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國博士後官網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34;獲選結果的通知》和《關於2020年度&34;獲選結果的通知》,分別確定資助&34;60人、資助&34;30人和6名候補人選。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叢潤民成功入選2020年度&34;。
&34;每年選派內地博士到香港指定的大學,在港方合作導師的指導下,以港方大學合約研究人員的身份開展博士後研究,為期2年。資助經費為每人36萬元人民幣和36萬元港幣,主要用於支付博士後在港期間的生活開支、住房補貼、保險及往返旅費等。
此外,在8月初,叢潤民副教授還成功入選了2020年度&34;人員名單。
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自1993年開始啟動,是由市財政經費支持、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實施的科技人才培養計劃,主要面向35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進行選拔,通過資助其獨立開展科研工作,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促其脫穎而出,成長為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性科技後備人才,本年度共有150名科技工作者入選,涉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醫療衛生等十餘個專業領域。
叢潤民,山東人,北京交通大學信息科學研究所、數字媒體信息處理研究中心(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教育部創新團隊)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9年6月獲天津大學工學博士學位,並先後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從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計算機視覺、人工智慧、多媒體信息處理、視覺顯著性檢測與分割、遙感影像解譯、水下環境感知、深度學習等。主持、參與了包括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內的多項科研項目。在TIP、TCyb、TMM、TCSVT、TGRS、CVPR、AAAI、IJCAI、ECCV、ACM MM等國內外學術期刊及會議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CCF A/IEEE Trans論文19篇;出版英文專著章節1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已授權9項。
擔任SCI期刊Signal,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副主編,以及Signal Processing:Image Communication、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等SCI期刊客座編輯,TPAMI、TIP、TII、TIE、TMM、TCSVT、TGRS、TCDS、JOE、JSTARS、PR等國際SCI期刊審稿人,以及NeurIPS、IJCAI、ACM MM、AAAI、ICME、NCIG、APSIPA ASC等學術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專題主席和特邀講者。
榮獲IEEE ICME最佳學生論文獎亞軍、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19年度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全國10篇)、第十五屆北京青年優秀科技論文獎、全國博士後人工智慧發展與應用論壇優秀論文二等獎、2019年度北京圖象圖形學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京津冀6篇)、國家獎學金、天津市大學生創新獎學金特等獎(天津市10名)、天津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基金等。
關注&34;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中國博士後官網、北京交通大學官網、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