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尖嶺電視信號發射基站竣工偏遠鄉村也能看上「三亞臺」

2020-12-22 瀟湘晨報

全力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

阜尖嶺電視信號發射基站竣工偏遠鄉村也能看上「三亞臺」

圖一:12月17日,村民收到設備後喜笑顏開。

圖二:12月17日,經過陳太文(右)安裝調試後,村民吉海良第一次在家看上了「三亞臺」節目。

圖三:12月17日,陳太文在村民吉永清家屋頂安裝天線設備。

12月17日,記者張德明在攀登阜尖嶺。

12月17日,技術人員在只有一米寬的工作空間調試和維護設備,他們的身後就是陡峭的懸崖。

12月17日,技術人員蘇陽悅在阜尖嶺的上山路上,這樣需要依靠繩索攀登的路段還有好幾處。

「感謝政府免費給我們發放數位電視機頂盒,讓我們也能收看到『三亞臺』和『海南臺』……」12月17日11時許,天涯區扎南村委會幹由村小組組長吉清華從家裡的電視上收看到三亞新聞後,不由緊握住三亞傳媒影視集團技術部無線廣播電視室主任陳太文的手感慨萬千地說。殊不知,三亞「電視人」為了讓他們能看到本地電視臺綜合頻道,決戰阜尖嶺之巔,建起電視信號發射基站。

■告別歷史:扎南村31戶村民看上「三亞臺」

當天8時30分許,記者與陳太文一行驅車趕往天涯區扎南村委會幹由村小組。伴隨著一路歌聲,車輛在山路上前行,雖然一路蜿蜒曲折,但遠處峰巒重疊,三亞的風景美如畫……10時許,三亞傳媒影視集團的「電視人」來到了扎南村委會幹由村小組後,立即從車後廂裡拿出數位電視機頂盒放在一張小木桌上,然後按著村裡給的名單一一發放給村民們。記者觀察到,村民們領到機頂盒後喜笑顏開,立即「跑」回家安裝,迫不及待打開電視收看「三亞臺」,從中了解三亞的最新動態……

幹由村小組組長吉清華告訴記者,在此之前,他們每家每戶都只能買「戶戶通」來看電視,雖然「鍋蓋」能搜索到40多個「臺」,卻搜不到「三亞臺」和「海南臺」。如今,村民使用機頂盒後將告別過去不能看「三亞臺」的歷史。

「通過收看『三亞臺』,我們可以了解三亞本地新聞……」安裝好機頂盒看到「三亞臺」後,村民吉永清如是說。

對於這件當天最大的喜事,村民吉海良表示,儘管以前他們通過「鍋蓋」可以看到很多國內和國際新聞,但是身為三亞本地人卻看不到「三亞臺」新聞,這讓人始終感到是件非常遺憾的事。如今,這一切都成為歷史,他們從現在起也可以看到「三亞臺」的新聞了。

記者在吉永清家中看到,這臺電視已有些年頭,但「三亞臺」和「海南臺」的畫面非常清晰。記者了解到,在這裡,電視所接收到的信號,來自三亞傳媒影視集團「電視人」剛安裝好不久的育才生態區阜尖嶺基站發射的電視信號。通過手機地圖查看,記者發現阜尖嶺電視信號發射基站與其家的距離大約有18.4公裡。由此可見,阜尖嶺電視信號發射基站發射的信號,輻射廣且非常清晰。

記者了解到,幹由村小組位於三亞市北部,與保亭接壤,有31戶共128人,是三亞市最邊遠的自然村之一,距離扎南村委會4公裡,距三亞市區約43公裡。整個村落地勢高,與阜尖嶺隔山相望,阜尖嶺電視信號發射基站這個民生工程建成後,村民可以接收到三亞電視臺綜合頻道、海南電視臺經濟頻道、CCTV1等30套清晰的電視節目,解決多年來村民收看本地節目難的問題。

