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師PK英國學生:誰讓誰更崩潰?-青年參考

2020-12-13 青年參考

中國老師PK英國學生:誰讓誰更崩潰?

本報記者 張慧 《 青年參考 》( 2015年08月12日   18 版)

    5名來自中國的老師給英國學生上了一個月的課。

    英國學生穿著「中國式」的校服上課。

    英國漢普郡的博航特學校進行了一項獨特的試驗,邀請5位中國老師全權負責該校一個9年級的班級,為期一個月。BBC將這一過程拍成兩集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體驗中國教學》,在中英兩國引發熱議。

-----------------------------------------------------------------------

    英國學生瀕臨崩潰

    14歲的羅西是50名參加教學實驗的學生之一,她將平時的教學環境稱為「英國派」,將實驗課稱為「中國派」。她告訴英國「Newsbeat」網站:「這絕對是個很大的挑戰,按照中國的做法,你要特別早起床,很晚離校。」

    5名老師來自中國不同地區,在國內時都在國際學校任教,並用英文授課。其中有人曾在英國學校教書,熟悉英國式的鼓勵教育,但按照節目組的要求,他們使用了傳統和主流的中國教法。

    剛開始時狀況不錯。英國學生領到了中國式的校服,雖然這不是他們喜歡的服裝類型,但至少他們覺得新鮮,儘管肥大的褲子「像降落傘一樣」。早操也算得上成功,雖然跟不上領操老師的動作,但至少學生們面帶笑容,覺得很有趣。

    「我們伸胳膊伸腿的,有點像伴著古典音樂做健美操。」一位學生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表示。報導指出,學生不能整齊劃一地做操是因為「樂感不夠但是幽默感十足」。羅西表示:「我知道中國人經常排隊做許多事情,就像在軍隊那樣,但是我們不習慣這麼做。」

    在正式上課前,中國老師楊君將孔子的名言翻譯成英文,希望給英國學生灌輸中國式的價值觀:努力學習、不浪費他人的時間、謙虛自強……然而,當她要求學生領會這些「高深的中國哲學」時,學生蘇菲脫口而出:「我都不知道『謙虛』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

    中國老師開設的課程包括中文、生物、化學、物理、英語和體育。

    上課的時間表還是和之前一樣,但羅西的教室裡增加了20名學生,達到了50人。「中國老師們手下留情,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嚴格,不過和英國派的老師相比,他們仍算是嚴師了。」羅西感慨道。

    然而進入課堂後,狀況急轉直下。在物理課和數學課上,中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下定理,讓學生記筆記。上課不能說話、課程聽不明白、每天長時間學習,這些「全新的體驗」讓英國學生崩潰,第一天下午就有人表示好累,想要回家。

    羅西說:「到了第二周,我覺得自己已經受夠了,不過總共只有一個月,我覺得自己能忍過去,但是真的好艱難。」她很高興這個月終於過去了,學校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

    「我不喜歡他們教理科的方式。我們尋求幫助,通常不會成功,上課就是一直講,直到下課。我們並不覺得自己在學知識,因為老師講的一切書本上都有。」羅西抱怨道。

    甚至體育課都讓英國學生崩潰。第一節體育課,50名學生嘗試了中國學生體育達標式的中長跑訓練,一半的學生沒有及格。兩名女生表示,和英國的體育課相比,中國式的體育課簡直是在玩命。喬跑到最後一圈的時候,已經是孤軍奮戰,同學們都在旁邊給他加油打氣。跑完之後,他心情低落,感到十分丟臉。

    這時,英國體育老師霍格走過去安慰他:「雖然你在體育方面不在行,但我相信你一定有比別人表現突出的地方。就像今天跑得最快的學生,他們在別的學科可能就不如你。」

    霍格表示,「中國派」將學生放在比拼的環境下,孩子們將自己和別人比較,進而產生壓力。而英國的教育方式通常是鼓勵,只要他們戰勝自己就可以了。喬事後表示:「中國學校裡,競爭一定激烈得多,如果你墊底了,你就會被看成沒有能力的人。」說著,他忍不住抽泣了兩聲。

