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到來,北京還缺啥? 產房醫生超負荷

2020-12-18 中國青年網

  今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據測算,北京市符合「全面二孩」政策可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常住育齡婦女數量約增加236萬,預計2017至2021年將累計新增常住出生人口58萬。面對即將來臨的生育高峰,多位北京市政協委員在21日的北京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小組討論中就產檢、獎勵機制、託幼、配套服務等相關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展開激烈探討。

  產房醫生超負荷

  「北京各大三甲醫院的婦產科壓力都很大。」北京市政協委員王真說,「二孩政策」的推出不能把責任和矛盾都推給醫院,生育需求現在已超出醫院的接診能力。在硬體設施上,國家應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同時也要看到,對醫護人員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相當長的過程。

  了解到,目前北京有產科床位近5000張,從2015年的床位使用情況看,三級公立機構產科床位使用率108%,三級床位使用率持續高負荷。特別在「單獨二孩」階段,北京婦產醫院的壓力非常大,醫生護士都在超負荷工作。

  北京市政協委員朱蘭認為,原來沒有產科但有一定規模的中醫醫院完全有能力來設置產科,這些中醫醫院本身有B超等常規檢查。她建議,部分具備條件的民營醫院若納入醫保,完全能緩解公立醫院產床緊張的壓力。

  預約建檔缺透明

  懷孕6個月的北京「媽媽」李萌(化名),每每說起自己的建檔過程就十分不悅:「各大醫院全都人滿為患,早都預約滿了,家人直到我懷孕11周才四處託人辦成。」

  一些政協委員在調研中發現,不少孕婦的產檢過程難上加難:有的清晨5點排隊但專家號根本掛不上;有的網上預約號已排到6個月以後;有的掛高價特需號;有的從「黃牛」手裡購買……

  受訪的政協委員認為,如何建立精細化產科門診管理、體現公平透明是待解難題。醫院應建立更為公平透明的方式為準媽媽建檔,醫療主管部門應加大督查力度,從嚴治理,不能讓某些人鑽空子倒賣醫療資源。

  獎勵機制需完善

  專家指出,我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水平明顯低於2.1的更替水平,接近低生育陷阱。一方面是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完善,另一方面是缺乏相關獎勵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劉鵬認為,在延長「二孩媽媽」的產假和丈夫的陪護假的同時,可在部分用人單位允許的情況下考慮讓「二孩媽媽」暫時辭職,待孩子長大些再重新就業。

  北京市政協婦聯界別委員在提案中建議,一要增設「二孩」獎勵機制;二要考慮「二孩」產婦將承擔更大的生育風險,需要至少「半年產假」的恢復時間。

  幼師隊伍缺口大

  朱敏委員坦陳,「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使北京急需幼師隊伍。「北京市教委就此啟動了應急機制,從2016年到2018年,北京將新增15萬個幼兒園學位,基本能滿足新增幼兒需求。」

  「但是,家長不僅要求孩子上得起學,更要『上好學』,使師資成為最大問題。」朱敏認為,新增幼兒園學位大約需1萬名幼師,而北京每年專業院校的畢業生僅為1500名,缺口依然很大。

  一些政協委員在調研後發現,北京每年幼教專業的畢業生大多進入公立園,由於幼師收入低、壓力大,往往是培養起來就跳槽離職轉行,很難留住好師資。目前,北京非公立幼兒園教師的收入大多在兩三千元,無法形成一支穩定的教師隊伍,更難吸引高素質人才。

  配套服務有差距

  去年「北京地鐵哺乳照」事件掀起網絡熱議,也再次使「公共場所是否應建立母嬰室」成為公眾關注焦點。

  北京市政協婦聯界別委員建議,應將「在公共場所建立母嬰室」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加以落實,明確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在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的候車室、地鐵的換乘站、公園、商場、醫院等場所新建或改建一定數量的母嬰室。

  受訪的政協委員認為,「全面二孩」的實施需要在孩子的出生、撫養、教育、醫療、父母養老等一系列環節上有公共服務配套措施。把現在由家庭負擔的部分經濟和時間成本,轉變為由社會公共服務、保險體系承擔,加快公辦幼兒園和公辦養老事業的發展,提早進行長遠規劃和布局,為人口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孫蕾劉莉 劉品彤)