■踐行使命:三亞「電視人」建起11處基站

「我們之前測試過扎南村這邊的信號,非常不錯。今天為村民發放了31套數位電視機頂盒並指導安裝,如果遇到問題可隨時來電諮詢……」陳太文說,這段時間以來,他們在抱前村、立新村等幾個山村測試信號,覆蓋效果比較好。接來下他們將到其他村落進行測試,讓更多村民收看到「三亞臺」節目。

據了解,直到目前仍有一些山區村民由於居住地較為偏遠,再加上山路崎嶇、地勢險峻,還無法收到「三亞臺」的電視信號。如何全力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讓偏僻鄉村搜到本地電視節目?為此,近幾年來,三亞傳媒影視集團「電視人」翻山越嶺,建設電視信號發射基站。剛竣工不久的阜尖嶺電視信號發射基站就是其中之一。

對於電視信號傳輸系統而言,為了覆蓋更廣的範圍,首先的要求就是高,阜尖嶺的位置尤為重要。三亞傳媒影視集團「電視人」經過前期周密的勘探,在大山裡建基站的構想很快被敲定。不過,想要把圖紙變成現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阜尖嶺位於育才生態區的原始森林當中,海拔878米的它是當地最高山峰,雖然它風景秀麗,綠樹環繞,但從未被開發的它很少有人造訪。可是,從今年8月份開始,這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登山人」……

他們硬是用雙手開闢出一條山路,克服重重險境,把設備運上山,然後再搭建鐵塔、鋪設電纜、安裝信號機櫃。值得一提的是,4個信號機櫃每個都有500多斤,如何在保障設備不損壞的前提下,把它們運上山去,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但這些困難,沒有難倒三亞傳媒影視集團「電視人」,他們通過搭建索道,把這幾個重達數百斤的物料送上山。為了保證工期,讓信號早日送到村民家中,工人們在山頂搭起簡易棚,加班加點作業……

通信號,就是通責任,三亞傳媒影視集團「電視人」就是用這樣的方式,踐行工作使命,讓信號不落一村一戶,建起像阜尖嶺電視信號發射基站這樣的站點。從2016年起,三亞傳媒影視集團「電視人」已經完成建設11處,分別位於狗嶺、南山、青法、華麗村等地。用戶可通過免費安裝的數位電視機頂盒,收看包括三亞電視臺綜合頻道在內的30套電視節目。截至目前,已經有大約2萬戶村民享受到了這項服務。

■克服困難:阜尖嶺上下工作一趟需要4個小時

那麼三亞傳媒影視集團「電視人」是如何爬上阜尖嶺的?12月17日14時30分許,記者跟隨三亞傳媒影視集團技術部工作人員,前往阜尖嶺電視信號發射基站進行調試保障工作。

記者觀察到,阜尖嶺整座山被原始熱帶雨林覆蓋,不僅樹木遮天蔽日,還有許多藤蔓纏繞,一些枯枝樹幹橫穿其間,各種不知名的植物和菌類茂盛生長。這裡僅有的一條上山路,是「先行者」們一步一步踩出的羊腸小道。砂石遍布,坡陡路險,山坡上踩出一個個半隻腳掌大小的土窩便是「臺階」,大部分路段寬度不足50釐米,僅容一人通過,踩不穩就會滑倒,身旁則是陡峭的山坡。山路基本處於原始狀態,幾段數百米長的碎石路,完全是從茂林中硬生生劈砍出來的,上山者只能彎著腰,手腳並用爬行穿過。其中,最危險的一段「路」,是一處3米高的陡峭山崖,需要緊抓牢牢固定在山崖上方的繩索,腳踩山崖的縫隙處,才能垂直向上攀登。大夥心裡雖然萬分緊張,但還是使出吃奶的勁向上爬,唯恐稍一鬆手,便滑下不測之淵。整個上山之路,還有多個坡度超過60°的路段,均需依靠繩索攀行,同時還要注意躲避蟲蛇,可謂現實版的「荒野求生」。