    羅西也認為,中英教育最大的不同是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值,「老師認為我們不夠優秀,我們必須適應。」

    中國老師幾乎被逼瘋

    一個月的時間裡,中國老師的受挫感不輸英國學生。

    中國老師表示,自己被英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驚呆了,他們在教室裡隨意聊天、吃東西、化妝、互丟紙飛機。一名女生在上課期間滿面淚花地跑出教室,把老師楊君嚇了一跳,一問才知,原來,她的偶像、英國超人氣樂隊One Direction的成員Zayn Malik退隊了。楊君說,這樣的情緒化,她實在理解不了。

    楊君說:「在中國,我們不需要有管理課堂秩序的技巧,因為人人都自律,家庭和社會教學生尊師重教。」

    而當中國老師大喊「不許說話」、「聽我說」、「開動你的腦子」時,英國學生只會變得更加叛逆。

    來自中國的老師李愛雲看著學生們上晚自習,本來希望他們認真安靜地做作業,卻發現他們幹什麼的都有。「我必須控制自己,不然就會發瘋。」李愛雲說,「只有一半的學生努力聽我安排,剩下的一半,天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懲罰似乎是無效的。楊君要求和老師頂嘴的蘇菲坐到角落裡去,這樣的懲罰通常會讓中國學生愧疚、尷尬,蘇菲卻覺得十分好玩。「老師越是嚴厲,我就越想搗亂。」她說,「我喜歡越界的時候腎上腺素上升和闖禍的感覺,非常刺激。」

    羅西承認,攝像機的存在助漲了叛逆。「中國老師剛來的時候,我們覺得可以搗搗亂,攝像機的存在幫了倒忙,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酷,我們更想把事情弄糟。」

    除了課堂紀律,教學進度讓負責數學的鄒老師非常無奈。他發現英國學生不肯記公式。他用在中國的節奏講課,英國學生跟不上,一些人乾脆放棄了。

    「他們的水平比中國學生低很多。」鄒老師表示。BBC認為,那是因為中國的同齡人每周用11個小時去學數學,這在英國學生看來是難以想像的。

    「我們以前從沒學過三角函數,他用15分鐘就講完了。」一名英國女生在課後說,就連班裡成績最好的學生也跟不上。所以他們在課後找原來的數學老師幫忙,這名老師表示,他打算用一周來講解三角函數。

    不過也有少數學生表示,中國的教學方式真的讓他們學到了知識。羅西說:「以前我也知道教育重要,這一個月的生活讓我加深了這種意識。」

    紀錄片引發中英熱議

    博航特並非一所糟糕的學校。去年,它被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評為年度學校。英國教育部門調查員給它的打分,每一項都是優秀。它也是英國第一所開設中文課的公立學校。

    該校校長史端喬表示,發起這次試驗的初衷是,中國學生將成為英國學生今後求職的有力競爭對手,他希望借這個機會搞清,是什麼讓中國學生表現突出,以及這種方法能否被移植到英國的教育中。

    如今,這部反映中英教育差異的紀錄片只播出了上集,就在兩國引起熱議。

    英國《每日電訊》報認為,這個實驗反映出,英國的教育體系鼓勵學生跳出思維定式,去冒險,去問問題,並且挑戰成見。

    在BBC的紀錄片中,有英國學生提出「中國教師的教學方法的確有效,但我並不覺得學到了很多。」《每日電訊》報指出,「有效」是因為學生在學校待了足夠長的時間,英國的教育走在正確的軌道上。至於混亂的課堂,多家英媒表示,教室裡有點兒小混亂並不是壞事。

    但也有英國媒體反思稱,英國孩子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的教育,但努力學習正是老一輩英國人成長過程中習慣的學習方式——不那麼有趣,但有充足的信息量。