相關焦點

  • 外媒:中國二孩政策缺配套措施 醫院出現超負荷現象
    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報導 德媒稱,中國政府開始實行全面二孩政策,但卻沒有制定為孕婦改善基礎設施的配套措施,導致醫院出現超負荷現象。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0月8日報導,36歲的吳丹(音)肚子裡的孩子已經有7個月了,這是她的第二胎。
  • 二孩政策實施一年 誰來讓產科醫生喘口氣?
    2016年10月29日,距離「二孩政策」全面放開整整一年。在9月底召開的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一次座談會上,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國出生人口831萬人,同比增長6.9%,其中兩孩出生比重為44.6%,與去年相比,上升了6.7個百分點。
  • 醫生累得哭,助產士累到吸氧 二孩生育高峰真的來了嗎
    湖南日報記者 唐俊 攝 華聲在線訊(記者 段涵敏)2016年伊始,中國實施了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宣告終結,二孩時代正式來臨。 「全面兩孩」政策落地近1年,省會長沙的一些大醫院產科頻頻「爆滿」,掛號難、檢查難、找床位難,分娩人數猛增,產科醫護人員更是忙到飛起、累到不行。 二孩生育高峰真的來了嗎?
  • 全面二孩兩周年:濟南最高峰一個月新生兒近1.4萬
    2018年1月,我省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的兩周年。你身邊的二孩增加了多少?  「2017年前三個月,濟南每個月的新生兒數量都超過了一萬,而4月份則跌至8986人。」1月3日,齊魯晚報記者從濟南市衛計委婦幼健康處了解到,「全面二孩」政策給濟南帶來的第一波生育高峰正在回落,但二孩生育意願仍在持續釋放,預計到2020年,省城將多出生15萬「二娃」。
  • 2016年濟南新生二孩首超一孩
    來自濟南市衛計委的統計顯示,前11個月,濟南市戶籍新生兒出生8.2萬人,其中二孩5.1萬人,同比增76.9%。取消生育間隔、單獨二孩、全面二孩三個政策實施以來,在生育政策連續調整、累積影響之下,二孩出生量首超一孩; 如果加上12月份的預估數量,今年僅二孩出生的數量直逼去年全年濟南市新生兒的出生量!
  • 「單獨兩孩」生育高峰到來 產科醫院壓力空前
    生育高峰期一波波到來,從去年至今,僅「單獨兩孩」的申請就已經高達1萬8千份。很多三甲醫院今年的產床早在四五月份就預約滿員,目前只能接受明年的建檔。像北京婦產醫院這樣的三級助產機構正面臨著從人手到床位的多重緊張,而婦產科人才流失現象又極其嚴重。為此,北京已考慮在待遇政策等方面向產科醫生傾斜,各大醫院則紛紛擴增產科床位。現狀調查一年床位4月已約完來自市衛計委的調研數據顯示,單獨兩孩生育政策調整後,預計本市每年分娩量將增加4至5萬。
  • 北京「全面二孩」落地女職工產假最長7個月
    北京商報訊(記者 蔣夢惟 張暢)北京市「全面二孩」政策終於正式落地。昨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26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改《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決定,並明確自公布之日起實行。
  • 北京全面二孩政策落地 女職工產假可延長3個月
    至此,北京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根據條例的最新規定,今後,經所在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同意,女職工產假最多可延長3個月。加上國家規定的98天產假 ,以及條例新增的30天生育獎勵假,女職工可累積享受最高長達7個月的產假。  剛剛表決通過的修訂版《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明確提出,本市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
  • 全面二孩,姍姍來了
    作為基本國策35年來最重大的調整,二孩政策每一步都小心翼翼。2015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於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明確新法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也就是說,只要跨入新年元旦出生的二孩,就是合法的。從立法的細節來看,「全面二孩」並非只是「放開」,還要鼓勵。二孩:「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作為一款單獨規定;生育二孩的也可以獲得延長生育假的獎勵。
  • 「全面二孩」經濟學:二孩產業鏈「錢景」廣闊
    當你還在糾紛「生不生老二」的時候,一大批人已經盯上了「二孩的錢包」:成都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一年以來,已帶熱了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婦產醫院 二孩媽媽佔了一半床位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一周年,婦產醫院的忙碌是顯而易見的,記者從市內多家私立婦產醫院和月子中心了解到,二孩媽媽幾乎佔了產婦數量的一半。