林間悶熱潮溼,上行不過一會兒,大夥便氣喘籲籲,汗透衣背。今年50歲的陳太文是基站修建相關負責人,他走起這條山路,速度比年輕人還快。只見他僅憑著手中的一根木棍,就上下自如,攀巖也不在話下,像極了傳說中的武林高手。他已經記不清在這座山上上下下過多少次。從選址、建設、運行調試,一路走來,磨破的鞋子和褲子都有好幾雙、好幾條。「辛苦一點不要緊,職責所在!」他淡淡地說:「從年輕時候起,大山就是第二個家。上山頂架設備,為村民調信號,一天上下幾座山,崴腳受傷是家常便飯,都習慣了。」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艱難攀登,大夥終於登上阜尖嶺峰頂。在這裡,12米高的電視信號發射基站,在雲霧間聳立;遠眺青山環繞,山海相依,整個三亞的城市和田野村莊盡收眼底。然而,三亞傳媒影視集團技術部工作人員卻無暇欣賞這壯麗的景色,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去。山頂平地面積狹小,陳太文和同事們進行操作的機櫃,僅有一米寬的站立空間,後退兩步便是深淵。在設備架設之初,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很多工作都在風雨中完成,難度可想而知。

17時許,落日的餘暉已經接近海平面,陳太文和同事們在進行最後的檢查之後,這才開始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難,很多地方,大夥都要手腳並用倒著身體爬下去。而踩在陡坡碎石上滑倒,手被樹枝劃傷,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一起上下山的三亞傳媒影視集團記者張德明,直到鮮血染紅了手套才發現手指已被帶刺的樹幹劃出了一道深深的傷口。這是他第二次登上阜尖嶺採訪報導,上一次他上下山時因遇陰雨天,在山路上跌倒摔傷好幾次……黃昏的森林中光線暗淡,大夥靠手機的亮光,相互扶持著走下山。走到山腳下時,已是18時30分許,天早已一片漆黑。此時,疲憊、流血、流汗已經不算什麼,只有記者心中充滿了對電視信號發射基站建設者們由衷的敬意。而當記者回到市區後,已是萬家燈火……

(記者 吳英印 李學仕 攝影報導)