    英國《快報》稱,中國學生和英國學生在學業表現和學習態度上的巨大鴻溝應該促使英國人思考,是不是對年輕一代過於寬容了。「我們總是自欺欺人地認為,讓孩子們『做自己』,他們就會成為有創造性的天才,但他們不會。」

    紀錄片播出後,「中國式教學在英國」一度登上中國社交網絡的熱搜榜。有網友表示,片中展示的中國式教育十分「熟悉和親切」,但中國教育正在向西方的因材施教和理解性教學靠攏。

    也有人認為,中國「填鴨式教育」的確存在弊端,只關注分數,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學生的創造力。

    無論中英正反方的觀點如何博弈,僅僅根據這部紀錄片就得出中英教育孰優孰劣的結論,並不客觀。

    中國教師李愛雲表示,影片呈現的課堂缺乏紀律的片段,是「從最初最亂的狀況裡挑了最糟糕的」。「這些不是教學的全貌。」李愛雲說,「英國孩子非常可愛,有自己的優勢。一個月的相處,師生之間其實建立了很好的關係。」

    一位在耶路撒冷國際學校教歷史的英國教師觀看了紀錄片後撰文稱,沒有哪種教學方法是絕對正確或者絕對錯誤的,任何國家的獨特教學方法都是歷史、時間、文化沉澱的結果,反映該社會的價值觀,BBC的紀錄片再次證明了這兩點。

    英國漢普郡的博航特學校進行了一項獨特的試驗,邀請5位中國老師全權負責該校一個9年級的班級,為期一個月。BBC將這一過程拍成兩集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體驗中國教學》,在中英兩國引發熱議。

-----------------------------------------------------------------------

    英國學生瀕臨崩潰

    14歲的羅西是50名參加教學實驗的學生之一,她將平時的教學環境稱為「英國派」,將實驗課稱為「中國派」。她告訴英國「Newsbeat」網站:「這絕對是個很大的挑戰,按照中國的做法,你要特別早起床,很晚離校。」

    5名老師來自中國不同地區,在國內時都在國際學校任教,並用英文授課。其中有人曾在英國學校教書,熟悉英國式的鼓勵教育,但按照節目組的要求,他們使用了傳統和主流的中國教法。

    剛開始時狀況不錯。英國學生領到了中國式的校服,雖然這不是他們喜歡的服裝類型,但至少他們覺得新鮮,儘管肥大的褲子「像降落傘一樣」。早操也算得上成功,雖然跟不上領操老師的動作,但至少學生們面帶笑容,覺得很有趣。

    「我們伸胳膊伸腿的,有點像伴著古典音樂做健美操。」一位學生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表示。報導指出,學生不能整齊劃一地做操是因為「樂感不夠但是幽默感十足」。羅西表示:「我知道中國人經常排隊做許多事情,就像在軍隊那樣,但是我們不習慣這麼做。」

    在正式上課前,中國老師楊君將孔子的名言翻譯成英文,希望給英國學生灌輸中國式的價值觀:努力學習、不浪費他人的時間、謙虛自強……然而,當她要求學生領會這些「高深的中國哲學」時,學生蘇菲脫口而出:「我都不知道『謙虛』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

    中國老師開設的課程包括中文、生物、化學、物理、英語和體育。

    上課的時間表還是和之前一樣,但羅西的教室裡增加了20名學生,達到了50人。「中國老師們手下留情,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嚴格,不過和英國派的老師相比,他們仍算是嚴師了。」羅西感慨道。

    然而進入課堂後,狀況急轉直下。在物理課和數學課上,中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下定理,讓學生記筆記。上課不能說話、課程聽不明白、每天長時間學習,這些「全新的體驗」讓英國學生崩潰,第一天下午就有人表示好累,想要回家。

    羅西說:「到了第二周,我覺得自己已經受夠了,不過總共只有一個月,我覺得自己能忍過去,但是真的好艱難。」她很高興這個月終於過去了,學校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

