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已兩年有餘,數以百萬的二孩寶寶呱呱落地,帶來一個家庭兩個小孩的相處問題。據天河區金穗幼兒園最新調查顯示,幼兒園獨生子女和二孩幼兒的人數,分別佔總人數的51%和41%,其餘8%來自二孩以上家庭。前兩者比例不相上下,需要幼兒園教育課程指導大小孩和諧相處。
5月中下旬,天河多家幼兒園陸續展開「二孩時代」活動,在不同的情境中,幼兒園和家長找到二孩教育的經驗和問題。
5月11日,體育東路幼兒園舉辦一場辯論賽上,8名小朋友分正反兩個陣營,激辯「到底需不需要二孩」。一名大班孩子作為正方立論,有了弟弟妹妹,長大了可以共同照顧父母。然而反方馬上搶過話筒辯駁,增加一個小孩,家庭支出增多,父母精力分散。「十分不好,不要不要!」稚嫩的聲音逗得全場老師和家長哈哈大笑。
據反方孩子的班主任周老師透露,這個孩子的說法其實是現實經驗,其家庭剛生育二孩,大孩不喜歡二孩跟他搶玩具,也擔憂父母對他的愛減少。現實帶給孩子的困擾,多於對未來的憧憬。放開「二孩」拷問著幼兒教育,需要幼兒園幫助他們調整想法。
天河區僑怡幼兒園、金穗幼兒園也作出相關方面的嘗試。5月下旬,兩所幼兒園不約而同開展了「混齡」教育,讓大班帶著小班的孩子玩,體驗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氣氛。部分大班孩子明顯表現出對小班孩子行動力差的不耐煩,經過老師現場指正,才高高興興牽著手玩。
天河區教育局學前教育指導中心表示,幼兒性格養成關鍵期在於3~6歲,抓緊二孩課程,是未來學前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廣州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周燕認為,除了幼兒園擔起教育責任外,最重要的是家長消除孩子的不安全感,在良好的家庭氣氛中,促進兩個孩子自我全面發展。
幼兒激辯
反方:「弟弟妹妹好煩,老搶走我東西」
正方:「我老了,弟弟可以幫我記東西」
5月中旬,天河區體育東路幼兒園舉辦的一場專題活動。孩子們躍躍欲試,報名參加「二孩辯論賽」,有的還嚷嚷要站在反方說話。活動引來不少媽媽專程請假觀摩,生或不生,難做決定。楚楚媽推著嬰兒車,帶著1歲的寶寶到園看老大的表現,「我很想聽聽他自個兒的意見。」
辯論賽一開始,反方先辯。「我不支持生弟弟妹妹,因為他(她)很煩,老把我東西搶走!」一個中班小朋友理直氣壯,逗得老師們笑得前俯後仰。原來這名孩子有了弟弟後,玩具箱老是被翻得七歪八倒,氣得他呱呱大叫。緊接著,正方站起來,一名小女孩鼓足勇氣說:「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媽媽老了,可以和我一起照顧。」想了一下,她還補充了一句:「我老了,他可以幫我記東西呢。」小朋友流利的回答,贏得了家長們的掌聲。
整場辯論賽本來擬進行10分鐘,讓8位小朋友輪流發言。沒想到群情洶湧,一再拖時,滿場金句橫飛。有反方「指責」弟弟妹妹貪吃,自言家族有堂弟堂妹、表哥表姐,不需要再來一個小孩找麻煩。這段話逼得一名正方的孩子突然站起來,搶過話筒大聲說道:「我爸爸說自己還有一顆種子,要種個弟弟呢。」大人們聽了一愣,隨之哈哈大笑。
總結孩子們的想法,反對的都是不喜歡弟弟妹妹搶玩具、食物、媽媽的愛,害怕有現實的落差;喜歡二孩的,基本上著眼未來,比如長大了有玩伴、老了有照應。
現場一位老師私下點評,其實孩子們對「老」的概念認識不深,未來可以和弟弟妹妹照顧父母云云,多半是爸媽私底下教的。每每媽媽還沒生二孩前,對未來充滿憧憬;有了弟弟妹妹後,失落感隨之而來。放開「二孩」拷問著幼兒教育,如何在現實情境下,找到兄弟姐妹良好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