反態度。在實務界則普遍持強制說觀點,從法院的生效判決可窺一斑。

最高人民法院將法定不可抗力條款認定為法定免責事由,且不因當事人約定予以免除,見(2008)民一抗字第20號民事判決[1]:「暴雨和颱風是不可抗力,是人類的力量所不能夠避免的自然現象,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責事由,它不因當事人的例外約定而免除。」這一點在廣州中級人民法院(2010)穗中法民二終字第1044號判決[2]中亦得以體現。該判決中,當事雙方在未定有書面《租倉協議書》的情況下,認定當事雙方形成事實上的保管合同關係,並就此進一步分析「黑格比」颱風在客觀事實上(而非合同約定上)不屬於當事一方不能預見的情形,進而不屬於不可抗力。由此,若當事方未訂立書面合同,或訂立的書面合同未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亦或約定的不可抗力條款內容不完整(如未包含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仍然可以認定為不可抗力。

在國際貿易領域,由於普通法在國際貿易中被普遍適用,在普通法下沒有強制性的不可抗力規定,而只有合同受阻理論。於此,合同約定的不可抗力條款的完整性和嚴密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此不做深入討論,若希望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楊良宜先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與國際商業合同下的不可抗力》[3]。

既然在適用中國法的情況下,不可抗力屬於法定免責事由,那麼合同約定不可抗力條款的價值體現在何處,對於合同當事方來說,如何從合同約定的不可抗力條款中獲得利益?

三、約定不可抗力條款的價值

1、不可抗力:法定與約定條款的範圍及適用

就二者的關係而言,若合同約定的不可抗力條款範圍小於或等於法定不可抗力範圍,則適用法定不可抗力條款;若合同約定的不可抗力條款範圍超出法定不可抗力規定的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情況,此時不再適用法定不可抗力條款進行免責或解除合同,但在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可以適用《合同法》約定免責和解除合同的規定(《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這一點在崔建遠先生的《不可抗力條款及其解釋》[4]中也有詳細的論述。

我們注意到,關於不可抗力的救濟措施,《合同法》規定了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下的法定解除權,以及受不可抗力影響的一方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因商事活動紛繁複雜,亦有可能出現因不可抗力影響導致延期履行(如工程類合同)、降低或提高價款(如購銷類合同)、合同中止履行至不可抗力結束等情形,於此情形下,當事雙方在合同中的約定尤為重要,可以就特定情況提前進行方案設計,以最大化合同當事方的利益,降低不可抗力的影響。

2、不可抗力:法定條款之空隙彌補

(1)法定解除權的行使期限

不可抗力屬於《合同法》項下的法定解除事由(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當事方享有的法定解除權,在性質上屬於形成權,受除斥期間的限制。但就該法定解除權,《合同法》本身並未規定解除權消滅的時間。

根據《合同法》第九十五條的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雙方當事人可以事先在合同中約定不可抗力情形下合同解除權行使的期限。

反之,若雙方當事人未在合同中約定解除權的行使期限,將適用「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的規定。但對於多長時間為合理期限,存在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間,為合同的履行和訴訟結果的預判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最高法院法官江必新法官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合同卷1》[5]中,對於合理期間的適用做了進一步的說明,對於已訂立的商務合同,有一定的參考作用:「該條司法解釋(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了當沒有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時,催告後的解除權行使的合理期限為三個月,經催告後的解除權行使期限的計算起點應為催告的通知到達之日,超過3個月未行使,解除權消滅;如果沒有催告,則解除權的存續期限為一年,以解除權發生之日為計算起點,超過一年解除權即告消滅。雖然規定僅適用於商品房買賣糾紛領域,其他糾紛能否參照此適用,司法解釋沒有做出明確規定,但反映了最高人民法院處理此類情形的態度。

(2)不可抗力通知及證明義務《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了不可抗力的通知與證明義務,同樣的,對於通知和證明義務的時限沒有明確的規定,只規定「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和」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崔建遠在《不可抗力條款及其解釋》[6]中認為」如果債務人怠於向債權人通知不可抗力及其對於系爭合同履行的影響,則不允許債務人援用不可抗力條款而免責「。在蘭州中級人民法院(2014)蘭民一終字第434號民事判決[7]中,也認為當事方未按合同約定在60日通知對方,應承擔相應民事責任,以35%為宜。鑑此,當事方在合同中明確約定通知義務和提供證明義務的履行期限,可以詳實法律條款之規定,減少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間,約束當事方積極履行法定義務,且在及時得到告知的情況下及時避免損失的進一步擴大。