    「我不喜歡他們教理科的方式。我們尋求幫助,通常不會成功,上課就是一直講,直到下課。我們並不覺得自己在學知識,因為老師講的一切書本上都有。」羅西抱怨道。

    甚至體育課都讓英國學生崩潰。第一節體育課,50名學生嘗試了中國學生體育達標式的中長跑訓練,一半的學生沒有及格。兩名女生表示,和英國的體育課相比,中國式的體育課簡直是在玩命。喬跑到最後一圈的時候,已經是孤軍奮戰,同學們都在旁邊給他加油打氣。跑完之後,他心情低落,感到十分丟臉。

    這時,英國體育老師霍格走過去安慰他:「雖然你在體育方面不在行,但我相信你一定有比別人表現突出的地方。就像今天跑得最快的學生,他們在別的學科可能就不如你。」

    霍格表示,「中國派」將學生放在比拼的環境下,孩子們將自己和別人比較,進而產生壓力。而英國的教育方式通常是鼓勵,只要他們戰勝自己就可以了。喬事後表示:「中國學校裡,競爭一定激烈得多,如果你墊底了,你就會被看成沒有能力的人。」說著,他忍不住抽泣了兩聲。

    羅西也認為,中英教育最大的不同是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值,「老師認為我們不夠優秀,我們必須適應。」

    中國老師幾乎被逼瘋

    一個月的時間裡,中國老師的受挫感不輸英國學生。

    中國老師表示,自己被英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驚呆了,他們在教室裡隨意聊天、吃東西、化妝、互丟紙飛機。一名女生在上課期間滿面淚花地跑出教室,把老師楊君嚇了一跳,一問才知,原來,她的偶像、英國超人氣樂隊One Direction的成員Zayn Malik退隊了。楊君說,這樣的情緒化,她實在理解不了。

    楊君說:「在中國,我們不需要有管理課堂秩序的技巧,因為人人都自律,家庭和社會教學生尊師重教。」

    而當中國老師大喊「不許說話」、「聽我說」、「開動你的腦子」時,英國學生只會變得更加叛逆。

    來自中國的老師李愛雲看著學生們上晚自習,本來希望他們認真安靜地做作業,卻發現他們幹什麼的都有。「我必須控制自己,不然就會發瘋。」李愛雲說,「只有一半的學生努力聽我安排,剩下的一半,天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懲罰似乎是無效的。楊君要求和老師頂嘴的蘇菲坐到角落裡去,這樣的懲罰通常會讓中國學生愧疚、尷尬,蘇菲卻覺得十分好玩。「老師越是嚴厲,我就越想搗亂。」她說,「我喜歡越界的時候腎上腺素上升和闖禍的感覺,非常刺激。」

    羅西承認,攝像機的存在助漲了叛逆。「中國老師剛來的時候,我們覺得可以搗搗亂,攝像機的存在幫了倒忙,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酷,我們更想把事情弄糟。」

    除了課堂紀律,教學進度讓負責數學的鄒老師非常無奈。他發現英國學生不肯記公式。他用在中國的節奏講課,英國學生跟不上,一些人乾脆放棄了。

    「他們的水平比中國學生低很多。」鄒老師表示。BBC認為,那是因為中國的同齡人每周用11個小時去學數學,這在英國學生看來是難以想像的。

    「我們以前從沒學過三角函數,他用15分鐘就講完了。」一名英國女生在課後說,就連班裡成績最好的學生也跟不上。所以他們在課後找原來的數學老師幫忙,這名老師表示,他打算用一周來講解三角函數。

    不過也有少數學生表示,中國的教學方式真的讓他們學到了知識。羅西說:「以前我也知道教育重要,這一個月的生活讓我加深了這種意識。」

    紀錄片引發中英熱議

    博航特並非一所糟糕的學校。去年,它被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評為年度學校。英國教育部門調查員給它的打分,每一項都是優秀。它也是英國第一所開設中文課的公立學校。

