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員工跳槽國內晶片巨頭,臺積電的表態,讓無數網友「心寒」!

2020-12-17 科技的十字路口

美國對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封鎖讓國內網友揪心,同時也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華為核心供應鏈受損,也將臺積電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作為全球最大規模、最先進的晶片製造企業,臺積電與華為合作多年,卻因為美國一紙禁令,與華為之間的合作被徹底打破。

晶片被卡脖子,讓我們意識到了自主、核心技術的重要性,為打破美國晶片技術封鎖,華為要全面紮根半導體,中科院也宣布將集全院力量,將美國卡脖子的光刻機變成科研名單。在這種背景下,國內也推出新政策,不僅讓國產晶片企業迎來了免稅發展黃金期,更是讓國產晶片的自給率在2025年提升到70%,這也讓國內掀起了一股「造芯潮」!

為此,不少晶片企業開始排隊上市,加大對晶片製造的投資,這讓「半導體人才」成了業內的「香餑餑」!據報導,面對高薪崗位,臺積電一位主管跳槽至國產晶片巨頭—濟南泉芯集成電路半導體公司並擔任高階主管。此事一度引起了臺積電的關注。近日,臺積電也針對前員工跳槽國內晶片巨頭做出了表態「對於任何有可能違反離職後競業禁止約定的行為,確認屬實者,將追究其違約責任,絕不寬待妥協!」

臺積電這番話,讓無數網友「心寒」,不少網友紛紛表示,見不得大陸晶片行業快速發展,這就是臺積電的真面目?臺積電「嚴厲警告」前員工履行離職後協議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首先,限制前員工,防止國產晶片製造技術在短時間內達到國際一流晶片廠商的水平。由於晶片製造工藝非常複雜,很多臺積電員工在某一領域擁有成熟的技術,並可能持有不少的專利。根據早期《日經亞洲評論》的報導,臺積電的人才有能力協助國產晶片企業發展14nm和12nm的晶片製造工藝,這將會大幅縮小國產晶片企業與臺積電在技術水平上的差異。此外,晶片的發展已觸及天花板,臺積電需要時間尋找新的晶片技術來打破摩爾定律的限制,從而保證臺積電絕對領先的地位。

其次,獲得更高的市佔率。日前媒體披露,臺積電、三星、聯電等晶片企業近期都將啟動大陸28nm的新產能,其目的很簡單,與國內的晶片企業競爭,拿下像中芯國際等其他國產晶片企業的市場份額,畢竟臺積電本身自帶影響力,再加上其低端晶片成本更低,利潤相比其他晶片企業更高,臺積電入局,必然會給大陸晶片製造企業的發展帶來影響。

當然了,臺積電人才流向大陸,雖然國產晶片企業拿不到臺積電的核心技術,但這證明力了國產晶片企業發展晶片製造技術的決心,晶片的國產化也勢在必行!關於臺積電前員工跳槽國內晶片企業,大家怎麼看?

