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漸行漸近,廣州城內各大購物中心早已張燈結彩,為節日商戰摩拳擦掌。
日前,太古匯2016新春系列活動「百鳥朝鳳鳴新歲」正式啟動,廣州正佳的極地海洋館也對外開放,太陽新天地堅持傳統老廣年味,花城匯闢出近2萬平方米打造環球魔幻世界……記者發現,今年廣州城內各主要購物中心,引進多種遊樂新項目,希望吸引市民和遊客。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消費已經向個性化、多樣化、中高端發展,當線上電商以到家服務、產品豐富、價美物廉等吸引人們「宅家」消費時,線下商業體亦絞盡腦汁,腦洞大開地引入各式文化、教育、體育、健康、藝術等多元業態,跨界組合,誘引消費者尤其是家庭客們走出家門消費。 南方日報記者 歐志葵 策劃統籌 謝美琴 牛思遠 何勇榮
現象 購物中心增遊玩元素
今年廣州各大商業旺地的「新年裝」陸續露面,與往年相比,記者發現今年城內各大商業購物中心的遊玩項目有增多現象。
1月底,廣州最高端商業中心太古匯,今年的春節主題是「百鳥朝鳳鳴新歲」,營造一派嶺南風味。記者在現場看到,太古匯中庭廣場矗立著一座「飛鳳穿花臺」,其上有一尊展翅8米、體態優美、金色耀眼的鳳凰,它穿梭於萬紫千紅的迎春花中,商場各處更以百隻飛鳥、花草為裝飾,向中庭鳳凰簇擁,寓意百鳥朝鳳。
據悉,春節期間,太古匯還將廣繡、舞龍舞獅、嶺南建築、嶺南派書法、嶺南派水墨畫5種傳統藝術文化展示。
太陽新天地則舉辦「心花怒放迎春市集」和傳統花街,即日起至農曆新年期間,廣府音樂會、傳統春節花市、年味十足手工市集、東方花道沙龍等特色文化活動。
1月28日,廣州正佳廣場打造的極地海洋世界也正式對外開放。據介紹,該海洋館總建築面積超過58000平方米,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室內空中極地海洋館。此外,還有恆寶廣場的「瑞猴捧福迎新春」系列活動;樂峰廣場推出招財貓展、桃花園踏春等活動;天河城舉辦「幾米世界的角落聖誕新春特裝展」。
「現在線下實體商場僅靠促銷減價已很難吸引人們,消費者需要更多吃、喝、玩、樂的新元素。」一家剛剛被引入佛山保利水城購物中心的「牛墟」街市運營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獲悉,該模式主要依託該購物中心的戶外江邊空地進行商業運作,在戶外地建設多種與消費者互動、遊玩的項目。
該公司有關人士告記者,保利水城雖然有永旺超市,周邊亦有多個住宅區,然而平時人流很少,很多商家都堅持不下去了,故保利水城方邀請該公司試點運營「牛墟」,目的是吸引消費客人來,並吸引消費者逗留更長時間,「有人來,才有人消費」。
分析 商業體樂園化多業態融合發展
「若比拼價格,線下實體店並不具優勢。儘管今年很多零售企業也加大春節促銷力度,甚至部分商超還喊出『可比價電商』,然而吸引消費者走出家門還需更多元素。」有零售業人士指出,當前消費者對消費的需求提高了,更趨多元化。該人士指出,「80後」、「90後」更注重體驗和個人喜好,而春節期間家庭型客群較多,他們在購物之餘更希望參與遊玩、飲食項目,「購物中心選擇多種元素並用,是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受眾。」
太古匯(廣州)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隋頌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為適應消費市場新變化,該商業體目前增加不少服務。比如設有嬰兒更衣室,室內設有嬰兒護理臺、座椅、洗手池等設施;比如餐飲業態調整等。
記者發現隨著體驗式消費需求增長強勁,這兩年很多購物中心均加大餐飲業態、兒童業態、遊樂園、電影院等,它們亦成為商場提升人氣的重要武器。其中,最明顯的是餐飲業態從過去的10%擴大到30%多,甚至更高,如廣州太陽新天地的六樓「美食新天地」完成改造後,整個購物中心的餐飲業態佔到23%左右。
此外,實體零售企業們亦有樂園化、主題公園化的新趨勢。除了正佳商業中心今年大手筆引入海洋公園外,記者獲悉,日本零售企業永旺在華南的首個大型購物中心永旺夢樂城將在今年底落成,據介紹,該項目集產業平臺、科技展覽、生態辦公、休閒娛樂、品牌零售、時尚餐飲、精品酒店公寓於一體。
今年5月,國際零售巨頭沃爾瑪在華的首家購物中心「樂世界」將在珠海開業。據介紹,「樂世界」除了引入沃爾瑪系列超商外,還會引入餐飲、服飾等業態。
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消費者對文化藝術、娛樂、遊玩的需求同步擴大,商業購物中心樂園化、藝術化、娛樂化均為調整結構、應對消費市場的積極舉措。
不過,該人士亦指出,當前部分商業體在商業盈利和投入方面尚難預計,有待觀察。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指出,當前我國消費已經向個性化、多樣化、中高端發展,為消費提供主要場所的商業地產必須學會融合發展。
2015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下降0.1%
增速相比上年回落了0.5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至66.4%
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2萬億元,同比增長31.6%
其中,跨境電商增速30%
■觀察
線下商家需吸引消費者「走出家門」
事實上,線下商業體這兩年備受衝擊,一方面是線上電商分流了部分線下商業零售份額,「宅經濟」一時盛行;另一方面消費結構、消費市場本身在調整,無論線上、線下很多商品已無法滿足人們對優質優品、多元商品的需求,國內消費者轉而向海外市場購買。業內人士認為,引入體驗式消費模式,通過走「精品+體驗」路線提升服務質量,可將更多的消費者拉回實體店。
實體零售的「黃金時代」或已過去。但實際上,國內消費市場仍在增長。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年消費市場總體平穩,呈前低後高、小幅回升態勢,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升至66.4%。那麼,線下實體零售減少的消費去了哪裡?
網上零售銷售保持高速增長。據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網絡消費保持高速增長,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移動終端購物比例不斷提升。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2萬億元,同比增長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