    該校校長史端喬表示,發起這次試驗的初衷是,中國學生將成為英國學生今後求職的有力競爭對手,他希望借這個機會搞清,是什麼讓中國學生表現突出,以及這種方法能否被移植到英國的教育中。

    如今,這部反映中英教育差異的紀錄片只播出了上集,就在兩國引起熱議。

    英國《每日電訊》報認為,這個實驗反映出,英國的教育體系鼓勵學生跳出思維定式,去冒險,去問問題,並且挑戰成見。

    在BBC的紀錄片中,有英國學生提出「中國教師的教學方法的確有效,但我並不覺得學到了很多。」《每日電訊》報指出,「有效」是因為學生在學校待了足夠長的時間,英國的教育走在正確的軌道上。至於混亂的課堂,多家英媒表示,教室裡有點兒小混亂並不是壞事。

    但也有英國媒體反思稱,英國孩子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的教育,但努力學習正是老一輩英國人成長過程中習慣的學習方式——不那麼有趣,但有充足的信息量。

    英國《快報》稱,中國學生和英國學生在學業表現和學習態度上的巨大鴻溝應該促使英國人思考,是不是對年輕一代過於寬容了。「我們總是自欺欺人地認為,讓孩子們『做自己』,他們就會成為有創造性的天才,但他們不會。」

    紀錄片播出後,「中國式教學在英國」一度登上中國社交網絡的熱搜榜。有網友表示,片中展示的中國式教育十分「熟悉和親切」,但中國教育正在向西方的因材施教和理解性教學靠攏。

    也有人認為,中國「填鴨式教育」的確存在弊端,只關注分數,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學生的創造力。

    無論中英正反方的觀點如何博弈,僅僅根據這部紀錄片就得出中英教育孰優孰劣的結論,並不客觀。

    中國教師李愛雲表示,影片呈現的課堂缺乏紀律的片段,是「從最初最亂的狀況裡挑了最糟糕的」。「這些不是教學的全貌。」李愛雲說,「英國孩子非常可愛,有自己的優勢。一個月的相處,師生之間其實建立了很好的關係。」

    一位在耶路撒冷國際學校教歷史的英國教師觀看了紀錄片後撰文稱,沒有哪種教學方法是絕對正確或者絕對錯誤的,任何國家的獨特教學方法都是歷史、時間、文化沉澱的結果,反映該社會的價值觀,BBC的紀錄片再次證明了這兩點。