相關焦點

  • 晶片市場爭奪戰!臺積電100多位工程師跳槽,前後挖走3000人
    如今在美國提出對中國企業實行更加嚴格的晶片制裁的背景下,國產晶片的成長更是成為了數億中國人迫切期待的事情,從政府到企業,更是積極支持響應,在全國形成了晶片技術發展的良好氛圍。在此背景下,國內崛起了更多的晶片相關的企業,晶片領域的技術人才更顯難得,為此晶片代工廠開始了搶人大戰,臺積電一百多位工程師先後跳槽,前後被挖走了3000人。相對於其他產業發展,晶片行業的發展更為艱難,晶片的生產不僅涉及一些高端設備的支持,更需要核心技術作為支撐,而技術來源於人才。
  • 不用EUV光刻機就能量產「7納米」晶片?國內巨頭正式表態了
    作為全球晶片排名前十的華為海思,其研發設計的晶片,幾乎都是交給臺積電代工生產,尤其7nm以及5nm等先進位程的晶片。但由於美國修改規則,導致臺積電不能自由出貨,這給華為也帶來一些問題,以至於華為任正非都表示,華為能夠研發設計世界一流的晶片,但卻無法生產製造。
  • 臺積電工資曝光,技術人員低於阿里應屆生,網友:怪不得都要跳槽
    近日,有半導體設備相關從業者稱,發現有臺積電員工在山東泉芯上班,其中幾位還握有臺積電技術機密。不過這對於國內正直高速成長的晶片產業無疑是最大的好消息,臺積電高端技術人員的加入,也將大大提振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技術水平。臺積電面對核心員工的跳槽,雖對此事表示:不予置評,但也罕見的強硬回復將究責決不寬待。
  • 國內公司2.5倍工資挖走100多位員工 臺積電回應:離職率低於5%
    半導體行業是個資本、技術、人才密集的行業,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對晶片生產來說尤其重要,此前有報導稱臺積電過去一年中有100多位員工跳槽到了國內半導體公司。據報導,這些員工跳槽主要是被國內公司的高薪吸引,為此不少公司開出了極為豐厚的薪水,是任職臺積電時期的2倍甚至2.5倍多。被點名的主要是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QXIC)、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兩家公司,都是2017年才成立的,目前正在研發14/12nm級別的製造工藝。
  • 臺積電員工頻頻投靠「友商」,看到工資才明白,全球第一有點寒酸
    近日,有半導體設備相關從業者稱,發現有臺積電員工在山東泉芯上班,其中幾位還握有臺積電技術機密。不過這對於國內正直高速成長的晶片產業無疑是最大的好消息,臺積電高端技術人員的加入,也將大大提振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技術水平。
  • 三大晶片巨頭明確表態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美國在對華為進行晶片斷供的同時,不僅讓大家認識到自己在晶片核心技術上的缺陷,而且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美國的「芯」焦 一旦晶片市場萎縮,那麼大量半導體企業的日子都將不好過,甚至出現資金鍊斷裂的情況,再加上半導體產業鏈的全球轉移,讓其對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把控力也變得大不如從前;為此,川普也開始想辦法強行推動半導體產業的再一次轉移
  • 臺積電未計劃繼續供貨,華為完了?外媒:臺積電百位工程師跳槽
    眾所周知,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已經達到了一個最高節點:斷供晶片。當然,我們不知道之後還會不會有新的節點,至少目前華為已經步履維艱了。而就在這種情況下,國內還是有很多針對華為的不好的聲音傳出。在華為高層明確表示麒麟晶片將可能絕版時,評論中竟然還有「叫好」的聲音,不免讓人心寒。
  • 傳前員工跳槽濟南泉芯 臺積電:不予評論 若違約將追責
    原標題:傳前員工跳槽濟南泉芯,臺積電:不予評論,若違約將追責   據鉅亨網,
  • 晶片巨頭做出決定,臺積電或彌補失去華為損失,美晶片計劃泡湯?
    對於晶片製造,其實也是美國的「心病」縱觀目前整個晶片製造業來說,能排得上號的企業一隻手其實都能數得過來,最出名的臺積電和三星幾乎壟斷了大部分市場,而國內的中芯正在發展階段,除此之外還有美國的英特爾。從企業分布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晶片代工廠都在亞洲,同時美國的英特爾在工藝研發進度上又遭遇了一定的挫折,所以美國目前也開始擔心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的晶片製造能力下滑,被亞洲企業所超越。對於這種擔心,美國之前也做出了行動,那就是邀請臺積電到美國建廠,想要通過引進企業的做法來提升美國在晶片製造方面的能力。雖然這件事情臺積電已經答應了,但想要建廠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美國也只能默默等待。
  • 臺積電技術人員被爆跳槽國內代工廠