四、不可抗力條款完善建議

綜上所述,不可抗力條款在合同中做完善的約定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可以為當事雙方合同的履行帶來更多確定性的安排。

一個完善的不可抗力條款,從結構上來講可以包括三個部分:不可抗力的定義和範圍、發生不可抗力後的程序安排、發生不可抗力的救濟措施。

1、不可抗力的定義和範圍:可以包括不可抗力概括式定義、列舉性事件,以及與列舉性事件相同類的事件;2、發生不可抗力後的程序安排:發生不可抗力事件後通知和提供證明的期限、通知的內容(如不可抗力發生因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因素)、超出期限未做出通知或提供證明的後果;3、發生不可抗力的救濟措施:如延長履行期限或運營時間、提高收費單價、中止履行直至不可抗力結束、解除合同(包括解除權的行使期限)等。

另外,也需注意,在格式合同中約定超出不可抗力範圍的責任限制條款(如在《商品房銷售合同》中,將市政配套的批准與安裝、重大工程技術難題納入不可抗力範圍),制定格式合同的一方應盡到提示和說明義務,否則,根據《合同法》三十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的規定,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行使撤銷權。

尾註:

[1]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監督庭編,《審判監督指導》(2009年)(第3輯)(總第29輯),裁判文書選登,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2]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0)穗中法民二終字第1044號民事判決書,https://www.itslaw.com/detail?judgementId=b969ff3f-2444-4dc7-b573-bfabb8f0f286&area=0&index=1&sortType=1&count=4&conditions=searchWord%2B%EF%BC%882010%EF%BC%89%E7%A9%97%E4%B8%AD%E6%B3%95%E6%B0%91%E4%BA%8C%E7%BB%88%E5%AD%97%E7%AC%AC1044%E5%8F%B7%2B1%2B%EF%BC%882010%EF%BC%89%E7%A9%97%E4%B8%AD%E6%B3%95%E6%B0%91%E4%BA%8C%E7%BB%88%E5%AD%97%E7%AC%AC1044%E5%8F%B7,最近訪問時間【2020-02-17】。

[3]楊良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與國際商業合同下的不可抗力》,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EwNTIxOA==&mid=2653053725&idx=1&sn=3351be2c08f56bfd9eb6ca8cc2107386&chksm=844cdb30b33b52261ba77ce62a2a8e6a4fc9934476fc7695e69db1fa18c0f5b2104d667e3a8a&mpshare=1&scene=1&srcid=0217Tmbr0bomacxw9tYKp2Hu&sharer_sharetime=1581924475529&sharer_shareid=9dc343b3408230ec49687520fad96cdd&key=7b8470966c03e3137ab0ff013766c3183ccccfad4b09dba7c3343ac562f8946112ceb9ed5c7e43c1a8ef80700f218eac43f98c2edf2f7b8a131e4989a4dc3955c16cf4472efe0ec9deddc58c35435d13&ascene=1&uin=MTk1ODQzNDk0Mw%3D%3D&devicetype=Windows+10&version=6208006f&lang=zh_CN&exportkey=AZpomCKswZercp4Vs0z4CpE%3D&pass_ticket=cMjbKV%2BJsfsy345Gm6g1R7xHvIpjLipJBVAMSFjpBoG4PkP9FkBr5F9HG5h1uvVP,最近訪問時間【2020-02-17】。

[4] 崔建遠,《不可抗力條款及其解釋》,http://www.civillaw.com.cn/lw/l/?id=35206,最近訪問時間【2020-02-17】。

[5] 江必新、何東寧:《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合同卷1》,第351頁-352頁

[6] 崔建遠,《不可抗力條款及其解釋》,http://www.civillaw.com.cn/lw/l/?id=35206,最近訪問時間【2020-02-17】。

[7] 蘭州中級人民法院(2014)蘭民一終字第434號民事判決,https://www.itslaw.com/detail?judgementId=3db2411d-12d9-434f-854f-b7b348a5be09&area=0&index=1&sortType=1&count=1&conditions=searchWord%2B%EF%BC%882014%EF%BC%89%E5%85%B0%E6%B0%91%E4%B8%80%E7%BB%88%E5%AD%97%E7%AC%AC434%E5%8F%B7%2B1%2B%EF%BC%882014%EF%BC%89%E5%85%B0%E6%B0%91%E4%B8%80%E7%BB%88%E5%AD%97%E7%AC%AC434%E5%8F%B7,訪問時間【2020-02-17】