相關焦點

  • 問:如果學校取消寒暑假,老師和孩子誰會先崩潰?
    如果學校取消寒暑假,每天按時讓老師教書,孩子讀書,你估計老師和孩子誰會先崩潰?一,學生崩潰論:如果學校取消寒暑假,每天按時讓老師教書,孩子讀書,我估計是很多老師夢寐以求的事情吧!如果要說誰會先崩潰,我還不敢預測,但是我想老師不會比放寒暑假狀態差,因為畢竟老師是成年人,知道如何調節心態,一般不會被逼得崩潰。至於孩子,我就不知道了,因為很多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較差,但願他們在沒有寒暑假的日子裡不會崩潰。
  • 英國BBC邀中國教師赴英講學 老師崩潰學生大哭
    原標題:英國BBC邀中國教師赴英講學 老師崩潰學生大哭 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年費大力氣拍了一部紀錄片,邀請5名中國中學老師到英國漢普郡一所頂級中學,對該校的學生進行一個月的「中國式教學」,結果,中國老師明顯「水土不服」,
  • 要是取消寒暑假,每天讓老師教書孩子讀書,老師孩子誰先崩潰?
    01前言在這個世界上,既然有教育,就會有學校;既然有學校,就會有學生;既然有學生,就會有老師;既然有學生和老師,就會有寒暑假。要是取消寒暑假,我估計老師和孩子都會崩潰。老師和孩子到底誰先崩潰呢?我認為是孩子先崩潰。
  • BBC拍攝中國老師教英國學生節目,令中國人茅塞頓開
    來源:環球時報8月6日公眾號 作者:耿直哥  最近,英國廣播公司拍攝了一部三集的記錄片,講述的是5名來自中國的優秀中學教師,用中國的教育方式,給英國一所中學的一群孩子上一個月的課,然後再讓這種中國老師教出來的孩子和英國教育模式下教出來的孩子比拼,看誰的考試成績更好
  • 中英教育理念交鋒 英國老師管教中國學生又會怎樣?
    交鋒一:中國注重課堂秩序而英國強調自由,水火不容? 在BBC已經放出的預告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老師嚴肅地用英文告知學生:不許說話,不許問問題。這也許實在是出於無奈。而對於英國學生羅斯來說,要做到這樣很難。「學生什麼都不能說,老師指東,我們就不能往西,我習慣了在課堂上講出我的觀點,大膽地提出想法。」
  • REF、QS、CUG、TIMES、衛報排名大PK,英國留學該參考誰?
    其實很多家長和同學並沒有很強的專業院校知識,所以參考排名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當然每個人多多少少也都會有虛榮心,如果院校沒有在權威排名裡或排名很靠後,可能也不太好意思跟別人說。既然排名是很多人的參考,那在參考時就要注意排名的偏向性,畢竟如今院校排名比比皆是,這些排名有哪些不同呢?
  • 美國一小學一半老師同時懷孕生娃,家長學生同時崩潰:誰來上課?
    美國一小學一半老師同時懷孕生娃,家長學生同時崩潰:誰來上課?一個生命的到來,意味著一個家庭得到延續,當然也是整個自然界的法則。通常來說,懷孕應該所有人都替你高興才對,但是在美國一所小學內,該校的家長與學生卻高興不起來,原因居然是因為該校的任課老師有一半同時懷孕生娃,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崩潰!這樣的工作還有誰會願做?這樣的老師還有哪個學生喜歡?
    晚上近七點回到家,她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一動都不想動,可家裡還有兩個孩子和生病的老人等她照顧,除了崩潰,還是崩潰,覺得人生無味。我相信任何人見到這些文字,心裡都會酸酸的,這種亞健康的生活狀態,已經為老師們未來的身體健康狀況埋下了隱患。當有一天老師們住進病房的時候,學校領導們象徵性地去醫院看一次,把所謂的「關懷」捎到了。可這個家庭的未來的走向是什麼,還有人會關注麼?
  • 衡水孩子PK天津孩子:寫作業這事誰贏?
    我是一名高中畢業于衡水二中的天津老師,下面一起和大家聊聊這個事。作業量pk孰強孰弱?作業多這個問題,在天津教學這幾年聽到 很多家長和孩子吐槽。「12點之前沒睡過覺,有時都到半夜一兩點」諸如此類。作業量pk:衡水和天津一些學校不遑多讓作業完成情況pk誰贏了?我們得承認,無論在哪都會有故意不寫作業的孩子,所以我們就大多數孩子來做分析。其實大多數孩子都是抱著我必須完成作業的心理的,因為這也是作為合格學生的義務。所以對於天津孩子而言無論多晚,作業都是全部完成的,無論他有多難,他有多多,可能有個別的是因為實在不會空下來了。
  • 快手pk抖音誰是短視頻老大?誰的後臺更硬?