    打開APP 臺積電技術人員被爆跳槽國內代工廠 雪花 發表於 2020-11-30 14:25:00 據CINNO報導稱,晶圓代工廠泉芯又有曾在臺積電蝕刻及擴散部門的主管跳槽擔任要職,其中還有人擁有不少專利。
  • 臺積電再放狠話!不怕失去華為訂單:先進晶片工藝獲大批客戶青睞
    【9月2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正式表態:「華為高端麒麟晶片很快就成絕唱,而麒麟9000晶片或將會成為「絕版」;」 因為根據美國最新頒發的禁令新規,只要有使用到美國技術、設備,就無法繼續為華為供應晶片產品,所以全球幾乎所有晶片巨頭都會受到美國禁令新規管制
  • 臺積電心累:市值最高的晶片廠,也是被挖人最多的
    臺積電最近算得上春風得意,一方面受Intel 7nm製程不順的影響,臺積電的市值衝到了全球前十;而另一方面自家5nm產能供不應求,3nm又發展順利……怎麼看臺積電在未來幾年中都會獨佔半導體晶片代工廠的霸主地位。
  • 臺積電自作自受,上百名工程師全部跳槽!
    眾所周知,美國對華為的制裁程度加強,直接鎖住了華為晶片這個死穴,雖然華為向臺積電下了一筆大訂單來緩解燃眉之急,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但是臺積電的態度並不是十分友好,甚至還說出了一些不善之詞,現在華為還沒有到能夠自主生產晶片的程度,但是有了臺積電這個變數,自主研發的速度也就需要加快!
  • 綠媒炒作臺積電主管跳槽大陸 臺網友:少拿愛臺灣要挾人
    (原標題:綠媒炒作臺積電主管跳槽大陸,臺網友:少拿愛臺灣要挾人)
  • 中國晶片代工巨頭崛起:中芯搶下華為晶片訂單
    但隨著中興、華為事件之後,也是讓國內眾多科技企業都紛紛意思到了「自研晶片」的重要性,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夠在關鍵時刻,成為自己的「免死金牌」,對於華為而言,便是如此,在遭受到了一系列的「晶片、作業系統」的斷供之後,華為也是強勢將「備胎晶片」轉正,目前華為海思晶片性能也是堪比國際晶片巨頭,同時華為還推出了華為鴻蒙OS系統以及華為HMS服務,以讓華為全面擺脫
  • 臺積電正式表態,美國始料未及,餘承東果然沒說錯
    臺積電是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在美國對華為實施芯禁令之後,這個代工巨頭曾多次提交供貨申請,要知道華為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僅去年接到的華為訂單,就為其創造了14%的全年營收。雖然魏哲家表示臺積電第四季度的訂單沒有減少,蘋果還有高通等美國科技企業的訂單加碼補上了華為缺失的產能,但據資料顯示,臺積電營收增長比卻出現了下滑。其根本原因就是美企訂單扎堆,壓低了臺積電的代工費用。臺積電正式表態近日,臺積電宣布了新消息,這讓美國始料未及。據悉,臺積電取消了此前對外8英寸晶圓製造3%的優惠政策,將調整至原來的價格。
  • 三星電子與臺積電的十年戰事:晶片代工巨頭的火藥味越來越重
    三星電子和臺積電兩大晶片代工巨頭之間的火藥味已經越來越濃了,這場持續近十年的拉鋸戰如烈火烹油般愈演愈烈。臺積電則在今年5月宣布已開始量產採用EUV光刻技術的N7+,並計劃在2020年量產3nm。如今,距戈登·摩爾提出的「摩爾定律」已過去了54年,關於「摩爾定律已死」的論調也已傳聲數年。這次,芯潮將目光聚焦在臺積電和三星電子的十年拉鋸戰,通過深度調查,看清兩家晶片代工巨頭之間的對戰背後的晶片產業大局。
  • 臺積電再放大招!與美國高校研發碳基晶片:北大也在研究碳基晶片
    ;其實不僅僅我國在研究碳基晶片,就連國外的科研機構以及晶片代工巨頭,也在不斷地研發和攻克碳基晶片的技術難題,而碳基晶片的理論最早也是海外人士在1998年提出,就在近日,臺積電方面也被爆出一項大招,目前正在和美國高校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等學校的研究人員,研發一種全新的製造工藝,可以更好地控制納米管電晶體,可以製造出碳納米管原件,也可以構造一個厚度小於4nm的柵極電介質裝置,讓碳基晶片的精度再次提高
  • 大陸加強晶片人才引進,臺積電回應人才外流
    但除了各自聘用了50多名前臺積電員工外,兩家公司的領導人都是在晶片領域享有聲譽的前臺積電高管。這兩個項目針對的分別是14納米和12納米晶片工藝技術的研發。泉芯和弘芯分別成立於2017年和2019年,中國大陸晶片產業正處於繁榮發展中,這兩家公司只是其中的部分縮影。
  • 臺積電如何僅用33年,市值2000億美元,成為晶片製造巨頭?
    就拿手機行業來說,誰擁有更好的晶片,誰也將擁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我國華為是世界一流的晶片設計公司,但是好的晶片也需要好的製造工藝,那麼講到晶片製造就不得不講講世界晶片製造巨頭——臺積電。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作為晶片代工的先驅者,是全球首家晶片製造代工廠,相當於開路人的這麼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