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本文版權歸文章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僅供學習參考之用。如需轉載、節選,請聯繫作者授權。本文不用於商業用途,僅為學習交流之用,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智慧財產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合同如何約定不可抗力條款
    我們在已經籤訂了合同時候,並不是能把所有的意外都考慮到,所以就產生了不可抗力的條款;例如受政府封禁政策的影響或自然災害等,我們更加希望籤訂過的合同有不可抗力的條款。那麼,合同如何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呢?  (一)關於約定不可抗力範圍。
  • 疫情過後,涉外合同「不可抗力」條款應該怎麼寫?
    此外,示範條款還規定,當任何一方當事人由於合同相對人在履行合同中所做的任何事情而在合同終止前獲得了利益,則獲得利益的當事人應向另一方當事人支付與該利益價值相等的款項。合同中關於不可抗力的條款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1、合同中沒有單獨的不可抗力條款,或者只簡單約定諸如「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不構成違約」;2、合同約定了不可抗力條款,但結構不完整,留有很多需要填空或補充的內容;3、合同的不可抗力條款較完整,對不可抗力事件的定義
  • 合同約定排除或者限縮不可抗力是否可行?|審判研究
    合同約定排除或者限縮不可抗力是否可行?訴訟律師著重研究 「不可抗力」 的認定以及對合同履行的影響和救濟,非訴訟律師則在起草交易合同時對 「不可抗力條款」 給予了格外關注。本文嘗試從 「法定免責制度」(法定)和 「不可抗力條款」(約定)的交叉視角,討論當事人能否在合同中約定將不可抗力情形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或對不可抗力的範圍、免責後果等進行限制、縮小。
  • 疫情下的合同約定如何適用不可抗力規則?
    合同已成立、尚未履行完畢。籤訂合同時對後來發生的不可抗力情形不可能知道。如果不可抗力情形發生後籤訂的合同,不適用不可抗力。如地震、颱風、瘟疫發生後,籤訂合同時,應當預見合同遲延履行或者不能履行的情形可能造成的後果。2.發生了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 受疫情影響的涉外商事合同如何正確適用「不可抗力」?
    涉外商事合同當事人如想成功援引不可抗力予以抗辯,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性要求,即履行基於合同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生的程序性義務: 一是通知性義務,原則上合同當事人在確定疫情對合同履行產生影響後應第一時間按合同約定的方式向合同相對方發出通知,如果沒有約定通知方式,從時效性考慮建議優先選擇電子方式進行通知並妥善留存通知證據。
  • 購房合同中的不可抗力認定
    第四種情形屬於約定免責,主要看雙方在合同中的約定,合同雙方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在某些條件下可以不履行或中止履行合同義務,而不承擔責任。需注意的是,這種約定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在兩種情形下是無效的:1.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2.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 疫情使得不可抗力條款比以往更為重要
    此時,企業需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已經進行了這樣的庫存儲備,且交貨困難確是由於「不可抗力」所造成,並非歸責於自身原因。「當前情勢下,不可抗力這一條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除非自身提供的格式條款或一般交易條款已經包含了完善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定,否則我們建議在當前形勢下儘可能地放棄關於交貨日期的固定承諾並商定不可抗力條款,僅『保留自行採購』的表述並不足以中止自己的履約義務。
  • 民法典合同解除制度評析與完善建議
    摘要:我國現有的合同解除制度滿足了大多數情況下處理合同解除糾紛的規則供給需求,但仍然存在較多漏洞與弊端。《民法典》儘管在此方面作了一些修改,但仍不夠完善。不可抗力是基於其導致合同履行不能而非合同目的不能實現而成為解除合同的法定事由。
  • 新冠疫情在合同中可以認定為不可抗力嗎?
    ,相關臨時建議被撤銷或到期失效的時間。1、及時查看合同條款對於「不可抗力」事件定義、風險承擔是否有約定,如有約定,按約定釐清責任、制定應對策略;2、旅遊業、民航運輸業等直接涉及人民群眾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消費的特殊行業,就不可抗力的處理存在一些特殊規定,以保護普通民眾的利益及權益。