  • 「全面二孩」將實施 大學女生提前備孕保二胎
    「全面二孩」將實施 大學女生提前備孕保二胎 2015-11-13 15:19:40」政策即將實施  大學女生提前備孕保「二孩」  「全面二孩」政策一出,記者發現,一些高校裡的大學女生已經提前開始備孕,為自己生「二孩」贏得時間和身體的良機。
  • 要為養娃減減負 讓全面二孩政策真正實現預期目標
    全面二孩政策的出臺,就如這正在抬起的停車杆,給予了父母們「進場」的機會。期待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綜合配套措施儘快跟上,讓全面二孩政策真正實現預期目標。  從2016年1月我國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起算,至今已滿兩年。根據國家統計局1月18日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和人口出生率均下降。
  • 東莞:醫生護士也要生「二孩」 兒科醫護人手將更緊張
    醫院:今年增加產科和兒科醫護人員的招聘數量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僅東莞市人民醫院就有超500名育齡護士有生二孩的意願,而這也將導致原本就人手緊缺的產科和兒科面臨更大壓力
  • 二孩時代:湖南二孩生育井噴 醫院產科嚴重吃緊
    相反,儘管各醫院近年來都開始著力發展產科,但面對突如其來的變革,和幾近瘋狂的二孩生育大軍,並不充裕的產科醫療資源已然表現出了明顯的準備不足,包括醫生、護士、床位、配套設施等等在內的與產科相關的醫療支撐,在遠超預期的生育壓力下也已捉襟見肘。而這一切,才只是剛剛開始。 從「獨生子女時代」過渡到「二孩時代」,究竟要經歷一些什麼樣的喜悅與陣痛?
  • 70後彷徨二孩:能生了卻「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而今,全面二孩的放開,70後成了受影響最大的一群人,也讓這個生育能力漸弱的群體陷入了集體彷徨——想生卻生不了的尷尬困擾著太多「奔五」的70後婦女和家庭,而無限逼近的生育極限也迫使他們與時間賽跑。  三個70後家庭的二孩之路  近日,「全面二孩」的消息傳出,標誌著獨生子女政策將在中國正式結束。
  •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滿五年了,二孩家庭過得怎麼樣?
    2021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已滿五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調查發現,越來越多家庭進入「二孩時代」,他們的生活苦樂參半,養育心態也在悄然變化。相比起生二孩來說,他們發現養二孩更需要勇氣,而老人的幫助成為他們最大的底氣。
  •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經濟學思考
    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實施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這意味著實行了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結束,再也不受「雙獨二孩」 或「單獨二孩」政策的限制。文章從經濟學的視點出發,分析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原理和意義,探討全面放開「二孩」應注意的問題,並對「二孩」政策給予相應建議。
  • 「全面二孩」一年了,為何超半數家庭不想生二孩?
    她們不想生二孩  「我照顧一個娃,已經夠累了,全家每天都為了娃忙得團團轉,還經常因教育理念不同發生爭執,說什麼也不會再生了。」最近,全國婦聯與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對10省21個市上萬名0—15歲兒童的父母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過半的一孩家庭不想要二孩。其中,北京地區和城市地區70%以上的父母認為,母親的精力、孩子上幼兒園以前需專人照料是影響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這一比例比其他人群高出5—10個百分點。
  • 「全面二孩」前杭州現生育高潮 猴年是生娃小高峰
    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這是繼2013年,中國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後,又一次人口政策調整。「二孩放開」,應該是昨晚最受老百姓關注的一則新聞了。新政策落實後,我省明年新生兒出生情況會不會有變化?各家醫院有什麼應對準備?錢江晚報記者第一時間為大家梳理這些信息。
  • 孕產婦死亡率同比增30% 專家關注二孩高齡產婦風險
    目前還沒有關於今年上半年孕產婦死亡率更具體的消息,亦無法確切證實孕產婦死亡率上升與「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有關。但有醫學界人士認為,「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後,加劇了婦產醫療資源的供求矛盾,同時生育年齡過大等因素也會增加孕產婦二次懷胎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