    我依然是你們的錢弟,今天我們講解一下關於快手和抖音有什麼差別,你們留言看看誰是短視頻老大?首先對比一下這兩個短視頻的出處。首先是快手!快手是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產品。快手 [1-2] 的前身,叫「GIF快手」,誕生於2011年3月,最初是一款用來製作、分享GIF圖片的手機應用。
  • 英國改變籤證政策吸引國際學生-青年參考
    英國改變籤證政策吸引國際學生 綜合編譯 胡文利   青年參考  ( 2020年10月30日   05 版)
  • 英國A Level和GCSE改為老師估分,中國考生更慌了!
    今年對於國際學生來說,真是過於刺激的一年! 上周,中國學生剛剛被「今年GCSE和A Level考試將取消或延期」的消息炸懵,隨後知道「中國國內的考試不受影響」才鬆了一口氣。英國本土學生的成績,將改為老師估分之前,在取消英國本土的GCSE和A Level考試時,鮑裡斯曾解釋說:「我完全理解這些學生的焦慮,我將確保學生的學習進度不會受到阻礙。英國政府將採取公平的措施,確保學生們拿到所需的資格證書(qualification),不會耽誤學生們畢業。」
  • 香港青年慷慨陳詞痛斥「中國崩潰論」
    近日,有「港獨」分子公然炮製「中國崩潰論」「深圳崩潰論」。25日,有香港青年接受採訪時慷慨陳詞,有理有據一一駁斥這些陰謀論,他表示,「什麼中國崩潰論,到現在為止已經修訂了很多版本,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們,中國(內地)是不會崩潰的,現在中國的勢頭如此厲害,發展得這麼厲害,不要再想像什麼崩潰論,這些言論只會讓那些完全沒有國家歷史認知的人、很容易被洗腦的人害怕而已,只有這些人會害怕。」
  • 終極對決:美國留學PK英國留學,誰站在鄙視鏈頂端?
    ​儘管美國和英國歷史淵源頗深,並且使用相同的語言,但是它們之間的文化差異非常大,互撕起來毫不留情。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領域,更是誰也不服誰。到了留學圈甚至流傳的鄙視鏈: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義大利>日韓/新加坡>中國香港/澳門。
  • 內地高考PK香港DSE,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名校跳板?
    HKDSE的成績在海外很多的名校廣受認可,也成為了眾多大學重要的入學參考。那麼究竟誰才是真正的世界名校跳板?回合1海外名校認可度內地統一高考近日,世界級名校——劍橋大學宣布,可以接受中國統一高考成績作為學生入學的參考。
  • 學生許可馨,老師梁豔萍,她們的言論誰更可怕?
    真是無下限,學生許可馨,老師梁豔萍,她們的言論誰更可怕?更有網友將蘇州改名為「許州」。現在又出現一個辱國罵民的精日分子,沒想到其竟然還是一名大學老師,並且還是一名博士生導師。這讓我這個吃瓜群眾驚嚇了雙眼。那麼,這個和許可馨一樣讓全網為之口誅筆伐的女人是誰?她是湖北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梁豔萍,據說和方方日記的作者方方還是好朋友。
  • 中國學生VS英國本土學生,為什麼中國學生成績更優秀?
    一項關於英國A-level考試成績的調查結果顯示,在三門科目都能拿到A的學生中,有24%是中國學生,而英國本土學生只有11%。 A-level成績達到三門A及以上,這意味著學生有可能考上像「牛津」、「劍橋」這樣的英國一流大學。
  • BBC紀錄片:中國老師碰上英國學生(下)
    參考消息網8月12日報導 英媒稱,BBC二臺的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中式學校》自8月4日播出第一集以來,引發了大量的關於中英兩國教育的關注和討論。紀錄片講述了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博航特 (Bohunt)中學實施4周中國式教學試驗的故事。
  • 中國十大窮光蛋排行榜 各階層誰最難買房(圖)
    中國十大窮光蛋排行榜 各階層誰最難買房(圖) 房天下綜合整理
  • 山西本科高校大pk,太理和中北誰優誰劣,師大和大同哪個更吃香?
    高考誓師大會山西本科高校大pk首先我們先來聊一下山西的本科院校。大同大學高校專業pk——誰的專業好就業誰的牛比如大同大學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化學、物理學、漢語言文學;這三個專業中基本比較好就業的其實是漢語言文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