【來源:三亞市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省委第九巡視組為封開偏遠山區群眾解決通信難題
    12月7日,記者在長安鎮西山村委會茶洞自然村看到,長安鎮相關領導、村幹部以及移動運營商施工人員正忙著施工,這裡將建設一座高35米,投資40萬元的移動基站信號發射塔,建成後將為茶洞、聯豐、廊嶺、小良、力根等偏遠自然村超過
  • 關於關停江津駱崍山廣播電視發射臺 無線模擬電視信號的公告
    關於關停江津駱崍山廣播電視發射臺無線模擬電視信號的公告為全面推動廣播電視無線傳輸覆蓋網的數位化轉型升級,促進廣播電視高質量發展,向廣大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按規劃關停地面模擬電視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
  • 基站和信號塔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信號塔   信號塔,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網絡運營商所建立的一種無線信號發射裝置,外型像塔,所以叫做信號塔。無線城市普及以來,信號塔又做為了城市WIFI的信號發射基點。   有些人將信號塔稱為基站,如「電信基站」,連接固定部分與無線部分,並通過空中的無線傳輸與移動臺相連的設備。
  • 信息化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省委第九巡視組為偏遠山區群眾解決通信...
    ,建成後將為茶洞、聯豐、廊嶺、小良、力根等偏遠自然村超過800名村民提供優質信號服務。兩村地處山區,幅員廣闊,從墟鎮到到最偏遠的自然村要近半個小時車程,沿線山路崎嶇,交通不便。由於偏遠山區通訊基礎設施薄弱,通訊信號十分微弱,影響了部分偏遠村村民的生產生活。「以前村裡面信號很弱的,有時打電話都打不通,別人打電話也打不進來,我們跟外面就好像半隔絕的狀態。」西山村委會茶洞村村民李大叔說道。
  • 手機能收到幾公裡外的基站信號,為什麼收不到幾百米的WIFI信號?
    手機能接收到幾公裡外的基站信號,但是卻接受不了幾百米的無線AP信號,這個原因還是比較多的。基站是移動通信制式,而WIFI是基於IEEE 802.11g/n/ac的區域網技術,本身設計就不是遠距離覆蓋的技術。
  • 雙龍廣播電視發射臺即將「大變樣」 兼具信號發射和觀景功能
    江津網訊(記者 賀寶勝 李紅霞)10月10日,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秦敏率隊走進雙龍廣播電視發射臺(以下簡稱「發射臺」),現場調研了發射臺的鐵塔、電氣系統、機房大樓等情況,深入了解發射臺改造工程。
  • AOC×赤峰廣播發射中心臺丨打造數字可視化信號監控平臺
    赤峰廣播發射中心臺通過以AOC智能拼接屏為核心的一體化拼接背景牆解決方案,即能實現信息智慧化顯示,提升數位訊號監控與審查效率。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直屬事業單位,赤峰廣播發射中心臺日常主要職責是對所屬中短波發射臺進行技術業務領導和監督檢查,確保各發射臺完整地轉播中央和自治區的廣播節目。此次通過以AOC智能拼接屏為核心的一體化拼接背景牆解決方案,即能實現信息智慧化顯示,提升數位訊號監控與審查效率。
  • 那個雪山頂上找信號的女孩可以在家上網課了!這臺基站專門為她而建
    那個雪山頂上找信號的女孩,可以在家上網課了!這臺基站專門為她而建→     現在全國有超過一億的學生在上網課。上網課對於城市的學生可能不會覺得有什麼不便,而對於一些偏遠山區的學生來說,可能就不那麼方便了。前不久,一條「雪山頂上找網上課」的視頻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第一時間找到視頻裡的這位學生進行了採訪。
  • 手機發射功率淺析上網
    ;*、手機發射功率越小,對別的無線設備幹擾越小,這就給別的無線設備創造了好的無線環境;2、在有些情況下,為了能保證通信質量,手機發射功率希望能被調整的大些,再大些,再大些......*、手機在小區的遠端時,為了保證手機信號經過長距離傳輸到達基站後,手機信號仍能被正確解調,也就是手機發射功率要足夠大,以克服信號經過長距離傳輸的衰減;*、手機被建築物或其它遮擋,在無線陰影區內,手機發射功率也要足夠大,以克服手機信號必須經過多次的反射、折射及長距離傳輸的衰減;*、手機在幹擾比較大的情況下,如鄰信道、同信道幹擾,阻塞等等,手機發射功率也要足夠大,以克服噪聲的幹擾
  • 杭電15名大學生暑期測遍衢州鄉村網絡信號