  • 不可抗力與合同受阻的適用條件
    案例:不可抗力與合同受阻的適用條件本文以英國上訴法院J.案例為背景,介紹英國法下,法院解釋不可抗力條款的適用及與合同受阻的關係、合同受阻的適用條件。,因為Super Servant Two的沉沒將導致被告無法履行與原高的合同,且該沉沒事件符合17.1的條文約定的內容。
  • 盤點民法典合同編中的那些特殊重點條款
    盤點民法典合同編中的那些特殊重點條款!合同編是民法典第三編,在以往《民法通則》、《民法總則》的基礎上進行了多種制度的修訂和完善。本文主要列舉合同編中的部分特殊重點條款,供大家參考。2.關於免責條款效力的規定第五百零六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 @三門外貿企業,「不可抗力」證明書「不見面」辦事指南及適用建議...
    Anne Nack(2003年)合同糾紛案。雙方協議選擇適用加拿大法律,且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條款約定不可抗力事件包含「流行病(epidemic)」。加拿大法院在判斷SARS是否構成不可抗力時,將不可抗力定義為超越任何一方的控制、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的事件,不可控性即「意料之外」且「超出了合理的人類預見力和技能」,法院認為SARS符合上述要件。
  • 疫情影響下「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規則在施工合同中的適用
    「新冠疫情」事件的法律性質2.無法適用不可抗力免責的情形3.不可抗力事件導致工期延誤、費用增加的風險分擔4.不可抗力規則無法解決人工、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5.情勢變更規則與不可抗力規則的效果、區別和交叉6.情勢變更規則在施工合同糾紛中的適用障礙和解決7.對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建議
  • 房屋買賣合同對部分條款沒有約定且雙方不能達成一致的情形
    一般而言,網籤合同是很規範的,房屋買賣應當有的合同條款基本都會有。但是,居間協議或者居間版的房屋買賣合同卻有些不規範,很多重要的合同條款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如果房屋買賣雙方對於這些沒有約定的合同條款不能達成一致,合同就不能履行,似乎應當「解除」,但是依據是什麼呢?
  •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
    這就意味著,當事人自身的行為一定不屬於不可抗力。至於自然災害、政府行為、社會事件等,是否屬於不可抗力,不可一概而論,其中在量上重大且顯著的,方屬於不可抗力。可見,主觀說所謂的「不可抗力」,與客觀說所謂的「不可抗力」,指稱的對象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本身,有時僅是解釋選擇結論的區別,並不一定代表著價值取向上的差異,因而並不必然導致價值判斷結論上的不同。
  • 疫情突發屬於不可抗力嗎?合同無法履行究竟怎麼算?能免責嗎
    在籤訂各種合同時,大家可能見過「因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的,合同自動解除,甲方不承擔責任或雙方不承擔責任」這一類的條款,那麼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屬於不可抗力嗎?合同無法履行究竟怎麼算?能否直接免責呢。
  • 實務丨英文合同制式條款的理解和應用
    與中文合同一樣,英文合同有關終止的條款也約定的比較具體和明確。而披露方並不希望有些信息被合同之外的第三方知道。由此,雙方便約定了保密條款。有的英文合同不僅約定對方不得披露保密信息,而且約定對方的員工也不得對外披露信息。
  • 【合同審查】商業合同自動續約條款,要怎麼解除?
    合同的解除分為多種情況,比如說,法定解除、約定解除、附條件解除等等。而合同雙方當事人在籤訂合同時,為了能維持長時間的合作關係,則可能會約定為自動續約。即合同明確的時間到期後,依約定繼續有效,那麼,商業合同自動續約條款,要如何解除呢?下面就來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相關的法律知識吧!
  • 合同審查:稅率調整的條款約定
    那麼有關稅率調整的合同條款約定就有存在的必要了。,當增值稅稅率提高的,則對於新增值稅稅率生效後發生的增值稅應稅行為,賣方應對本合同中的不含稅金額進行相應下調,確保合同含稅總金額不變,雙方仍按本合同約定的含稅總金額履行本合同」。
  • 購銷合同十五個必備條款及風險防範要點
    二、鑑於條款鑑於條款是合同訂立的法律適用、原則及目的的條款。對於這條一般都認為僅僅是主體條款下向核心條款的一個過渡句而已,其實鑑於條款也有其重要的作用。鑑於條款一般包含籤約雙方的合同目的、貨物等的權屬、屬性等的概況,當因為不可抗力或對方違約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時,你方可以解除合同,鑑於條款對於合同目的的查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