    杭電「網速鄉行」調研團隊長潘彬民說,「我們是希望,能親身掌握全國農村的網絡信號情況,浙江衢州山多地形複雜,從這裡測起也是為今後更廣泛的測遍中國積累經驗。」「我們知道移動、電信、聯通等運營商對各地信號情況有大體掌握,但是因為設備老化、鄉村搬遷、成本核算等因素,信號最新最具體的情況,他們未必清楚,所以這次測具體代表性地點的信號,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作為改善信號的重要參考。」
  • 手機信號和WiFi信號的差別在哪裡?為什麼輻射範圍相隔那麼大?
    首先其實並不是所有基站的信號都能傳播幾公裡,一般也就是500米的覆蓋半徑而已,但是在大城市尤其是市區或者人口數量較多的地區,基站的數量是非常多的,以保證我們的手機能夠正常的使用。在一些偏遠的地區或者山區,由於人口比較少,為了達到更遠的覆蓋半徑,就必須搭建在一個合適的位置,比如高高的山坡上等,這樣的話可以讓信號的覆蓋半徑達到幾公裡以上,但是這種做法也是適用於周邊的用戶量沒有那麼大。雖然基站信號並不能覆蓋幾公裡,但是基站信號的覆蓋範圍相比於無線路由器的覆蓋範圍來說還是很大的。
  • Rigol頻譜儀基站信號測試與藍牙跳頻信號測試
    打開APP Rigol頻譜儀基站信號測試與藍牙跳頻信號測試 發表於 2020-03-09 15:38:50 西安某實驗室在做信號測試時
  • 中國將發射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利用雷射天地通信
    央廣網北京2月16日消息(記者馬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17年,我國計劃發射實踐十三號、中星9A、實踐十八號等6顆通信衛星。其中,實踐十三號將於今年4月發射。目前,全球範圍內由我國製造的在軌運行的通信衛星多達24顆。
  • WiMAX網絡中移動發射功率的考慮因素
    為此,WiMAX必須具有最佳的功率分布: 從基站 (base station) 以降到行動裝置中的各個組件。在這種情況下,高發射功率就顯得十分重要。但 WiMAX 的發射功率能達到多高,監管機構規定的限值、技術局限性及使用模型又是什麼?功率放大器的設計人員和選用PA的工程人員必需在大功率和高效率之間找到最佳平衡,以確保其 WiMAX 設備的連結穩健、數據率高和覆蓋距離足夠。
  • 基站天饋線系統測試方法
    無線基站發射信號和接收由移動臺發射的信號都是通過天饋線系統來完成的,因此天饋線系統安裝質量和運行情況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通話質量、無線信號的覆蓋和收發信機的工作狀態。當發射天饋線發生故障時,發射信號將會產生損耗,從而影響基站的覆蓋範圍,若發射天饋線出現的故障較為嚴重時,基站會關閉與其相連的收發信機;當接收天饋線發生故障時,則其接收由移動臺發射來的信號將會減弱,從而產生在移動臺接收信號很強的基站範圍內不能佔用該基站無線信道的現象,同時也會影響通話質量,甚至導致掉話。
  • 5G基站輻射大?基站建設「鄰避效應」如何破解?
    5G基站輻射大?基站建設「鄰避效應」如何破解?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說,有因為不光5G基站有電視、手機、電腦、電磁爐微波爐······統統都有它們身上散發的這種共同的輻射氣質就叫電磁輻射這些用了這麼多年了自然不會有太大危害
  • 無線手機信號屏蔽器,為什麼能干擾你的手機信號?
    打開APP 無線手機信號屏蔽器,為什麼能干擾你的手機信號? 移動通信的工作原理是在一定的頻率範圍內,無線設備(手機等)和基站通過無線電波聯繫,以一定的波特率和調製方式完成數據和聲音的傳輸。手機進行通信時是通過上行頻率與基站聯繫,然後將信號轉到移動業務交換中心實現通話。在待機狀態下,手機通過廣播控制信道與基站聯繫,一旦有通話需求,首先通過請示,根據終端附近信道的具體狀況分配給手機業務信道,從而使手機跳轉到業務信道上實現通話和數據傳輸。
  • 江西要求公開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監測信息 通管局:確保群眾放心
    江西省通訊管理局 法規處處長謝勁良昨天接受央廣記者採訪時表示,把「及時公開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信息」寫入條例,並不是為了表明所謂的隱患,而是為了規範基站建設,讓群眾放心。謝勁良表示:現在通訊設施建設過程中,很多群眾擔心電磁有輻射,其實基站的電磁輻射並不大,並不會影響人體的健康。
  • 手機4g是根據信號強弱選擇附近基站的嗎?
    而熱點層則是一些比較高的頻段,這些基站主要作為熱點區域的覆蓋。一般來說,熱點層的頻段的優先級最高,容量層其次,覆蓋層的優先級是最低的。以中國電信為例,在正常使用4G網絡的時候,2100M的優先級更高,1800M其次,800M最低。
  • 外星人能收到我們的電視信號嗎?
    然而一旦有大範圍傳輸的需求,則往往要用到動力更強勁的長波,這也是早期無線電視信號的傳輸首選。早年間家裡有一臺西湖牌的黑白電視,估計是天線接觸不良,每次打開之後都得拗半天。至於有線電視和數位電視,都是往後的事情了。